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阿祖 >

第27章

阿祖-第27章

小说: 阿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茂德赶紧把罂粟被烧的事情说了:“大伯帮我给区里打个电话,看看啥时候把税改改。”
  “咋能闹出这事?”杨县长皱着眉熄了烟:“税倒是小事,但今年头的烟土咋整?”
  “不行就买点云南土吧,现在种罂粟真不划算,爹说等秋收了租子过后,就把烟土折现成钱给你。”
  杨县长叹口气:“也行,种地的事情你爹比我理得明白,他说咋弄就咋弄吧。”
  “早些歇了,明天我给区政府打电话,估计莫几天就会下去核查把税改了。”说完便起身走了出去,杨茂德站起身来送他,却被杨茂泉从后面拽了一把。
  等杨县长走了以后,杨茂泉拉了他重新坐回去这才凑过来说:“德弟娃儿,老哥给你指个赚钱的门路做不做?”
  “开银行的事?”杨茂德反问。
  “咦?你晓得了?”杨茂泉惊讶了一下接着摆摆手:“不是喊你入伙,我晓得你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杨茂泉说的赚钱门路跟中储银行的入住确实有关,说起这个中储银行是汪精卫上台后捣鼓出来的东西,据说大力推行中储券,在上海能压中央、中国、交通和农民四大银行一头,这么大的银行要在巴中投资兴建分行,杨县长也不得不重视。
  杨县长考虑的更多的是政治风险,因为汪精卫走的是反共亲日的路线,跟他走得近了可是会招来抗日联盟的反感的,但是要态度强硬的拒绝,杨县长又没这个胆子。杨茂泉却没有他老爹那么多顾虑,对他来说抗日还是亲日根本不重要,他所看重的不过是中储银行的门路罢了,为了推行中储券,新建立的中储银行推行了一系列的优民活动,比如纸币和银元的高兑换比例,比如纸币特购的紧俏货物。
  巴中县城里生意最火的就是大升百货商店,它属于一个叫陈大升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杨县长也得卖他几分面子,因为据说他是刘湘主席的亲戚,此人钱多门路广,在四川各地的许多城镇里都有大升百货这个店。
  在大升百货里,有大片玻璃的柜台和大块穿衣镜,成衣、皮鞋、金银玉饰、留声机、照相机、自行车、猎枪,有些东西许多人仅仅是听说过而已,连杨茂德也很少去逛,实在是因为里头的东西不便宜。
  杨茂泉对大升百货一直很眼热,时不时能去蹭点便宜,但是真的要上门欺诈他却是不敢的,这次搭上中储银行的门路,是因为那个来投资的袁经理在上海颇有门路,一出手就送他了一块瑞士浪琴天文航海钟和一个美国产的单反相机,就这两样价值不下三千块,是他一直垂涎却买不起的东西。
  袁经理说他背靠的是上海财团,烟、酒、盐和奢侈品都有门路,可以支持杨茂泉也开起一家百货商店,唯一的要求不过是在中储券的推行时帮着说说好话而已。杨茂泉却没想过只动嘴皮子,他想要抱牢这条大腿,便和几个平日玩在一起的纨绔商量着,合资造势购买中储券,当然买中储券只是表象,其实投入的资金将被用于购买货物。
  “大伯是什么意见?”杨茂德问。
  杨茂泉顿了一下:“他能有什么意见?咋个也不敢自己出面,上头盯着哩,这不是把我带在身边做接待的事情?”
  “那大堂哥打算投多少钱进去?”
  “最少一万。”看到杨茂德皱眉,他赶紧说:“又没让你一个人出,我和你嫂子手头还有点钱,又从我妈那里凑了点一共有五千,你再出五千就行。”
  “五千倒不是拿不出来,多久能回笼?能赚多少?”
  “我们打算弄个香烟店,你也晓得现在外头到处在关大烟馆,人家都开始兴抽纸烟了,有点钱的都抽雪茄。”他神秘兮兮的跑到杨县城的办公桌边翻找,片刻取回来一个银制精美的方盒,打开一看里面是精美的雪茄烟,包裹在上面的金丝标签标注着特供两字。
  “袁经理送的,据说一支二十个大洋。”
  杨茂德用手摆弄了一下里面的雪茄,标签上除了特供两个汉字其他都是外文,但不是英文更像是德文或是法文。
  “来一支?”杨茂泉得意的扬扬眉。
  “算了。”杨茂德推辞,谁知道里面有什么?他还喝着戒烟药哩。
  “咋样?支持支持你哥呗。”杨茂泉也不敢抽,这东西他老爹宝贝得很,自己也舍不得抽就不时的拿出来看看。他知道自家老爹不是抽不起,而是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有钱也没地方买去,这一点小事却对他触动很大,杨茂泉知道即使自己再有钱,也不过是乡下的土财主罢了。
  “我要回去跟我爹商量。”
  杨茂泉吊吊眼角不屑的说:“小屁娃儿。”
  杨茂德也不恼只是笑了笑:“今天就不在这里住了,我和伍哥到旅馆住去。”
  “那你啥时候能给我准信儿?”杨茂泉追问。
  杨茂德想了想:“二十九吧,逢集,成不成我都从玉山那边给你打电话。”
  杨茂泉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放他离去,外面下着雨,杨茂德盯着院子里昏暗的灯光看了片刻,要说城里唯一让他觉得喜欢的便是夜晚的电灯,比蜡烛强多了。跟随出来的杨茂泉,让自己媳妇赶紧回屋拿了伞出来,杨茂德道了谢撑着伞走进沙沙的雨幕里。
  此时的杨家大院也笼罩在一片银白的雨幕里,阿祖站在屋檐下看着天地连成一线的水色,身后的茂梅跟她说了好几句却见她没有回应,于是拐了拐旁边的茂兰。
  茂兰正在帮茂菊配线,见茂梅给自己使眼色才抬了头对阿祖说:“嫂子莫担心,这会儿哥早就到县城了,淋不着。”
  阿祖一怔:“我没担心。”
  回头看三个偷笑的小姑,无奈的笑笑:“我是在想,不知道送油的人回来是不是要淋雨。”
  “那你就更不用担心哩。”茂菊用针在头发里划了划然后继续缝手中的红色旗袍滚边:“这一路都是我家的佃户,落雨前随便找谁家都能躲雨,路上不好走估计要歇一晚上。”
  “嫂子,这画上的女人真的光着大腿的?”茂梅望着墙上阿祖上次带回来的广告画:“我们要这么穿,估计要被爹骂死了的。”
  “也不是光着腿,就是穿了肉色的丝袜,像裤子一样。”但是贴身和肉色所以看起来确实是光着白花花的腿。
  “谁说要像她那么穿了。”茂菊白了妹妹一眼:“你不晓得里面穿裤子?”
  茂兰掀一掀前后两片长摆:“但是这么着做事都不方便,就是烧火或是洗东西蹲下来也会拖在地上。”
  “不是做给你们穿的。”茂菊从她手里拽了出来:“我自己穿,反正我也不烧火也不洗碗。”
  茂梅一听就不乐意的嘟嘴:“三姐你咋能这样哩,偷懒不做事还想穿新衣服。”
  “哪个叫你们意见多?”茂菊没好气的说:“好看的新衣服不就是为了穿出来好看?一会儿挑露腿,一会儿挑不方便,那你们就继续穿旧衣服好了。”
  “我穿我穿。”茂梅赶紧点头:“等烧火洗碗的时候换下来就是了。”
  茂菊哼了哼给她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我先做出来看好不好看,要是好看,过年的新衣也做成这个样式的。”
  茂梅挑了翠绿的线出来在自己那块银月色的布上比了比:“三姐,给我绣个青花呗,就像上回小袄盘扣上那种。”
  茂菊看了看:“成,嫂子上回带的绣线不少,你把翠绿的挑出来跟衣料放一堆。”
  “嫂子,你这米黄料子上陪什么花?”茂兰比划了一会儿然后抬头问阿祖。
  “还是先不要给我做了吧。”阿祖摇摇头:“我柜子里还有好多新衣服。”
  “要做当然我们一人一件。”茂菊手下针走得飞快:“嫂子莫见外。”
  阿祖笑着说:“我可不是见外,秋冬的衣服我都没有哩,到时候可得麻烦三妹帮我多做几件。”
  她这话说的不假,从上海带回来的旧秋冬的衣物很少,赶制嫁衣的时候也没有给她准备秋冬季的东西。
  “嫂子放心,保管给你打理得巴巴适适(合适)。”

  ☆、一起采野菌

  第二天雨就停了,太阳一出又热得像闷笼一样,早起的杨茂德和伍哥一起,在早餐摊子上喝了一碗粥一人一笼包子。今天没有回玉山那边的车,要等到明天下午才能坐上回头车,照旧他先去书店里转一转,等到中午出来的时候他抱着三四本书,后面的伍哥提了一小捆报纸,他们一个月才来一次,这些报纸大多数都是先前的旧货不值什么钱。
  午饭也在一个小餐馆解决,简简单单的三菜一汤,回旅馆睡了午觉,下午他两个又去了马口市场转了一圈,县城里卖油的不少,马口市场就有三家,两家都是门面后边带着小型的油坊,都配了小的机械榨油机器,这种机器出油量小所以常常用来榨芝麻油,花生油之类。
  县城里头的菜籽油也比玉山贵一些,一斤两块七生意却很好,杨茂德探头看了看油的成色不算好,深茶色这是为了追求出油量而掺杂了二道油,二道油就是用油枯再次榨的油,这种油混合了许多沉淀。
  在猪肉摊子是买了一副猪腰子,又从小地摊上称了两斤田螺,两人坐在市场口的小饭馆里,这饭馆两人常来老板也熟,拿了猪腰子和田螺回后厨做菜,伍哥捏了桌上的炒花生说:“咋样?下了决心没?”
  杨茂德喝了一口茶,然后缓缓摇头:“种田是种田,经商是经商,再说现在这时局一天三变,铺摊子不是好时候。”
  “那你还每月都来看一回。”
  “总得淌淌水,比想入行的时候两眼一抹黑来的强。”
  伍哥点头又扔了颗花生到嘴里然后说:“明天还想去哪里?”
  “到新长街逛逛。”杨茂德说的新长街就是县政府外头的主街,杨茂泉眼红的大升百货商店就在新长街上。
  “给少奶奶买东西?”伍哥笑道:“我看少奶奶不是喜欢那种虚头东西的人,还不如去老长街买些东西合算。”
  杨茂德这才想起阿祖走时吩咐要带的东西,怔了怔然后说:“两边都去。”
  这时候的阿祖正裹了头巾一手拄着木棍,一边伸手搀扶茂梅,前面有田二婶和三顺媳妇拉着茂菊和茂兰,几个人穿梭在浓密的树林里,大家都穿着灰扑扑的旧衣头上裹着毛巾,或是背着背篓或是提着小篮子,像一群逃荒的人一般。
  “哎!嫂子背后,背后,菌子。”茂梅脸颊红扑扑的额头上也满是汗珠。
  阿祖扶她站稳然后回头一看,一颗大松树下果然有一丛浅灰色的野菌子,从松针落叶里冒出来。
  “让我采,让我采。”茂梅挥舞着手,挣脱开阿祖的搀扶,小心翼翼的拄着木棍一步一滑的走过去。
  阿祖也不抢,只是紧张的看着怕她摔跟头,可怜的小脚姑娘这一路走来已经摔了好几次,但是丝毫不减兴致。
  “二姐,三姐,快看。”茂梅举高手中肥硕的菌子,这是一丛灰巴菇,大的已经有茂梅的巴掌大,小的也有不少,挤在一起显得非常热闹。
  走在前面的茂菊没有回头,眼睛四处溜达着,一会儿就直接奔着一颗老松树而去,扒拉开地上枯黄的松针,一窝七八个橘黄色的菌子露了出来。
  田二婶呵呵笑着:“三小姐眼睛是尖,这松花菌难找得很,躲在松针下头颜色又不打眼。”
  茂菊笑眯眯的把七八朵松花菌放进她的背篓里,又开始慢慢的向上爬。茂兰被三顺媳妇拉着气喘吁吁,手里提着的小竹篮里也有小半篮野菌子,路过一丛响水竹的时候,她用木棒拨弄了一下延伸到小路上的竹枝。却听扑棱一声,一个大花尾巴的野鸡从竹丛里窜了出来,夹杂着惊恐的叫声转瞬消失在远处的草丛里。
  “哎呦!野鸡。”众人只能望着野鸡逃走的方向跺脚,那速度根本没有撵到的可能。
  “快找看看,水竹从里有没有野鸡窝,说不定有蛋哩。”茂梅喊道。
  茂兰赶紧伸棍子拨拉竹丛,三顺媳妇笑着说:“莫找,就算有野鸡窝也莫得蛋,大花尾巴的野鸡是公的,绿身子白尾巴的才是母野鸡。”
  果然拨拉了半天一无所获,茂梅不死心的又往周围的草旮旯里用木棍敲打,想要再看看能不能撞到野鸡。田二婶回头说:“四小姐莫往深草里去,万一碰到蛇。”
  阿祖赶紧把茂梅拉回来,紧张的问:“有毒蛇么?”
  田二婶见她变了脸色便宽慰说:“莫事,大多是些草蛇,最毒也就是竹叶青,路过竹丛的时候用木棍敲敲,就是被咬了也莫事,我带蛇药了。”说完拍了拍腰间的小布袋。
  阿祖还是抓着茂梅不放手,万一真被蛇咬了,杨老爹大概一辈子也不会让三个姑娘再上山,又往上爬了一截儿,到一个平缓的坡地,三个小脚姑娘都瘫坐在地上直喘气。
  阿祖取了水壶给她们喝水,田二婶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