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 >

第123章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123章

小说: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让他成为六国之中获利最大的一个国家,让他的实力再次恢复到战国初期,那种傲视群雄的实力。

  到时候自认为恢复的祖先荣光的魏王,会做出什么事情呢?

  恐怕他会向其他国家下手吧?齐国,韩国,或者赵国楚国,总有一个会被他当作软柿子先捏。

  而中原,也将再一次动乱起来!

  

第234章六国的欲望

  与魏王会晤之后,钟御就率着他的部队离开了魏国,快速的向着韩国赶去。

  据钟御现在得到的消息,韩国如今已经惨不忍睹,正片国家都几乎打成了一片废墟。

  因为久攻不下,出兵极为仓促,很多物资都没有准备齐,而战争消耗又许多,所以秦军下了就地征集的命令。

  如今韩国各个被秦军占领的郡县,都是一片疮痍,秦军从来都不是什么讲职守的人,反而是如同草原民族一样,充满了贪婪暴虐的民族。

  他们将战争中积累的火气,直接发泄到韩国的百姓身上,虽然碍于禁令,和从秦国的利益着想,并没有痛下杀手。

  但一些兵匪过后的应有景象,还是有的。

  比如抢劫啦,强女干啦,随意的殴打韩国平民啦,肆意地征集民夫啦!

  总而言之,一句话,韩国百姓如今在秦国的统治之下,那活的真是连猪狗都不如。

  并且经过这么一段混乱,韩国的生产彻底的破坏,大面积的良田被抛荒,被焚烧,各个城池也是被拆毁的拆毁,城中的老百姓,要么是逃走,要么就是被秦军强行的征集,为秦军服务。

  经过这么一下祸害,原本人口稠密的新郑附近,韩国仅剩下的十几个城池,八九十万的人口。

  如今除去十几万人拉去当兵,死的差不多以外。剩下的七十多万人,也是被秦军给杀了几万,又逃了他二三十万。只留下区区四十几万人,在秦军的滔天凶威之下,瑟瑟发抖地苟延残喘。

  如果钟御再不去救韩国,哪怕韩国最终守了下来,将城外的敌军给拖垮了,拖的秦军不战自退。

  但韩国也就差不多废了,新郑城中,现在只不过剩下了区区5万的守军,等到钟御率援军赶到,恐怕更少,能有个两三万就不错了。

  韩国不能废,起码在完成他使命之前不能废,钟御还需要韩国来牵制秦国,并且用它来引起打败秦国之后的中原混战,如此关键的一个棋子,岂能说不要就不要!

  “看来,解了新郑之围,也是要给韩国一点好处,让韩国继续振作起来!”钟御在心里暗暗的下定的决心。

  韩国既然现在已经废了,新郑周边更是打成了一片废墟,甚至还需要韩国政府的帮助,拖累韩国的国力。

  既然新郑废了,那就再找一块没有费的地盘,将他给韩国,让韩国以之为根基,再次崛起不就行了!

  这一次合纵联盟,一起讨伐秦国,除了抵挡秦国咄咄逼人之势,拯救自己国家衰败的命运之外,更有收复国家失地,再次崛起的意思。

  其中,楚国想要夺回来的,主要就是南阳郡和南郡,这两个楚国原本最为富裕的膏腴之地,也是原本楚国的国都之所在。

  而赵国,则是想要抢回太原郡,雁门郡,还有被匈奴人趁乱夺取的云中郡。并且最为重要的,则是从韩国手里接收而来,并且随后又被秦国发动长平之战,给抢去的上党郡,那是赵国人心里永远的痛。

  至于魏国人,他们的目标则是东郡,陶郡,还有赵国邯郸南部的邺城周边,这都是中原富庶之地,人口众多,是魏国原本一直称霸天下的根基。

  至于韩国,那倒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奢望,只是想保住自己,韩国不会灭,顺带向外扩张十几座城池,也就心满意足了。

  燕国,那完全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心不甘情不愿,被自己的御国给逼得来。

  毕竟,燕国与秦国完全不接壤,就算抢了秦国丢掉的地盘,拿到手中,也是守不住的结局。

  就像魏国辛辛苦苦,耗费大半国力,消灭了一个如同小强一般的中山国,最后因为隔得太远,反倒被赵国得了好处,如今成为的赵国代郡和邯郸郡中间的大半国土。

  “哪到时候,就将秦国的三川郡,和河内郡,这两个韩国原本的领土,在还给韩国罢了,有了这两郡,韩国的实力也能够大增吧!”钟御在心里打起了这个主意。

  三川郡和河内郡,原本在韩国的治理之下,就是最为富庶之地。尤其是三川郡,原本是周王室用来给自己当做后路的,本就悉心照料,开发的极为充足。

  后来又被韩国接手,更是小心翼翼的开发,而今被崇尚耕战立国的秦国拿去,被把修了一番水利交通,早就发达无必,人口更是比韩国原本的时候多了不知多少。

  如果韩国得到这两郡,别说是恢复新郑城损失的实力,就是再次恢复他雄国之称,也不过反掌之间的事罢了。

  ……

  新郑城下,原本攻势还算猛烈的秦军,变得彻底的缓了起来。

  究其原因,还是他们的主帅内史腾逼迫的太过,10万人,不过三天之内,就折损过半,死了他5万人。

  如今的秦军,虽然他们骁勇善战,闻战而喜,但太过于巨大的伤亡比例,以及主帅的无能,却是大大的打击了他们的战心。

  整整20万大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使得不到5万人,这种残酷的伤亡比例,足以让军队崩溃。

  毕竟这支秦军,并没有让一个让他们信服的将领带领,反而让一个韩国来的降将统帅,原本就打击他们的士气。

  如今再死了这么多人,军队之中的怨气早就四处而起,暗流汹涌。

  若不是这些秦军念在刑法苛严,以及对于秦国的忠心在维系,恐怕早就起兵造反了。

  不过,就算如此,让他们继续去攻城,那也是万万不能了。若是再逼迫,哪怕他们对于秦国在忠心耿耿,也是忍受不了了。

  其实,这倒也是秦王嬴政的一个失误。

  他原以为,有着内史腾这个韩国降将的带领,可以从内部攻破韩国,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达成目的。

  去哪想到,如今的韩国今非昔比,有着合纵联盟作为一个靠山,根本不像历史上,听到韩国大军到来的消息,直接举国投降了。

  而是强硬的抵抗了下去,来了一个举国抗秦,将韩国打成的废墟,也没有投降的意思。

  如今也就造成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第235章赵国的雄起

 ??韩国如今是打不下去了,秦王嬴政匆匆调集的2o万大军,已经是他能够达到的极限。

  其中先前的1o万,乃是秦国唯一能调动的机动部队,是随时准备待,能够派出出征的。

  平时这支部队,主要的作用就是应对各国的战事,比如有哪个国家有什么破绽,生的天灾人祸,内部动乱,这支军队就能够趁机咬上一口,为秦国狠狠的咬下一块肥肉来。

  又或者是秦国用来平定内部各种问题的,比如,坐镇中央,用来威慑各处,警示那些别有用心之徒,让他们乖乖的躲在暗处不敢动弹。

  又或者是边疆告急,有着1o万人存在,可以随时赶往支援。1o万大军,哪怕敌人有上百万,也能支撑几天,为秦国争取足够的准备时间了。

  总而言之,这1o万大军,就是秦国的定海神针,救火队员,那是特意留出来的。

  如今就派上用场了,1o万人派往韩国,打算先打这个出头鸟,韩国作为第一个加入联盟的国家,本身实力又弱小无比,秦国不打他,那该打谁?

  所以秦国以往的经验,1o万大军,若是应对得当,以韩国以往表现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拿下韩国还是有可能的。

  考虑到现在情况特殊,所以秦王又派了他1o万大军支援,在嬴政的心里,有着这2o万大军,以秦国虎狼之军的骁勇,拿下区区弱韩,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其实不只是秦国,其他各国也是这样想的,所以魏国明明有着15万的大军,却还是全部聚集在国都,拱卫魏王的安全,一丝一毫都不肯向韩国派出救援。

  难道魏国不知道韩国灭了,他魏国就得独自一人,承担来自秦国的压力了吗?

  他知道,可是对于秦国的恐惧,以及对于韩国实力的不信任,所以他迟疑了,保持观望的态度。

  不过让秦国以及各国惊讶的是,这一次韩国抵抗的决心,是如此的强大。

  不仅韩王一改以往懦弱的性格,韩国上下那些大臣,也改变了他们昏庸贪婪的本性,竟然变得如此有血性有骨气,誓死也要抵抗秦国的进攻,硬生生地将韩国守下来了。

  这一个事实让六国的士气大振,他们认为,以韩国这种最弱之国,国力连魏国如今的一半都不到,都能顶住秦国2o万大军的紧追猛打。

  那作为魏国赵国这种国力远韩国的大国,又有什么好惧怕秦国的呢!

  一个韩国都能拖住秦国2o万大军,将他们深深的给耗垮,那赵国魏国呢?他们用能耗秦国多少人?

  秦国恐怕也拿不出来吧,只要他们能够誓死抵抗,与国共休完的话!

  所以,如今山东六国的士气是无比的高昂,连魏国这种胆小懦弱的存在,都敢主动出兵,觊觎秦国在山东六国孤悬的土地。

  而听到韩国守住了新郑城的消息之后,赵国的动作也是无比的迅。

  连忙调集了他的大军,足足15万,都是赵王原本答应出兵的数量,连忙开往了赵国的痛心之地,也就是上党。

  上党作为隔绝赵国与秦国的重要之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但有这壹关这种天险,站着太行山的地利,将秦国与赵国彻底的分了开来。

  而且最重要的是,上党屯驻着秦国的1o万大军,足足是其他各郡5万守军的两倍。

  这种数量的军队,在有着天险的帮助之下,足以让六国任何的军队感到窒息。

  以赵国那区区15万的军队,就想攻破壹关,拿下上党,绝对是痴人说梦,说出来别说秦国人不相信,哪怕赵国人他也不相信。

  所以赵王的最后目标,虽然是上党郡,可是他的行军策略,却不是直接攻向上党。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位于上党北方的太原郡。

  太原郡作为赵国的老巢,经营的时间不知有多久,只是后来占领了中原腹地,也就是如今的邯郸郡,这才慢慢转移了重心。

  不过就算是这样,太原郡也是作为照顾的第二大中心,也是人口众多的地方。

  这里有着赵国深厚的经营根基,如果赵王派兵去打太原郡,势必会顺利许多,也会让许多心存赵国的太原郡百姓,从心里面接受,不会有什么统治障碍。

  毕竟,太原才离开赵国不过十几年,不管是老一代还是新一代,心里对于赵国还是很想念的。

  秦法虽然在某些程度上保证了老百姓的利益,但还是太过于苛严了,自由散漫惯了的六国百姓,总不能让他们变成一个机器的零件,整齐严合的上了秦国这架战争机器,没有几十年的适应整合,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所以,在御国的军队刚刚到达魏国的时候,赵王那15万大军,就已经开到了太原郡的边境。

  初闻自己祖国的兵马来到了太原郡,整个郡内的百姓都是欢欣鼓舞,不过碍于秦国的苛严法律,以及屯驻的5万守军。

  太原百姓还是不敢表露到脸上,只是在心里和家里稍稍的庆祝,私下里传了一些话而已。

  不过一股暗流却已经汹涌了起来,就连同住的5万秦军,也是察觉到了。

  在派出了大部分军队去抵抗赵国这15万大军的同时,还留下1万人,在各处实行了军管,严密地监视着太原的赵国故民。

  太原郡的战事进行得很顺利,虽然秦国人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可是同样以打击草原民族,从他们手中掠夺生存地而出名壮大的赵国,也是丝毫不逊色。

  当初赵国能够与秦国变法之后,相互抗衡近五十年,成为关东六国抵抗秦国的第一道屏障,这就是一个明证。

  15万的赵国军队,在有着太原郡本地百姓的接应之下,以及各地豪强的暗暗投靠,里应外合之下,尽管秦军英勇,但还是挡不住背地里的暗箭冷枪。

  三天时间,就攻破了太原郡的边防,并没有损耗太多的代价,赵军就长驱直入,攻入了太原郡的内部。

  

  

  :。:  

第236章诸国态势

  之后,有着兵力上优势的赵国,在击溃了秦军的主力之后,进行了广撒网,多捕鱼的行动。

  15万大军,尽管因为攻破秦军损失了几万,但还有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