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 >

第124章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124章

小说: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有着兵力上优势的赵国,在击溃了秦军的主力之后,进行了广撒网,多捕鱼的行动。

  15万大军,尽管因为攻破秦军损失了几万,但还有他12万人,全部被分成数支兵马,前往太原各地,接收城池。

  听闻自己故国王师到来消息,各地的豪强名望,心怀赵国的百姓,纷纷在后面接力。

  他们或是主动杀了守军,开城投降,或者是在赵军攻城时刻,突然发难,有着这些人的帮助,根本没有多少损失,赵军就夺取了大半个太原郡。

  并且派出去的军队,反而壮大了几圈,原本12万的军队,等到齐聚到晋阳城下,准备发动总攻,一举拿下这座太原郡的首府的时候,竟然已经达到了20万的数量。

  如此,就能看出太原郡到底有多么的富庶,人口到底有多么的多。

  8万军队,其中还包括因为提前发动反正,和秦军交战损失的人。

  赵王事后,自己统计了一下。整个晋阳,除了这来到的8万军队。

  之前,还有一些人因为和秦军交战死亡,或者又有一些人因为某些原因退出的起义军,又或者某些人失了对没有及时归来,前前后后,太原郡出了他10万大军。

  这可是足足秦军手中的两倍,这还是因为是地方性的起义,不是国家方面的动员,并不能完全发掘太原的潜力的原因。

  以赵国原先的数据统计,太原郡在丢失时,总人口大概在50万左右,而如今,太原被秦国占领十几年,大肆兴修水利,屯田发展,招抚流民,休养生息,人口增长迅速,变成了如今的68万,近70万人。

  这70万人,以五人抽一来算,甚至更狠一些,几乎能征召15万人。

  当然,事情当然不可能这样做,如果真这样做的话,恐怕赵国人刚刚归附的人心,立刻就会散了吧!

  所以造赵王没有打算这样做,除去之前死了的,或者逃了的,也就算了,他只打算在在太原郡征召10万军队,将它们并入到自己军队之中,随着自己继续出征秦国。

  赵王的大军终于到了太原郡城下。

  晋阳城内,此刻这座原本繁华无比的城市,已经稀稀拉拉,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秦军在城内实行了戒严。

  之前太原郡各地城池的谋反,已经深深的恐吓到了晋阳城的守将,所以他宁杀错不放过,再也不相信任何太原郡的人。

  着急的他,将仅剩下的五千军队,分布到城头之后,还要在城内留下他两千,用来震慑那些有着某些心思的人。

  可惜,尽管他做了他尽可能的所有准备,还是阻挡不了晋阳城失守的命运。

  城内的百姓早已抛弃了秦国,选择了重新回归赵国的脚步。失去了民心的秦国人,又怎么能够坚守这座内外都充满了忧患的城市。

  仅剩下的五千守军,还要留下两千来预防车内有可能出现的叛乱。

  剩下区区三千人,分布在长达数十里的城墙之上,好几米的距离才有一个人。这种松懈的城防,对于城外近20万的赵军来说,不过一战而下罢了。

  晋阳城并没有阻挡赵军的脚步多久,区区三个时辰,那天整座晋阳城就彻底的纳入了赵国的统治之下,而城中秦国的守将,也是兵败自刎。

  太原郡,这个赵国丢失的十几年的失地,今天终于彻底的拿回来了。

  而韩国的新郑,也在赵国拿下晋阳的那天,被赶来的20万御国大军,给击溃了城外苟延残喘的四五万秦军,彻底的解了围。

  虽然新郑之围被解了,但城内的韩国上下,却并没有什么欢喜之情。

  如今的韩国,正如之前说的那样,十室九空,千疮百孔,举国上下一片疮痍。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整个韩国,经过这一场大战,举国上下所能征收的男丁,包含十三岁以上,不封顶。也只能征集到他不到5万人,以这种弱到极限的实地?又怎么能够守住韩国如今的地盘呢!

  所以韩国上下,虽然围被解了,灭国之忧暂时没有了,但对于韩国未来的命运到底如何,却是有着深深的恐惧与担忧。

  他们在内心深处,不禁这样想着,韩国的实力,现在连秦国的一个郡都比不上。虽然比一个县要好一些,但也不过是三五个县的力量。

  这种实力,别说称诸侯了,就是想当一个地方的割据势力,勉强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都是一个妄想。

  可是韩国如今却站着一个郡,十几个县的地盘,并且留下了很多的人口,尽管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但也是一块肥肉,此刻想必周边诸多诸侯,都目若贪婪地紧紧盯着。

  这种危机四伏的境地,如何不让他们感到担忧与害怕?

  毕竟,他们可不知道,如今的合纵长,也就是钟御,还打算给他们抢到一两个秦国的郡县,交给韩国,让韩国保有一定的实力,继续的作为一个诸侯国存在下去。

  恐怕他们心里现在害怕的,正是眼前这个合纵长,会不会趁韩国的实力这么低微,直接就地吞并了。

  不过这一切还是各自的心思,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还有待双方的接触与交谈,达到各自利益之后,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关东六国的情况已经说完,那么说一说秦国吧,如今的秦国,各地都在动员,四周,郡县源源不断的派出兵马,向着咸阳进发。

  其中尤以关中诸郡,最为迅速,终究是被秦人统治了数百年的土地。上面生活居住的都是数百年的老秦人,他们对于秦国的感情和忠心,那事不要说的。

  关中八百里秦川,尤其是现在正在修建的郑国渠,已经完成大半,更是成了肥沃之地。

  那堆积如山的粮草,以及咸阳那里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武器生产工序,数以万计的工匠聚集在那里,生产着一柄又一柄的杀人利器。

  有着这些充足的军用物资,这些大军很快就被完整的装备了起来,又一次的成了一个个英勇善战的精兵悍将。

  

第237章秦国的调整

 ? 在山东六国人的眼中,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国,自然不仅仅是因为秦国的侵略心极为重。

  更加重要的,而是秦国发动战争的迅速,以及国库之内充足的军备。

  山东六国那迟缓的效率,朝堂上下的腐败,动员全国的大军都不过他两三个月,那以秦国完全被法家变成了一架机器的状态,他的效率又如何呢!

  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在赵国拿下太原郡,韩国的新郑之围被解,残破的东郡被魏国15万大军肆意的侵略,秦国全国的力量已经被彻底的动员了起来。

  之前就说过,秦国原本的领土,以五十年以上来计算,这段时间足够三代人的成长,也足够秦国将他们彻底地转化成一个秦国人了。

  这段时间,秦国的人口为500万,而之后的五十年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多了近一半的领土。

  这些领土之上,尽管因为战争损失的许多,但也加了500万人口。

  但秦国真正能利用的,不过是那500万人。

  之前从这五百万人中,就已经抽出了他80万人参军,已经是秦国勉强能够做到的了。

  不过那指的是平常较为和平的时期,如今都快到了灭国的时候,哪还能顾得了这么多。

  按照战国时期的惯例,五口一户出一丁当兵。

  至500万人,就能够出他100万人参军,除去之前的80万,还能再抽出他20万人,这20万都是能征善战的老秦人,对于秦国的忠心,那是不要说的。

  而剩下的500万人中,分为几部分,最主要的还是赵国、魏国、韩国、楚国,这四个国家的遗民,还有一部分就是灭了周王朝而得到的。

  其中上面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大部分都不可以相信,但灭了周王朝得到的人口,还是可以相信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到底有没有被灭。

  山东六国至今还在存在,他们也一直在秦国的统治区,试图煽动那里的百姓,让他们重新起义,回归韩国的怀抱。

  因为这些六国人恶心人的举动,使得秦朝新占的统治区人心惶惶,到处都有人想着回归原来的国家。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秦法的苛严,让那些六国的百姓十分不适应。

  不过,秦王嬴政从这些六国故地的土地上,排除了一部分不信任的人,从中挑选出一批忠于秦国,值得信任的人参军。

  再加上周王朝故地,那里已经彻底归心秦国的人口,也增招一些兵马,两边凑合凑合,倒也征召出了他20万人。

  加上秦国本土能够派出的20万,两者相合,竟有40万大军能够出征。

  40万大军,虽然数量庞大无比,足以让六国任何一个国家感到恐惧。

  但面对所有国家合力来说,有着足够边疆地盘要守的秦国,派出这种数量的军队去面对六国的进攻,还是力有未逮。

  因此,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了。

  自从太原郡被赵国攻占,秦王得到消息之后,就已然明白,之前攻占赵国的北地两郡,已经难以守住。

  太原郡已失,那么孤悬于塞外的北方雁门郡,已经成了一个孤地,再也难以统治。

  因此,秦王直接下令,让雁门郡的边军和部分地方守军,全部沿着长城南下,擦着太原郡的边口,退回到上郡。

  对于这一部分撤退的边军,赵国并没有试图阻拦,若是将他们留在雁门郡,没有退路的秦军必将誓死抵抗。

  而之前在太原郡上演的军民里外勾结,共同打击秦国侵略者的戏,想要在雁门郡再次重演,怕是难的很。

  这除了秦军有所防备,定然不会让赵国轻易得逞之外,还有雁门郡这块地盘,地广人稀,统共加起来也不过他20万人左右,难以撼动这雁门郡总数加起来有6万的秦军。

  还不如放这些秦军退回去,他赵国好没有一点损失的接收整个雁门郡,不费一兵一卒,就扩地千里,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些撤回的秦军,全部都接受秦王的命令,在上郡就地留守,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和东方的赵国有可能的进攻。

  此时的上郡,本地留守的军队和边军就有他7万人,加上从雁门郡撤下来的6万,足足有着他13万大军。

  这么庞大的数量,留守一个小小的上郡,防备那些游牧民和赵国人的进攻,自然是绰绰有余。

  起码,有了防备的上郡守军,能够在赵国倾国之力的攻击下,因为是本土作战,赵国不可能施行什么内乱,可以支撑较长一段时间,几个月半年是没有问题的。

  俄正在被魏国肆虐的东郡,还有东郡西边的陶郡,也被嬴政下令放弃,所有剩下的守军,全部撤退。

  这一声令下,两军的守军动了起来,而相应的,正在猛攻东郡的魏军,也停下了他们的脚步。

  魏国的军队,在魏王的下令下,正在秦军的一盘,冷冷地看着他们,从东郡和陶郡撤离,每一个县的秦国守军撤走,魏国军队就会赶去接收。

  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半个月也就是十五天的时间,两郡仅剩下的六万秦军,就全部撤出。

  撤退的秦军全都赶往了河内郡,让河内郡的兵力一下子达到了10万,原本有些虚弱的防御稳固下来。

  至于秦国其他方向的郡县,南方从楚国夺得南阳郡和南郡,两军原本就各自有着5万守军。

  而秦王从那抽调出来的40万军队中,再次派了他10万人去,让南方战线的军队总人数达到他20万人,用来对抗楚国派出的30万大军。

  剩下的30军队,这是在秦国的大将王翦的带领下,又一次开赴了韩国的领土,他们这一次打算完成秦国之前未竟的伟业,灭亡韩国。

  之所以派30万大军,还派秦国现在仅剩的战神统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韩国此刻正驻扎着20万的骑兵,而且还是此次联盟合纵长的军队。

  有着这么一尊大神,秦国自然要重点照顾了。

  

第238章消化

  秦军的到来,给韩国上下造成了极大的惶恐,要不是他们身边就驻扎着20万的御国精锐大军,恐怕他们早就在惊恐之下,举国投降了!

  不过对面的秦军,也是忌惮于御国的20万骑兵,来到韩国对面的三川郡后,并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反而是就地驻扎了起来,与这韩国的御军隔着关隘互相对峙。

  这也是秦国的一个战略,御国大军距离他们本土,有着万里之遥,比起秦国来说,那是远得不能再远。

  而如果靠御国本土运输粮草物资,那绝对会是一个天大的消耗,不要一个月,就能将御国拖垮。

  而以韩赵魏这些山东各国的支援,早就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