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武侠之父 >

第11章

武侠之父-第11章

小说: 武侠之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辑部按照原计划把这一回从中腰斩,分成了上下两节,结果倒好,“强人”是出来了,可大家最翘首以盼的“飞花玉女”硬是没有露影。

  根据前文“楔子”和回合标题很容易判断出来,这“玉女”应该就是之前那个很让大家关切的小女孩云蕾,这一下,心急如焚,等着看她十年后如何出场,变成何种模样的读者们不干了。

  再加上,之前楔子是一万五千字,而这第一回本来就是三十一回中字数最少、唯一不足一万字的一个回合,还要斩掉一半只剩下五千字。

  从一万五一下子降到了五千,这个落差不可谓不小。

  因此一整个上午,报社周末特意准备的七部用来接听读者夸赞、鼓励、剧情讨论的热线电话,全部变成了吐槽和激烈抗议!

  包括顾伟元、总编李海洋在内的各部门领导,解释得是口干舌燥、满头大汗。

  更要命的是,北方传媒集团的一位高层领导居然也打来了电话关切的连载,本来这是大大的好事,但是末了,这位领导来了句:“小顾啊,书是不错滴,我也看得津津有味,可是这连载也是要讲方式方法的,太少了,终究不够看。我看,排版上完全可以更灵活一点嘛,其他版块该让道的让道,该暂停的暂停……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具体的,还要你们报社自己看着办……”

  顾伟元接完电话想哭的心都有了,领导啊,这哪里是我们不想腾出版面,我们也想一期直接连载一回一万多字!可一期一回,一周就是三回,至少四万字,哪有能写那么快的作者啊?!

  而且,他可是知道邓铮手里没存稿的。

  不过领导既然亲自“指点”了,下属也不得不认真当回事,经与编辑部合计后,顾伟元便只好硬着头皮子给邓铮打了这个电话。

  “就这事啊?”

  邓铮听完,哭笑不得,这对别人或许是个事儿,对他完全不成问题,别说一星期三回,一星期写完三十一回也不成问题。“这样,你们报社那边想要多快?”

  “啊……”

  “一个星期三回够不够?”

  “哈?!够!够!绝对够!”

  “那成。周三之前,我抽空赶个十几二十回出来,你们先用着。加稿酬就不必了,不合规矩。好了,正在吃饭,没别的事我先挂了。”

  “……”

  报社老总办公室内,顾伟元听着电话那端的忙音,整个人呆如泥塑,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抽空赶个十几二十回先用着,哥,我滴亲哥,咱要不要这样夸张啊?!

  总编李海洋和其他几个编辑一直在留意着这边情况,一见老总这表情,就知道坏了,虽然都有些沮丧无奈,不过倒也能理解,写作速度哪里是可以说提便提的,便走过来劝慰道:“顾总,也不是什么好事都能占全了。咱们都是搞文字的,很清楚速度跟质量从来都是相悖的,金梁先生的速度其实已经不算慢了,我看啊,说到底,最主要的还是保证质量,我想只要口碑保持住,读者慢慢会理解的,领导也会理解的……”

  “海洋,打开报社的官微、官博、官网,赶快发出一则消息。”顾伟元回过神来,涨红着脸吩咐道。

  “好咧,顾总,如何向公众解释的草稿我们几个刚才已经拟好了,您先看一下……”

  “解释?解释什么!赶快发消息通知,就说自下一期开始,每期连载一整回!我先去给领导回个电话。”

  李海洋和几位编辑目瞪口呆:“李总,这,金梁先生那边……”

  顾伟元一边神采飞扬地掏出电话给那位领导拨了过去,一边摆手道:“金梁先生说了,速度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

  a

  a

  

章019 我不是金梁


  有了邓铮隔天便发来的后十回稿件,报社上下再无后顾之忧。

  惊诧他过人速度和过硬的质量之余,人人精神亢奋、斗志昂扬,工作起来,效率也有大幅提升。soudu!org

  这种情况下,随着之后“弹指断弦强人动军饷、飞花扑蝶玉女显神通”、“祸福难知单身入虎穴、友仇莫测宝剑对金刀”、“陌路遇强徒偷施妙手、风尘逢异士暗戏佳人”、“铸错本无心擂台争胜、追踪疑有意锦帐逃人”、“名士戏人间亦狂亦侠、奇行迈流俗能哭能歌”这前五回的相继连载,短短两周时间,的单期发行量已经飙升到了七万五。

  半个月时间,发行量提升五十个百分点,这个恐怖的成绩连报社上下自己都不敢相信!

  七万五的单期发行量,已经足够让在区域性报纸中占据到三流之巅了,而且按照目前的汹涌态势,连载结束前,保证单期发行量破十万,正式跻身区域性报纸二流之列,完全不成问题。

  因为报纸销量的凶猛提升,水涨船高之下,之前鲜有问津的广告业务也渐渐开始复苏,目前正在洽谈的收费价格已经比之前翻了一倍不止,报社营销部甚至因此拿到了创刊以来的第一笔奖金……

  如此耀眼的成绩,也充分引起了北方传媒集团的重视,已经先后不止一个集团高层领导打电话慰问鼓励,顾伟元这段时间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

  吃水不忘挖井人。

  报社上上下下都知道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是什么,是这本,是它的那位神秘作者金梁先生。

  这位金梁先生虽然充分具备宗师级大家的水准,但却没有宗师级的脾气和坏毛病,写出来的稿件质量极高且很稳定不说,竟然连一个错别字都没有出现过。最重要的是,自始至终,人家都从来都没有让编辑部的人催过一次稿。

  所以,当顾伟元再一次主动给邓铮提高稿费,而被邓铮拒绝后,大家有感于这位金梁先生“仁义正直、艺德高尚”的同时,愈发觉得不好意思。为此,在总编李海洋的号召下,报社骨干成员还聚在一起专门讨论了一下如何表达感激、钦佩心情的这个问题。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为这位虚怀如谷的武侠大家拟定出了一个独特而诚恳的感激方式:

  拟定在报刊发行量破十万后的第一期,腾出整个A版的所有版块和广告位,对小说作者金梁先生进行一次全A版的宣传采访,利用自己平台的力量,让这位谦虚低调的武侠大家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邓铮不知道这个计划,知道了估计会啼笑皆非。

  他自然不是什么视钱财如粪土,相反,他挺爱钱的。不过他还不至于那么短视,能把这三两万的涨幅看在眼里。

  毕竟,自己写武侠小说不是一锤子买卖,跟、跟顾伟元以后还有大把的合作机会。对于一个懂得是非好赖的合作对象来说,让对方自觉亏欠,总比亏欠对方要好。

  而实际上,他这段时间还是很忙的。

  马上就要迎来年终的考试月了,他琢磨着既然作了这个世界的邓铮,不说再拿国家奖学金,起码也不能考得太差说不过去。而且无论以后因为武侠取得多大成就,多学到点东西总归没有坏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前世他可是在这上面没少吃亏的。

  因此这段时间的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学业上。

  除此之外,11月中旬学院要召开每年一度的“武术节”,作为传统武术套路专业的第一名,邓铮被团委魏老师点名,有一个叫的单人节目要在开幕式上表演,所以还得抽空训练,每天也要耗费不少时间。

  重生之后不知为什么,或许是继承了之前学霸邓铮的最大长处吧,瞌睡很少,总是精力充沛,差不多晚上睡五个小时就足够龙精虎猛了。

  所以他每天作息很规律,晚上学习到十二点睡觉,早上五点起来晨跑、晨练,倒也过得相当充实。

  这几天,总算感觉对于陌生的功课有些感觉了,压力稍轻,便才开始留心的事情来。

  连创佳绩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因为顾伟元几乎每一期都会打电话向他汇报,他心里也很振奋、喜悦。但是还是能够保持理智,因为他是从前世地球上过来的,深刻感受过当年那种“人手一本武侠书”的盛世之景,眼前的这个局面与之比起来,简直连小打小闹的开胃菜都还算不上。

  而市场培育不充分、群众基础不打扎实,武侠电视剧、武侠电影也如无根之木,统统谈不得。

  偏偏这种事情还急不得,需要一个消化酝酿和吸收适应的过程,并不是说你同时拎出几部武侠名著来,一股脑地丢给大家,这事儿就成了。

  邓铮毫不怀疑,如果在现在大家连门派、正邪、武林庙堂等基本武侠世界观都没有,连读起来都略感费劲的情况下,你直接丢一本古龙的,或者温瑞安的出来,绝对会扑街到死!

  “一切,都还差得很远呢!”

  感慨声中,邓铮打开手机,点开了千度贴吧。

  在显示关注的一栏中,有“金梁吧”和“萍踪侠影录吧”。

  截至目前,“萍踪侠影录吧”关注人数已经破一万五,就连“金梁吧”也已经破千。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盗版,贴吧也不是看盗版的温床,所以来这里的基本都是讨论剧情的,九成以上都是真真正正的读者。鉴于此,仅凭报纸传阅,短短两个星期时间,“萍踪侠影录吧”能聚集到一万五的读者,是相当不俗的成绩。

  不过邓铮更感兴趣的,还是“金梁吧”。

  比起作品,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作者关注度永远是比较孱弱的,很多几十万关注的热书,其作者的关注往往才几百。

  而这才发书十几天功夫,“金梁吧”居然已经关注破千,要知道,那位写了好多本书的合琴生,也才一万两千多。

  因此,邓铮专门申请了一个登陆账号,名字就叫“我不是金梁”。

  
章020 简体风波


  兴许是新建不久,人数也不太多,“金梁吧”里的气氛并不算热烈。

  不过,还是有一个回复讨论过百的精华帖吸引了他的注意:

  “伙伴们都来猜猜金梁先生的性别、年龄和职业!如果有人能猜中全部三项,劳资给他免费洗车三年,另外,此贴每层楼充100块话费!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邓铮点开了下面的回复,简直说什么的都有:

  男,50岁,中学历史老师。

  男,45岁,戴眼镜的机关公务员。

  男,65岁,头发花白的退休历史系教授。

  男,39岁,职业作家。

  女,10岁,俺们家金梁是萝莉!不解释!

  ……

  邓铮饶有兴致地翻了一会儿,发现除了故意胡闹的几个之外,基本上大家都觉得自己会是一个四十五岁以上的男性,职业也基本都在公务员、中学老师、大学教授和职业作家这个范围内,笑了笑,登陆账号,也在下面留了一条:

  男,20岁,在校大学生。

  发完这条留言,邓铮便退出了贴吧。感觉肚子有点饿,正想起来煮个面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摁开接听键,对面是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

  “喂,你好,请问是的作者金梁先生吗?”

  邓铮疑惑了一下,他知道最近有不少出版社在找他。但目前知道自己就是金梁且有自己电话的,就只有顾伟元一个人,或许现在的几个高层编辑也能知道。难道是顾伟元那边介绍过来的?可为什么不提前知会一下?

  “我是金梁。”

  “金梁先生,你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秋雨文艺出版社’的,暂任主编一职。我姓涂。”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毕竟是属于一个集团公司旗下的,而且‘秋雨文艺出版社’整合后的集团地位明显要高一些。堂堂出版社的编辑部主编,从那里搞到自己的联系方式也不算什么难事。

  “涂主编,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的简体版权,还在金梁先生的手上吧?”

  “在。”

  “出版社这边看中了你这本书的简体版权,有意向购买。方不方便见个面,咱们详谈?”

  “见面先不忙,贵社能出到什么价位?”邓铮很直接道。

  电话那端的涂主编不禁皱了皱眉,她也是在打听金梁联系方式的过程中,才得知这本最开始是准备投稿到“秋风文艺出版社”的,结果生生吃了闭门羹。所以下意识地便认为邓铮这是在置气,心生不喜道:“金梁先生,我们这边先前因为交接问题有些工作疏忽,怠慢了。不过那位不负责任的前台接待人员,事后已经警告处理过了……”

  “涂主编,你误会了。我还没那么小气。我是很认真地在问,大概能给到什么价?”

  “最高千字一百五……”

  邓铮被气笑了,买断千字一百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