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都市咸鱼王 >

第66章

都市咸鱼王-第66章

小说: 都市咸鱼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剧烈,产值不稳定。所以这个行业的前景越来越黯淡了,而咱们深蓝市的GDP成分中,渔业只占3。1%,而且正在逐年下降,所以才有人提议,将部分海田和沙滩改造成休闲娱乐的度假村,靠旅游业来打造一个‘黄金海岸’……”

    “行了,除了GDP,就没有别的理由了吗?地方被征用了,以后人家渔民怎么生活?政府的公信力是怎么丢失的?就是被你这种思想搞丢的!”吴书记打断了钱局长的话,然后转头对一个一直没说话的中年胖子说道:“孙局长,刚才钱局长也谈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你是环保局长,对此有什么看法啊?”

    ……

    果然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屋里被叫来的人,没有一个是白叫的。

    能被上头委任,直接空降到深蓝市这样的地方来,又岂是好相与的?

    大会开完开小会,而且这“小会”讲话更直接。

    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让各个分管领导对这位新书记刮目相看。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除了我说的那些要抓紧办的事情,对于传统渔业,我们不仅不能打压,还应该有所扶持,而且要精准扶持,刚才钱局长说的那些导致渔业萎缩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看着它因为那些问题继续烂掉,而是该想着要怎样治好它,就像你们手上长了一个疮,你是应该先治一治呢,还是想都不想就直接剁手?”吴书记总结道,“所以,我们应该狠抓城市污染排放,培养和引进渔业人才,对于那些特别优秀的,要给予奖励,比如说能够培育出适应海洋环境变化的鱼虾等海鲜幼苗的人才,要给予政府补贴,成绩贡献优秀的,更加应该大力扶持。”

    “从今天起,我希望诸位能和我一起,从渔业这第一个突破口开始,重建公信力,让咱们深蓝市的发展更进一步!”

    ………………

    “阿嚏!”

    张伟打了个喷嚏,他站在自家的海田边,左手一根象拔蚌,右手一只小鲍鱼,一脸茫然——这是他复活以来,第一次打喷嚏。

    “第六感”告诉他,在不远的将来,好像有什么好事要发生。

    “呃……难道有人要送钱给我?”

 第九十六章 我不干

    张伟的“育苗”很成功,张伟下到海田里的鲍鱼活力十足,对于轻微污染的海水也能完全适应,并且个个都是“大胃王”,非常能吃。

    对于鲍鱼,张伟采取的是“海田围池”式养殖方法,在海田里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落潮后使池内海水保持1米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至于象拔蚌,张伟拿到的蚌苗是加拿大的品种,这种象拔蚌的壳一般长15…20厘米,但是其如同象鼻一样的虹管,在成年后可长达一米,所以它的外号是“女神蛤”,顾名思义,就是女神最爱的蛤蜊。

    据说这种象拔蚌的寿命很长,能够活到100年,当然了,养殖的象拔蚌是不可能活这么久的,因为它们最多活个几年就被人吃了。

    张伟那二十几公顷的海田,被分隔成了八十多个大池子,五十多个养鲍鱼,三十多个养象拔蚌。

    张伟的“渔工”就是那帮乞丐诈骗犯,“从良”后的他们在这里干得热火朝天,就算张伟只管他们食宿,其它一毛钱工钱也不发,他们也非常乐意。

    幼体鲍鱼的主要天敌有海螺、螃蟹和海星,所以每次涨潮过后,渔工们都要负责清理被潮水冲进鲍鱼池里的螃蟹和海星,加上附近有人养海鳝,这些鳝鱼作为食肉动物,最容易趁着海潮偷溜,然后跑到鲍鱼堆里去祸害,当然了,它们嚣张的下场就是被渔工们抓起来,煮熟了吃掉。

    …………

    拜深蓝市全年较高气温的气候环境所赐,这里的海产养殖几乎不受季节的影响。

    一个月后,张伟鲍鱼育苗成功的消息几乎传遍了整个渔港。

    要知道,网鲍作为娇贵的鲍鱼种类,对海水和所有的饲养条件要求都极高,一个失误,整个养殖群全军覆没都有可能,所以它才这么稀少,价格才这么高。

    更何况,张伟的网鲍品种,可不是南非网鲍那样的低档货色,而是网鲍中的绝品——原产于日和国千y县全世界公认的“鲍中之王”。

    这种“鲍中之王”与普通的鲍鱼不同,对于“自我领地”的要求很高,也就是说,不太可能密集饲养。

    但是张伟池子里的那些网鲍幼苗,不仅成功存活下来了,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长大了好几倍,而且他一个池子里,养了八百多只鲍鱼——完全反自然。

    一个大池子800多,那五十多个池子就是四万多只,如果都能长大,并且存活下来,就算长不到1头鲍2头鲍那样的大块头,3头、4头鲍总可以了吧?按照市场价,每只也要值个几大千的,这么算,这一批下来,张伟光鲍鱼的销售额就能达到几个亿!

    他们并不知道,张伟怎么可能4头鲍就满足了?他是奔着1头鲍去的!

    已经有听到消息的国内外海鲜商人赶过来了,所有人都啧啧称奇,有些人甚至已经开始预订了——如果一池子里能出一两只1头鲍,他们愿意全部购买。

    有两个文泰国和马来国的商人,还想要花高价购买张伟的育苗经验,有个家伙口出狂言,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游艇来换。

    张伟自然没搭理他们,别说他根本就不是靠着什么先进的育苗经验让鲍鱼们存活的,就算他有这样的技术,他也不会卖——授人以渔?吃屎去吧!

    …………

    又过了一个月,张伟池子里的鲍鱼们的壳已经长到6公分了,生长速度实在惊人。

    现在,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张伟有着非常惊人的饲养培育技术了,越来越多的商人慕名而来,特别是来自日和国的,他们甚至来了一整支专业团队,想要跟着张伟学习技术,态度谦恭得把张伟当成老祖宗一样。

    张伟池子里的网鲍品种本来就出自日和国,那些专家也都对网鲍的各种习性了如指掌,可是张伟那些池子里的海水,说难听点真的是有些浑浊的,但是捞上来的鲍鱼那可都是货真价实的,日和专家们一眼就能看出,这些网鲍健康状况非常好。

    张伟自然不可能让这些日和人跟着自己,但是送上门的冤大头,哪有不宰的道理?传授经验是不可能了,但是预订倒是可以的,不过这价格嘛,最起码按照两个月前拍卖会成交的那只1头鲍来计算。

    张伟有自信,他的鲍鱼可以全部长到1头鲍,就怕到时候这些日和商人买不起太多。

    谁知道这些人居然一口气全要了,还说什么“1头鲍的话,有多少收多少,请张君看在我们的诚意上,不吝赐教养殖技术。”

    这些人很明显也以为张伟的鲍鱼一池只能出很少的1头鲍,张伟只能冷笑,到时候买不起,可别夹着尾巴逃跑。

    四万只1头鲍,按照之前三百多万一只的拍卖价格,全买走是多少钱?一千多亿华夏币!

    不管是哪国的,有哪个独立商团吃得消?

    当然了,这么多只1头鲍流入市场,就像黄金一样,肯定会造成网鲍贬值,一千多亿太夸张了,大量抛售的话,更是不可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但是最起码一两百亿还是可以的。

    1头鲍本就是难得的,“鲍中之王”的1头鲍更是比黄金宝石还要稀有,张伟开挂才能违反自然生长规律,像他这样的产量持续下去的话,全球90%的极品1头鲍都将是他供应的。

    当然了,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不稀有,也就贵不起来了,所以张伟自然会控制产量。

    …………

    2018年12月24日,张伟的“鱼塘”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那是深蓝市的几位领导干部,就着考察方丈渔港的档子,特地来这里看看张伟,这位最近在渔业圈子很红的名人。

    当然了,张伟有啥好看的,他们主要还是来看张伟培育的鲍鱼和象拔蚌。

    对于几位领导的“微服私访”,张伟一眼就看穿了——在他的眼睛里,每位市领导头顶上,可都和普通人一样,顶着姓名和年龄呢!

    张伟好歹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起码对于市里的一些领导的名字,他还是知道的。

    他也不说破,就装作不认识领导的愣头青,和那些干部说话,人家问一句他就答一句,不卑不亢,很是随意。

    其中有一个叫“吴岩峰”的,应该是新来的市委书记,似乎是个难得的清官,起码为人应该很正,张伟的“第六感”告诉他,这个吴书记真的是一身正气,表里如一。

    难得的一个好官,哦不,好官不好官不知道怎么评价,但起码是个好人,张伟也就陪他多说了两句。

    “小张啊,你说你老家是皖南省靳a县农村的?巧得很,我也是啊。”吴书记笑着说道,还用皖南靳安方言讲了几句话:“今天我们也算是老乡见老乡了,我也不瞒你了,我呢,其实是咱们市政府的一个小书记,我就想问问,你愿不愿意把你的养殖技术,传给更多的人啊?我打听过了,帮你养鲍鱼的那群人只是普通人,育苗的关键技术是在你手上的。你如果传授给更多的人,这样就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让咱们深蓝市的渔业重焕生机,你看怎么样?当然了,也不能叫你白干,市政府可以给你支付讲课的薪酬,你看怎么样啊?”

    “不干。”张伟摇了摇脑袋。

    “嗯,小同志就是觉悟高……呃,你说什么?”吴书记满以为亮明了身份,而且自己也一直讲得客气,与张伟还是老乡,这个长着一张老实巴交路人脸的年轻渔民会答应,谁知道这家伙居然拒绝了。

    “我说我不干。”张伟重复了一遍,“我这技术是祖传的,千金不换,除了我儿子,或者我的孙子,我谁也不教!”

 第九十七章 张伟是混蛋

    “哎,这位小同志。”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见张伟居然一口拒绝了,脸上的表情有些不高兴了:“刚才是吴书记谦虚了,他可不是什么小书记,他是咱们深蓝市新到任的市委书记,你如果看新闻,应该知道的。”

    张伟朝他瞥了一眼,这家伙头上顶着的字迹显示,他叫“钱峰云”,51岁了,张伟听过这个名字,但具体是什么领导就记不得了,但估计也是某某局的局长之类的人物。

    这位钱局长话里有话,表面上是介绍,其实是施压——别以为和你说话的是哪个小部门的秘书处书记,这可是咱们市的一把手,你可别不识抬举!

    “哎,钱局,讲话注意语气和分寸,今天我们是来走访的,不是来摆官威的!”吴书记皱了皱眉,看来这里的官风不怎么样啊。

    “市委书记?”张伟很“配合”地装出一副畏惧的表情,“我……我要是不交出育种方案,是不是就要抓我去坐牢啊?”

    “哈哈哈,小同志,不要慌。”吴书记很平和地拍了拍张伟的肩膀,“你合法经营海田渔场,没人能抓你,也没人敢抓你,我只是随口一问,全凭你自愿!”

    “不抓我?”张伟装模作样地拍了拍胸脯:“那就好,吓死我了,那我还是不传授,我不能违背祖训。”

    饶是吴书记脾气很好,脸色也僵了一下——这年轻人看长相老实巴交的,怎么脾气这么犟呢?

    “嗯,对于个人自主的知识产权,我们政府一贯的态度是支持和保护的,既然小同志你不愿意,那也是合理合法的事情,我们就不勉强了。”吴书记吸了一口气,还是很客气地和张伟握了握手,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如果小同志什么时候又愿意传授了,随时可以联系我。”

    吴书记的秘书很有眼力地递过一张自己的名片,他姓马,是随着吴书记一起调过来的心腹,张伟只要和马秘书打电话,就能联系到吴书记。

    “吴书记费心了。”张伟突然又笑了起来,一瞬间气质大变,从刚才的有些懦弱模样的二愣子,变成了一脸春风的“成功人士”嘴脸,“关于幼苗的培植,我的确是有点浅薄的经验,这是我混饭吃的本事,轻易传不得人,但是经我培育完成后的优等鱼虾苗,倒是可以售卖的,如果政府有兴趣收购,那么,量大从优!”

    这位吴书记经他考察,的确是个挺不错的人,所以他才多了这么一句嘴。

    当然了,和政府做生意也是生意,不做白不做。

    “哦?”吴书记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影帝模式”的张伟,他正要扶持深蓝市的传统渔业,张伟之前的拒绝让他颇感遗憾,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变脸的本事挺不错的,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