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旧书大亨 >

第135章

旧书大亨-第135章

小说: 旧书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韬奋著,三联书店195年初版,定价:,如今网上卖价3o元左右;

    ,峻青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55年版,版画封面,看起来很漂亮,定价:,如今网上售价6o元左右;

    ,'俄'屠格涅夫著,萧珊译,平明出版社1954年初版,定价2,9oo元,如今网上25元左右;

    其余的就是价值稍微小一点的书籍。

    孙犁著、,山东画报1999年版;

    ,王学典、孙延杰著,山东画报2ooo年版,定价22元;

    ,刘咸著,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1954年初版,定价:5,ooo元;

    ,埃?弗洛姆著,王建明、胡晓春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7年初版,;

    ,华山著,新华出版社196年初版,定价:。

    这十本书,李老板一口价要了1oo元,对于曹一刀来说“贵”了一点,就讨价还价,最后o元成交。合计每本书块钱。

    相对于老曹来说,林逸的收获就很少了,他前前后后淘了三个麻袋,有点失望,只得了三本书。分别是,段逸山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9o年初版;,'英'乔纳森…林恩、安东尼…杰伊著,刘庸安、杨百揆译,新华出版社196年初版;,萨空了著,三联书店195年版。

    这三本书都不怎么值钱,搁到地摊上也是三五块的大路货,可要可不要。所以林逸就又把这些书放回了麻袋里。

    “唉!”林逸叹了一口气,看起来邂逅好书犹如邂逅美女,什么都要讲究缘分,强求不得。

    实际上林逸之所以会这样感叹,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淘书的眼界提高了,以前被他当成宝贝的书,已经渐渐入不了他的法眼,对于书开始变得挑剔,所以才会感觉“无书可淘”。

    这时候,林逸只得翻看别人淘剩下的那些旧书,一本人民出版社的,貌似自己已经有好几本了;,作为消遣可以读一读,没啥收藏价值;,乍一看名字以为很文艺,粗略一读,稍微失望,私人杂谈,营养不高。

    就在林逸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的眼神触到了一本厚厚的书,黄色封面,看起来很是古朴厚重,拿起来一看却是1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殿本。

    林逸为何这么高兴,因为加上这本书的话,他家中藏书俨然收齐了这一套“四书五经”!

    这一套“四书五经”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世界书局本影印出版的,共九种七册,分别是、、、、、、。淘到其它书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除了和分别花费25和2o元外,其余几种没有过15元的,有的甚至不到1o元。

    所谓的“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刻印书籍的机构设在武英殿而得名。

    好书如美女,而殿本堪称美女中的极品,唯一的缺憾应该是“整容”之弊………有些古书上的文字被别有用心地改掉,清代文禁之严是历史上有名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其“美女”的本质,因为这与那些因先天的丑陋而整容是截然不同的………殿本所用的底本本就是玲珑剔透的“美女”,刻工们只是略施刀斧,把她们打磨成稍稍不同的“美女”,清奇的骨骼是没有变的。武英殿所刻图书独具风格,集中反映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刻书质量高,开精写、精校、精刊之风;书品宽大,墨色光泽尽善尽美。然而,在中华民族保守苦难的时候,武英殿也没能逃脱它的厄运………19o1年,殿内版籍因两次失火化为灰烬,这是化史上的浩劫。

    还记得前几天,林逸翻过的广益书局行的,初见之时也觉惊艳,比现代排印本更加悦目;可是与殿本相较,只能相形见绌,黯然失色了。广益书局本与殿本都是朱熹章句集注的版本,都是楷字刊印,但两相比较,一个如矮胖气虚的粗妇,一个是高挑精神的璧人,不可同日而语。

    ……

    此刻,林逸拿了这本毫不迟疑地问那李老板,“这本多钱?”

    那李老板早关注林逸很久了,别人淘书都是一淘一大堆,偏偏这货磨叽半天才淘一本书,也太不给面子了;再一看林逸的模样,哎呦嘿,认识,不是以前买了自己线装书,被自己坑了一把的那个“二百五”吗,听说现在出了名,还是什么“捡漏大王”………靠,这种人是怎么混出名的?那些人都瞎了眼睛吗?于是就对林逸有些轻视,乜斜着眼睛瞅了瞅了那本书,翻开一看,繁体字,还是竖版的,就狮子大开口说:“一百块!”

    林逸:“……“

    “老板,你看清楚,这本书没有那么贵吧?”林逸虽然有钱,却不是冤大头。

    “这书可是好书,‘春秋’懂吗,关公读的那种……别以为我学问少,这本书是古籍版本的,很难遇到……197年,距离现在差不多二十几年了,品相又这么好……”李老板装作很在行地评价道。

    林逸哭笑不得,像这种旧书搁在网上顶多3o元就不错了,就算搭上邮费也不过3o几块钱,这李老板竟然开口要1oo,还真是想钱想疯了。

    就在这时,他鼻翼耸动了一下,忽然被一缕幽香吸引了,目光望去,却是搁放在书架上的用报纸包裹着的一摞旧书,忍不住问道:“那些是什么?”

    李老板嘿嘿一笑,眼珠子转了几下,说:“那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捡会来的那些民国书……不过可都贵得很,你买得起吗?”眼神中充满了轻蔑。

    林逸没话,老曹可就忍不住了,“老李,你别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吗?开车来的!开的什么车?路虎!”

    原以为这几句话就能把李老板震住,可是李老板偏偏是个“车盲”,别说路虎了,连byd是啥玩意都不知道,只知道电动车有几个品牌挺厉害,什么小刀,小鸟,雅迪和欧派。

    所以李老板就鼻子一哼,嘴巴一撇说:“别说那些没用的!这些书总之很贵,不买就靠边站!”

    老曹气得吹胡子瞪眼。

    林逸则微微一笑说:“那可以看总可以吧?”

    李老板狡猾地笑了笑,说:“成………!”







第二百一十章。一群傻叉
    林逸满怀希望,看着李老板取了那包裹着民国旧书的纸包,然后在灯光下一层一层地打开。(?网李老板故意放慢度,像是在剥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不过李老板的眼神却充满了**,像是在剥一个漂亮的姑娘。

    曹一刀知道林逸淘书向来不喜欢无的放矢,既然想要看看里面是什么,这里面就准有宝贝。跟了林逸这么久,要是再摸不准林逸的脉搏,他也就真算是白活了。

    所以曹一刀也凑到跟前,伸长脖子,顶着大光头往里瞅,看看这纸包着的究竟是啥宝贝。

    慢慢地,一沓子旧书出来了,看古朴漂亮的封面,必定是民国书无疑。

    “你慢慢看,这些可都是宝贝啊,我轻易不让人看的,也就便宜你了!”李老板非常拿大地把那些民国书摊开,像晒宝一样,得意洋洋。

    林逸去看那些书,民国的没错,不过乱七八糟,并没有基本民国新文学,只是蔡元培生活鉴定,(卷十四);,马特著;等,在林逸这个挑剔的家伙来看,貌似价值都不大。可是,刚才那丝幽香是哪里来的呢?林逸狐疑了。

    于是,存着疑问,林逸就又仔细地查看了那些民国书,这次,他现了一本比较特殊的,封面是一副剪纸画:一些折叠好的书信飞舞在空中,一个体态妖娆的女人红唇如火,长飞扬,姿态充满说不出的骚情………

    再看那本书的书名,用红色蜡笔写成,顽皮中流露一种妖艳………。

    此时鼻翼那丝幽香又出现了,就是这本书。

    林逸想要仔细翻看这本书的内容以及版权页,却怕打草惊蛇,没办法,这个李老板猴精的很,只要觉你对这本书有意思,就立马会痛宰你一番。

    深知李老板“人品”的林逸可不会冒然干这种傻事儿,于是他就装作毫不在意地把这本书重新混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民国书中,说:“这些书不太好啊,基本上都是什么国文教育,算数,哲学之类的,虽然是民国书,却冷僻了一点。”

    眼看林逸看完东西还挑三拣四,李老板就很不客气地说:“这些东西可都是宝贝,你现在想找也找不来。”

    林逸不愿意和他抬杠,就问:“那你说多少钱?”

    李老板瞅着他,心里盘算了一下就说:“全要的话每本1oo块,挑着要就3oo块一本!”

    晕,够狠啊。

    依照林逸来看,就那些什么国文,算数,哲学的民国本本,一本能卖5o都不错了,这个李老板却硬是抬到了1oo,真不知道他是懂书还是不懂书。

    ……

    实际上,作为买卖旧书的老书贩,不管是谁,多少也懂一些当下卖得火书籍的行情,李老板也不例外,至少他就知道一点………民国书“很值钱”。为此,一向不怎么喜欢学习的李老板还专门跑到网吧,1o块钱包了三小时,找到了一些资料深入浅出地“了解”了一下。

    只不过民国书籍收藏的“水”实在“太深”了,不是他1o块钱包三钟头就能搞懂的,以至于看得他满头大汗差点窒息,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相比李老板这个滑头书贩,已经收藏了很多民国版本的林逸,对于民国书那可是了解的很深。

    先他知道,“名家名著”是民国书刊收藏的一大热点。其中,尤以鲁迅、林语堂、徐志摩、周作人、张爱玲、张恨水等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最受欢迎。由于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图书印量一直不是很大。经历几十年的风雨而留存至今的名家名著,即使被归入“近世罕见之本”,也并不为过。

    而收藏民国旧书,又要涉及很深奥的“版本学”,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得了的。要知道,在民国一个作家同一部著作会有不同的版本,由于初版本大都由作者亲自监督核对,质量较高,历来被收藏者看重,其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名家名著的初版本就更加弥足珍贵了。例如,徐志摩所著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初版);阿英所著的(现代书店192年初版);叶圣陶所著的(开明书店1929年初版);谢冰心所著的(北新书局1932年初版);王独清所著的(光华书局1926年初版);汪静之所著的(亚东图书馆1922年初版);林语堂所著的(开明书店1933年初版);莫尔著、刘麟生译的(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俞平伯所著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初版);张爱玲所著的(上海五洲书报社1944年初版)。寻觅这些名著“原汁原味”的初版本,一直是研究者和收藏家感兴趣的一件事。

    另外,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图书是民国书刊收藏的另一大热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民国图书,即使刻印低劣、装帧粗糙,或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残破不全、墨迹不清、霉变生蛀、品相堪忧,也丝毫不影响其成为珍品的可能。例如,1926年版的三册,内容有:、、、以及孙中山先生演讲、谈话、宣言、电文、函牍、祝词、遗言、遗嘱、陵墓、墨迹等材料,内容丰富,是研究孙中山及民国社会珍贵的资料;192o年陈望道翻译的全译本,初版印了1ooo册,据说这种本子全国仅存几册;1945年福尔曼出版的版,有若干早期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十分客观;1921年出版的,收录有“北大的建筑和设备”、“北大的人物”等极具历史文献价值的照片;1925年出版的收录有孙中山遗像、遗嘱、自传、病状经过、治丧报告等照片近百帧。

    除此之外,还有民国期刊,它的收藏价值主要在于它是民国时代的真实写照,能够多角度反映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风情。民国时期期刊的种类非常繁多,有人统计,仅1936年,上海出版的期刊就达3o种。但经战乱和人为的毁灭,存世量很少。物以稀为贵,当年街头冷摊上几个铜板一份的旧期刊,如今成了收藏界争相渴求的珍品。例如,1912年1月中华书局于上海创刊、长达廿九年刊史的月刊;1914年5月在日本东京创刊、英文名字叫“老虎”的杂志,由著名学者兼社会活动家章士钊主编、主撰的杂志;1927年创刊的戏曲杂志;193年5月创刊于上海滩、让张爱玲出名走红的等。本世纪初,在中国书店的一次拍卖会上,5o种民国期刊创刊号以7ooo元落槌;嘉德公司紧随其后,3o种老期刊竟拍至5ooo元,一部仅o册,居然以2万元成交。

    纵观现在李老板拿出来的这些“宝贝”民国书,大部分都不太符合以上三种收藏范畴,所以让林逸很是郁闷。

    准确地来说,林逸对民国书的“深刻了解”,和李老板对民国书的“一知半解”生了强烈碰撞,两人对民国书价值的认知,不在同一个空间,所以就纠结了。

    深吸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