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医-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紧接着一歪头,调笑着向我后面的王建国喊道:“谢谢你哦,把他带到这里来。”
那一刻,我感觉空气像是突然凝固了。这丫头,简单的一句话就让我如芒在背,既不敢断定近在咫尺的王建国到底与他们是不是一伙,又恐回头向他确认的话会破坏了这唯一的统一阵线。
倒是田老师先打破了僵局。他拉了田歌一把,向我们笑道:“你们现在肯定是一头雾水吧?”
我不作声,仍旧故做镇定地微笑地看着他们。倒想看看他能出什么牌!
“陶勇,我有样东西想给你看。”他快步地向我们走了过来。
我本想躲开他的来路,想到王建国还在身后,终究不太放心,就后退了一步,暗暗抓住他胳膊,示意他先躲开。这一回头,看到了他一张铁青的脸,眼神复杂地看着那父女俩,自然表明了他的立场。心下不由大慰:看来我还是没信错人!
田老师却是直奔小桌而来,掏出钥匙打开最上一层抽屉,拿出一本书递给我。
书一拿到手我却是一愣。怎么这书看起来如此熟悉呢,好像在哪见过。这是一本手抄版的线装书,封面上用清逸的毛笔字写着“论中药的时间属性”几个字。
翻开第一页,是一个钢笔字的签名:陶敬溪,1976年元月。我心下大震,惊诧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陶敬溪不是别人,正是我家十多年前去世的老爷子。
这回我再也绷不住了,急切地问:“您认识我父亲?”
田老师笑道:“这回我真要回答‘岂止是认识’了。你父亲是我最好的朋友、战友、知己,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人。”
我听了真的莫名惊诧!居然在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地方遇到父亲的故人。可是听他的意思他们走得很近,怎么我却没听父亲提起过有姓田的朋友呢?
田老师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狐疑,接着说:“也难怪你惊讶,这可真是说来话长了。走,到我的书房去,我们慢慢聊吧。”
有了这本书垫底,我不疑有他,跟着他就打算往门的方向走去。
走了几步觉得不对,回头发现王建国仍然站在原地,一脸复杂的表情。想到他的立场,赶紧走回去一搂他脖子,一边对田老师打趣说:“给您介绍一下,我兄弟王建国。”
田老师哈哈一笑,接了我的话说:“好好好,一起上去吧,小国。”
王建国见有台阶可下,有点羞赧地笑了一下,跟着我们一起走出了小屋。
这扇小门外却是有台阶的,走上去是一段走廊,屋外摇曳的树影透过窗户映在四周的墙上。
这场景一下子提醒了我!是那个梦,我煤气中毒那天晚上作的那个梦里,见到过老爷子写的这本书!只是还没来得及看清标题已经中毒太深神志不清了。
顿时觉得非常神奇,难道我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
回到先前到过的书房,田老师安排我们坐下,还让田歌去倒了两杯茶来,看这架势,这件说来话长的事,真的要说得很长。
“从哪里说起呢……”真到说正题的时候,田老师却迟疑了起来。
“就从您怎么知道我来北京的车次和时间的事情开始说起吧。”我提议道。
他愣了一下,又笑起来,说:“看来什么你们也真是调查出不少东西呢!”
我不动声色,心里却想知道答案想得打紧。
“为什么我会知道啊?很简单,因为是我让你来的啊!”他笑眯眯的样子突然让我有点看腻了,怎么有种笑里藏刀的感觉呢?在我的好奇心上一刀一刀地割,死不了,却心痒难耐。
“您让我来的?怎么讲?”
“那我问你,你是为什么来北京的?”田老师反问。
“单位派我参加药剂师培训啊!”说出这个回答,我突然灵光乍现。“您……不会认识我们院长吧?”
他却摇摇头说:“嗯……不算是认识吧。”
这算什么回答?但是我一下子听出了他话里有话。略一沉吟,一下子想起一个人来。“您认识我赵叔?”
他听了,好像对我一语中的表示相当惊讶,目光充满欣赏地笑着点点头:“赵东凯,没错,我认识他。”
原来是这样,真相终于解开了!其实我的推理也很简单,他刚才说我父亲是他的好战友,而老爷子另外一个好战友正是赵叔。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并不是很难的事。我不禁在心里对远在老家的赵叔致敬了一下:您老还真是为****碎了心啊!……
可是还有疑问:“您不是物理老师嘛,怎么还管药剂师培训的事?”
他一指我手里的书:“答案不就在你手里的书里嘛。”
这本书里?我再度拿起书看了一下,忍不住萌生了想读一下的愿望。
“这样吧,你们下午不是还有课嘛!先去上课,晚上有时间读一下这本书。明天是周日了,我们再来详谈其他的事,怎么样?”
我还想着听他的说来话长呢,没想到这么就被打发了。正想反对,看到旁边王建国不住地点头,才觉得真的该休整一下了。遂欣然同意。
俩人走出田家小院,齐齐地松了一口气。其实我们此行不仅没有把原来的谜题完全揭开,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谜题。但这短短的一个中午我们受到太多事情的冲击了,如同看了场剧情激烈的电影一样,真是有种想回到现实里让自己喘息一下的愿望。
而且现阶段收获已经很大了,我抓在手里的这本书,仿佛打开一个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一样,神秘而充满魅力,让我期待不已。
下午刚好是一门辅课叫中医经典著作赏析。我哪还有心思听课,特意躲在教室后排,打算借空提前开始读那本书。
还没等老师在讲台上站稳,我已经迫不及待地低头打开书开始的读了起来。
打开第一页,见到老爷子熟悉的笔迹,还是忍不住心中震动了一下。从我懂事开始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大忙人,虽说因为是数一数二的军医专家,能给家人好的生活条件,人人提起都竖大拇指。可是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很少能见到他,有时短暂的相聚,他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看书和写作上。
我那时并不知道他在忙什么,只知道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儿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我看到的,真的永远都只是背影。
所以当他牺牲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居然都没有太多悲伤的情绪。我和他之间,缺少了那么一根线,血缘所联接的,只是属于头脑的理智,而不是属于心的情感。
但是眼下突然看到他的旧笔,就像一盏搁置多年的油灯,突然重新被点亮,其光闪烁,其芯却灼灼。
我深吸了一口气:眼下不是感慨的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于是收回心绪,认真地开始看内容。
“当下世人只知本草可以疗愈疾病,却可知因何其有疗愈的功效?又是自何时开始,医家开始仰仗本草治疗病患?……”
庆幸,老爷子行文用的是半白话,没有来“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那一套。美是美了,却平白断送了多少人读它的兴致。
父亲虽然曾经是留洋的医学学者,但一直是中医药的推崇者。这一点我倒是听说过的。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就讲到了中医药之所以近些年来开始衰落,是因为受到了西方科学标准的挑战。
也难怪,老外看到中国的药剂师顺手抓了一把药,用一副不怎么精准的小秤称一下,再凭感觉分成几份就发给病人,煎煮的方法也是一个人一个样儿,简直觉得不可思议!这么随便的医学,怎么能算是科学呢?看我们西医,凡事都可以在机器上测到,在显微镜下看到,每个病都可以用一堆数据来定位,用药也是精确到微克,这才叫科学!
于是很多中国学者也开始自惭形秽起来,也开始试图用机器和数据来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但研究来研究去,只会越来越糊涂,越来越没底气,没等说服别人,自己先动摇了。
叫我说,这事再简单不过了,标准不同嘛!你不信,不用就是了。好比我们规定18岁才是成年人才能结婚,如果你非要15岁结婚,大可去找这么规定的地方去,而没必要去和我争论到底15岁能不能人事吧。
再说我们院的药房里有中药也有西药,你信什么,要什么,我就给你拿什么,好不好你自己体会,有什么好争的?
读了一章发现老爷子也大致是这个见解,不禁会心而笑。
第二章开头就抛出了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理论。他说“凡病者,失衡也。肌体偏离原本所依存之轨道,恶上交恶,以致谬误。而中药方剂则以其偏倚之属性,促肌体回归原有平衡……”
我明白他的意思,人体本来是一个相生相克,平衡循环的系统,所谓的生病就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开始恶性循环。而中药方剂的特性就是“偏”,有的药“热”,有的药“凉”,有的药“泻”,有的药“补”,负负得正,可以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一番论述后,作为本篇结论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
“衡为常时,失衡为无常,以无常归有常,时间之逆转也。”
第八章 时间
这段论述一下子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场景。
那时我不过十五六岁,某天睡到半夜,突然被尿憋醒。从厕所出来打算回屋继续睡的时候,路过父亲的书房,看到居然还亮着灯,就忍不住凑到门缝处向里面张望。
视野有限,看不太真切屋内的情形,但是却仿佛有丝丝叹息的声音不断地传来。
我更用力地向门上靠想看得更清楚些,却一下子把门推开了,只听屋里传来父亲的一声大吼:“谁?”吓得我打了一个寒战。
他站起身来回头看到是我,才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站起身向我走了过来。
可能是刚才受了惊吓,灯影中父亲迫近的身形格外具有压迫感,让我全身都开始控制不住地发抖。
他走到我面前,看到我瑟缩的样子,又叹了一口气。我抬头望着他,发现他眼神里充满忧伤,还是头一次在铁汉一样的父亲眼睛里看到这样的神色。
“爸,您怎么了?”我问。
他摇了摇头,抬手轻轻抚了抚我的头,用低沉的声音说:“要是真能做到就好了。”
“做到什么?”
“改变命运。”他回答。
这话令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改变什么命运?”
他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样激动起来,坚定地说:“逆转时间就能改变命运,一定可以,一定可以的……”
等我再想问的时候,他的态度又突然冷了下来,只说了一句:“快回去睡吧,把门关好。”就回到书桌旁边去了。我也只能小心地退出去,不敢再多说什么。
当时年纪还小,并没把这件事当什么大事。眼下看到这句话,这段沉睡已久的记忆突然跳了出来,让我立刻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准确地说,是不祥的预感!
正打算翻下一页,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喊我:“陶勇同学,你来说一下吧!”
我一抬头,发现一班的人都在看着我。虽说开班不过一周的时间,我的名字好像在同学和老师中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就连同时培训的另外一个西药药剂师班里的人见了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搞得我想隐于市都不太容易了。
我一边应声站起来,一边用眼光向讲台的方向扫去。往常我从来都是可以一边睡觉一边听课的,今天因为读书太投入,竟然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些啥,连老师长啥样都没仔细看。
这一扫,还真是眼前一亮。这位老师居然是一个年轻姑娘,长发披肩,长着一张标准的鹅蛋脸,柳眉杏眼,朱唇轻抿,露出两个若隐若现的笑涡。只是望一眼,就已经让人像鲁讯先生的所描写的一样,“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舒服”了。
这一看美女,反应就迟了几秒。小老师当即笑道:“需要我把刚才讲了什么和你重复一遍吗?”
“啊?不……不用吧……”我嗫嚅道。
同学们看到平时伶牙利齿的我居然显出如此痴呆的样子,不禁哄堂大笑起来。
这一笑给了我足够的反应时间,一看黑板上写的《血证论》三个字,我已经猜到她刚才在讲些什么了。
同时,也有些罪恶的小想法开始浮现,我想捉弄捉弄让我当众出丑的这位小老师。
我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说到《血证论》嘛,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作者,清代医学大家唐容川……”
大家一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