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栖特种兵 >

第203章

三栖特种兵-第203章

小说: 三栖特种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安南迫害汉人,皇帝允许民间出兵的消息,皇宫了也知道了。尤其是鹿公公知道的更详细。他自己倒没有多想,这样的事情在皇宫里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他也帮不上忙。

    可是,正巧有一个安南的宦官代表,也就是安南主管各项事务的副手,也是从祖辈起就南迁进入安南的汉人,家里也有人在这些迫害汉人事件中被那些乱民杀死。

    其实,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没有断过,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好忍气吞声,得过且过;这次不知道怎么也知道了满清要过去为汉人撑腰,这位陈公公马上找到鹿公公,要求过去当向导,为家人报仇。

    这鹿公公一想,有梅寒这位以前的公公帮忙,还真不是大难事;况且,鹿公公也是急公好义的本性,立即就带着陈公公找到梅寒。

    还有这等事情?麦轲还真是想都想不到。这陈公公不但有亲人,还在安南的王宫的公公中肯定有熟人,到时候不是又能找到内应?

    当即上前和陈公公握手,说到:“谢谢陈公公帮忙,有什么心愿,我麦轲能帮忙的,我一定尽全力达成!”

    “不用客气!你能除了那伙暴民,我感激不尽!你也别叫我陈公公了,我有个名字,还是没入宫之前祖父给我起的,叫陈曦,字承先。我还知道麦轲你能让我们这样的人恢复男性雄风,我别无所求,等你事成以后,帮我一把,让我不给祖宗蒙羞,就都有了!”

    麦轲这才记起,上次和各国宦首领见面,只到正代表级别,所以没有见到这位。但是,他的级别肯定很高,才从正代表那里得知这个消息。

    “好!我答应你!不用等到事成,我现在等人,正好有工夫,马上就给你诊治,重振男子雄风就是现在!”

    麦轲早就看出这陈曦是忠义之辈,尤其他祖辈都在番邦居住,从来不忘故国,依然保持华汉优良传统,麦轲最钦佩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人了。

    于是,操作灵犀一动,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这次是不透明的,请陈曦进去。一分钟不到,二人一起出来。

    麦轲还是老样子,嘻皮笑脸。

    陈曦却整个精神面貌大变!原来佝偻的腰,现在傲然挺立起来了!这一直腰不要紧,原来看顶多一米六的身高,现在至少一米八了!

    陈曦整个眉开眼笑的脸上,却挂着一串串的泪珠。他一出来,就大喊一声:“祖宗在上,我陈曦可以有后了!”

    普通一声跪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用劲之大,面前的土路都磕出了一个大坑。

    接着,也不起来,就地一个旋转,对着麦轲也是“哐哐哐”就是三个响头!

    这麦轲还在那里傻笑呢,一边傻笑一边心惊:“没想到这家伙武功还够高的!这么硬的土石混合硬路,竟然被他给撞出一个大坑!”

    等他反应过来,这家伙也要给自己磕头的时候,那三个头已经磕完了。只剩下新砸出来的那个大坑,好像在嘲笑麦轲反应迟钝。

    麦轲只好上去一把把他拽起来,生气地说:“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这是举手之劳,以后你力所能及帮助我们就行了。你非要不听话。下次绝对不要在这样了!否则我一定赶你离开!”

    陈曦嘿嘿一笑,算是答应了。心里话,这样的恩情不磕头以报,爷爷还不打死我?RS
………………………………

第347章 忽然传来圣旨

紧接着,张远派来的军牧团、教导团联袂到来。这位大哥到是没有让别人进来,忠厚老实地派了两个团。

    一个团是专门的军牧人员,身着特制服装,特点是黑裤、黑衣、黑袍、黑帽、黑鞋、黑袜、黑手套。

    另一个团是教导团,一水儿的排级以上军官,军装、军帽、军鞋都是草绿色,帽徽则是一个白色的十字架。

    指挥这些军官的都是高一级的军官。比如一个排的排长就是连长。

    见这些人的前面没有长矛队那样的不速之客处现,麦轲松了一口气。哪里知道,等这些人向聚集地走去的时候,后面又露出了一队人马,人人都是一身白色制服,昂首阔步地走了过来。

    到了麦轲跟前,一个怪声怪调的声音大声喊起:“惊离!”

    整个队伍“啪”的一声转成了正步走,随手“啪”的一声就把右手举到帽沿。眼神微微右转,注目麦轲。

    麦轲也“啪”的一声,还了一个礼。那个怪声怪调的声音又来了一句:“离比!”

    麦轲粗略一数,足有一百个人,肩上都是扛着洋枪。

    这时那个喊口令的老外跑了上来,麦轲一看,好嘛,也是老熟人。

    原来这个人是白晓文,是麦轲上次从光州带来的四个雇佣兵之一。他们被麦轲安排成立了洋枪队,哈利是队长,白晓文是副队长之一。

    他乌里哇啦地说了一通,中文英文都有。麦轲听得头痛不已。见到麦轲眉头皱起,白晓文才察觉不对,忙掏出一张字条递给麦轲。

    麦轲一看,是张远写的。说他和彼得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次安南暴民生事,背后可能有法国的黑手搅动。为防万一,就派了一个连的洋枪队前去,对付可能搅进来的法**队。

    麦轲心里暗叫一声惭愧,还是这两个兄弟想得周到,不愧是大哥和长弟。原来张远在兄弟盟中是老大;彼得在同心契中最大,当然是在麦轲后面。

    接着就是彼得的一千水师、石达开的四千长矛大刀队,一起到来。

    一万远征军全部到齐,麦轲简短了作了动员,说这次出征,一定要打出天军的威风来,打出天军的风格来。

    天军的威风,这个大家都懂;天军的风格,这是什么?

    麦轲似乎知道大家的疑问,大声说:“什么是天军的风格?就是十个字――对敌穷追猛打;对民秋毫无犯!”

    “担心不能识别?没关系,一切行动听指挥就行了!”

    “下面请军牧为这次出征祷告!”

    军牧团这次领队的不是别人,正是总军牧路德。本来他的事情太多,应该派别人来的。

    可是他一个理由就把劝他的人给挡了回去:“军牧的岗位当然是在战场!没有战场我们不能自己硬造一个;这次远征军出战,我焉能不去!”

    “作为战士,生逢其时,死得其所,是战士的本分;为了神的荣耀,我们不惧生死,远征异域,铲除凶暴,护我良民,愿我们远征每前进一步都有神同在,愿我们的战果和一切作为都得神悦纳。祷告奉主耶稣的圣名。阿门!”

    “阿门!”一万人同声呼应,同心寻求主的旨意,主的悦纳。

    祷告完毕,麦轲接下来的就要操作灵犀一动,越过边关,直捣敌人的第一个要穴。

    突然,远处扬起漫天灰尘,只听一个声音高叫:“慢走!留步!”

    滚滚飞尘中,一名军官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如飞赶来。到了近前,飞身下马,几步走到麦轲面前,拱手弯腰,躬声说到:“大人稍等!李钦差等人前来相见!”

    麦轲闻言,暂时停下。李钦差?除了李鸿章还有谁?这可是曾国藩手下头号大将了。他来,难道有什么变动?

    见眼前这名军官,飞马而来,竟然脸不变色,说话平稳如常,而且进退得宜,显然不是凡品。随口问道:“将军贵姓大名?”

    “大人客气。末将冯子材!见过大人!”

    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的缔造者?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本来根据历史,这些历史事件还有几十年才会发生,所以麦轲就没有怎么思考,原来这名闻遐迩的老将这么早就在行伍之中了。

    从这一刻起,麦轲就对这位英勇善战的爱国将军打上了主意。思考怎么才能把他网罗过来。

    功夫不大,李鸿章在两个人的陪同下,也拼命地打马而来。这几个人就有点狼狈了,如果不是上次反清剿失败,对赶路的功夫大有提高,估计现在还不知道差多远呢。

    麦轲对这些拼命赶路的几员高官还是不原意怠慢的,就走向前去迎接。他已经认出另外两位大员是谁。

    这二人一位是巡抚劳崇光,另一位是提督向荣。想必是李鸿章亲自出马,二人不得不陪。

    三个人下了马,除了向荣好一点,另两位文官都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麦轲把带来的生命河水给三人每人一瓶,让他们尽快喝下去。果然,生命河水的威力非同下可,李鸿章和劳崇光喝下以后,马上就不喘气了,向荣则满面红光。

    三人知道有异,也不多询问,只是温声谢了,然后说明来意。

    原来他们是受层国藩的派遣特意给远征军饯行的!

    说是饯行,也没有什么饯行的吃喝,也没有御赐美酒,就是普通的美酒也没有。

    麦轲正在纳闷,只听李鸿章小声说:“麦轲接旨!有密旨给你,你不用跪接,心里谢恩就行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黄绸包着的卷轴,递给了麦轲。

    麦轲接过去,心里说,这种方式还不错,免得跪下接旨。否则,他宁肯不接,也绝不跪那个和凡人没有什么两样的皇帝。

    至于说心里谢恩,还是免了吧!我还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事吧?

    麦轲心里瞎猜,手抚柔软无比的绸缎包裹,做出了一个决定。

    别管里面是什么,这个整套圣旨加包裹,一定好好保存,这可是有钱难买的古董!若有机会穿越回去的话,让那些古董发烧友看看,让他们羡慕去吧!RS
………………………………

第348章 皇帝也有苦衷

麦轲本想拿着所谓的圣旨回去慢慢阅读;心里话;现在就打开万一有不认识的字岂不丢丑?

    他的印象当中;古文本来就有很大难度;皇帝的作品还要更上一层楼;不弄些孤僻难懂的字在内显不出他皇帝的水平。

    看那李鸿章盯着他的殷切目光;麦轲就知道他的想法是多么不现实了。也是;他不把自己的回应带回去也难以交差。

    于是;麦轲只好勉为其难地打开黄包裹;取出里面的谕旨;看看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一看开头还好;管他叫“义士麦轲”;没有叫什么爱卿啦;贤臣啦;什么的。接着往下看;麦轲才放下了提心吊胆的心情。

    这位皇帝用的是比较随意的语言;首先感谢麦轲挺身而出;为国尽忠;为朕分忧。然后又说他没有决定出兵;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清帝国外有强虏窥测蚕食;内有乱民寻隙起事;十八行省;省省尽皆不宁;二十属国;国国蠢蠢欲动。

    “闻义士起青萍、赴国难、救水火、解倒悬;朕甚欣慰。

    “特此允许义士便宜行事;不必等待各级官府批准。在整个安南地区独断专行;只向朕一人负责。

    “若义士果然能解决南疆争端;朕不惜列土封王;以酬义士无俦丰功。”

    麦轲的古文水平;也就看这个还差不多;看来这位皇帝小哥还挺体察人心的;竟然能照顾到接信人的阅读水平。

    再往下看;就没有内容了;只有“御笔亲书”四个大字;和前面的字迹一样;显然出自一手。

    这咸丰皇帝虽然留下的墨宝不多;也还是有的。麦轲凑巧还研究过两幅;都是他当皇帝不久的遗作。那个时候;他还是想有所作为;力图精励图治的。

    所以。麦轲把这封私信;粗略地和记忆中的御笔笔迹比较;就知道了这确实是咸丰皇帝的亲笔。

    “麦轲先生;这里还有我老师的一件私函;也让我交给你。”说着;李鸿章又递过一封书信。麦轲也接了过来。

    打开一看;果然是曾国藩写给他的。这位清末大儒显然更清楚麦轲的古文底子;说话也是尽量浅显。

    “麦轲吾弟别来无恙乎?吾知贤弟性情;必定会亲赴不毛之地;荡平蛮夷!吾尽所能。求圣上给贤弟便宜从事之权。

    “余事勿须愚兄赘言。只就一事建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有可能;一定要斩草除根;以收一劳永逸之效!

    “祝贤弟马到成功!愚兄专候贤弟凯旋;痛饮庆功之酒!”

    果然见解不俗。不愧大家!

    麦轲也不多说;微微一笑;把信和圣旨交给旁边的六划。

    然后对李鸿章:“谢谢你辛苦一趟x去转告皇上;我麦轲一定为国扬威;救我华汉人民出水火;也请转告涤生;谢谢他的关爱和建言;我麦轲都谨记在心了。”

    说完;对劳崇光和向荣也拱手致谢:“军务匆匆;我就此恭送三位大人离开!”

    这三人也不客气。反正事情也办完了;当即上马离开。

    那最早送信的冯子材一直热切地看着出征的队伍;这时三位上司离开;他也只好恋恋不舍地上马离去。

    麦轲看着他的神情;突然想起自己要打他主意的事情。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