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臣养成实录-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胞胎虽说生的顺利,却到底伤了元气,一方面是袁文懿要休养身子,一方面陆烁也并这么着急要孩子。孩子在精不在多,他更想多享受与孩子们亲密相处的机会,亲自教导他们懂道理、教他们念书识字,若只为多子多福便年年生、教导上难免会拉上一节。与其生一窝窝囊废、倒不如亲自教养出几个品行醇厚的孩子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夫妻俩平日里便注意着避·孕,方法多的是,难免会用药。
陆烁拉住大夫,为的就是这个。
大夫听说还有主动避·孕的,倒是奇怪得很,不过他并不多嘴,只是道:“大人放心,夫人身子底子好,等回了京师小老儿在为她拟下几个药膳出来,不会出什么事的。”
陆烁心里一舒,道:“那就麻烦大夫了。”
他再回到房里时,屋子里那种激动地惊喜劲儿便已经过了,下人们便又恢复了往常的伶俐劲儿,陆烁让他们都下去了,这才抱着袁文懿,静静地也不说话。
袁文懿摸摸肚子,一脸的柔和道:“也不知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都好。”
陆烁声音有些喃喃的,道:“既然来了便都是咱们的宝贝,管他男孩女孩,只要教导他从善便是了。”
袁文懿点点头,夫妻俩相互依偎着,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光。
白管事听说了府上又有了添丁之喜,高兴地不能自已,不顾陆烁反对,当晚便带着几个家丁换了一艘快船,提前往京师赶去,务必要把这喜事提前通知回去、还要好好安排袁文懿回府的坐骑。
袁文懿孕吐不止,夫妻俩的船儿反倒慢了起来,晃悠悠行了四五日,才终于在早上时登了京师的渡口。
陆烁扶着袁文懿下来,身后庆妈妈带着两个奶娘、抱着双胞胎跟着下来,几人刚一露面,便见到袁氏和罗氏身边的几位妈妈快速迎了上来,道:“两日前老祖宗便吩咐奴婢们在这里等,总算等到了……哎哟,这就是两位小主子吧……”
☆、第592章 留京
一有人去抱两个孩子,有人上前去搀扶袁文懿,一行人被陆家府上的下人们簇拥着上了马车,平稳的往府上赶。
其中惊喜自是不必提,折腾了好一会儿,马车才在忠勇侯府二门处停下来。
罗氏两日前便来了忠勇侯府,为的就是怕错过了孩子们回来的日子,得到渡口传来的消息后,早早便等在了二门处。
“祖母,母亲!”
陆烁率先下马,见到久别的两位老人,眼睛里已经微微湿润了,一下来便跪在了两人面前,站在罗氏袁氏身后的婆子丫鬟纷纷移开身子,罗氏一把扶起他道:“我的儿,看你这身上瘦的,在外面真正是吃苦了……”
说着一圈妇人便都哭了起来,袁文懿被庆妈妈从车子上扶下来,看到这副场面,慌忙给两个奶娘使个眼色,奶娘便伶俐的抱着宝儿珠珠上前,半蹲下代为道:“孙儿(孙女)给太祖母、祖母请安……”
跪下去时面前的妇人们还在哭,宝儿稳重些,珠珠哪见过这等阵仗,当即也咧嘴吓哭了。
是真哭了——
这小祖宗一哭,俩老人便顾不得伤心了,见她身子比当年壮实,再没了当年离开时的小猫样,又哭又笑,连连哄了起来。
袁文懿这时才上前,蹲身道:“媳妇不孝,累的祖母母亲在京中担忧……”
“你这孩子,说什么傻话。”
袁氏小心翼翼把她搀扶起来,瞧着她还平坦的小腹说道:“这一双孩儿,你养的极好,这就是孝顺!”
说着也不再外头耽搁了,吩咐下人们将一群人迎了进去。
一家四口简单洗漱了一通,两个孩子被哄着睡着了,袁文懿刚怀了孕,陆家请了大夫上门看后,见身子无恙便让她在床上先休息了,罗氏袁氏两人便拉住陆烁,带着他到明堂说起话来。
说的便是这一年多来昌平县的遭遇,正说在兴头上,外头管事婆子却来传话,说是宫里派公公来了。
这会子派公公过来,想来是显德帝知道了陆烁回府的消息,陆烁与显德帝关系非同一般,即便现在那人成了九五之尊,这份亲近也没有变味。
一家子去府外迎旨,果然是显德帝身边的太监传旨来了,太监态度极为亲和,陆烁没什么迟疑便别了两位老人,跟着上了进宫的马车。
宫廷依旧,只是里面的主人却是一代又一代,不停地换着人,陆烁坐着宫里的马车,看着沿途的雕梁画栋,不由得心生感慨。
“侯爷,圣上让您进去了。”
陆烁只在外头呆了一小会儿,进去的太监便又出来,陆烁点点头便进了内殿,偌大的宫殿显得有些冷清,显德帝穿着一身龙袍高坐在玉陛之上,真个成了孤家寡人。
“微臣参见陛下。”
陆烁抱拳道了一句,正待要俯身行礼,显德帝便已从上头走下来,扶住他的手道:“爱卿不必多礼,来吧,一别两年,朕有许多话要跟你说。”
陆烁自然应是,随着他一同进了内殿,殿内檀香深重、烟雾缭绕间,带着几息醉人的香气。
君臣俩再次相见,身份便已格外的不同,上次他还只是太子,现下却已成为了这天下的主人。
能聊的颇多,从地方政事到京师朝堂,两人不知不觉便说得多了,宫门沉沉关着,期间只有小太监送了两回饭菜进来,而后便又恢复一开始时的沉静。
等到外头日后渐晚,显德帝看看对面的人,不动声色问道:“爱卿此趟回京师,日后可有什么打算?是继续在京师做官,还是像之前那样下放到地方?”
他也听说这人离开时,百姓们送万民伞的事了,一面觉得与有荣焉,一面又觉得怅然、
这是个胸有大志的男子……若不然,他也能如愿……
陆烁没怎么思虑,便回答道:“微臣想了一路,此趟回来,还是留在京师为妙。”
显德帝闻言又惊又喜,陆烁在地方上政绩不错,他原以为陆烁会继续下放的,毕竟他一向志不在京师,谁知他今日会给自己这样一个结果。
当真是惊喜了。
勉强维持住平静,显德帝问道:“你又是如何打算的,你这个人我还算了解,自在惯了的,如今出笼了三年有余,怎么舍得在困在这京师里的?”
陆烁听他说起出笼进笼的,不由得轻声笑了笑,道:“大齐大大小小上百个县城,微臣便是想要治理,怕是也治理不过来,这几年在昌平县,微臣想了许多,时间不等人,或者也不过匆匆几十年的光阴,与其困在那一方土地上、为一方民众效劳,倒不如网撒的大些,做些更值得的事。”
政策可以推行,困守一方权力便要受到桎梏,他带着后世的经验,便是想要大施拳脚,也要有人支持才行。
显德帝闻言笑了,只要能将人留在京师,君臣时常能见见,他便觉得高兴了,就问道:“留在京师?爱卿准备从哪里做起?”
竟是问都不问,便默许了?
陆烁压下心里的激动,道:“还是为着之前上的那道折子,大齐正值鼎盛时期、陛下文治武功样样不缺,微臣这几年目睹了不少民间事,其余都还好,唯独这女子之事上,多少冤案、血泪,微臣瞧的多,感念的便多,便想为他们多做些事情。”
随即便又将自己建立收容所和女学的想法说了一通,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想要极力推崇女人做官、经商,让这些女人真正的独立了,有了养活自己的本事了,他才算是大功告成了。
不过后一件太过大逆不道,他便是跟显德帝亲近,也绝不敢在此时便提起此事,只能希望先将前两件事做起来,等到大齐百姓渐渐习惯了,再提后面的法子也不迟。
在这些事情上,急不得、也不能急。
惠崇帝笑笑道:“早知你会提起此事,只是没想到你此番留在京师,竟是专为此事来的,嗯……此事若是施行,也算是大有可为,爱卿心里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不妨详细说给朕听一下。”
☆、第593章 工厂
一陆烁听了自然是点头,便不住嘴的跟他说了起来。
这些东西,自他两年前开办收容所时便已经在细想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凭借着昌平县的办理经验,他收获了许多,也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子。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收容所的日常维持问题。
收容所的设立与当下风气相背,陆烁不用想便知道,即便显德帝通过了他的这个想法。在朝堂上也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这半年来的议论便是明证,统治着这个社会的是男性,这法子几乎是与这些上位者做争斗,其阻力可想而知,若是再不能开源、还要依靠朝廷帮着维持,那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通过不了的。
在昌平县时,依靠着女人们做手工出售的法子、便能勉强体面的活下去,可是要想大范围推广,这个法子明显太过薄弱,并且那些工艺品已然是供过于求的、做得多了必然要廉价卖出去,哪还有赚头可言?
这样一来,便不得不另寻出路,陆烁思忖了许多个月,便想到了官办工厂的法子。
“工厂?”
显德帝听了前面还只是漫不经心,听他提起工厂这个陌生的名词,一时间倒是感了兴趣。
“对,是工厂。”
不待他继续问,陆烁便解释起来,“工厂只是一个略称,按照行业可以分为许多种。所谓工厂,是要将大量劳作者们集中在一个地方,把一件事情一分为几个部分,这样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部分,手艺熟练了,整体效率便会提高很多。除此之外,工人们与工厂主只是雇佣关系,出卖的是劳动、而不需要签出售人身的协议,工厂不似寻常作坊,做多少、发多少工资全按管事的人决定,而应有统一固定的一个底线。工人们一日做够四个时辰便算完,之后再多做的工、便要另外折了银子算上来……这种模式不仅适合这些收容所的女工,若是处置得当,在大齐整个内镜推行也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陆烁喝了口水,才继续道:“大齐安定了百年,人口日多,微臣这几年仅在昌平县任职,平日所见的富余劳力便有不少,每家都有一两个,聚集起来便多了。这些人没有额外的来钱路子、长久下来日子便越过越穷,人一穷便会露凶相恶相,于朝廷稳定也是有碍的。若是能由朝廷统一开办、或者扶持富户们开办工厂,不仅能把这些劳力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对于咱们大齐的经济也是一大刺激……”
陆烁说起这个时,脑中想到的是前世工厂林立、高楼遍地的模样,当然在大齐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个法子不过是把手工作坊系统化、效率化,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
显德帝听了这一大通,刚开始是越听越兴奋,可是听到后来,嘴里便咂摸出一丝不对味儿来。
“等等,你说的工人们按月结资,资财要如何算?”
他对陆烁所提的“工厂”有着极大的兴趣,若是真能成功了,大齐必然能更进一步,只是想到其中的困阻,他便摸了摸下巴,心里一阵唏嘘,道:“买一个奴仆,签了终身契最贵也不过二十两,但一个工人按月结资之后,不到两年便能抵得了这个数儿了,这笔账若是不算清楚,便是这工厂好处再多,怕是也推广不出去啊。”
陆烁闻言只是笑笑,道:“这便是微臣先头跟您说的,若是处置不得当,这事情还不如不做,况且这是个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十年?二十年?微臣为了收容所的事才想到这个法子,至于能不能推行,还得后来好好谋划一番了……”
其实陆烁明白,这事情若推广起来,要遇到的阻力岂止是工资这一项?
华夏从几千年前发展至今,已经渐渐形成了这等小农经济,土地便是农民的根、是老百姓的根,即便大齐提了商贾的地位,可这些商贾在发达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买田置业,而不是想着如何将这些赚来的银子“花出去”、钱生钱。步伐走的稳健固然有稳健的好处、可长久下来,这经济增长便会大打折扣。
工厂将富裕劳力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但深究起来、跟现今的小农经济也是相背的。前世的许多社会大变革,这些有手工工厂转化来的工厂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这事情一做、必然会触及上位者的利益,陆烁不想步商鞅、王安石的后尘,也不愿意看着显德帝才坐稳的位子动荡起来,便劝解他此事不急,慢慢来即可。
如春风化雨,慢慢扶持发芽,小苗总有一日会长成参天大树,到时候再推广,便不会那么难了。
显德帝志不在浅湾,由此提了精神、便拉了陆烁细说,外头薛皇后派人关照过一次,见里头君臣二人彻夜说话完全顾不上的样子,倒也不干继续派人来劝了,只是心里却把这忠勇侯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