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锦竹词 >

第1章

锦竹词-第1章

小说: 锦竹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竹词
作者:霭霭停云

文案


《左传》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顾青竹青梅竹马定下的未婚夫被人挖角时,她拍了拍衣袖,只叹有缘无份,那芳草还在天涯;
顾青竹从天而降砸到的未婚夫分道扬镳时,她按了按额角,只道本该如此,无端惹得一身腥;
顾青竹千辛万苦求来的未婚夫横生枝节时,她顿了顿脚步,嘴巴还未张开,便被他一把抓了手,眼神扫了过来:“怎么,你还想有第三次?”
顾青竹捂着嘴巴表示:“早已力竭。”
他反手用拇指擦过她的唇,微微笑道:“明白就好。”

订婚三次,她已闪耀了整个汴梁城。

阅读指南:
1。本文背景架空,主要参照宋朝,考据党手下留情。
2。文章感情线慢热,走心,因作者脑回路限制,宅斗宫斗情节有限,细水长流。
3。有感想和问题欢迎批评指导交流。
4。有关资料参考文献,文中不再一一说明:百度百科、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布衣生活 天作之合 宅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顾青竹,沈昙 ┃ 配角:赵怀信,傅长泽 ┃ 其它:


 第1章 第一回

    这年的冬天凉的格外快。

    立冬没过多久就下了两场雪,头一场约莫有两日,雪不算急,就是风烈了些,晚落的黄叶打着卷的往天上飞,人都走不稳当。又过了几日,起初只零零碎碎的飘着雪花,哪成想越下越大,房前屋后积了半掌厚的雪,最下面那层已然上冻,更别提那车马道上硬邦邦的冰疙瘩。

    城郊一处庄子前。

    大门吱呀的被推开,紧跟着出来三架马车,因天冷,门窗都加上了厚实抗风的夹棉帘子,捂的严实合缝,拉车的马蹄子上也裹了粗布,防止打滑。

    “姑娘还是隔日再走罢?”黄姑姑望着今晨刚扫出来的路,仍不放心:“这会子虽说停了,可保不准晌午就得下,山路难走,天色又暗的紧,万一困在路上怎么是好。”

    丫鬟颂平闻声赶忙将帘子掀开个小缝,顾青竹将手里的袖炉往侧身一放,探出半个身子笑着安抚道:“姑姑放心,途中若是不顺我们便在小仙居住上一宿。”

    黄姑姑见自家姑娘主意已定,拧眉叹气,回过头再细细嘱托随车的家丁,头车先探路再让姑娘走,慢不打紧,谨慎小心才重要。也亏这几年太平的很,附近连毛贼都鲜少见到,不然她是说什么都不肯让顾青竹自个儿带着人手上路的。

    颂安从后车里下来,朝黄姑姑福了福身:“婢子核对单子盘点好了,往府里送的东西都齐全,油纸伞被褥吃食什么的也全备上了,便是路上生火做饭也使得。”

    黄姑姑略安下心来,挥手让后面拉货的马车先行:“姑娘夜里若真留宿在小仙居,差个那边脚程快的回来报个信。”

    顾青竹自然答应,颂安见状和车夫打了招呼,自己则利索的钻进车里。

    庄前到桥头的小路有庄上的人连日清扫,积雪并不多,走的还算安稳,可一上大路,尽是冻成冰的车辙,几个车夫都是手上有功夫的,尽量挑着有薄薄一层积雪的地方走,前头时不时吆喝几声,提醒后头的马车绕行,便是如此颠簸也没消停过。

    颂平身子打了个晃,堪堪扶着窗沿稳住,心里叹了句好险,扭头对顾青竹念道:“姑娘还是再垫层棉被的好,您到底是大病初愈,这天气赶路本就辛苦,要是磕着碰着婢子们可真没脸回去跟老祖宗、老爷交待了!”

    正捧着木匣挑选菩提子的顾青竹抬眼失笑:“只是头疼打几个喷嚏而已,连发热都不曾,怎的到你这就成了大病初愈?还有这坐垫。。。”秀白圆润的食指一指:“再加床被子我可就真真儿的顶天立地了。”

    被这么一说,颂平不免有了联想,自家姑娘打小身子骨强健,和同龄勤于锻炼的哥儿比也是不逊色的,四季手脚都热腾腾,冬日里别的闺秀棉衣夹袄还要斗篷,顾青竹单一件棉衣就能过,从小到大生病次数一双手就能数过来。哪知前些日子一到庄上却着了凉,头疼不说,喷嚏打的眼睛鼻子通红,请来大夫看说寒邪入体,要发发热倒还好,可偏又没有,调理了四五天才见成效。

    大夫明面上没提,出了门才和黄姑姑交底,姑娘大概心里有不痛快,睡眠不好,这才头疼难止,心情好了病自然好得快。

    颂平当时听完气的眼圈发热,好好的婚事让横插一杠,要谁谁痛快?

    对面的颂安见颂平神色不对,便知她又想到旁的上面去了,先一步接了话:“姑娘说的是,不过还是在腿上多加个毯子好,帘子虽厚,这车晃起来还不时的吹进来风。”

    颂安性子稳,做事一板一眼,顾青竹也不驳她的好意,点头接过小毯盖在膝上,颂平忙压下心思,过来帮忙把她腿边的拽了拽。

    如这样走了大半日,到郊南岔口,雪竟又刮了起来,这里本是出城商道,来往行商运货的车队人马多出许多,打头的家丁找人询问路况,说南屏山里勉强能走,但想赶着天黑前进城怕不可能,最好在南屏镇歇上一晚。

    南屏山位于汴梁城南,山势平缓,林木茂盛,大路绕山而行,早前有不少山神庙、土地庙的,现今虽破败了,但山脚的小镇却愈发热闹,饭馆客栈接连不断,前年连商行都迁入了几家。

    “那就去小仙居。”左右也不差这一日,小仙居是顾家置办的宅子,落在半山腰上,门前便能看见南屏镇,顾青竹发下话,车马就重新动了起来。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半个时辰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带着斗笠都看不清路,四周低矮的植物转眼寻不见踪影,目及之处白茫茫一片,狂风在树林间发出尖锐的声响,听的人胆战心惊。

    王猛是顾家庄子上的副主事,原来做车夫,四十来岁的壮实汉子,这条路走的不下上百回,角角落落都熟悉得很,稍微思索了下,便引着队伍朝山坡上走去,艰难行出三五百米,拐弯一座残庙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颂平将斗篷给顾青竹披在身上,这才扶她下了车。

    这庙瞧着不显,进来却十分宽敞,正门两边的墙垣几乎坍塌完了,车夫就赶着马车一字排开,装货的车子停在外头挡风,顾青竹坐的马车在最里面。马匹被牵去对面的墙角,两个家丁抓了几把草料放在地上,随它们自个儿吃,其他人分头寻些木柴干燥,没堆火,在这呆上几个时辰人可受不住的。

    顾青竹站在外头朝树木稀松的地方瞧了瞧,天色昏暗中还夹杂点红,便唤来颂安吩咐:“让大家歇息会再张罗吃食,咱们就在这将就一晚。”

    “姑娘您怎么能在这过夜?吃不好睡不暖。”颂平记挂着她的身体,连连摇头:“这儿离小仙居也不远了,咱们避开这会子雪,便是傍晚上路也行,带的有火把呢。”

    “哪有这么娇贵,前两年冬猎我们不是还去呢?”顾青竹不以为然,抿嘴笑道:“帐篷可不比这强。”

    顾家几位小姐,论主意大,谁都不上顾青竹,身边几个丫鬟跟着她这么多年,最清楚不过,颂平再不乐意,也只象征性的多劝了一句,加上大雪毫无变缓的迹象,便认命的跑去张罗,留颂安在身边伺候着。

    夜里,火上架起锅子,咕嘟嘟的熬着米粥,车里的烧饼、烧鸡一类容易携带的食物派上大用,颂安跟在顾青竹身边当大丫鬟,粗活累活很少做,厨艺却好得很,这不,切了几块酱好的牛肉,配着马铃薯和白菜,混上块蘸料,熬了锅烩菜就着饼子吃,不比那些山珍差什么,顾青竹更是捧场的比往常多吃了小半碗饭。

    主仆三人吃罢又挑了会菩提子,顾青竹觉得乏困回车上休息,这一睡直到被马鸣声惊醒。

    “有过路的想在庙里避风雪,王主事在前头,问问姑娘的意思。”颂安想了想又附了句:“一个年轻公子带着两个随从,像是大户人家。”

    庙在山上谁进来也没道理拦,况且风雪夜,于情于理都不该阻着人家进来。

    “和主事说多注意些便是了。”顾青竹合着眼躺了会,听着外头的风声和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却再也睡不着,索性自个儿起身拿了斗篷,把帽子也兜上去,遮住大半边脸。

    刚绕过马车,不远处一堆篝火进入眼帘。

    身穿藏青长袄的少年正蹲在火前,手里拿着两根小拇指粗细的树杈,上头分别穿着整只的兔子,已烤的金黄油亮,对面年长男子手拿匕首,时不时朝兔肉上划个几刀,催促少年不停的翻面烤匀实了。

    顾青竹回眸往栓马的地方看去,正巧和旁边安抚马儿的青年四目相望。

    真是,任谁都要赞上一赞的好相貌。

    剑眉星眸,眼尾微微上挑,那脸生的棱角分明,多一分突兀少一分又单薄,身姿高挑挺拔,玄色束身长袍映衬得肤白柔泽俊美翩翩。以往总以为什么公子无双掷果盈车不过是话本里夸夸其谈,情人眼里出西施,皮囊再好人各所爱也有分不出高下的时候,可单这一眼,顾青竹便觉得以前确是有些狭隘了。

    大约两个呼吸的时间。

    顾青竹看的是坦坦荡荡毫无惧意,连丝毫闺阁女子的羞涩都没有。

    青年好似愣了愣,颇感诧异,旋即唇角微微勾起,展出抹笑容,站直身子朝她拱手行礼,姿态标准若行云流水一般,当然,若左手中没有那只装酒的葫芦就更好了。

    天子脚下人才济济不错,可如此容貌举止的男儿怕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顾青竹不常随长辈外出交际,猜不出他的身份,只能囫囵定下个:天骄之子,非富即贵。

    顾青竹收起心思屈膝回个礼,便没再停留,转身紧走几步到火边坐下,颂平早已将换好热水的袖炉裹上布递到她手里,生怕她不小心再受了寒。家丁们在靠外的火堆处相互靠着渐渐入梦,一时间庙里出奇的安静。

 第2章 第二回

    “这位姐姐!”

    颂安在装货的马车前头整理东西,就见方还烤野味的少年边走边挥手的跑过来,腼腆笑道:“叨扰了,我们临时在这避风雪,不曾准备什么,还好半途射下两只兔子打算烤来吃,不知姐姐这里有没有粗盐辣椒什么的,我想借用点儿。”

    他们一行三辆马车,锅碗齐全,莫说粗盐辣椒,胡椒大料酱料也是有的,颂安让他等着,自己和顾青竹禀告声。少年听完也眼睛一亮,活像是看见鱼腥的猫儿,巴巴的看着。

    “借盐巴?”颂平瞪眼。

    颂安想起少年的表情,也觉得有意思:“这位公子举止作风倒是奇特。”

    顾青竹诧异归诧异,转而想到人家拎着酒葫芦行礼不一样自然的很?兔肉烤到那般极致没有调料着实可惜,换做她。。。说不准也会为了美味博个人情呢!

    后来,颂安抱着东西递给少年时,把他狠狠震了一把,热好的烤饼、酱菜、大块酱牛肉填满了个布袋,佐料整齐的包在好几个纸包里,盐巴辣椒胡椒样样不缺。

    少年连连道谢,云里雾里的把手里的东西给自家公子看,好半天才兴奋起来,炫耀似得朝年长男子扬扬下巴:“还是我出马靠谱,要你过去,那张冷脸定会把人家姑娘家吓跑。”

    男子不理他,继续忙手里的活儿。

    被唤作公子的俊俏青年饶有兴致的翻出袋里的东西,也不客气,随即拿起块饼吃了起来,修长的手指夹起几个调料纸包,撩袍蹲身,完全没有少爷架子开始忙活着给肉撒料,那熟悉劲儿怕似常常如此收拾野味。

    第二日,顾青竹看着面前不加须子就有大半手掌长的山参,瞠目结舌。

    成色上乘,估摸三四十年错不了,上头的泥土还很新鲜,想来是这几日才刚挖的,山参好坏不能全论大小,体态匀称身子轻,这样的天材地宝在达官贵人家里也是有数,顾家大库里存着几只,像顾青竹所在的三房,顶级的有个刚过三十年龄的老参。无意间送出去几份寻常吃食,换来这珍宝,顾青竹脑中只剩下那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汴梁城中百姓房屋多半为砖瓦而建,结实耐压,暴雪天里顶了大用,除了城西偏僻之地塌了一片之外,剩下几十处损害不甚严重。而周围十四县可是糟了重灾,大雪过后完好的屋子没有几座,墙面裂出两指宽的缝隙都是轻的,再差点的土木房子能被整个压塌,刚开始官府临时救济,街坊邻居相互帮忙还勉强能过,可随着无家可归的人越来越多,灾荒闹起来了。

    顾青竹回府已近深夜,念着祖母年迈歇息的早,单拜见过大伯母便回了自己院子,第二天清早盘点庄子送来的东西,将带回来孝敬的几样新鲜水果收拾好,不紧不慢的去给长辈请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