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间谍-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么又会开车了?!”维佳大声喊着,将汽车飞快地启动,在枪声中发动机轰鸣着冲了出去!
车内,安德烈的脸仰看着多拉,眼镜片上不时反射着车窗外掠过的篝火和灯光,看上去格外怪异。多拉抱着安德烈,只觉得自己手上正有大量发热的液体在流淌。多拉不哭不说话,她只是在努力寻找着这些热的液体流出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将这股热流的源处堵上。
“……别费事了,多拉……到了飞机厂你就找教授,说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让他失望了……”安德烈说到这里,身体颤栗了一下,然后他接着说下去:“多拉……还麻烦给他带句话……就说我说的,这个世界肯定是出问题了,诺大的俄罗斯竟然放不下一张安德烈用来画设计图的桌子……要是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还是想离开俄罗斯去造他那些古怪飞机……那就让他去上海吧!”
多拉看着这位今天晚上已经2次救了自己性命的背叛者,用冷冰冰的语气说:“别说话!你这些话我不想带……还是等一下你自己亲自去跟教授说的好!”
安德烈微微笑了笑,说了句:“好吧。”闭上眼后,就再也没有睁开……
托马斯跳上卡车,启动了车辆,他惊喜的发现:这种车的操作系统和自己小时候在航空基地经常偷开的那辆后勤运输车没有太大的区别。
后面那3台卡车上虽然携带了小炮和重机枪,但没有支持行驶中作战的平台装置,因此他们在对方重机枪火力突然压制下只能一边用步枪还击,一边冒着对方的射击去架设车后拖拽的火炮,还有本来放在车斗内的重机枪。当他们手忙脚乱地马上就要架设好小炮和重机枪的时候,前方那台卡车却溜走了。这支小队伍的指挥官决定不将时间花费在这种莫名其妙的小规模战斗上,于是他下令立刻将小炮和重机枪恢复到运输状态,统计损失情况,并利用这个时间向指挥部发报,汇报这场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战斗。
统计之后,可以说损失惨重:打头的那辆卡车发动机中弹,据说是不能再开了,2个人死亡,1个人受伤。还行……胳膊上也有2道白绳的指挥官评估道:去完成侦察任务还是能行的。于是,收拾一阵后,这支武装侦察队就继续去执行它的本来任务。
223号一直专心忙着射击,压制对方的火力。这时才舒了口气,丢开重机枪手柄,坐倒在卡车车斗里,拉开驾驶仓的后窗玻璃对里面大声喊道:“安德烈!跟紧点,别让博士又出事了!”
托马斯专心开着车,温习着早已生疏多年的驾驶技术,听到后面有人用俄语喊什么,他就大声用中文叫道:“安德烈受伤了!”
“托马斯·莫兰特博士!”223大叫了一声,然后追问了一句:“你怎么想到和我说中文的?”
“我已经猜到是谁派你们来救我的!放心!我不会说出来的!”托马斯大声叫道。
223号苦笑了一下,缩回脑袋,眯着眼注意观察左右的动静。这个叛国者还满有意思的,223号心里想:一般为我们做事的外国人,多少都有点郁闷,象安德烈那样就是典型。这个英国博士倒是与众不同,中文更地道,态度更积极,简直就象自己人一样……也不知道是谁那么厉害,能招募和培养出这么一位……
前方,在火车货运站的广场上,一群群的白卫队员正在重机枪和火炮的掩护下向远处的货运站大楼发起进攻。平素本来用做停放卡车,整理货物的广场上到处是起义工人的尸体,足足有2、3百具。货场周围的建筑物都在着火。货运站平时进出卡车的大门口这时早就将大铁门放倒了作为路障,一排排用沙袋堆砌的工事在大门两侧构成防御阵地,在工人们发起冲锋的时候,沙袋缝隙里不时冒出几处连续的火舌将起义工人打倒在冲锋路上。
白卫队的炮兵推炮前进,进行抵近射击,很快,大门口的几个沙袋工事就被摧毁,然后已经匍匐在地的白卫队员们高喊着:“乌啦!――”冲向货场大门。
随着一声尖利的呼啸,一发炮弹落在距离白卫队火炮阵地很近的地方,炮弹的爆炸掀翻了一门正在开火的小炮。但是另外2门火炮的火炮手还在勇敢战斗着。
正在绕过燃烧的卡车、打烂的火炮、成堆的尸体等障碍物,从白卫队大后方的广场边缘经过的轿车内,维佳随便扫了一眼广场上的情形,就大喊了一声:“笨蛋们,接下来就该是5发急速射了!还不快转移阵地!笨蛋!”他喊完就继续小心开自己的车,顺便从倒后镜里面看一看跟在后面博士那台车的情况。多拉抱着安德烈的尸体在发呆,根本没有理会周围在发生什么。
连续的尖利呼啸声响起,5发炮弹准确落在了白卫队的火炮阵地上,2门37毫米火炮很快就被摧毁了。沉静片刻,红方那门唯一的大炮开始调整弹落点,又是一个5发急速射,将白卫队的重机枪阵地也压制住了。
“这些笨蛋!”223号头上顶着一块帆布,缩在小卡车的后斗里,高声叫喊着为驾驶仓里的托马斯做现场报道:“反政府武装显然缺乏职业军官的指挥……他们就没看出来:没有任何火力迹象的那栋火车站钟楼才是这场战斗的地形重点,对方很显然在用这个制高点来调度指挥火力!真笨!……”
托马斯紧张跟随着前面那台车的动作驾驶,避开他都顾不上去细看的各种障碍物。那个中年男子大概是在喊叫什么,他当然还是能听清楚的,所以他觉得很愕然:这种逃命的时候,居然还有闲功夫去关心另外两拨人的对杀?
在火车货运站的车站大楼上方,在那个高高的钟楼上,黑漆漆的一片当中,可以很清晰地听到下面传来的枪炮声和厮杀声。
两个军官披着伪装用的帆布,小心单腿跪在钟楼的边缘上看着下面。其中一个拿望远镜看着,笑出声来:“他们果然又上当了……中校,这次您又赢了。”
另一个军官没搭腔,转身朝后面做了个手势,严厉的下令:“机枪队火力准备!通知哥萨克骑兵分队,准备出击!”
一名在钟楼楼梯旁边,手里举着野战电话话筒的传令兵大声重复了一遍:“是!机枪队火力准备!哥萨克骑兵分队准备出击!”
突然失去重火力支持的白卫队队员们没有丝毫的惊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方面的重火力已经全部被压制了,还有为数稀少的几个打过仗的虽然已经觉察到了,但也不在乎:因为货运站的大门已经向他们敞开,只要高喊着“乌啦”冲上去就行了!那些红狗子们别看现在这么顽抗,只要起义者们一冲上前去,他们就会暴露出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昨天下午到今天凌晨,那些别的地方的反动派不都是在最后关头,面对着革命武装的刺刀就露出怕死的原形,纷纷举手投降了吗?
抱着这种必胜的信念,白卫队员们很快冲进了货站大门。大门里面,是一截大约120多俄尺长,30俄尺宽的通道,通道里干干净净,和外面烟熏火燎的战场形成巨大反差。一个中年的宪兵快逃到通道尽头时,被一颗子弹追上,栽倒在地。通道对面是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白卫队队员们稍有迟疑,接着便继续高喊着“乌啦!”在1面白旗的引领下,向通道那边的黑暗冲去。在宽大的通道里,他们的高呼声,靴底和水泥地面的撞击声,还有武器与身体的碰撞声混响着、回荡着……
眼看着最前面举旗的起义者就要冲过那个毙命的宪兵尸体,冲出通道,这时――
通道对面的黑暗当中,6挺重机枪突然响起闷闷的如同摩托车排气管连续排气的射击声!如果熟悉机枪的专家在场,他马上就会判断出:那绝对不是沙俄军队标准装备的“马克辛”水冷式重机枪的发射声,这种射击时发出闷闷的如同摩托车排气管连续排气声音的重机枪,世界上只有一种:中国生产的“斯潘赛Ⅲ”型水冷式重机枪!目前只有这种重机枪的理论射速能达到惊人的每分钟750发子弹,而且也只有它部分采用了气冷式的散热原理,枪管口有着独特的散热消焰结构,这些性能特点也是它发出独特射击声响最主要的原因。
6挺重机枪,在1分钟内打出了差不多4000多发子弹!向这条长120俄尺,宽30俄尺的,没有任何障碍物,只有200多脆弱躯体的水泥通道内打出了4000多发高速旋转的,炽热的,7。62毫米直径的尖头金属弹丸!在1分钟之内!
射击声停止后,所有的抽搐、惨叫、挣扎都已不再,只有通道墙上的还有通道顶部的水泥纷纷掉落着,水泥片和灰尘落向铺满几层尸体的通道下方,纷纷扬扬……
“马克西莫维奇中校,骑兵分队的作战要求被上级否决!”枪声停止后,钟楼上第一个出声的是一直将话筒捂在耳朵上的传令兵。
看着钟楼下面的广场上,侥幸没有进入通道,残存在大门外的起义者们正向周围的建筑群分散逃命。年轻一点的军官说:“尼古拉,我看那帮日本人还是不愿意过早暴露实力,所以才不容许出动骑兵追杀的……”
“随他们去吧,”马克西莫维奇中校兴味索然的说道:“就算没看到下面刚才是什么样子,听那动静我也能想像得出……瞧,能逃到周围去的暴乱分子才有多少?”
旁边的少校也叹了口气:“是啊……就让我们伪装成孤立无援的样子,一点一点的和这些根本不会打仗的暴民们周旋着……上面究竟在等什么?既然已经把那么多日本军队运到图拉来了,那就赶紧用吧!”
中校摇了摇头:“这些政治上的事我也不清楚……下去吧,暴民们没有1个小时组织不起来下一次进攻……”
在车站大楼的后面,隔着一排长廊状的货运管理办公通道,就是货运站的站台。站台外的大多数编组铁轨上此刻都空着,只有一列空荡荡的货车停在中间的轨道上。站台旁的第一道铁轨一直是空着,雪夜里黑色的钢铁轨道一直伸向站外,那儿,在一直闪动着绿色的信号灯旁边,远远的可看见一列火车一直停在那里,黑暗中,深灰色的车身下偶尔会冒出点灰白的水蒸汽。
从车站大楼里出来,走过一群正在忙碌着重新去大门外面恢复防御布置的士兵,骑兵中校尼古拉·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和他的少校团副边走边看着那些正在默默围着斯潘赛重机枪忙碌的日本士兵。
10个小时以前,枪骑兵团团长尼古拉·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中校还正在圣彼得堡附近的一个训练基地,在那里率队进行他的新兵接收工作。
去年,在抵御过几次同盟国规模不大的战役进攻后,经过德军重炮集群的几次火力覆盖,尼古拉所在的整个骑兵师也没剩下多少人了。总算陆军部考虑到在中亚战争中,这个骑兵团的表现还算不错,于是便开恩让尼古拉和他残余的手下在休整后去挑选受训的新兵,准备重建这个有着历史荣光的枪骑兵团。
就在图拉暴乱的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后4个多小时,正准备结束当天新兵挑选工作的尼古拉就接到命令:前往基地附近的某个机场,只准同行一名随员。
一架刷有双头鹰标志的最新型中国产大鹏式运输机,中间停留了一次,4个多小时以后将尼古拉和他的少校团副送到了图拉附近的一个小机场。在中途从飞机上下来休息的时候,尼古拉才从机场转机的其他军官那儿知道:自己的老家图拉发生了大规模的暴乱!
尼古拉觉得自己突然收到的紧急调遣命令肯定和这场暴乱有关,可他也想不通上面花这么高的成本把自己派去图拉干什么?自己只是一个中校,只带了1个助手;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尼古拉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图拉了,老家已经没什么人了。父母死后,只有弟妹还住在那儿,自己和大哥早就劝弟弟维佳把老婆接到莫斯科去,把图拉的房子都租出去,可维佳对待搬家这事一直都不是很热心……
天黑时到了图拉的小机场,尼古拉才从机场上等待他的沙俄内阁及陆军部特别授权代表那儿知道了缘由:政府准备向协约国军队发出派兵请求,考虑到国际国内影响,决定挑选一名图拉籍的俄国军官做名义上的平暴总指挥,并且以他的名义向“正好路过”的协约国军队发出十万火急的救援请求……
尼古拉自然很清楚这样一个请求发出去后,在俄罗斯的历史上自己将会是什么样的形象。可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在看完陆军部给他的密令后,很干脆的点了点头,对特使说:“我将执行命令。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接下来,尼古拉和他的团副被送到了图拉郊区的一个小火车站,在那儿,上面交给他一些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让他用这支300多人的队伍去接管图拉货运站的防务,整合已经在那里的兵力,并且要在那里坚持到政府和友好国家及其他政治势力就邀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