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 >

第151章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151章

小说: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些征召出来的兵马,跟秦国一样,都是一些十四五岁和五六十岁的老头。但让他们拿上武器,不一样都能够杀人吗?

  更不用说,两国联合后,集合起来那近百万的士兵,足以让任何的敌人心生畏惧了。

  同样,这也能巩固他们在联盟以及天下的地位,让他们现在的地盘变得稳固下来,让暗中觊觎的敌人变得不敢窥视。

  ……

  北方的战线已经解除,南线的楚国,同样在不计损耗的进攻之下,一路突飞猛进。

  尽管楚军的后线被截,粮草物资补充什么的变得困难无比,可是讲究以战养战的楚军,还是一路车飞了无数城池。

  并且在他遇到的第一个难关,也就是雄伟的南梁城下,与城中的1o万秦军守军展开了一场殊死对决。

  不是楚军不想绕开南梁城,就像之前一样,快的向前方赶路。而是实在是情况危机,环境不利,不得不在这里与秦军打一场硬仗。

  南梁城身后上百里,都是一片群山峻岭,少有人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山岭之内除了一些野兽,就只有烟毒瘴气。这25万的楚军,要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之中生存?吃一些野兽吗?那还不如吃楚军自己的尸体来的饱!

  并且楚军的身后,就是这1o万的南梁城守军,这么一股大的力量,犹如一只猛兽,在身后窥视着楚军,让他脊背凉,寝食难安。

  这1o万人可不是像自己之前遇到的那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的守军,而是一股足以威胁到整个楚军的力量。

  如果放任不顾,任由他在自己身后肆虐的话,那么楚军随时都有可能倾覆,难以挽回。

  所以,有着这么两个顾虑,这一战,就必然不可避免了。

  所以在项燕的催促下,以及在战前就宣告了如今大军的状况,让所有的楚军有了一个底,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

  楚军上下都明白,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就算他们想要投降,城内的守军也不会接受的。

  25万人啊,加起来比秦军的人数都多了好几倍,那些秦军又怎么可能放心接受投降呢!

  而且就这样让他们投降,这些楚军心里也不甘心。

  至于说逃跑,这一路上,多少秦军的城池,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他们逃跑的各道路线上。这些楚军想要穿过这一路的敌境,安全的回到自己的家乡楚国,那难度比攻克眼前这座南梁城高多了。

  而且,就算最后能够回到家乡,恐怕1oo个人当中,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

  如此悬殊的差距,自然让这些楚军知道选择什么才是明智的。

  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哪算就是拼了自己这条命,也要拿下眼前这座城池。

  有了这么一股信念,以及上官的督促,楚军展开了殊死对决。

  大战连绵,持续了整整十天,其中死伤的人数,更是不知有多少。

  雄伟的南梁城,也终于在这种高强度的战斗中,打开了他的城门,敞开了他的门面,投向了楚军的怀抱。

  战后,城中所有的秦军,都已经被杀红了眼的楚军给屠杀殆尽,城内的不多的居民,也遭了天大的霉运。

  总之,大战过后,随着楚军的撤离,这城里面只有寥寥百余人从幸存的地方逃了出来,却是一脸惊恐之色的逃离了这座城池,一头扎进的荒野之中,生死不知。

  楚军经过这么一番泄,终于恢复了理智,而项燕,也能再次掌控这支军队了。

  不过这支军队,经过这么一番折损之后,已经从25万人锐减到了1o万人,虽然经过这么一番征战,这1o万人变得精锐不已,都成了能征善战的老卒。

  可是人数上的损失,却也是肉眼能够看见的,就从原本不开来有三十多里的大军,只有现在区区十里就能够看出。

  这对于楚国来说,也不知是好是坏。

  得到了一支精锐,却损失了大量的兵马,更给国内无数家庭添了不少白帆,真真是难以计算。

  不过这一切不知其他人怎么想,反正项燕是颇为高兴的。

  真正的好将领,除非有着像韩信一样的统帅能力,不然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支,人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精锐兵马,这样才能如臂使指。

  而以项燕的能力,1o万的人数,刚刚好!

  

  

  :。:  

第293章战争平息

 ??歼灭了自己最后一个挡路之敌的楚军,开始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因为之前南路的秦军被分开到各个城池,在原地防守楚军的进攻,并且可以在后方骚扰楚军的后勤,所以秦军的兵力极为分散,零零散散的撒在二十余个城池。

  其中除了南梁城有十万秦军防守之外,其他的城池都只有一二万,或者干脆只有寥寥几千人。

  在南梁城被楚军攻破之后,整个南路战场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那就是整个南方还有十几万秦军,可是却找不到一支可以阻挡楚军进攻脚步的秦军。毕竟秦军的人数虽然说比楚军多,可是却极为分散,难以聚合。能够用来阻挡楚军的秦军,往往只有楚军行军路上和周围的一些小部队,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两三万人。

  这么一点点人,又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拿什么来阻挡已经经历了一场血火淬炼,已经彻底的成为了骁勇之士,并且都是由正值壮年的精壮组成的楚军。

  若是这些秦军聚合起来,出城正面与楚军野战,可能才刚刚碰面,就有可能被士气正盛的楚军给直接击溃吧!

  所以,这十几万的秦军只能龟缩在自己防守的城里,任由城外的那些秦军施虐,自己却不敢有所作为。

  不过如果就这样以为这些秦军都是懦夫,胆小鬼那就是大大的错误了!

  这些秦军之所以不敢出城,并不是畏战,而是想保留实力,以待时机罢了。

  毕竟,这些秦军不是傻子。他们清楚而深刻地明白,自己与外面的那些敌人的差距到底有多么严重,多么的大?

  如果真的出城野战,那才顺了那些敌人的意思,才真正的是傻子。

  外面的楚军巴不得城内的秦军出来野战,好趁此机会扫除后患,留下一个安全的后方。

  如果真的跟秦军硬碰硬,那些攻城战,这1o万楚军全部死光,都不知道能不能拿下剩下秦军把守的城池。

  所以两相权衡取其轻,不管是那些城池的守将,还是秦国的中央咸阳,所传达的命令都是留守待命,以观静变。

  之后,更是随着中部和北部两方战场的消息传来,这南部的秦军,更是在咸阳的命令下,开始准备了撤退事宜。

  如今的战场,中部两败俱伤,可以说已经没有所谓的中部战场了。北部以赵魏两国联军的惨胜而告终,两国也趁势侵占了秦国的河内郡全境。彻底的宣告了秦国的势力,彻底地退出了河北。

  而南部的楚国援军,在接到北方两个战场的消息后,立刻将前进的脚步暂停了下来,反而就驻留在南梁城,观察局势。

  对于南梁城周围秦军残部撤退的事情,项燕如同看不到一样,变成了一个透明人,跟李牧选择了同样的选择,任由他们离去。

  至于理由嘛,楚国的将士同样是人,他们同样有着妻儿子女,怎么可以白白的浪费在战场之上,让楚国多了数万户家破人亡呢!

  更何况,在项燕的心里,他还是有着一些私心的。

  如今他手上的1o万楚军,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掌握,已经慢慢的控制在他的手上,对于他的命令,已经和楚王的命令放在同等位置了。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对于楚王来说,这代表着这1o万楚军已经脱离他的掌控了。但对于项燕来说,这是一个喜人的变化,他手上,除了自己的封地之外,又多了1o万的嫡系楚军,成为他手上的一支重要的底牌。

  有了这1o万的军队,而且还都是经历血火淬炼的精锐之军,项燕在楚国的地位,将大大的增强。他会由原来不足轻重的一个楚国将领,变成权倾一方,成为楚国顶尖的那少数几个掌权者之一。

  这种变化无论是对他的家族,还是对他自己,都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诱惑。

  恐怕如今的楚王要头疼了,他收复了失地,战胜了秦军,却又迎来了一个尾大不掉的项燕,如何处置他,将是一个难题。

  一个不好,都将引起楚国的动乱,搞不好还会让楚国现在占领的地盘,全部都再次失去,反而还要陷入无止境的内耗之中。

  中部战场,虽然已经彻底的消弭了战争,但战争留下的伤痛,还在这片土地之上蔓延,挥之不去。

  到处都是残屋断瓦,枯干的树木,以及废弃的一片又一片的良田。沿途的道路之上,青翠的草地都看不到,茂盛的树林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光秃秃,没有生机的场景。

  战争在这片土地之上,维持了近三年的时间,三年中,周围的老百姓没有任何的生产,他们的口粮又被军队强征而去。

  面临着不填饱肚子就要饿死的状况,他们不得不挥他们所能挥的智慧,到处去挖草根,剥树皮,吃树叶,抓虫吃!

  在他们眼前,一切他们认为可以吃的不能吃的,都被他们吃光了,吃的这一片变成了人间地狱,不毛之地。

  到了现如今,原本这一片中原繁华的膏腴之地,华夏文明重要的源地,已经变成了一片鬼蜮,百里难见人烟。

  这场战争终究是联军一方胜利了,韩国边境的秦军全面退往了三川郡,甚至还放弃了三川郡洛阳城周边关隘之外的许多郡县。

  全面的退往了三国演义中,洛阳城周围虎牢关之内,维持着董卓对诸侯的态势。

  而三川郡之外,被放弃的郡县,足足有十一个,这些地盘,全部都被属于胜利者的一方,也就是韩国给接收了。

  这是开战前钟御许诺给韩国的承诺,也是对韩国如今残破不堪的实力勉强的弥补。

  面临着自己自登基以来,来自韩国数十年来,次开疆扩土,或者说收复失地。韩王本来因为战争破坏的韩国,感到阴霾的心,次有些开心起来,并且,动作奇快地派出了官吏前去接收。

  只是,韩王派出的官吏带着充满期待的心情前去,最后却是带着失望的心情向着韩王禀告。

  显然,这些新收复的领地上,状况并不怎么样,起码,让这些官吏感到了绝望,再不复先前的喜悦。

  

  

  :。:  

第294章韩国的未来

 ??战争的伤害终究太大了,哪怕如今停息,躲在山中的乡民渐渐出来,生产慢慢开始恢复,可终究见效不怎么大!

  据这些官吏统计,这十一个县中,每一个县现在的人口,经过他们努力搜集,重新编辑录册,却大多不过三四千人一个县。

  并且,这些郡县当中,多是一些老弱妇孺,青壮寥寥无几。

  更为严重的,那就是韩国还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这诸多郡县,包括这三川郡刚刚收复的,以及韩国本土。都有许多的郡县陷入了饥荒,百姓家无余粮,地方饿殍遍地。

  这无数的百姓都张着一张口,嗷嗷待哺的等待着韩国政府的救济。如果不去管他们,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那么韩国可就真真的名存实亡了。

  就算这些老百姓都是一些老弱,但起码也是一些人口,是属于被剥削的一层,被统治的一层。如果连他们都没有了,那么韩国连统治的基础都没有,国不将国,彻底的变成了一片死地。

  收复的十一个郡县,共计有4万口人,而韩国原本的十余个郡县,经过秦国的一方肆虐,以及韩国的一阵剥削,人口保留也不怎么多,平均一个县城也不过三五千人。

  随着地方官员的又一次派出,统治基础再一次搭建起来,人口统计又一次恢复,共得出韩国本土除去都城之外,十三个郡县只有8万口人。

  而韩国的都城,由于收留了一些难民,加上原本的人口基础在那里,尽管因为战乱和饥荒,又饿死了一批。

  因此终究还是保持着25万人的水平,尽管不如之前的三十余万,但在这个世上,勉强还能说是一方雄城,对得起他韩国身为一个王国的身份了。

  如今韩国全国统计一番,竟然只剩下37万的人口,而且还是扩张了近一倍土地,收复了许多失地的情况下。

  可是得到的人口,却只有战前的1/3,而且青壮男丁几乎凋零殆尽。在战乱平息,全国各地无论是新收复的地方,还是原本的地方,都恢复稳定之后。

  韩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维持自己统治,重新进行一批新兵招练后,竟然只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