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最强军火之王 >

第241章

最强军火之王-第241章

小说: 最强军火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说普通国家,即便是以高傲著称的法国,在开发了“勒克莱尔”的cn…120…26型坦克炮之后,基本上放弃了开发工作,从来没有进行过改进,到最近几年才传出研制140毫米坦克炮的新闻。

    英国的120毫米线膛炮,自己都不打算用了,更别说改进。

    此外,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生产的120毫米滑膛炮,其实都是德国rh120的子孙。

    即便连美国,都是买来rh120的技术,生产出来后命名为m256。

    至于穿甲弹,能研制生产的国家就更少了。

    在当今世界,有能力研制与生产高性能穿甲弹的国家总共只有四个,即美国、德国、俄罗斯与华夏。

    美国就不用多说了,m829系列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即m829a4,性能达到了一个几乎无法超越的高度,具体性能至今没有公布,而上一代的发射在2000米处的穿深不低于800毫米。

    德国的也不差,其最新的dm63的穿深数据同样没有公布,而上一代的坦克炮发射在2000米处的穿深在700毫米左右,而改进型的dm53a1在理论上能达到750毫米。

    俄罗斯的要差一点,宣称最新式穿甲弹的穿深能达到750毫米,不过这种广告中的穿甲弹至今都停留在ppt上,没有人见过,更别说拿出来销售,而俄罗斯现有穿甲弹的穿深普遍在600毫米以内。

    论性能,华夏已经超过俄罗斯,甚至超过了德国。

    只可惜,华夏的保密工作一向出色。

    到现在,外界只知道华夏的125毫米脱壳穿甲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而且第三代采用贫铀弹芯,仅为自用,概不出口。

    至于华夏拿来出口的,也就是外贸穿甲弹,全都采用钨芯,跟dm系列相似,最新的外贸穿甲弹宣称数据为2000米不低于650毫米,而用户实测在700毫米左右,跟dm53旗鼓相当。

    显然,华夏自用的穿甲弹肯定更好,也许有800毫米,达到m829a3的水准。

    当然,这些所谓的“数据”,其实都是推测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捕风捉影。

    其他国家,要么没好的穿甲弹,要么靠进口。

    即便是生产出cn…120…26的法国,其穿甲弹也仅相当于a1,比国际一流水准差了许多。

    相对而言,装甲的技术含量还在坦克炮与穿甲弹之上。

    德国能够造出世界一流的rh120坦克炮,以及具有领先水准的dm63穿甲弹,却造不出性能先进的坦克装甲。

    此外,能够制造坦克装甲的国家,绝不会公布装甲的内部构造与具体数据。

    拿英国来说,乔巴姆装甲已经问世快四十年了,至今依然是最高军事机密,其具体构造从来没有公开过。

    当然,其他国家也一样。

    美国在三十年前就研制出了贫铀复合装甲,至今还是非卖品,其出售的所有m1系列坦克都换为普通复合装甲。

    俄罗斯有世界一流的反应装甲,拿来出口的却是二流货。

    至于华夏,同样对装甲技术严格保密,在销售坦克的时候只会提供一个大概数据,准确说是一个范围。

    拿vt…4来说,华夏宣称其炮塔与车身正面的等效防护厚度为650毫米。

    显然,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模糊。

    对穿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

    就算是,计算标准是什么?

    显然,别说看热闹的,哪怕是购买了vt…4的用户,也未必能够得具体数据,有本事拿实弹测试。

    不是华夏如此,而是所有出售坦克的国家都是如此。

    比如,土耳其购买了数百辆“豹”2a4,直到数年前在叙利亚被库尔德组装份子用火箭筒干掉了几辆,才发现这些坦克的复合装甲根本是徒有虚名,中间夹层就是玻璃纤维,防护效果几乎为零。

    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出售给伊拉克的m1a1,乃至卖给沙特的m1a2,采用的复合装甲全都是垃圾。

    做得最绝的是法国的“勒克莱尔”。

    当初为了向阿联酋推销这种单价接近1000万美元的坦克,法国宣称“勒克莱尔”拥有全球第一的防护性能。

    结果呢?

    在也门,有数辆“勒克莱尔”被胡塞武装用火箭筒摧毁,至少有一辆被火箭弹打穿了炮塔正面装甲。

    因为这辆坦克落到了胡塞武装手里,所以无法得知其正面装甲的内部构造。

    到后来,阿联酋气不过,拿一辆“勒克莱尔”去做实弹测试,发现炮塔与车体正面对穿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仅为400毫米,对聚能破甲弹的等效防护厚度为650毫米,甚至比不上一些第二代坦克。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出于技术保密方面的考虑,能够生产先进装甲的国家,一般不会把最好的装甲用在外贸坦克上。

    说白了,只要有一辆落到潜在敌人手上,装甲技术就会被敌人吃透。

    要知道,坦克属于消耗类装备,而且坦克装甲不是电子设备,不会因为坦克损毁而彻底报废。

    由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通过进口获得最好的坦克。

    其实,连巴基斯坦都不例外。

    当初,华夏在把vt…1的技术卖给巴基斯坦,让巴基斯坦生产mbt2000的时候,已经开发出新的复合装甲。

    至于vt…4,在列入外贸名录的时候,华夏已经在99b上采用了新式复合装甲。

    虽然“萨勒曼”是豪华版的vt…4,但是在装甲上,应该跟vt…4相当,不会采用99b的复合装甲。

    当然,王栋没有疯狂到拿实弹去测试“萨勒曼”的等效防护厚度。

    不过,让“萨勒曼”开上几炮,测试配套穿甲弹的实际穿深,肯定没什么问题。

    测试结果表明,华夏提供的就是第二代脱壳穿甲弹,2000米处对均质装甲的穿深不低于700毫米。

    这威力,对付任何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都是绰绰有余。


第474章 重返战场



    如果说“哈立德”是勉强够用的话,那么用上“萨勒曼”就是鸟枪换炮。

    一周之后,王栋带着特种兵与坦克兵离开了军工城。

    运送另外56辆“萨勒曼”的货轮已经抵达科威特,王栋他们先去科威特,接收了坦克之后直接去巴士拉。

    临行前,王栋给穆罕默德王储打了个电话,告诉王储他去伊拉克了。

    因为只是路过,所以王栋没去搅扰科威特王室。

    只不过,科威特王室太过热情,肯定是从穆罕默德王储那里获得了消息,早早的就派了一名王子前去迎接。

    当然,还送了一份大礼。

    这就是,把48门换上了52倍径身管的plz…45g自行榴弹炮,以及48门ah…4牵引榴弹炮,连同配套车辆赠送给了王栋。

    严格说,是借给王栋。

    这些火炮全都从华夏进口,而且按照合同约定,科威特不得擅自转让,因此不能随意拿来送人。

    只不过,借出去并不违反合同约定。

    按照科威特王子的话,等仗打完了,再还给科威特,如果有损坏,照价赔偿,不过由沙特王室赔偿。

    带着科威特的厚礼,王栋去了伊拉克。

    他没去巴士拉,在舒艾拜就遇到了费萨尔。

    这时,王栋才知道,穆罕默德王储已经正式担任联军总司令,而且把指挥权下放给首席皇家军事顾问。

    谁?

    就是王栋!

    王栋现在的身份是“联军总指挥”,费萨尔是他的参谋长。

    身份与头衔,在阿盟国家永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仿佛没有了身份与头衔,就什么都干不了。

    没办法,一方一俗。

    王栋还要在沙特混,也只能入乡随俗。

    随后,费萨尔把72辆m2a3交给了王栋,准确说是交给王栋的禁军,而这支部队在纳西里耶待命。

    60辆坦克,72辆步兵战车,48门自行榴弹炮,48门牵引榴弹炮,还有至少100辆轮式装甲车,足够组建2个装甲营与4个炮兵营,前提得有足够多的官兵,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

    谢初越他们一直在伊拉克,肯定培训了不少的新兵。

    此外,穆沙拉夫在巴基斯坦招募的几百名行动人员已经在几天前到达巴士拉,随后去了纳西里耶。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到现在,只是由“安固”公司雇用的人员就超过了2000人,其中在伊拉克的行动人员大约有1500人。

    足够组建三个营。

    当然,王栋肯定不会把谢初越这些特种兵级别的行动人员当成正规部队使用。

    费萨尔没有多少官场作风,他也知道王栋不太讲究,只是让炊事兵弄了几份对王栋胃口的菜肴。

    吃了晚饭,费萨尔才开始介绍战场情况。

    在王栋离开的这大半个月里,政府军与阿盟联军没有歇着,分三路向北推进。

    西路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了盖马斯对岸,正在跟叛军争夺西岸桥头堡,距离纳杰夫不到60公里。

    战斗打得很艰难,主要是盖马斯在底格里斯河东岸。

    过不了河,压制不住对岸的叛军,只能强攻桥头堡,伤亡与损失都很大,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对而言,中路遇到的麻烦更大。

    中路部队从塞马沃出发,在顺利占领了鲁迈赛之后,就遇到了麻烦,即在伊玛目哈姆宰遭到叛军顽强抵抗。

    正是如此,中路军队始终没能切断盖马斯叛军的后方道路。

    所幸,西路与中路并非主攻方向。

    政府军与阿盟联军的主力在东面。

    在最东边,政府军已经推进到了萨利赫堡附近,正在跟叛军激战,局面相当有利,也许很快就能打开进军阿马拉的大门。

    往西一点,阿盟联军的两个旅已经推进到了舍勒姆西耶,也在向阿马拉进军。

    只是,阿盟联军的主力在纳西里耶北面,扫荡了里法伊南面的所有城镇,接下来就是攻打里法伊。

    在这大半个月里,政府军与阿盟联军已经收复了大片失地。

    其实,主要就是在巩固以塞马沃与纳西里耶为核心的战略防线,拓展控制区,为进攻做装备。

    说白了,政府军与阿盟联军在一路平推,没有采用取巧的战术。

    这是纳尼杰尔与费萨尔商量之后订下的基调。

    政府军与阿盟联军还没有做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准备,贸然北上很可能遭受挫败,平推最为保险。

    关键就是,通过紧咬不放的战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消耗叛军的兵力。

    与此同时,则能让严重缺乏实战经验的政府军与阿盟联军练手,让部队官兵逐渐适应激烈的战斗。

    当然,有一个问题,费萨尔没说。

    这就是,把重点放在东面,摆明了是在扫荡与伊朗接壤的边境地区,堵住伊朗军队进入伊拉克的地面通道。

    费萨尔没有说,表明这很有可能是来自上面,也就是穆罕默德王储的安排。

    所幸,这是小问题。

    在战略层面上,确实需要优先考虑边境地区。

    战术没有问题,换成王栋来指挥,也会这么安排。

    只是,兵力散得太开了。

    虽然费萨尔强调了一点,即政府军与阿盟联军的部队轮番上阵,因此有半数以上的部队处于理想状态,但是把这些部队集中起来,组织发动进攻,必然要进行大范围调动,不但得耗费大量时间,还无法做到保密。

    部队开始集结,不就是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征兆吗?

    如果不让部队集结,只用撤下来休整的部队发动进攻,能不能突破叛军的防线,能有多大的突破?

    此外,现在整条战线上都在激战,叛军主力在哪?

    对第二个问题,费萨尔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叛军一直在向东增兵,加强在阿马拉的防御部署,而且正在向库特等重镇增兵,即叛军担心守不住阿马拉。

    也就是说,叛军的主力在东部边境地区。

    果真如此?

    王栋有点怀疑,因为在他看来,在巴格达的南大门,也就是纳杰夫与迪瓦尼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叛军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把主力派往边境地区,因为只有守住巴格达,才有希望守住库特等军事重镇。

    别忘了,巴格达不但是伊拉克首都,还是伊拉克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

    只不过,王栋也只是猜测,到底是不是,要看了才知道。


第475章 风尘仆仆



    纳西里耶,政府军司令部。

    大门“砰”的一声被人撞开,几名穿着沙漠迷彩服、提着机关枪的人员闯了进来,指挥中心里面顿时乱成一片。

    几十名参谋,没有一个及时反应过来。

    片刻的沉寂之后,几名资格较老,记心不错,还有点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