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都市之鉴宝人生 >

第52章

都市之鉴宝人生-第52章

小说: 都市之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吗?”程东喃喃自语,不知道二楼又有什么好东西在等着他。
“我这二楼啊,比较简单,放的都是这些年经手的古玩文物,其中倒是有几件珍品,不过也就只好在这里陪着我这个糟老头子了。”
冠云楼的二楼相对来说就比较现代化了,四面墙除了朝阳的南边开着两扇大窗户,其他三面都列着博物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古玩珍品,有大有小。
至于二楼中央倘大的位置,则摆放着一堂楠木的家具,包括椅子、脚踏、茶座、楠木花架等等。
程东啧啧称奇,这一套东西,且不说价值如何,单单将之凑齐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075楠木
楠木是一类常绿阔叶林植物,多生在亚热带,是我国珍惜树种,但绝对不仅仅局限于我国。
在东南亚的某些地方也有出产。
可楠木这类植物,却单单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和它的特性分不开的。
楠木在我国古代,主要作为家具原材料来使用,在我国各类传统家具中,楠木家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楠木的本体树干通直,与其他树种相比,其木质结构均细、坚硬,经久耐用,不容易被腐蚀。而且其色泽均匀素雅,纹理细腻典雅,即便受到很大的压力也不容易变形。
当然作为家具原料,楠木在经过切割加工之后,可以保持切面光滑,并且其密度高、树木纤维紧凑,不容易被水浸湿,更不容易受到虫蚁的啃噬。
要知道楠木作为一种南方的树种,最初肯定是先被南人使用的,而南方天气潮湿,容易滋生虫蚁,如果木料不能抵抗虫蚁啃噬的话,必然造成一定的损失,甚至有可能造成房屋的坍塌,以至于家破人亡。
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楠木的作用在古人的建筑中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楠木虽然本体坚硬,却因为纹理比较有条理,所以易于加工,而且其淡淡的香味也有利于避免蚊虫的侵蚀。
综上所述,因为楠木有那么多的优点,所以自秦汉以来就受到历代王朝贵族的器重,与皇室借下不解之缘,成为木中的贵族。
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楠木更是成为皇家专用的木料,民间若是有人敢砍伐或使用楠木,轻者斩立决,重者除却杀了本人之外,还有夷灭九族。
可见其珍贵。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楠木在明清两代又称为“皇木”!
细分起来,楠木又有三个类别,分别是紫楠、水楠以及金丝楠。
而其中金丝楠乃是楠木中的贵种,明清两代的皇帝无论是在修建大殿、庙宇或是皇陵时,不可或缺的就是金丝楠木的顶梁柱!
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龙椅,其内就是金丝楠的胚,外面刷上金粉,外加雕龙修饰,才成为历代皇帝的宝座。
纵观中国历史,没有哪一种木料可以和金丝楠媲美的。
冠云楼。
见程东一直打量着这一堂楠木家具,盛老笑道:“别看了,这不是金丝楠,只是水楠而已。”
程东笑笑:“前几年一张金丝楠的桌子在国际拍卖大会上居然被拍到三亿的价格,虽然这一堂家具不是金丝楠,可纵观其数量和质量,还有手艺,绝对也是价值不菲啊。”
盛老站到一把水楠木椅边上,一边伸手轻抚,一边喃喃道:“楠木自古以来受到皇室的礼遇,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其作为材料的优势,楠木性温润平和,如同谦谦君子,恬淡虚泊,最是与世无争,可要是它真有灵,知道自己被恶炒到如此高价,真不知道会有什么想法。”
程东也是颇为无奈地点头,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纵观今世,恐怕小人要多于君子吧?
如之奈何?
看完了楠木的家具,程东又被博物架上的一尊小鼎吸引,只见它高约有三十公分,三足而立,圆肚方口,倒像是三代的东西。
要真如此的话,那可就珍贵了。
汉季以下多精品、真品,可先秦的古玩文物之中却多神器,很多东西,你根本就想象不到古人是用什么手艺来完成的。
比如出土于湖北的越王勾践自用剑,深埋地下数千年,可挖出来之后却依然削铁如泥,寒光闪烁。
而经过现代的科技测定,科学家发现在越王勾践剑的剑身上居然有一层含铬金属,但铬金属融化至少需要六千度啊,古人又是用的什么手段使之附着于剑身上的呢?
这本身难道不神奇吗?
“诸位,请看这边,这就是我请你们来的原因。”
程东正要细细研究一番这三足方鼎,却被盛老的声音吸引,朝着他说话的方向看去。
盛老站在一块汉白玉的基座前,至于刘正南、胡信之等人,则围在他身边。
盛川方才见程东一直盯着博物架上的三足方鼎看,所以没叫他,此时却伸手喊他快过去。
程东答应一声,几步奔到盛川身边。
汉白玉的基座上是一个一米见方的紫檀木底座,上面放着一个瓶状的东西,约有半米高,只是盖着红色的锦布,看不分明。
“盛老,都把我们几个带到这里了,您老还藏着宝贝呢?”刘正南玩笑道。
“嘿嘿,不是老朽藏着掖着,只是想让你们猜猜看,这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盛老说罢,一脸笑意地看着众人。
董华沉吟道:“看这造型,虽不露全身,但就局部的线条来说,应该是……”
“慢着!”董华的答案刚要出口,却被刘正南拦住,道:“这东西就一个,你要是猜出来,别人还怎么猜?不如这样,咱们学学古人,每人那张纸写上自己的答案,然后一起公开如何?”
“我看这主意不错。”胡信之插嘴道:“反正这东西我是见过了,小川自然也知道,不如就你们两个和小东比如何?”
“这样盲猜,我怕自己会输的。”程东谦虚道。
“怕什么,咱们又不弄什么彩头了,输了就输了吧!”胡信之言道。
程东点点头,见盛川拿着三支笔三张纸分别递到他们的手中。
盛老道:“也不用多写,两三个字,大体猜出这是什么东西就可以。”
程东颔首,细细地瞧着这锦布中的玩意,乍一看外形,这就是一个瓶子,可要真如此简单,盛老也不会让大家一起猜了。
“瓶状的古玩。”程东心中想到:“无非青花、琉璃、五彩、珐琅彩等,只是听盛老方才的言语,这东西好像又不是一般的东西。”
想到这里,程东抬头看刘正南和董华,见他们也时而皱眉,时而微笑,看来也很是疑惑。
“这东西颈长,肩丰,腹微微收起,到了腹下则收紧,一路到瓶底外撇,应该属于尊。”
想到这里,程东在纸上写下一个“尊”字。
在没有异能的帮助下,程东对于古玩鉴定,的确还欠缺一些水准,所以他很多时候的自谦之词,也不见得都是谦虚。
或许说的是实话也说不定。
而且虽然自身有异能可以依仗,但程东知道,真正能够依仗的就是自身的本事,这异能来的突然,甚至到现在他也没有完全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消失了。
所以他应该做的就是多为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使得自身在没有异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当一个顶级的鉴定师。
“我写完了!”董华说罢看着刘正南,道:“如何?”
“嗯,我也写完了!”
程东也觉着手中的纸条,笑道:“我也写完了,也不知道对不对。”
“对不对的有什么关系!”胡信之说罢,对三人道:“来吧三位,一起亮答案吧。”
程东、董华、刘正南各自对视一眼,缓缓亮出手中的纸条,刘正南的纸条写的是“观音尊”,董华的纸条写的是“尊”,程东的纸条也是“尊”。
“哈哈,正南技高一筹啊!”盛老笑道:“董华和小东平分秋色,不过你们说的都不差,这就是一尊观音尊!”
盛老说罢,示意盛川将锦布掀开。
程东等人往后站了站,待盛川掀开锦布,整座观音尊的形象展露在眼前。
“这观音尊,高45公分,口径12公分,底径14公分,就像你们看到的,长颈、肩丰,腹渐收,尊底外撇。”盛老道:“剩下的就如同你们看到的是一样的。”
程东虽然写的是尊,但心中猜测的倒是和这观音尊的样子差不多。
“这规制,倒是和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人物观音尊差不多啊!”刘正南喃喃道。
程东恍然,方才刘正南口中的那尊观音尊,正是他在古玩店兼职的时候曾专门研究过的。
清康熙五彩观音尊,高约45。5公分,口径12公分,底径14。5公分,也是长颈、肩丰、圆底外撇。
五彩观音尊用的是白釉,还有五彩纹饰。瓶口除了有一圈的云纹之外,还有连环纹、回纹各一圈。
除此之外,清康熙五彩观音尊的瓶身上也绘制有图案,是以三国人物为代表,文武百官云集的故事图。
图中的人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刻画人物的笔触也很是细腻,而且遒劲有力,一看就是高手匠人所为。
而眼前盛老的这件观音尊却不是釉白五彩,而是青花釉里红。
“盛老,您这东西,不凡啊!”刘正南啧啧称奇:“青花釉里红,那可是极其稀少的东西啊。”
“哈哈。”盛老言道:“今晚把你们约过来,就是为了给你们看看这件东西,大家一起品鉴一番如何?”
“那是当然!”董华道:“这种机会可是不多见啊,今晚一定要叨扰了!”
程东也是跃跃欲试,殊不知青花釉里红因为烧纸条件所限,所以很难成品,自元末明初出现以来,如今在世面流传的也就是那几十件,的确是可遇不可求。
076青花
见刘正南、董华等人围着这件青花釉里红观音尊连连感叹、啧啧称奇,盛老笑道:“你们啊,也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怎么和刚出道的学徒一般。”
这是句玩笑话,无伤大雅。
刘正南感慨道:“老爷子,您现在就把我们当成学徒就好,这东西,我可是第一次见。”
“我当年在海外参加一个圆明园瓷器博览会,倒是有幸见过一只青花釉里红的海碗,可那东西,无论造型还是大小,都不及这观音尊。”董华喃喃道。
盛老吩咐家里的小阿姨端来茶点,就摆在旁边的桌子上。
“几位你们慢慢看,咱们有的是时间,渴了就到这边喝茶,饿了嘛,我还有点心恭候。”盛老坐在一张大圈椅上,笑着说道。
胡信之围着青花釉里红观音尊转了一圈,走到盛老的旁边坐下,开口道:“这东西啊,我之前是看过好几回了,这次把机会让给你们,慢慢看。”
说罢端起一杯茶,细细品起来。
“嗯,好茶,极品龙井。”胡信之闭目沉吟道。
刘正南、董华也不理他,一直盯着青花釉里红观音尊,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个点都看到。
程东和他们相比,也不遑多让。
青花釉里红又叫做青花加紫,在宋代的时候,也叫紫花坐墩。
二十四史之一的《宋史》,已经出现对青花釉里红的记载,而且那时最早的记载,所以史学家推测,青花釉里红的工艺,最早应该出现在宋代。
然而这仅仅是史学家的推测,因为至今尚未见到宋代的青花釉里红出土,并且就连传世的也没有。
自南宋被元朝灭亡之后,宋人南迁,可以说振兴了南方的各种产业,其中自然也包括制瓷业。
景德镇也就是在宋元之际,成为了中土陶瓷生产的中心。
而且北人南迁,也带去了很多的制瓷技术,与原来南人的制瓷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很多新的生产工艺。
再加上当时的民族融合,很多海外的技术也被引进,所以青花釉里红真正的兴盛,应该是在元代。
只可惜,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也极其少见,如今存世的,也不过是江西的一款青花釉里红器。
“的确是世所罕有啊。”程东喃喃自语。
或许因为都是年轻人,所以盛川和程东比较说得上话,是以一直站在他的身边。
此时,盛川听到程东的感叹,不禁问道:“青花瓷我是听过啊,至于这釉里红吗,爷爷倒是也跟我讲过,只是这青花釉里红,将两者结合的东西,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只可惜,我对这个一窍不通,所以也谈不上鉴赏。”
盛老听在耳中,笑道:“小川啊,正好小东在,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
“呵呵,我也是半斤八两而已。”程东谦逊道。
盛川道:“程哥,你跟我说说,这青花和釉里红,是怎么组合到一起的?”
程东一侧头,忽然看到旁边的博物架上有一个青花九龙小瓷碗,笑着指着它道:“你看,你就是青花瓷。”
盛川走到博物架的旁边,程东也跟着他过去,解释道:“青花瓷,顾名思义用的自然是青花料,制瓷的流程大同小异,都是先做胚,然后在胚上用颜料画上一定的图案,再在表面刷上一层釉色,然后就放到窑里根据一定的温度烧制,温度不同,烧制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不同,哪怕是同样的胚、同样的燃料,可温度不同,烧制出来的成品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那岂不是和哥窑弟窑的传说一样?”盛川问道。
程东莞尔:“是啊,这个典故,倒是可以说明一些情况的。”
哥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可据说与哥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