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德猎 >

第235章

德猎-第235章

小说: 德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梅一愣,对哦,简单掐指一算,汪芸是3月份才怀孕,不能算儿子头上,这个爹不能喜当。

    “哦,误会你了。行,没事了,我走了啊。”

    “您这就走了?打我后脑勺,揪我耳朵,骂我一顿,对我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伤害,您怎么不算一下账?”

    “你这个讨债鬼!我让你和卉卉多生一个,你怎么不听?”

    杨顺后悔了,就不该刚刚多一句嘴,去惹自己老妈干什么?

    他们这边过着传统华夏春节,和往年没什么两样。

    地球的另一边,加州的苗家,一家五口人也在喜度春节。

    旧金山Chinatown的春节年俗特别有趣,街上各种舞龙舞狮,彩船彩人,街上许多行为艺术,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赶来观看。

    老苗和苗母推着双胞胎连体儿童推车,对着各处指指点点,说说笑笑,苗芳菲拿着相机,给他们照相,又请阿姨帮忙,给五人照了一张合影。

    没错,苗芳菲10月15号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差点把她累死在手术台上,到现在2月10日,已经有四个月大了,在十几度的天气出来逛街,再适合不过。

    又是儿子,而且双胞胎,苗芳菲自己都觉得好笑,她本来只想着一个小男子汉保护她,结果一下子来了俩。

    而且儿子饭量大,她自己是没法供应两个孩子,只能喂牛奶养大,但孩子很健康,从没有生病过,一天天快速长大着。

    生下来后,给孩子取名,也是苗家的重要大事。

    按照苗荣堂传下来的派系,本来这一辈应该是“福”字辈。

    但苗母说苗芳菲这一辈就没有讲究字辈,苗明阳和苗雨露都不带辈字,为什么要叫“福”字辈?而且苗明阳的孩子也不叫“苗福X”这种名字,整个苗家早就四分五裂了,凭什么还要带辈分?

    苗母这是生气,生苗家人的气。

    “苗家是我们百年基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在我手里破落啊。弟弟妹妹他们可以不认,但我这个苗家长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苗荣堂倒下。”

    老苗又叹息一声,说道:“既然芳菲不打算回国,我们再在国内拼死拼活,也没多大意思。我打算把国内生意收尾,都丢给杨顺那个臭小子,然后在唐人街开一家苗荣堂海外公司,我们苗家就在这里重新开始吧。”

    苗福惠,苗福泽,这对双胞胎兄弟将会与新苗荣堂一起,在旧金山重新崛起。

正文 第330章 你还是太年轻(一更)

    三月草长莺飞,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休整了一个冬天的人们也开始活跃起来。

    清明节前夕,杨顺带着一家老小,开车返回老家乡下,位于红枫的卫星城市红安,郊区的某个乡里。

    踏青祭祖只是一方面,实际上,他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考察农村现在的粮食情况,他之前花了几百万请人做市场调查,拿到了报告,自己也想亲赴一线验证一下。

    “我就是农民的儿子,爸爸妈妈在农村生活长大,后来考大学才到城市里,爷爷奶奶更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对于这个身份,我骄傲,我自豪。”

    杨顺逗着杨德猎,任由他在自己怀里扑腾,亲了亲他的小脸,对汪卉说道:“我在徳国和瑞典与他们当地人聊天,许多人都说,他们每到周末就从城市里返回农村,在自家田地里劳动,做心灵的疗养,这让我印象很深刻。”

    汪卉好奇:“我听说国外都是机械化工业生产的大农场呀,难道还有和我们一样,一家几十亩地的小作坊吗?”

    “当然有,就说瑞典,990万人口,有11万个家庭农场,大部分就是你说的小面积耕地。但全国3/4的耕地都是大中型农场,10%是小型有机生态农场,那个维京人生态农业集团就是最大的管理者,总裁博龙…贝格的资料我也查到了,他和我国的常院士有合作。”

    “哪个常院士?”

    “工程院的常守正院士,转基因植物的大力推行者,国内挺转派的代表人物。”

    “国内挺转派的领头羊,不是袁窿平吗?”

    “袁老十年前都不支持转基因,一直在搞杂交水稻,袁老后来派他自己的儿子去学转基因技术,才慢慢松口。他一直说的是,他支持转基因技术的科研,而且愿意试吃转基因农作物,但并没有说支持全国大范围种植转基因作物。而常院士是从最开始就明确表态支持种植的,他是大力推广者,这就是两人的差别。”

    “我好像记得,瑞典这个国家是反对转基因的。”

    “瑞典政府批准了一项玉米转基因技术,但国内确实一直不种,而且诺奖他们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给转基因技术颁奖,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技术有争议,每个人都如履薄冰,万一砸了百年诺贝尔的招牌,他们可就是历史罪人。”

    “那你是转基因的支持派,还是反对派?”

    “我和袁老是一派,算是半个挺转派吧,这门技术真的值得研究,但争议太大,我暂是不支持推广。”

    杨顺不敢冒然下结论,科学家不应该立刻站队,非要站队的话,也必须站在科学这一方。

    说一个事情,在转基因闹得轰轰烈烈那一段时期,2016年6月份,有110多位公开支持转基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是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所以很多老百姓就说了:“难道这些主流的顶级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比普通民众都不如吗?他们可都是诺奖获得者啊,100多人啊,他们都支持,你们反对有用吗?”

    可杨顺很想问的是:“科学家有主流吗?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

    这两个问题是杨顺借用的,原话是在讨论哥本哈根协议时,丁中礼院士说出来的,当场就把咄咄逼人的喍静给问懵逼了,最终这个所谓的“科学”协议,变成了大国政治博弈的工具,和真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杨顺就是这样,如果转基因被证明是正确的,他就支持转基因,如果只是100多个诺奖获得者喊口号支持,他还是持保留态度。

    他只会站在科学真理的一方。

    举个最简单的转基因植物例子。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对昆虫的肠道壁有杀伤和破坏作用,一些科学家以此为依据,发明了转基因bt水稻,bt棉花,将bt基因转移到水稻和棉花的基因里,起到不用喷药就能杀虫的作用。

    这些科学家认为,虫子吃了这些bt水稻会死,但人吃了不会有事,因为昆虫和人是不同种类,肠道结构不同,bt基因表现出的蛋白质,在人体的肠道里,只能算是无作用的普通蛋白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能转变成各种氨基酸的补品。

    Bt水稻的支持者,给不出完全无害的证据,因为要证明一个东西完全无害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吃了几千年的面条完全无害,谁能给出证明?其实能给出一个“通过大规模试验得出危害极低”的证据,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转基因技术太新,实验时间太短,支持者给不出来。

    Bt水稻的反对者,同样给不出有害的证据,因为确实没有一个可以信服的试验数据,能证明吃了bt水稻对人体有害,什么“吃转基因食品断子绝孙”那全是不负责的谣言,“你不怕你吃反正我不吃”或“领导吃我就吃”,这种类似的话在科学面前更是显得无知。

    所以既然双方都给不出证据,那就拖延吧。

    时间会解决一切,科技在迅速发展,说不定万一有哪天,能科学证明bt水稻有害,或者无害,给出权威结论了呢?

    车辆在郊区道路上行驶着,杨顺看着窗外路边大片的耕地,看着田间竖立的稻草人,还有草垛,突然想起什么。

    他拍着汪卉的手,说道:“2014年有一部科幻小说,叫《湮灭Annihilation》,你听说过没有?”

    汪卉对这个片子不熟:“很出名吗?”

    杨顺道:“当然,它打败了《三体》,夺得当年的星云奖,抛开民族情绪以及评委国籍来说,只看它的内容,它可以称的上是经典,并且在2018年拍成电影上映,后面拍了几部续集。”

    “故事说的是什么?”

    “这部小说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基因融合,在某个区域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折射了,光,电磁波,甚至DNA。于是动物和植物的DNA都融合在一起,人变成了巨大的植物花,植物长成了人类的体型,梅花鹿的鹿角变成开花的植物,熊攻击吃掉人,顺便将人类的基因变成自己的,长出人的声带,说人话。”

    前面田间又出现一个稻草人,杨顺努了努嘴巴:“喏,小说里的也有真草长出的一个人的形状,有骨架,四肢和身体,但全是草。”

    “噫呃,好恐怖。”

    汪卉缩了缩脖子,杨德猎却奶声奶气安慰她:“妈妈别怕,我来保护你!”

    一车人都笑起来,汪卉太爱他了,亲了几下。

    杨顺也笑笑,思绪回到《湮灭》故事里。

    细思极恐,如果万物真能超过种族界线,连基因都能融合在一起,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要说不可能啊,转基因bt水稻,不就是细菌基因和植物基因的融合吗?

    迈出第一步,后面就不远了。

    ………………

    到了老家乡镇,毕竟是新农村,国家扶持力度很大,村里都统一盖起了两层半的楼房,水泥马路修到家门口,家家都有车,户户都通网,农田就在房子后面,一家几亩几十亩不等。

    杨中华和陈梅处理祭拜事务,杨顺就简单,叫来几个乡里的干部,搞了个座谈会,打听到不少事情。

    一个共识就是:“这几年,农民种粮食普遍亏钱,所以越来越没人种田了。”

    杨顺问道:“不是国家有各种农业政策补贴吗?”

    “哪有这么简单。”

    乡长在浓烟背后,摇着脑袋,自嘲一样:“就说这几年,水稻价格放开后,前年我们乡里算了一笔账,1000亩水稻净亏8万块。人家樾南的大米到岸完税,价格才1。56块钱一斤,算成水稻1块1一斤,我们这水稻成本就要1块5,这谁还种水稻?”

    其他人也是摇头叹气,房间里只有烟雾缭绕,大家都愁啊,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为什么我看到的不是这样?”

    杨顺把手机拿出来,搜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揭秘】不去北上广打工,小伙返乡种水稻狂赚百万……”

    “哈哈哈哈!”

    “杨老板,你还是太年轻!”

    “新闻要是都能信,那还叫新闻吗?”

    “你们前两年养癞蛤蟆,不是吹牛逼,说一年赚几万几十万的,那新闻不是你写出来的呀?咱们乡里徐老头把棺材板的钱都拿出来养癞蛤蟆,亏的眼睛鼓的跟癞蛤蟆似的,看谁都瞪眼!”

    在众老头的哄笑声中,杨顺连忙解释:“忽悠老百姓养蟾蜍不是我干的,是那群不负责的厂家瞎忽悠。真那么赚钱,他们自己还说什么呀,早自己去干,或者雇人干了……”

    他还没说完,突然醒悟过来,种水稻这么赚钱,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去种?

    再看那条小伙返乡的新闻,里面太多破绽。

    比如说小伙种植的是有机稻,还要一种就是500亩,1000亩起,只种几十亩还不如打工,1000亩除去成本可以赚30万,为什么赚这么多呢,因为他们的有机大米在市场上卖44块钱一斤。

正文 第331章 卑鄙无耻(二更)

    老子信了你的邪……

    杨顺按着额头,哭笑不得,差点被这群孙子给骗了,就特么跟哄骗农民养蟾蜍,有什么差别?

    就算真有几个人能赚到钱,亏损的也绝对是大多数。

    都特么是套路!

    杨顺又问道:“水稻要是亏损,总有别的赚钱的农作物可以卖吧?”

    乡长更是摇头不绝:“玉米?玉米价格高,但产量低,而且咱们这个地方也不适合种玉米。棉花,大豆,这两个产业已经完全被外国人做死了。还能种什么?种菜,还是种水果?”

    水果和蔬菜不好说,但棉花和大豆被做死,这个杨顺有点听说过。

    在座的有一位老爷子,曾经是红安粮油加工厂的老厂长,姓彭,年纪大了退下来,回乡下老家养老。

    彭大爷说道:“我清楚的记得,2004年的时候,全国大豆产业被外国狼崽子一口一口撕咬的事,我们市里的粮油加工厂也是那个时候倒闭的。”

    杨顺赶紧帮他点一支烟,又重新点开记录笔,说道:“彭大爷,您想好,细细的说。”

    彭大爷陷入沉思中,声音很伤感:“2003年底,华夏十几家大豆企业联合起来,与镁国大豆协会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