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阿祖 >

第52章

阿祖-第52章

小说: 阿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嫂子,你说着尿布中间是不是也要铺层棉花?不然光是两层布怕是兜不住。”茂菊比划着把两片长方形的布单子缝在到一起。
  “应该不用吧,小娃儿能有多少尿?”茂兰细心的咬断线头:“太厚了垫在屁屁下头腿都合不上,包在裹裹里难受。”
  “梅子,像这样缝个口袋然后翻个边,把线头藏进去。”茂菊指点着。
  “咦,我看三姐缝的娃儿衣服对边都在外头,我还以为娃儿的东西都要把线边留外头。”茂梅只得把四个边拆出一个口然后翻个个儿。
  “衣服的线边当然要朝外,在里头靠肉划人哩。”
  阿祖微笑着一边听一边整理缝好的尿布:“咋这么早就缝尿布,你哥还没去买新床单回来。”
  茂菊拿针的手顿了顿才笑道:“就是要提前都剪了,回头才好催着他赶紧买新的。”

  ☆、阿祖生娃啦

  1941年2月4日…………立春
  按照农历算才年初九,新文嫂子出门已经有两天了,杨茂德少往前院跑安安心心陪了阿祖两天,因为过了立春就要开始忙了。二月四日立春开水,吃过早饭杨茂德就带着伍哥和田二叔几个人出发,沿着山涧的小溪往上游走,约莫七八里路就有一个天然的水库,再往上游走十多里有条河流叫线家河,这个水库就是这条河流的分支。
  立春开水多是一种仪式,杨家正真需要大量用水的时候只有插秧,平日里靠堰塘和井水已经足够,昨年少雨冬季又没下雪,杨茂德有些担心水库的存量,如果水少就要早点关下涧的水闸蓄水。这事往年也有过,在杨茂德幼时的记忆里有一年就因为缺水没有栽秧,杨老爹带着佃户挑水补种红苕和玉米,肩膀被磨得红肿不堪。
  到了水库一看果然只有半池子的水,杨茂德沿着水库转了一圈检查有没有漏水的地方,伍哥爬到上水口看了看回来说:“是入水小,要早点关闸。”
  杨茂德叹口气:“把下涧的水断了,底下的麦子地要挑水灌才行。”
  “今年冬天不冷,早点开工就是了,不过没停雪估计要多治两回药。”老人常说瑞雪兆丰年,雪水不但能浇地而且能杀死地下隐藏的虫子,少了病虫害产量上去了,而且少用农药种地成本也降低。
  “再早也要等到十五过后。”杨茂德看着田二叔他们把连通下涧的挡水闸石放下来,又细心的用黄土填塞缝隙:“这几天没事把田边上几口老井掏一掏,虽然点油菜用不了多少水,但是备着总比到时候抓瞎好。”
  伍哥答应一声,挽起裤腿跳到沟里沿着闸石底下摸了一圈:“行,不漏了。”
  立春开水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接生小猪儿,头年十一月配的种,到二月里正好是小猪出生的时间。刚生下来的小猪儿要最少一个月以上才能断奶,此时还要掺杂粗粮喂养二十多天才可以大量喂食普通的猪草,算算正好赶上春暖花开万物萌发的时节,上山下河不愁找不到东西喂它。
  接生小猪阿祖没有去凑热闹,倒是茂兰她们跑去看了看,回来以后茂菊赶紧烧水洗澡连呼臭死了,茂梅兴致勃勃的给阿祖比划:“就比老鼠儿大一点点,大多数都是黑漆漆的,短毛摸起来都扎手,但是还有一只是黑白花纹的,额头上长个白毛的旋儿,闭着眼睛直哼哼。”
  “最多的一胎有十一只,少的也有五六只,陈婶子说怀得少才容易活,最后能剩下八成就不错了。”茂兰洗了手正在擦贝壳油,一边搓着双手一边笑道:“我们也就站在外头看热闹,哎呦,还是竹子胆子大,跑到猪圈去给陈婶子帮忙。”
  茂梅捂着嘴偷偷笑然后神秘兮兮的靠近阿祖说:“嫂子,我听到陈婶子跟田大娘说,想给诚哥儿求竹子哩。”
  “好事啊。”阿祖笑道:“竹子是个勤快姑娘,诚哥儿又学了杀猪的手艺。”
  “就是这话,田大婶也说把林子嫁到镇上太远了,咋说也要把竹子留在跟前。”茂兰烤干了手拿过针线篮子开始穿针:“说是等打发了林子就说这事,办酒就要等到诚哥儿出师。”
  “怕是田大婶一个人想得好,我听陈婶子的口气,诚哥儿怕是要学郝师傅在镇上摆摊子卖肉。”茂菊翻找出换洗的衣服。
  “哪有啥,总归陈婶子一家是搬不走的,一个院子里长大两家都知根知底,不比林子单单一个嫁到镇上强?”茂兰从上次见过米鸿润就对他莫得好印象,私底下对林子以后的生活有些忧心。
  “嫁的远近都不是问题,问题还是要嫁对人。”茂菊挤挤眼:“是吧,嫂子。”
  阿祖脸红红:“赶紧洗澡去,回头我帮你擦擦头发,天快黑了,回头起风湿头发吹了脑壳痛。”
  “梅子,你不洗澡也把你那爪子洗洗,摸过小猪又蹭到衣料上。”茂兰见茂梅拉看阿祖手上给娃儿织的小毛衣,便拍掉她的手呵斥道。
  “在外院的井边不是洗过了呀。”茂梅甩甩手背:“哎,二姐,我听哥说今年要缺水,我看外院那口井好像也比往年浅不少,伍哥说干脆把水舀干掏一掏,我们小厨房的井弄不弄?”
  “小厨房的井才打了三四年,掏也莫东西。”茂兰看看外面的天:“鬼天气,阴冷阴冷的,要晴不晴,要雨不雨。”
  整个二月里一直都是这样半阴的天气,有时早晚零星落一点雨,连地面也没有湿透便又停了。二月二十这天又要去镇上送油,等回来后阿祖发现杨茂德的心事更重了,常常见他一个人拿着纸笔在哪里勾画,看一看发现是有关油坊的事,诸如油菜籽的库存,出油量什么的。
  阿祖对他带回来的报纸更感兴趣,这份《新华日报》上有周恩来先生题写的,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文章,皖南事件在外界掀起无限风雨,而飘进杨家小院的只有这一张报纸罢了。
  等到进三月的头天,突然出了个大太阳,伍哥赶紧来问杨茂德要不要趁着天好,顺便迁藕清理泥塘。原先该是过年前收藕的,但杨老爹看昨年泥塘的荷花开的少,便想着养一年散散种。如今天气开始回暖,要把莲藕挖出来连泥堆放在室内,垫盖稻草早晚浇水保持湿润,等几天后就会发现从节把处冒出新芽,这时候从嫩芽后半寸处切断,千万别用手掰以防泥水灌入藕孔而引起腐烂。
  藕芽长到十厘米时就可以移植到藕塘里,四川这边种植莲藕的少,随意的散养缺乏田间管理和施肥,每年收藕也不会刻意留种,所以会有莲藕越来越少的事情发生,需要隔几年迁一次。
  清理藕塘出来的淤泥被挑到地里,老黄牛拉着耕犁将冻了一冬的土翻松,将粪土、油胚饼和稻草沤制的肥料深耕进去,浇透水晾晒两日。另一边开始处理种子,先把种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晾晒三四个小时这叫醒种,然后把种子放在五十度的温水中浸种半个小时,再转移到三十度的水里浸种两三个小时,这叫浸种。最后把种子晾晒在簸箕里滤干水分,天气如果暖和就可以直播种,天气如果偏冷就放在屋里一天让它出齐了芽儿再进行播种。
  一米宽的畦上开出五条沟,每条沟深两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等出两叶一心的时候就可以间苗,两株小苗间距三到四厘米。再等到四叶一心的时候就可以定苗了,相隔八到十厘米,一亩地留苗四万株左右。
  杨家和杨家的佃户对种植油菜都颇有经验,收上来的油菜籽可是用来交租的,精耕细作才能为家里节省下更多的粮食。杨茂德对油菜的种植有自己的心得,例如浸种的水里添加了复混肥溶液,再比如说间苗的时候移种一些看起来比较强壮的株苗,定苗的时候喷洒一次灭蚜虫的农药等等。
  从开始播种油菜,他就天天往地里跑,今天刚到田里准备间苗,就看到冬儿跑得气喘吁吁的过来:“少爷,快回去!少奶奶要生了。”
  杨茂德手上的锄头一偏,一溜儿小苗飘散在风里,伍哥上前拦住他:“你赶紧回去吧,这里我来补种。”
  “哦,哦。”杨茂德嘴里慌乱的答应着,把锄头往田坎上一丢,裤腿也没放下来便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回跑。
  冬儿匆匆跑来气还没喘匀又跟在他后头往回跑:“少爷!你……慢点!孙奶奶在屋头哩,莫得事。”
  还有些微凉的空气里,就看到杨茂德头顶着晶亮的汗珠儿,飞快的跑进自己的院子,背后跟着几个拖着鼻涕的娃子,大一些的已经能出去帮忙割个猪草或是捡个柴火,只有小些的皮猴子起哄的跟着杨茂德跑进来。
  “出去出去,转都转不开来凑啥热闹。”田二婶从厨房端了热水出来,看到一堆小娃娃赶紧往外头撵人。
  “阿祖哩?生了没?”杨茂德跟在田二婶后面就想进屋,被茂兰一把拽住。
  “呵呵,少爷你莫急,少奶奶是头胎莫得这么快。”田二婶回头笑眯眯的说道:“你也去饭厅坐着等吧,估计要吃夜饭的时候才有消息。”
  “我给嫂子煮了糖水蛋,能送进去吧?”茂兰换手呼呼还热气腾腾是大碗。
  “等下。”田二婶把盆子的热水送进去再回头接了大碗:“女娃娃家莫进去,孙私娘说容易惊到。”
  茂兰又眼巴巴的往里望了望,才回头推杨茂德:“去去,到饭厅陪爹去,莫站在门口挡路。”
  杨茂德侧头听了会儿才问:“你嫂子不是要生了吗?里头咋没响动?”
  刚说完就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呻吟声,还伴随着低低的抽泣,杨茂德骇了一跳赶紧凑到门边,那个窸窸窣窣在哭的果然是阿祖的声音。
  “少奶奶,你要坚持在屋头走,不然肚里的娃儿下不来哩。”田二婶低声的规劝。
  就听到阿祖带着哭腔说:“我肚子好疼,等不疼了再走不行吗?”
  孙私娘呵呵的笑起来:“就是要痛才是对的,这是肚子里头的娃娃在奔生哩,他在用劲你也要用劲,再走十圈。”
  阿祖的哭声更明显了些,显然是靠近了门这边,杨茂德赶紧拍拍门问了句废话:“阿祖,你疼么?”
  房里的三个人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阿祖扶着肚子忍了忍眼泪才回答说:“……不疼。”
  田二婶赶紧扶她往床边走:“趁着肚子不疼赶紧吃点糖水,在破羊水之前一定要让娃儿入盆,到时候生起来就快了。”
  阿祖用手背抹抹泪珠儿:“吃不下,就喝点汤成不?”
  “成,成。”田二婶赶紧把勺子递过去,阿祖晃悠悠的舀起来刚要往嘴里送,然后就听她‘呀’了一声,勺子掉落在裤子上,便有水滴滴答答的顺着裤管流淌出来。
  “赶快扶她躺下,羊水破了。”孙老太太忙走过去从热水盆子里拧了烫人的毛巾,捂在她的肚子上,粗咧的手掌沿着肚皮靠上的位置摩挲:“我来摸看看娃娃的小脚在那里。”
  说完肚里的娃儿像是被肚皮外的热毛巾烫到了,一蹬腿窝心一脚踹得阿祖惨叫出声,孙私娘却满意的点点头:“行了行了,顺条条的头朝下,莫得问题。”
  1941年3月17日………下午三点三十五
  阿祖顺产下一名男婴,五斤六两个头偏小,劲儿却不小。

  ☆、国清和三月

  等阿祖再迷糊糊的醒来时,第一个感觉就是肚子空落落的,内脏像是掉下来了一样坠坠的疼,手腿也都酸软不堪,像是睡了许久才醒过来的感觉。
  侧侧头才发现原来杨茂德就在一边,他正专心致志的伸长脖子,越过阿祖往床里头张望,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才发现一个红绸的小棉裹摆在自己旁边:“是儿子还是女儿?”
  一开口把自己吓一跳,声音嘶哑得像是一天都没喝水,“醒了?”杨茂德赶紧扶她半靠起来:“当然是儿子。”
  阿祖觉得自己的腰好像断了一样,挣扎着坐稳赶忙伸手把小棉裹抱起来:“他好小。”
  杨茂德凑过去看看孩子有些发皱的小脸:“倒是不重,不过孙奶奶说因为娃儿小所以你生得也快。”
  “他一直都在睡觉?”阿祖用手指碰碰娃儿的脸颊,嫩得像豆花样。
  “刚生下来那会儿闹累了,哭起来跟个小猫一样,踹人可不含糊,田二婶说她折腾了一身汗才把小衣服给他穿上。”杨茂德呵呵的笑着一副傻爹的模样:“孙奶奶给他喂过水才安分的睡了。”
  阿祖抱了会儿便觉得手臂酸软,又舍不得放下来便倾着身子把双手靠在被子上,杨茂德见她吃力便伸手环抱着娘俩,用手给她提供支撑:“现在好了,我也能帮你分担点重量。”
  “小家伙还在肚子里头的时候,我看你难受也搭不上手,以后觉得重了我就帮你抱。”阿祖听得甜蜜蜜的往后靠,把全身的重量都交给背后的男人。
  说着门就被推开了,阿祖转身看去就见茂兰提了小竹篮正走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