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大亨-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三爷愣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引得周围人侧目,他却视若无睹,笑毕,道:“有趣,还真是有趣!我和这个小友倒也真是有些缘分………只是可惜,原本这会是一场善缘,现在看来,却要变成恶缘。”
纳兰珠心中一动,问道:“老爷子可是已经有了计较?”
陆三爷就冷笑一声,指着不远处的展厅道:“你说那里面的善本好是不好?”
“当然好了。”
“是不是和我藏书阁的环境很配?”
“那是当然,好的善本,当然要放在好的地方收藏。”
“那就是了………这些书,我势在必得!”陆三爷目光灼灼。
……
台上,林逸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在无数大小藏家,以及观众的瞩目下,开始了他第一次讲话。
他说:“感谢大家莅临这次展出,我代表蒋清平教授谢谢大家。众所周知,金陵是天下闻名的六朝古都,文化气息浓重,素有天下文气南北七分,三分属金陵。在这里曾经出现过很多赫赫有名的藏书家,也是他们撑起了当今金陵藏书界的一片天,所以在这里,我要向这帮前辈们致敬。”
这段话说的真是很顺耳,很好听,以至于一开始很多对林逸抱有成见,对他心生嫉妒的藏家,也不禁微微释颜。
“俗话说得好,‘百年无废纸,故纸有遗香’。藏书,从明清开始盛行,是一种既高雅又通俗的收藏,说其高雅,是因为藏书要求藏书人有一定文化素养,一看他的书架就能知道他的文化素质;说其通俗,我看过一本书上面记载,如今金陵个人藏书量达到万册以上的藏家应该在百人之上,而超过千册的藏家绝不会低于一千。”
看起来这个小伙子也是做过研究的,不是空穴来风,要不然也不敢在上面侃侃而谈。看起来年轻稚嫩,倒也有些斤两。这是很多人心中泛起的念头。
“从明朝开始,藏书就一直是收藏界最受欢迎的一项,居于书画、金石、陶瓷等四大收藏的首位。那时候几乎每一位家、艺术家、学者、读书人都是藏书家。有清代文人说道:‘贫者以书为富,富者以书为贵,贵者以书为雅’的说法,而‘书本网’更是对一个家庭的最高荣誉。”
一番话下来,至少很多人对林逸的观感已经改变不少,觉得这年轻人,小伙子,看起来貌似也不错。
人,就是这样,很容易被眼前的东西多打动,何况林逸本身又是一个很容易感觉到亲近的人。
“也许已经有很多人知晓,这批书不是我的,而是我从蒋清平教授那里继承来的,不过请放心,这批书不会跟着我离开这里,相反,它们属于金陵,也将继续藏于金陵。除此之外,像这样大规模的书展,以后我会做多几次,目的很简单,让那些希望看到这些珍本,近距离接触这些古书的爱书之人,可以不再唏嘘感叹,不要再徘徊辗转………这些你们以前无法触及的古籍,你们都可以看到,都可以接触到,书,是用来研究和读的,一个人藏得再好,不如拿出来与尔共享!我想,这也许就是蒋教授的最终遗愿!”林逸无比动容地说道。
他这番话立马击中了无数爱书之人的心扉,自古以来,那些大藏家全都敝帚自珍,把这些珍本锁在柜子里,珍藏在书架上,让很多想要借助这些古书做学问的读书人,辗转反侧,苦苦哀求而不可得。
但是现在,林逸的大度和慷慨,彻底击碎了这种藏界的屏障,也给了那些大玩家和大藏家一个狠狠的耳光。
书,只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藏的。与其藏上一辈子,不如与尔共享。
就在所有人为林逸这番话振奋不已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道:“好像这些藏书还不是你的吧,现在说这么多,是不是有些为时尚早!”
冰冷的声音,讥笑的语气,还有一丝丝恶毒的挑衅。++,极力推荐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美女
第三百七十七章。剑拔弩张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再加上文人相轻,在很多场合下,文人的嫉妒心理会让很多人做出一些很激愤的事情。不说别的,在文化圈最多的就是笔墨官司,不管是在报刊杂志上,还是在网络媒体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大家斗的不亦乐乎。
但是像眼前这种大规模古书展览会上,有人竟然站出来主动挑衅主办方,并且是这批展览古书的藏家,那其中的意味就不同寻常了。
如果这站出来这人,只是一般的读书人,或者观看展出的普通观众,那么好说,让保安同志把他请出去就好了,可是站出来这人,偏偏很有名堂,也很有名头,他乃是江宁一带少有的藏书世家朱家的后人,朱梓君。
说起江宁朱家,就不得不提闻名天下的藏书第一阁“天一阁”。
“天一阁”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天一阁,既源自范氏十三代的艰苦卓绝的坚守,同时也得益于江宁一批又一批藏书名家的慷慨捐赠,百川归海,凝聚成如今“书藏古今”的庞大规模。这其中,有一位白须长髯、清癯疏淡、气质儒雅的老人,对天一阁藏品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他就是世纪在江浙一带收藏界中赫赫有名的藏书家朱赞卿。
话说这朱赞卿从小酷爱读书,长大后对藏书藏品的流传讯息极为关心,每凡遇到故家藏书散出,他不惜倾囊购之。同时他利用工作之机,往来杭州、上海之间,购买所需书籍。
与一般藏书家专收“经史子集”四部藏书不同,朱赞卿在收购藏书方面往往独辟蹊径、慧眼独具。他广罗博收,名著稿本、读书札记、方志、戏曲、宗教、民俗、音韵等内容,多有所涉,亮点频现。他的藏书,多善本、珍本,为世人所瞩目,这当然是朱先生不惜重金、苦心收求之功。遇到手头吃紧,又有难以舍弃的典籍时,他宁肯变卖家中财物也不放弃,故人笑为书痴。
朱赞卿的藏书中最得其“欢心”的“宝贝”之一,就是万斯同明史稿稿本。年,沙孟海获悉河南人有部明史稿要出售,在甬上藏家间奔走传告。当时,宁波著名藏书楼伏跗室和蜗寄庐两家皆因价格过高而放弃。最终,朱赞卿东挪西借,凑足银圆买下了这部书。后来,又购得黄宗羲明文案手稿,他将两部书放入一个书柜,称之为“句章双璧”句章为宁波古地名,爱惜不已。随后,明史稿经许多著名学者及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鉴定,确认为万斯同的手稿本无疑。在这部书上,万氏编纂明史过程中的选择、取舍、分合、排列等,均清晰可见,因此,它便具有了清修明史重要底本的性质。由此可见,这部明史稿具有稀见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值得一说的还有顾校仪礼注疏。跑单帮书贾林云葆常去朱家向朱赞卿“推销”一些古籍和古董。年的一天,林云葆给朱赞卿带来了万历二十一年监本仪礼注疏,十七卷,六册,书上有大量的批校题跋,并钤有“思适斋”“顾广圻印”诸印。原来,这是乾嘉时期最负盛名的校勘学家顾广圻的校本。黄跋顾校历来是藏书家争相收藏的对象,其文献文物价值不下宋本。
然而,林云葆的要价高得吓人。朱赞卿为了得到顾校仪礼注疏,前后历时半个月,往返六七次,以宁波府志四明六志奉化县志镇海县志余姚县志等作价元,又忍痛把房产出典,还搭上了一件大毛皮袄,复出钞币元,与易顾校六册,此事终得圆满。
相比于在搜集书籍上的不遗余力,朱赞卿全家生活却相当的节俭,他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收购藏书藏品。由是别宥斋藏书最多时达数十万卷,朱赞卿成为浙东卓有成就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让朱家一跃成为藏界名门的却是朱老先生弥留之际,念念不忘他花毕生精力搜集和收藏起来的图书、文物,这些藏品的最后归宿成为他临终前最为挂心之事。而最终,他竟然把这些宝贝全部都捐献给了“天一阁”。
目前,天一阁馆藏的万卷古籍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朱赞卿先生的捐献,另外,朱赞卿先生还向天一阁捐赠了余件历代书画、瓷器、玉器、古玩等文物,可以说,朱家实际上成就了如今的“天一阁”,没有朱家的慷慨,就没有“天一阁”的现在。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朱家子孙,历来受到文化界,古书界,以及收藏界的无比敬重。朱家人代表着藏界的最高荣耀,也代表着无私和正义。
此刻,如果说,谁都没资格站出来对这次展览活动说三道四,偏偏朱家的人可以,站出来的朱梓君可以只因为他是朱家的人。
林逸不认识眼前站起来的朱梓君,甚至是第一次见过他,也可以肯定自己和这人无冤无仇,却不知道对方为何要这样挑衅自己。
朱梓君也看着林逸,没错,他是和林逸无冤无仇,不过他却知道这年轻人背后所做的龌龊的事儿。自古以来,他家教极严,对藏界看不过去的事儿更是嫉恶如仇,所以在所有人不发声,或者装聋作哑时,他却果断地站起来,要用正义来审判林逸。
“林先生是吗?对不起,我这样站出来也许很不合时宜,毕竟这是个规模宏大的古书展览会,对于很多书友来说,是个难得一睹珍本古籍的机会可是我还要站出来,不是要搅局,也不是针对你,我只是想要弄清楚一点这些书,到底是不是你的?”朱梓君言辞犀利,高声质问道。
林逸笑了,说:“不知道这位先生为何这样发问?”
“我不是先生,我姓朱,江宁朱家!”朱梓君很骄傲地说。凡是知道他底细的人,觉得他也的确有这种骄傲的本钱。
“我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我得到一个消息,这批藏书属于蒋清平教授的,而蒋教授只有一个女儿,试问,如此规模庞大的古籍善本,可以说价值连城,又有谁会轻易将它们交给一个保姆,而这个保姆又巧不巧地八十万卖掉?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玄乎,很邪乎,很不可理喻?”
林逸听完这些,明白了,原来原因出在这里。想一想也是,像这种“撞大运”的事儿,说给谁也难以置信。
“我要怎么向您解释呢,朱先生我知道很多人对此都很怀疑,不过我自己问心无愧,上不愧天,下不愧对地,这批书的确是我八十万买来的,也的确都是蒋老先生的藏本,我和他之前也从未见过面,如果说我为什么能够继承他的这些藏书,那么只能说两个字机缘!”
朱梓君笑了,“机缘?说得难免有些太玄妙了。当然我也相信人和人是有缘分的,人和书也是有缘分的,不过很显然,和这批书更加有缘分的不是你,而是这批书真正的主人”
说到这里,朱梓君放大声音道:“下面就有请这批书真正的继承人,蒋清平教授的女儿,蒋玉涵女士!”
随着说话声,就见一个中年女子,在一位洋人男士的陪同下,联袂走上了舞台。
一时间,整个现场,剑拔弩张。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八章。新星冉起
? 台下,陆三爷眯着眼睛,看着台上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好戏现在才刚刚开始。
是的,好戏开始了,看这个年轻人还如何狡辩。
不是你的,终归不是你的,强求也没有用。
作为七品藏家,对于林逸这种四品后辈,只有单方面的碾压。
所有人也都看着眼前一切,朱梓君的这番话引爆了全场,而蒋清平教授唯一的女儿蒋玉涵的登场,也让情况变得更加诡秘。
不猜才也知道,人家是来讨要公道了。毕竟那些藏书可是价值连城,没有人愿意随便放弃。
一些人甚至窃窃私语开来,说:“蒋教授唯一的女儿估计要要回这些藏书了。”
“是啊,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她完全有这种继承权。”
“也不知道那位蒋教授之前是搞什么,竟然会把这么珍贵的藏书委托给一个保姆。”
“所以说,现在要有好戏看了。”
……
“大家好,我姓蒋,叫蒋玉涵,不久前刚刚和老公迈克一起从美国赶回来。”舞台上的蒋女士说道。
“我虽然在金陵长大,但是对于这里的印象已经不深,记得的只有朝天宫,夫子庙,还有秦淮河。自从出国留学以后,我就在美国那边落地扎根,并且和我亲爱的老公迈克结了婚。”
“没错,我是蒋教授唯一的女儿,他是我的父亲,他去世的时候我回来过,不过很可惜,呆的时间不长。对于父亲,我的印象中好像他很喜欢买书藏书和读书,往往为了读书藏书,废寝忘食,南北奔波不停,很少在家里面照顾我。我的童年是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