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旧书大亨 >

第163章

旧书大亨-第163章

小说: 旧书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百四十四章。《金陵残梦》的秘密
    刘三宝叫停林逸和曹一刀,然后说了一句话,“你们放心,我虽然是个卖书的,却向来说话算话,不会干那种没品的事儿。”

    老曹就晃悠大光头,“这句话我信,因为就算你真的要没品,哥们也不会答应。东西在手,我们要走就走。”

    刘三宝点点头,“说的也是。我却是拦不住你们的。”

    曹一刀:“算你有眼力。”

    刘三宝又说:“看你们大麻袋小提袋的,难道是专门玩旧书的?”

    老曹眼睛一翻,就得意了:“夸你有眼力也算没白夸,没错,我们哥俩就是专门玩旧书的,并且名气很大,至于是啥名号,就不说出来了,怕吓着你。”

    刘三宝听完这话,就嘻嘻一笑,“那有一批才出土的‘土货’,你们敢收吗?”

    老曹一愣,林逸也是一愣。因为所谓新出土的“土货”很可能就是从古墓中挖出来的老东西,属于文物,买卖这种东西可是犯法的。

    可是好奇心战胜了那种犯罪感,何况在林逸看来,今天难得见识一下这种所谓的“土货”,很可能是什么珍本古籍,错过去就没了机会。还有,这种珍本古籍要是被这人倒腾到国外,便宜了外国人,那就更坑爹了。

    眼看林逸和老曹被自己这一句话给吓唬住了,刘三宝心中充满了舒爽,刚才输了的颓废心情得到了舒缓,就又道:“放心,咱们不做犯法的事儿,这些东西虽然是从地下挖出来的,却都是有主子的人,不属于那种偷挖偷盗行为,这一点我可以用人品向你们保证。只是在价格方面吗,稍微要贵一点,既然你们专门玩旧书,就该知道,真正的古籍珍本可不是书摊上这千儿八百的价格,上万,上百万都是常事儿………问题是,你们出得起吗?”眼睛眯眯地盯着林逸他们,仿佛在掂量和审视他们的分量。

    又被小瞧了,这次不等林逸开口,老曹就炮仗似地说:“尽管把你那宝贝拿来,别说百万了,就算千万我们也买得起!”老曹狠道。说完这话,他忙补充一句,“我是说他买得起,我朋友!”指了指林逸。

    刘三宝一听这话,果然,看起来这个斯斯文文的小伙子才是大有来头,这个炮仗顶多就是一跟班。

    于是刘三宝就嘻嘻一笑,“既然这样,不如你们把电话号码先留给我,我这边联系一下,最多一个小时,你们过来看货。”

    “咋,现在没货呀?”老曹横着眼。

    刘三宝皮笑肉不笑:“兄弟,换做是你,你会带着几十万上百万的东西瞎转悠吗?”

    “这个……”老曹哑巴了。

    这边,林逸把老曹的电话号码留下,然后又和刘三宝打了声招呼,这才离去,继续淘书。

    身后,刘三宝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然后满脸谄笑地说:“八爷,有门路了,有人想要看货。”

    那头传来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人可靠吗?”

    “绝对可靠,都是逛书摊的人物,被我看出来是倒腾大买卖的,于是就牵上线了。”

    “嗯,那就好。妈的,要不是过年急着用钱,也不会让你帮这个忙。”

    “八爷您说哪里话,你肯让我帮忙就是给我面子。”

    “会说话,事成之后少不了你那份!”

    “谢八爷,多谢您老人家!”

    ……

    “那个姓刘的是不是大忽悠?竟然说还有什么宝贝要卖?要不就是玩仙人跳,把咱俩骗到一个地方,好打劫咱们?”老曹凑在林逸耳边嘀咕着。

    林逸说:“你问我,我哪里知道。不过敢说这样的话,估计这老板也有些能量,到时候看看再说。”

    两人就这样交谈着,就看见前面人头攒动,似乎都在看什么稀奇大事情。

    两人挤过去一看,也不禁好奇。

    原来这还是个书摊,不过这书摊跟其他家的不一样,其它书摊都是把书摆好了,然后老板看着书,你随便挑,挑好了砍价,卖多少是多少。

    这个书摊却没人照看,只是把一大堆旧书整齐地摆放在摊子上,在摊子前面,则放着一个类似捐款箱的纸箱子。纸箱子密封严实,只留一个圆洞,听旁边人说,你要是相中哪本书,就依照你能出的价格,往这里面丢钱,丢多少算多少,然后把书拿走就可以了。

    当即老曹就感慨了,“这是什么世道?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展太快。以前只听说过有自动售卖饮料,自动售卖情趣用品,没想到还有自动售卖旧书的。这先进啊,都不用人看摊了。”

    林逸却在想,如此做法岂不是亏本买卖。毕竟很多人之所以淘旧书,就是喜欢旧书价格低廉便宜,现在你让顾客自己定价格,然后自己丢钱付账,很多人那还不故意塞个块儿八角,把便宜占尽?

    可是让林逸和老曹目瞪口呆地是,大多数买家在书摊上挑完书后,不仅没有少掏钱,反而还多掏了几块,然后丢进纸箱子里。

    比如说一位老大爷相中了一本19o年,商务印刷馆出版,精装本,竟然掏了3o元丢进纸箱子里去。而这本书顶多也就15………2o元左右。

    还有一位教师模样的女士,相中了一套1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平装,这套属于刘大杰的专著作品,可惜品相稍差,在林逸看来顶多只值2o元,而这位女士竟然往箱子里丢了4o元。

    另外,一个和林逸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也在书摊上挑选了几本书,却是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毛太祖著作,三本一套平装。这套书品相极好也就值3o元左右,小伙子却很大方地丢了5o元在纸箱子里,看模样,似乎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丢的少了。

    这一下林逸和老曹可都懵逼了,难道说这些人都不懂书,怎么会这样?

    不过很快,林逸的目光就被这书摊上的一套书给吸引住了。从而暂时忘记了眼前买书要自己定价的事儿。

    ……

    被林逸看中的书是一套八本,唐人的系列。

    话说这位“唐人”乃是香港的一名作家,不过他不是专业写书的,尽管他有成十年之久日写万言。他是职业的新闻工作者,在香港和工作了35年,直到逝世。他工作负担不轻,但写作成就更大,先是量大。

    他最大的一部作品就是,全部23o万字。据说续篇比它还大,倒过来,有32o万字,但因一直没有结集成书,到底“春梦“长还是“残梦“更长,还很难说。

    不过可以肯定,还是要大得多,它的读者多,影响大。在海内外以至台湾,都大有影响。

    它最大量的读者还是在大6。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它是唯一能在大6销行的香港书籍。而唐人是从南到北,大6许多人知道的唯一香港作家,尽管这部书长时期只是“内部行“。在台湾,长时期当然是**。在香港和海外,当然是畅销书。由于许多人对老蒋的过去并不那么知道,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沧桑巨变也并不了然,因此对这样的一部书就特别有兴趣了。这是一部演义。先是纪实,然后是演义,不免有艺术的加工,夸张以至细节上不可免的虚构。的不同于,不就是如此?

    林逸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所以他才读过姚雪垠的,当然也就看过同样属于历史类的这套。

    眼前这套品相好,一套八本,乃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话说这套书是很多旧书摊上的常见书,很多人都以为这套不值钱,却不知道这是个极其错误的看法。

    这套书一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上海文艺出版的版本,一个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这两套书全都是套,不过前面六本不值钱,都是白菜价,一本最多也就三五块钱,但第七册和第八册就不是白菜价了。特别是第八册,,品相不一般,上海文化版的是三、四百元。

    有很多人以为上海文艺版与北京出版社的第八册的版本是相同的,都是唐人先生晚年修订后出版的。其实不然,上海文艺版和北京版就是2本不同的书,不仅作者不同,内容也不同。

    第八集作者没有来得及修订就不幸逝世了,北京出版社替作者完成了这一工程。这一集中,关于北平的和平解放,关于国共和谈,关于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的三角关系,关于长江防线、重庆号巡洋舰和南京附近舰队的起义和上海之战等等,都是“北唐人”的手笔。这一集的四十个回目,也几乎有四分之三以上是新拟的。这是无可如何的事。

    上海文艺版有葛世大等三人续写,上海版只有3回,而北京版却有4o回,回目文字和内容都大不相同。葛世大原为蒋…介石老部下,林逸个人以为上海文艺版葛世大续作的文笔不如北京版。

    不过此时林逸纠结的却是拿了这套书该给这纸箱子里投多少钱,看人们的意思,都是按照自己的心理价位出钱的,那么自己呢?

    林逸最后叹口气,这人啊,最难欺骗的就是自己。所以林逸当即就取了书,然后朝纸箱子里丢了4oo块。

    “哇!”周围人立马就惊讶起来。

    因为在他们看来林逸挑选的这套旧书顶多也就值4o块,五块钱一本,八本不就4o么。可是林逸却给出了十倍的价钱。这怎能让他们不感到惊讶。

    老曹虽然玩旧书,却对认识不深,也有些不明白林逸干嘛要做“冤大头”,4oo块买一套“白菜书”。

    但钱已经落袋,就不能反悔,只能狐疑地等离开后再询问林逸,看看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可就在林逸给了钱,拿了书,搭伴曹一刀即将离开这个旧书摊的时候,就听一个声音道:“这位朋友,请留步!”

    林逸不禁莞尔,今天这是怎么了,自己竟然被连番呼叫“留步”,难道买了书还不让走?!

    







第二百四十五章。骨气
    林逸听到叫喊声,让自己“留步”,于是他就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就见从旁边书摊过来一人,大约四十来岁,是个敦厚的汉子。

    那汉子穿着脏兮兮的灰黑色羽绒袄,脸蛋子冻的裂开,一看就是那种吃苦耐劳摆摊做生意的实在人。汉子看着林逸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露出黄牙说:“俺叫你其实也没啥事,就是刚才你给钱给多了”

    林逸莞尔,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嫌给钱给多的,就道:“这个摊子也是你照顾的?”

    那汉子就挠挠头说:“这是我替别人照顾的。他身体不好,摆不了摊子,所以就让我帮忙照理一下。”

    接下来,这位汉子就告诉了林逸一直都好奇的缘由,为什么这书摊会被人照看,为什么摊主不亲自卖书,为什么要摆个纸箱子,买家自己定价

    “你只要经常在这里买书就会知道,这个奇怪的书摊是周老实的书摊。周老实是我们的老同行,为人办事儿比我还老实,所以就有了这个绰号叫周老实。周老实买书卖书很随意,经常把从我们这嘎达买去的旧书,再拿到学校的门口儿,或农村大集上去卖。卖的也不贵,两块五到三块五之间。他讲话啦:旧书就这价儿,便宜来,便宜走,糊弄着将饭喂到嘴,就行了。”

    “其实周老实在我小的时候,他便去废品站还有别人家里头收旧书啦。可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旧书,到底是哪本儿值钱,哪本儿不值钱。只知道左手买,右手卖。挣俩钱,交媳妇。卖了一辈子的书,就是一本儿糊涂账。记得有一次,我们书摊儿的摊主老张到他家去挑小人书。一块钱一本,捡了好几十本,像点样儿的好小人书。其中有一本儿,便是那价值上千大名鼎鼎的西厢记。后来有人告诉了他,这本书的真实价值。他倒说了,那没招,谁让咱当时不知道价儿哪。后那悔,有啥用啊。就是我后悔死啦,是那本书能回来呢?还是他老张能把挣我的钱,还给我呀?大家伙儿一听他说的这话儿在理,便谁也不言语了。”

    “这件事儿过后,大家得出个结论,都说周老实老实的过火了,脑子不够用。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叫我不得不重新看他。记得又有一回,我在破烂市挑书,碰巧儿在一熟人那儿挑了一套清朝野史大观,这套书一共五本一套,叫我寻摸到了四本。唯独缺那最厚的第三册,而那第三册巧不巧却被周老实买了去。后来我便找到他,对他说,我恰恰就缺这本第三册,你便将它卖给我吧。没想到他说他也很喜欢这套清朝野史大观也想凑合全了。我就有些着急地冲着他说,你就一本三,得凑合到那年那月去啊?谁知此刻,便见他不紧不慢地说,买书就是个细活,跟光阴作搭档,慢慢地磨呗!我一听,他是故意的跟我玩起了太极。便一步到位地对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