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平阳公主传 >

第10章

平阳公主传-第10章

小说: 平阳公主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喊,纷纷放下了干粮,有一些人拿起了兵器往山下奔去,喊道:“出什么事了?”
  “有个兔子过来了,害我摔了一跤。”朝山下走的人就放缓了脚步,有人就骂咧咧道:“猴崽子,吓死人了。”
  李九娘这时却拼命捂住嘴,睁大了眼睛,原来是李家侍卫们出手了,他们一对一的找好了猎物,不用刀剑,个个手持匕首,像豹子般无声无息蹿到了敌人后面,手起刀落,对方来不及出声就丢了性命,软绵绵躺在地上,
  山上等候人过了一会儿没看到有人回来,那文士又叫了三个人去查看,还是没有音信。
  那文士觉出不妙,立即奔到了李老爷子后面,打算抓住老爷子作要挟,不料他忘记了对方曾经是名满天下、杀敌无数的兵马大元帅,而不是像他一样手无缚鸡之力。
  李昺迅即转身,大袖一挥,那人呼地飞出了一丈外,惨叫一声撞在了山石上,眼看是没了生息。袁熙大惊,带着剩下的人挟持李家两名侍卫连连后退。
  李昺淡淡道:”放了他们,你们可以活着下山。”
  两名侍卫连忙道:“老爷不用管我们。”话音未落,脖子上已经见红。
  李昺眼中寒光一闪,:“鼠辈大胆。”上位者通身的肃杀之气让人不寒而栗,有人看形势不妙,带头“咣当”扔了兵器,郑先生带人冲上来,先缴了他们的兵器,又叫人将他们送下山去处置。
  这时,袁熙冲过来,抱住李昺的腿哭道:“元帅饶命,我错了,实在是杨家掳走了我的家人,我没办法的。”
  李昺长叹一声,亲手扶起了他:“子义兄,好自为之。”
  招呼了李九娘,便欲下山。
  就在这时,袁熙突然向李九娘抓去,小姑娘还没从□□中回过神来,猝不及防就被他一把抓住了,袁熙掏出匕首压在她脖子上:“李昺,你还是乖乖去长安,否则,你这小孙女就会殒命在此。”
  李九娘略一挣扎,就觉得脖子一凉,一缕鲜血旋即染红了匕首。
  

☆、自食恶果

  李昺大怒,一边安慰李九娘:“乖孙,别怕,有祖父在!”一边指着袁熙怒斥道:“袁熙你空度了一甲子,枉为读书之人,爱慕虚荣,不辨是非,又以孩童为质,实乃小人。”
  袁熙狞笑道:“李昺,我也是没办法。你只要去长安奉杨家为主,便有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花不完的金银珠宝,岂不是比你苦哈哈窝在乡间强太多?”
  李老爷子听了这话,反而冷静下来,淡淡道:“把她放了,你以我为人质如何?”
  袁熙一想,果真如此,便小心翼翼地靠了过来,一边叫嚣道:“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我这刀子上的毒可不是假的。”
  一边推开李九娘,快速将匕首架在李老爷子脖子上,两人慢慢朝山下走去,郑先生他们也不多说话,呼啦围了上去。
  李九娘满头大汗,接过一名侍卫递过来的水囊,一口气喝了半袋水,才觉得心里平静了些。她拿起弓箭,悄悄从围着袁熙和李老爷子的人群后面先下了山。
  这边袁熙一边防备李家侍卫偷袭,一边又怕李老爷子突然出手,好长时间才走到了半山腰。
  李九娘找了个隐秘位置,搭箭上弓,远远看到袁熙挟持着李老爷子慢慢行了过来。路有些窄,两个人通过都有些勉强,旁边就是几十米的山涧。
  袁熙十分紧张,他是文人出身,能挟持着老友,本就是凭借着一时的冲动和李昺对他没有防备。现在想来,他平安带着李昺去长安的念头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能脱身就不错了。李家侍卫能找上山来,这就意味着他留在山下的人恐怕早就是凶多吉少了。这么一想,他脚下一慌,身子不禁就向山下倒去,一只手下意识地乱抓,正好抓住了李昺的一只脚,李老爷子被他一带,也跟着向山涧下滑去。
  李九娘大叫一声,就见李昺在危急关头,一把抓住了山崖边下的一棵小树,摇摇欲坠。袁熙拼命地大叫,李老爷子本就不稳,眼看就要支撑不住。郑先生指挥侍卫们放下绳索,袁熙死不松开李昺,更让人不安的是他另一只手还攥着那只匕首上下挥动,说不得就会伤到李昺。“不能让祖父出事。”李九娘深吸了一口气,瞄准了他,“嗖”正中袁熙手腕,他大叫一声,入流星般坠下了山崖,侍卫们急忙将李老爷子拉了上去。
  在确定李昺无恙后,一行人匆匆下了山,回到了客栈。很快,名闻天下、曾经大破突厥的李昺老元帅在出游途中被不明人士险掳到长安的消息就传了开来,所有的证据在有心人的渲染下指向了杨家。
  

☆、结发夫妻

  再说李九娘,连杀两人,又一直担心李昺的安危,这一天心情可谓是跌宕起伏,连番刺激下,当晚就发起了高烧。李昺一边派人去请大夫,一边亲自守护在她旁边。这是后话不提。
  长安城内,暮色袭来,作为辉煌一世的帝国中心,权利犹如一朵最耀眼的花,带来奢华、荣耀、伴随着□□,吸引着无数人飞蛾扑火般涌进这个漩涡里。极少数人成功的走到了最后,又成为后来之人的努力目标;更多人则是被卷地粉身碎骨,却至死不悔。
  华灯初上,紧挨着皇宫的西大街上,一顶十六人抬的轿子晃悠悠地被迎进了一扇巍峨庄严的朱门内,下人立即跪了下来,一个着朱紫色官袍的花甲老者下了轿子,院子里犹如婴儿手臂粗细的牛烛随之被点亮,老者官袍上赫然绣有四爪金龙,在烛光的映射下,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一飞冲天。这老者正是权倾朝野的当今皇后杨氏之父、当朝太师杨安。
  不过现在,这杨安却是愁眉不展。说来这杨安也是一个传奇之人,他祖上本是江南富商,虽不是富可敌国,却也是名动一方。到了杨安之父当家的时候,杨家的财富已经到了顶峰,此时的大夏王朝还是士农工商盛行,杨父深感地位低下,遂下狠心决定舍出长子杨安专心走仕途之路。这杨安自幼聪明伶俐,读书颇有天分,十五岁那年考中举人,苦读三年后又进京赶考,却因家世原因只中了探花。杨父大喜,花重金在官场上打通关系,杨安自翰林院编修一步步晋升,官职越来越大,杨家也随之迁到长安来。杨安此人极会做人,为人四面玲珑,又生地仪表堂堂,不仅设法自己娶高门之女为妻。还利用兄弟子侄与勋贵、世家不断联姻。等到杨安嫡女杨玘被当今圣上钦点为皇后后,杨家顺理成章一跃成为当朝第一权势之家。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之亦然。杨安专注于仕途和家族的荣耀,对子女的教养上就散漫了许多。本朝大夏开国高祖起,便有律法:男子可有一位正室两位侧室。杨安的一正两侧三房妻室,共为之育有三子三女,嫡长女杨玘和二子杨玹是正室董氏所出,长子杨玳是侧室甘氏所出,幼子杨珂和及两个双胞胎女儿杨珊和杨玲是侧室韦氏所出。这其中,杨玘自小秀丽聪颖,早早被采选入宫,自昭仪位分起,一步步走上了天下女子最渴望的凤位。长子杨玳生性木讷,自小便不与父亲亲近,唯杨家二子杨玹与之较为亲近。身为杨家嫡子,又是杨皇后的胞弟,杨玹自小便被杨氏族人内定为继承人,不仅杨安在他身上投注了大量心血,杨氏一族更是竭尽全族之力培养他,年纪轻轻便已成为杨安的左右手。至于幼子杨珂,与杨玹只差了二岁,长相酷似杨安,又随了生母能说会道,兼之生母为当朝镇守西北的平成大将军韦威幼女,虽是庶女,却深得其父宠爱。
  杨家这些年在朝中不乏有子弟族人为官,本有有人成之为杨半朝,不过杨家大部分都是文官,武将中几乎没有什么人脉,因此,杨珂母子在杨家极受宠爱,一双小女儿杨珊和杨玲更是因为一模一样的长相,被捧为掌上明珠。孩子多了,就很难一碗水端平。近些年来,朝中的武将没有什么后起之秀,西北的突厥不断地骚扰大夏边境,还免不了几次刀戈相见,韦威的声望越来越大,连带着韦氏在杨家隐隐然有压过正室董氏的苗头,她本就生得容貌出色,又小了杨安十余岁,当年是倾慕杨安的风采自甘为侧室,不然以她的家世定不能容忍与人共侍一夫。杨安为拉拢韦威,又确实对她有几分喜爱,不免纵容了许多。这韦氏生就一颗七巧玲珑心,先是自杨珂幼时起,便跟杨太师提议;要跟杨玹一同进学,美其名曰自小培养兄弟们的情谊,杨太师倒是无所谓,都是自己的儿子,他觉得二子将来多个帮手也不错,再说对着爱妾的撒娇弄痴也拒绝不了。但是对董氏和杨玹而言,这其中的意味可就不言自明了。
  董氏的父亲原是当朝户部侍郎,正经的书香门第出身,家风严谨。当初杨安求娶董氏的时候,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董家女堪为一家主母,费了不少波折。虽然现在董氏的父亲已经告老还乡,但是董家一族还有不少人在朝中,而且更重要的董氏所出的杨玘早就被内定为入宫人选,董氏又是伴着杨太师走过初到京城最艰难岁月的人,两人之间自有一份结发夫妻之情,因此董氏对杨太师纳两个侧室之举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抵触,毕竟大夏律法在那里。韦氏自进门后就仗着自己的宠爱,不断地搞小动作,董氏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右不过是供养上的东西,杨家富可敌国,不在乎这些。在韦氏觉得自己享用是独一份的时候,她不知道的是相同的一份东西也被董氏悄悄地送到另外一个侧室甘氏那里,只不过甘氏素来谨慎,不会张扬罢了。这甘氏是杨安出了五服的表妹,家道小康,自小父母双亡,家产被族人占尽,吃尽了苦头,及笄后叔父又要把她送给当地一个年过半百的富商为妾,她绝望之余,遇到成亲后回乡祭祖的杨安和董氏,战战兢兢求到董氏前,董氏生了恻隐之心,将她救下,带回京城。甘氏本性软弱,否则也不会幼年受苦多年。董氏想给她找一户简单的人家嫁了,没想到一听到嫁人她就吓得生病,每次几乎去掉半条命。董氏无法,索性就不逼她了,反正杨家也养得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甘氏越来越抵触男子,除了杨安还能时不时答两句话外,其他男子她话都不敢说,只是特别依赖董氏,日日伴在董氏身边。董氏后来怀了嫡长女杨玘时,韦氏正闹着杨安休妻,要进门,董氏惊了胎,流血不止,昏迷不醒。甘氏整整在她身边守了五天五夜,一步都没有离开,并破天慌地对前来探望的杨安大骂,弄得他狼狈不堪。韦氏借机跪在董氏门前,口口声声甘为妾室,甘氏抄起鸡毛掸子对着她就是一顿猛抽,几个壮妇拉都拉不住,还是杨安赶了过来才拦住了她。甘氏放言,再找董氏的麻烦,她自愿堕入十八层地狱诅咒韦氏生生不得好死。经此一闹,韦氏不好再急着进门,杨安再急着拉拢韦家,也觉得对不住董氏。董氏后来醒来早产生下杨玘,得知事情的经过,怕甘氏嫁出去被韦家报复,就做主让杨安纳了她为侧室,还摆了酒席,名正言顺地将她护在翼下。而甘氏自董氏平安后,大病了一场,大夫诊断是耗尽了精神,还是董氏重金换来千年老人参才救了过来。自此一事,董氏对杨安死了心,两人便共同抚养杨玘,再也不管杨安与韦氏之事。
  

☆、内宅纷争

  董氏生产伤了元气,好几年不曾再有孕,便劝说甘氏生下了庶长子杨玳。董氏虽是女人,但是眼光见识均不俗,她极力劝说杨安请了大儒办了族学,对长安和江南祖居地的族人一视同仁,在族中风评颇佳。
  等到杨玳两周岁的时候,董氏终于生下嫡子杨玹,杨氏族人奉之为少主,除了吃穿用度上外,在杨玹的培养上尤为上心。
  而韦氏在董氏生下杨玹后才由杨安的母亲做主进了门为侧室,韦氏很快产下一子杨珂,自此觉得母凭子贵,数次挑起争端。董氏牢牢把控着后宅,对韦氏的行事并不以为然,只要不对杨玘和杨玳、杨玹他们下手,她都选择视而不见,乐得事情都推给杨太师处置。
  不过韦氏把心思算计到了杨玹身上,到底是触动了董氏的底线。很快,高薪延请的西席就来请示杨太师,若是打算教出两个杨氏家主,他精力有限,就另请高明;若是打算顺带三公子读书的话,那就分开授课。
  杨安的几个兄弟和杨氏族内几个德高望重的族老更是话里话外的暗示,若是给三公子启蒙的话,不如送到老宅去,那里的族学夫子也是大儒,也可以加深下一代的兄弟情。杨安虽然是杨家的家主,但杨家的大部分财富并不是在他手里,他专攻仕途,兄弟们掌管生意,互为依靠,所以族老的话他是不能轻易忽略的。
  董氏的娘家大哥则直接找上杨太师,说是不嫌弃的话他来亲自教导外甥,就不妨碍杨太师专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