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武侠之父 >

第211章

武侠之父-第211章

小说: 武侠之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这是邹院长原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未免有点危言耸听。文本的作者身份,真的没有办法证明吗?当然不是。”

  “近些年来国际上有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学科,叫‘司法语言学’。司法语言学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通过语言分析、文本鉴别,确定文本的作者身份。我先结合相关文献论文,做个简单介绍:语言学家解决作者归属问题的理论出发点是,在操同一种语言的庞大人群中,每一个个体的言说和写作,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一个常用词汇集合,或者叫常用词表。这个词表,与其他人所建立起来的常用词表可加以区分。这种区分,不仅表现为每个人的词表所包含的词语项不相一致,还表现为每个人对不同词语项有着不同的偏好。”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楼下小区超市里的货物不下几万种,理论上我们都是可以随便选购的,但我们经常买的,充其量也就不满一百种。这每一种选择,都是出于我们的偏好和习惯,体现了一定的个性。单一的‘选择’,譬如有人每个月都会买鸟窝咖啡,区分度不是很大,因为有不少人也会有同样的‘选择’。可是,如果多个‘选择’形成一个集合,那么区分度就会很大,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譬如经常买‘鸟窝咖啡+蜀中榨菜+白人牙膏+波多红酒+恐龙峡猕猴桃+皇家狗粮’的,整个超市记录里,恐怕就只有一个家庭。”

  “因此,虽然从理论上讲,任意书写者在任意时间可以使用任意的词语,但在实际上会有典型性的个人化的喜好拣择。这意味着应该有可能设计出一种‘语言指纹’的识别方法,换句话说,特定书写者在语言上所形成的印象是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辨认的,就像个人签名一样。”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语言指纹’与‘生理指纹’之间的重要不同。‘生理指纹’的价值在于,每个样品都是可以通过比对进行同一认定的,也是穷尽性的,也就是说,包含了对于个体身份进行同一认定所需要的所有信息。相比之下,语言样本,即使是很大的语言样本,也只能提供相关个人语言特点的非常局部的信息。所以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建立一个‘语言指纹库’,并在此基础上对争议文本进行比对检测。虽说如此,但‘语言指纹’的识别方法也不是全无作为,因为实际案例中常常有一些线索,可以将所要比对的文本样本局限在几个人,尤其是两人之间直接比对效果更佳,从而大大地简化了问题。实践中有很多通过‘语言指纹’对作者身份做出同一认定的著名案例。”

  “下面,有请我国著名司法语言学家朱高峰教授和他的团队!”

  

章378 机关算尽(上)


  这个朱高峰,四十来岁,斯文白净,身材挺拔,说话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给人一种独特的信服力。

  简单自我介绍后,结合准备好的ppt,着重讲述了这门学科在现实中的一些著名应用范例。然后利用之前邓海、邓铮文章与射雕的文本比对实例,对具体分析方法做了一些普及说明。m

  然而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学术界的大佬,除了文学圈演艺圈外,搞自然科学、懂现当代逻辑科学的也不在少数,更有几位是曾接触过类似鉴别学科的,所以,朱高峰刚刚做完说明,质疑声已经四起。

  现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

  一是无论是邓海的几篇早期随笔,还是邓铮的中学作文,跟射雕英雄传的题材差别都太大,所叙述的内容、所反映的东西重叠面极小,语言的可比xing比较低;

  二是选用的文本样本字数太少,邓铮三篇作文加起来约4500字,邓海八篇随笔不足1万,这样的比对结果误差太大不具有说服力;

  三是射雕英雄传作为公开发表的成熟文字,中间有编辑过手。编辑的习惯xing改动势必会减少文本语言的个xing,这个必须要考虑进去。

  简而言之,听完他的论述说明,在座大部分人的意见相当统一:别跟我整这些有的没的,你先前关于“邓海的文字比邓铮的文字更像射雕”的结论是不科学站不住脚的!

  而网络直播平台上,相关质疑也是瞬间沸反盈天:

  “真是够了!以前还觉得司浩然、英喆不计成败得失,对真相近乎偏执的追求。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司浩然、英喆等人质疑金梁。是合理的,并不是构陷。是在追求真相,而不是要搞臭谁,金梁本人也自始至终没有恶语相向。在这件事中,司、英二人的峭直,金梁先生的雅量,都让我感佩。然而现在看来,金梁的确是雅,但某些人却未必真峭!金梁在先前的核证中已经无可置疑的做出了证明,反观司、英二人。到现在还拿出这么没有诚意漏洞百出的证据来忽悠人炒剩饭,有意思没?真当全国人民瞎子**啊?!”

  “现在才发现这个鉴定结果的漏洞非常大!首先,这个朱高峰只是找了这么小小几处,可惜整篇文章和书中有无数处,拿这些来进行证明,相当于看着人身上有块黑se的就说这人是黑的。另外,更不能排除的是,金梁和其父邓海老师长期生活,相互影响。如果金梁对于父亲有仰慕之qing,也往往会模仿父亲的一些用词手法,这在文学界非常常见。更何况,邓海老师据说还做过金梁高中的语文老师。影响更是不小。所以只能说,这些证据啥都不是。”

  “以前不知道司法语言学的玩法,还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竟是这么个玩意儿!这个朱高峰刚刚说了那么多案例,但基本都不是文学圈的。什么匿名信连环杀手、3000万勒索绑架疑案、伦敦暴恐风云……我在想,是不是不同的文有时应区别对待。类型文学、幻想类文学真能跟日常的书信一样‘胎记明显’?到底有没有文学名家例证的经典案例?我觉得应该先例证名家已有的作品,拿出经典中的证据,再来说金梁代笔的事。这样单纯说几个很可能是他们自己潜意识偏好的关键词,太偶然,太业余,完全没有说服力!!”

  “……这下真的被恶心到了。看到好多人都在讨论逻辑逻辑。逻辑和证据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证据的逻辑就是扯几把蛋,当然逻辑不通,证据也是扯几把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坏人,是需要做了坏事的证据。不管朱高峰、英喆、司浩然他们的逻辑多好,金梁的逻辑多差,没有证据,就特么是放屁。

  再说啥是证据,能排除其他可能的才是证据,本身就有疑点的证据不能被称为证据。

  看到朱高峰的这个看似科学的分析,其实和“你不敢公开参加核证你就是假的”一样,只能用来恶心人,还是用看似科学的方法来恶心人。

  任何科学分析都有前提条件,语言学分析真能适用于父子吗?

  别说父子了,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行为语言xing格上都有互相影响,何况父子。你从小养个狗,狗会受主人影响,何况父子。领养的孩子长大过程中后都会受养父母影响。亲生的连xing格相貌都会遗传,再加上后天家教,我觉得正常家庭的儿子是父亲的山寨版都不为过。父亲二十几岁的文字词频跟儿子二十几岁的文字词频偶有相似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金梁真是邓海老师养大的。

  诛心一句,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说话的方式没有一点自己父亲的影子?是特么亲生的吗?!

  难道你的口头禅不会受到你好基友好闺蜜的影响?

  实在不喜欢看到这种类似拿着量子力学的原理去论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错误xing的傻

  i行为。

  草特么的,这帮人到底有没有点硬菜证明金梁是代笔的,别光放气味闻着香但端上来是盆屎?!”

  ……

  面对从现场到网络对于之前分析结论的广泛质疑,司浩然、英喆暗自对视了一眼,眸底都闪过了一si得se,有质疑才好,有质疑说明有想法,有想法才方便往下继续……

  等现场大家意见发表的差不多了,司浩然咳了一声,扯起麦克风,缓缓道:

  “有一点我在这里替朱教授做个补充说明,也顺道喊声冤。大家可以仔细来看大屏幕,在朱教授的分析报告中,自始至终没有一言一语说明邓海、邓铮的那些文章跟射雕英雄传文本间存在契合度。实际上,按照他的分析报告,如果单就那几篇随笔作文的话,邓海、邓铮父子基本都可以排除掉是射雕的作者!当然,这里容我解释一下,在司法鉴定中,排除比认定同一要容易的多。比如,用区分度很高的dna进行同一认定,也只是表述为99。99%,但区分度很低的血型,一旦不同,就可以直接百分之百排除嫌疑。受限于当前条件,司法语言学暂时遵循的也是这个道理。”未完待续。。

  

章379 机关算尽(下)


  司浩然的话,引起现场一阵错愕和交头接耳。,

  首体大副校长段锐志当即反问:“那为什么之前英喆会在博文中做出那样的诱导结论?”m

  司浩然就笑:“隔行如隔山。这就是外行想要充一次内行的必然结果了。”

  英喆马上起立,一脸惭愧:“是我的疏漏,限于博文篇幅原因,我不能全部引用,就只截取了其中部分,还自以为是的做出了结论概述。贻笑大方,贻笑大方……”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什么鬼疏漏,什么鬼贻笑大方,明显就是故意断章取义,谋取眼球!

  “话归正题,刚才大家的质疑我都听在了耳中,主要集中在‘样本字数太少’、‘样本文风题材重叠面窄、可比xing低’、‘样本创作时间久远’、‘审稿编辑的改动’几个方面。先说审稿编辑的影响,这点大家可以放心,据可靠消息,金梁的稿件向以高质量著称,别说修改段落词组,连错别字修正的机会都很少。正好,顾伟元、李海洋两位一路跟随金梁的出版界大佬就在现场,我这里替在座诸位问一句,以上,是否属实?”

  直播镜头扫过的时候,李海洋脸se严峻,顾伟元望了台上的邓铮一眼,郑重点头。

  司浩然拊掌而笑,“循循善诱”道:“好,排除编辑影响这点后,那么剩下来的事qing就简单了。如果我们现在拟题,请金梁先生临时创作一篇字数在2万以上的武侠中短篇,拿来跟正在连载的倚天屠龙记放在一起进行司法语言学分析。那么是不是就完美解决了‘样本字数太少’、‘样本文风题材重叠面窄、可比xing低’、‘样本创作时间久远’这些问题?而且,如此浩然6000人会场。全国直播中,慨然兴文。以证清白,岂不美谈?”

  亲邓铮派的人自然不肯,美谈你妹!这摆明了欺负人,现场创作就够强人所难的了,还要进行这什么鬼分析?!

  可也有不少人“着了道”,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觉得司浩然说的很有道理,既然先前关于“司法语言学”不靠谱只是误会,现下有条件可以进行科学论证。那么何乐而不为?!

  “诸位稍安勿躁,当然,这个能够彻底一证黑白的好机会,最主要还要看金梁自己的意思?”

  在座诸人争的沸沸扬扬之际,司浩然一副胜券在握的表qing,微笑望向邓铮,一字一字道。

  到了这个时候,他和英喆的全部底牌,已经彻底亮了出来。

  他们拉来的这个朱高峰。原是中南公安大学的老师,国外交换几年归来,在“文本鉴别”、“司法语言”上着了迷,一心想要把这个还在摸索期的边缘学科彻底发扬光大。

  利用这方面专业知识。协助侦破几个案子后,就感觉到普通的教学工作已经不再适合自己了,“中南太小。已容不下高峰”,于是慨然辞职。搞了个独立的专业研究鉴别机构。

  然而他是中南公安大学老师时,有人找他协助办案。待踌躇满志的成为第三方后,立马门可罗雀,死活开不了张。

  一则这个法子目前局限xing很大,需要提前做很多工作尽量缩小比对范围,然而实际上等缩小到只剩几个样本的程度,传统的侦破方法往往也能解决;二则就算真的遇上非你不可的特殊案件,你鉴定的结果暂时也不能作为直接证据,只是锁定了办案的确切方向和目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本来同为公安内部人士,找你帮帮忙只是人qing的事,结果你变成了明码标价,要价不低,作用又那么鸡肋,哪个肯干?!

  于是朱高峰便萎了。只好一边蛰伏,一边不甘心的等待一个向全国人民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专业的好机会!

  这种qing况下,英喆慕名而来,立马便有种绿头苍蝇遇到新鲜牛粪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