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无双之路-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四再次为自己的部下营造出了毫无悬念的必胜局面,无论高手层面还是大军数量,月军都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他们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他们所要做的,只是不要放走任何一个南齐人。而这,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难度。
后方城门已关,前方所有通路已经被十几万月国大军彻底堵得严严实实,南齐军即便插翅也难飞。
第765章 分兵出击
战斗结束得很快,这三万南齐援兵之中,甚至连一名破境高手都没有,最终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全军覆没。
而南方军,只是付出了数十人受伤的代价,竟无一人阵亡。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胜,士卒们自是无不欢呼雀跃。
战争对他们来说,渐渐变得不是那么令人畏惧,反而变得让人迫不及待。
不过,在场的南方军众将领却明白,这是因为他们连续几战都是大胜。
打仗哪有永远不败的?更何况是胜得这么轻松。
如果这次不是林四的计划,要不了两天,他们恐怕就会被十几万南齐大军围城血战了。
林四本人没有时间去兴奋,他此时清醒得很,这场战斗才算是刚刚拉开序幕。
“速速打扫战场,准备下一战!”他第一时间传下了命令。
事实上,也不用他提醒,南方军各将领早已自发的派人开始清理城内尸身与血迹,避免下一路南齐援兵进城后看出破绽。
随着刚刚埋伏全歼第一路援兵的成功,每个人都彻底放下了仅有的一缕担心。他们已经明白,接下来的时间内,他们将会在甘城缔造更多的奇迹。
……
当时间来到两天之后,已经陆陆续续有五路南齐援兵步入了同样的陷阱之中。这个五路南齐军少则一万人,多则五万人,他们的结局全都一样。
不到三天的时间,一共十六万南齐大军被尽数坑杀在了甘城之内,无一存活。
至此,甘城算是彻底稳固了下来,短时间内这里再也不会有任何危险。
不过由于城内埋伏需要瞒住消息,到现在为止,外界竟然对这场辉煌大胜毫不知情。
而直到最后一路援兵被消灭,林四才下令开城,遣人向朝廷上报战况。
甘城已经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一场场胜利,民众们虽然没有直接看到过程,但毕竟就发生在他们身边。
而为了设计埋伏,城门附近的民房商铺酒楼也都配合着清空了数日,住在里面的民众全都被集中到了城中。
民众们提前就得知了这些安排,而他们也无比配合,每次休战间隙,都会有人自发将食物果蔬送到‘阵地’后方。
他们希望能为这场战争出一份力,战后甚至有不少人主动踊跃参军。
只可惜,甘城之内的青壮男子大部分在之前的一年间被南齐人抓走了,如果再征兵,那今后这座城恐怕连基本的生产都无法保持,林四最终只能下令婉拒了这一热情。
而这次战斗结束之后,林四也并没有给士卒们狂欢庆祝的机会。
这次的战斗,虽然是连场的,但对士卒们的消耗并不大。
首先他们没有经过什么行军赶路,其次有两次埋伏几乎就是几轮箭雨就直接结束了战斗。
一些战斗,士卒们甚至根本就没有出手的机会就已经被前方的高手们提前解决掉了。更何况,林四还在这些战斗中实行了轮换制,确保他们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休息。
因此当最后一路南齐军被剿灭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分兵出击。
他带着青娑贾融以及六万南方军杀向了庆城,而另一路则由郦木樊星叶弘薛尘等人领兵九万,直奔嘉城。
至于甘城,他只留下了扶摇和一千士兵稳定甘城的局面。
这是大胆得近乎疯狂的出兵方式,打完甘城,立刻就出兵,完全没有任何停顿。而甘城,此时也已经等于是完全不设防。
这些原本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绝对会招来许多稳重将领的反对,但此时已经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每个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林四之前为他们带来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胜利。
到现在为止,仅凭着二十万内陆军,他们已经歼灭了南齐大军三十六万之多。而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栾山伏击战中的四万多死伤。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这样的战果他们想都不敢想。
他们已经明白,只要继续全力支持这位王子殿下的决定,那他们很可能会继续跟着创造更多奇迹。
……
庆城和嘉城,林四从没有打算留着。
这两座城不光是拱卫甘城的两个据点,也是牵制己方封城沿线数城的两颗钉子。
虽然林四并不怕封城被人偷袭得手,但那也只是为了聚拢南方军而不得已付出代价之后,有了新的补救计划而已。
如果可以,他当然希望封城一直都稳定如山。
这两座城如同两根身在后背的芒刺,只有拔掉它们,他才能彻底消去后顾之忧。
庆城和嘉城,位于距离甘城有四百多里的东西两面,原本这两城都各有五万守军,而且一直镇守其中未曾离开。
但费栋离开甘城,出兵广城之前,担心甘城太过空虚,临时又派人去这两城传令,着他们各派两万人来甘城补充。
而这两城赶去甘城的一共四万人,在这几天的甘城伏击战中,早已经全军覆没了。
现在庆城和嘉城都已经只剩下了三万余人,这两场战斗事实上并没有多大难度。攻打这两座城池,原本是用不着各派六万和九万大军的,只是林四不想在这两城陷入持久的僵持之中,他要的是一鼓而下。
一旦打下庆城和嘉城,他会收兵回到甘城暂时休整一天,之后便会开始带着十五万大军将庆嘉两城东西两侧被南齐国占据的城池尽数打下来。
而此时月国东北军与西北军也已经开始向北推进,三路等于是同时进兵。
事实上,东北和西北这两片战区,被南齐人占据的区域并不大。
一年前的战争中,就连学园之城都没有陷落,东北其实只是损失了两千余里疆土。而西北军在叶谦叶城父子的努力下,更是依旧保持着与千宋的联结。
这两片战区在一年前的大战中沦陷的范围,加起来东西不到万里,南北不足千里。
而南齐方面,在这两片战区驻扎的兵力,一共也不到四十万。
但如果林四的计划顺利的话,东西横跨两万余里,南北纵深五六千里,敌军多达七十万的中路战场,或许反而会是第一个结束战斗的。
这天夜间,六万内陆军在林四的率领下,连夜杀到了庆城。
林四先是命令一万士兵在庆城南门之外点亮绵延火把,做出了极大的声势。
此举令得庆城三万守军大批主力被吸引到了南门,而后趁着夜色,林四率领另外五万南方军轻易洞开了已经变得空虚的庆城北门。
是夜,庆城被月国大军一举拿下。三万南齐军在城内腹背受敌之后,损伤惨重,残余的数千人仓皇逃散。
而也就是在这天晚上,栾山之战和攻占甘城的战报,终于被呈到了月山的手中。
第766章 丞相的变化
扬昱站在紧闭的殿门之外的广场台阶上,前方是静立不动的持戈侍卫,周围则是来回走动不断攀谈的数百名月国官员。
此时天色尚未见明,他们都在等着月王陛下开早朝。
虽然等待早朝这种事,群臣站着坐着甚至躺在那白石地板上都不算违反月律,但这种事终归还是有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格’。
广场和殿门之前的台阶,将每个人的阶位身份差距,完完全全的展现了出来。
台阶最高处的殿门前方,是大将军,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人才有‘资格’站着的地方。
其余大臣,除非是尚书令,大学士与九卿,否则一旦靠近这里只会引起周围人的看法。
官场之上,引起了别人的看法,这自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里是月国的权力中心,这里人人都深谙明哲保身八面玲珑之道。
身为户曹尚书的扬昱站在了距离最高那一级台阶之下的三格那一级,他的下方还有两百余人。
这地位,已经算是极高了。但事实上,在几个月前,扬昱是有资格站到第一级的。
因为现年四十六岁的他正是丞相扬劼的大儿子,光是这一身份,就足以让他拥有一些打破‘习俗’的特权了。
但很遗憾,月洛宁大婚那一夜发生的一幕幕,彻底改变了他现在的处境。
他的父亲扬劼支持的是寒月亲王,而他也自然而然的站在了那一边。
那天夜里,他也是那跪下来请求月山退位的人之一,于是事后他被降了职。
从原本二品的尚书仆射,降到了三品的户曹尚书,权柄算是缩小了不少。
虽然他内心非但没有觉得愤懑,反而感到庆幸,毕竟那晚他们做的是谋逆之事,正常情况下早就被削职抄家流放了。
但另一方面,某些转变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在一些臣子眼中,他和他的父亲,以及那四百多人,已经是月王的眼中钉了。
月王只是碍于儿子的感受,才会继续留着他们在朝为官。
他们是有了‘劣迹’的人,他们这辈子没有出头机会了。
群臣不是没想过月王故去,连山王子继位,这些人还有被提拔的可能,但他们自己又何尝没有那个可能?
现在他们谁也没想着要和连山王子作对,毕竟他是月国唯一的继承人。和支持过寒月的人相比,他们这些忠于月王的人将来为何就不能继续受到重用?
更何况,月山本人也是个极境修行者,谁知道他还能活多少年?
正常情况下,他继续做个四五十年月王都不会有问题。那时候,他们这些臣子恐怕早都老的老死的死了,他们熬得到连山王子继位那天吗?
而最后,谁知道月山会不会反悔?那四百人背叛过他,他内心不可能对他们毫无芥蒂,现在接近他们,谁知道月山会不会也因此而对自己有看法?
那四百名‘叛臣’,此时在场的就有一百余人。
包括扬昱的儿子尚书郎扬宥。
在尚书台任职满一年之后,可以成为尚书郎,而满三年便可成为侍郎。
扬宥本已是侍郎,但现在又被降回了尚书郎。
他身边原本是围绕着许多人的,二十七岁的他原本是一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月国朝中新星。
但现在,他身边环绕着的只有寥寥三四人。
而这三四人之所以依旧围绕着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那晚之后,也有了相同的遭遇。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扬宥的爷爷扬劼,似乎并没有被月王‘抛弃’。
扬劼原本是丞相,和大将军,御史大夫,太尉同列四大重臣,更是百官之首。
那夜之事过后,扬劼这个丞相自然也受到了月山的制裁。
然而让许多人意外不已的是,事后扬劼竟然没有被剥去丞相之职。
不过,他这丞相的权力终归还是被削减了。
他原本分管的外务府和内务部已经渐渐不受他节制,只剩下了廷尉与太仆这两部。
至于原本可以稍微过问的尚书台与军务,他更是彻底无从插手了。
事实上,月山一直觉得大陆各国的丞相权柄过大。身为月国国王,他应该一直都是想要削弱丞相权力的,但这样做却又会引起臣子的反弹。
毕竟臣子们也怕君王权力太过集中,太****,那样他们就真的是伴君如伴虎了。
大陆各国出现的最初那两百年,丞相的权力之大,连国王都不得不敬三分。那时候朝会有时候干脆就是丞相主持的,然后由他们领衔上奏。
当时的丞相甚至可以直接任命四品以下官员,国王的许多权柄都分散在了臣子们手中。
其后,丞相等三公的权柄渐渐被削弱,尚书台被创建,奏章的拆读审议渐渐转交到了尚书台手中,而这个机构则是直接对国王负责的。
经过几百年发展后,尚书台权柄越来越大,三公渐渐被架空,甚至已经只有了议事的权力。
但这样做,却又使得尚书台坐大,这再次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其后各国朝廷格局再次出现了变化,尚书台的职能被削弱,而三公再次被扶了起来。尤其是丞相,似乎又快要恢复早当初那总揽朝政的光景了,譬如神炎丞相魏仲,甚至能够取代大将军统领三军出征龙燕。
这其中的变化过程,自然不全是随着一国之主心意而变化的,其中有着多少内部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