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臣养成实录-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仅会决定日后站不站队、站哪队的问题,且古代对师生情谊的看重,甚至比血缘亲情都要重上几分,今日你拜会的人,很可能就是日后在朝中拉扯你一把的,贡士们的热情自然极为高涨。
虽然对于世家出身的陆烁而言,站队什么的是父辈们早就决定好的了,朝中有没有座师拉扯也并不显得特别劲腰,但陆烁还是同孙哲一起去了。
不想被人说恃盛而骄是一方面,陆烁也确实很想见见卢世新这位德高望重的主考官。
先是开考院有恩于他,后是不顾他人眼光为周茂辩驳,这些事情,不论拿出哪一件出来,都令陆烁心服口服。
拜会座师的仪式,是由礼部同意安排的,考生要象征性的先往礼部递上帖子,得了回帖方能一同上前拜会座主,确立师生关系。
所谓座主,指的就是会试时的正副主考官,主考官称大座主,副考官称小座主。
陆烁和孙哲来到礼部门前时,前头排的人不多,周茂就在其中,但周围围观着的贡士却是不少。
有一些,是拜会完未散的。
有一些,则是前来围观榜单上面排行前几名的贡士的。
陆烁乃是此次会试前一百名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家世相当煊赫的,又高中第二名,相比于家境平平的何青云而言,自然受到的关注更多。
也因此,陆烁刚一出现,便在礼部门前引起了一场骚动。
周遭议论的声音似乎一下子大了起来。
但却没有人敢指指点点,一来此举实在太不雅观,二来依照陆烁的家世和功名,加上陆昀在朝中的地位,陆烁日后的前途自然不可估量。
也因此,这些人犯不着平白得罪人,但他们眼里的好奇却是怎么都掩盖不住。
陆烁扫视了一眼,便转移了注意力,转而和孙哲一起向周茂走去。
周茂形只影单的,虽然此次中了会是第三,但周围围着他献殷勤的没有不说,连跟他搭话的也没有。
势力似乎是人们避免不了的一面,便是此时也是一样。
尽管惠崇帝说了那样一番话,但前些日子朝廷已经下了通告,周良甫的案子待到殿试之后再审,一切结果未定,许多人并不想在这个关头与周茂多接触。
“周师兄!”
“陆师弟、孙师弟!”
双方相互问好,这才聚在一处说话。
而围观着的诸贡士们,见到三人聚在一处,却活像见了鬼似的。
陆烁三人不予理会,开始说起会试的事。
陆烁说道:“……这个何青云登了榜首,我还真是没想到!”
不知不觉,话题便说到了何青云头上。
几人的声音不自觉压低了些。
“我也有些意外!”
孙哲点头。
“往年的第一名,不是从扬州考区,便是从京师考区,今年取了何青云,当真是特例了!”
周茂想了想,才道:“我倒是听到了一些风声,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
风声?
陆烁和孙哲同时望向周茂。
周茂说:“卢先生到皇宫据理力争之后,众官员便紧接着回了礼部,判决排名,但在头三名的事情上却发生了争执,你们也是知道的,南方和北方官员一直相互不服气,又各占一半,似乎为了折中,加之何青云本就本是过硬,这才取了他出来,两边人就谁也没旁的话说了……”
☆、第426章 小人
陆烁想过很多种可能,甚至连阴谋论也考虑在内了,但却万万没想到,这会元的选取竟会是南北双方谈不拢妥协的结果。
“这可真是……”
望着站在前头侃侃而谈的、年逾四十的中年男子何青云,陆烁和孙哲面面相觑,都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前头的几人进去又出来,除了轮到何青云时耽误的时间久些,很快便轮到了陆烁三人。
他们三人相互熟识,又同在前一百,因而没什么顾忌,便直接进去了。
里头做了五六个人,为首的中年人身材发福、白白胖胖。正坐在中间的位置,皱着脸在喝茶。
孙哲略略一愣,陆烁和周茂久经沙场,倒是很快便掩饰了过去。
按照座次来看,中间这位想必就是卢世新了。
那晚陆烁锁在考院里没有看清,但卢世新的赫赫威名他却耳熟能详,谁料到今日一见,却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原以为会是位身材清瘦、面容严肃的老者,谁料卢世新还很年轻不说,竟还长得这般白胖,跟传言中的形象可真的大相径庭啊。
因面前极为都是德高望重的儒臣,方才的念头不过一闪,陆烁便放下不再想,转而规矩的施礼起来。
“拜见诸君!”
三人行了个大礼,便又高声道:“学生高中贡士,仰赖先生提报呵护,愿在先生面前执学生礼!”
说完后,陆烁率先上前一步,从一旁书吏举着的盘中去下一杯茶盏,举到卢世新面前,又敬了杯茶,举到另几位座师前。
待陆烁做完了,后头的周茂和孙哲方才一一上前行礼敬茶。
到了此时,年龄、资历这些就都不算什么了,唯有排名才是硬道理也因此,便是陆烁有心谦让,也是于理不合的。
待敬茶完毕,一切礼仪都妥当了,座师们才开始问话。
“……听说你们三人皆是出自桃山书院,不知各自师从何人啊?”
陆烁和周茂齐声答道:“袁公袁仲道。”
孙哲则答道:“卫公卫沭阳。”
听到这两个名次,几位主考官皆是一惊。
尤其是听到袁仲道的名字之后,有几个甚至直接“呀”了一声。
也是!
袁仲道!那可是惠崇帝都连连称赞的啊!
也怪不得这师兄弟二人竟都能高中前三名!
众人皆是一阵唏嘘惊叹声,就连坐在最中间的卢世新亦是如此,神情间满是感叹。
不过,就在此时,后头却突然冒出来个不和谐的声音来。
“袁公名满天下,桃李遍布,卢大人身处庙堂也没少替考生奔走说话,诸位以为,两位大人谁强?”
是个矮胖圆肚子的官员。
应是某个房官。
所谓房官,值得便是各个考院的同考官。
这话颇为尖酸,带着些挑拨之意,不论如何回答似乎都有些缺憾。
也因此,话音刚落,许多人便对那官员露出不耐的神情来,便是卢世新也跟着皱起了眉头。
那人挑了挑眉,笑的颇有些不怀好意,说道:“倒是我唐突了。这话问的不该,只不过陆公子小小年纪便夺了第二名,又是袁公的高徒,想来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会很难吧!”
没想到竟不依不饶,直接指向陆烁来。
陆烁不禁疑惑,这人到底是谁,为何专门针对他?
这几位官员陆烁都没见到过,但他却知道此次主副考官的名字及官职,略略一细想,心里便有了确切的答案。
他眉头都没皱,心里却在暗暗思量起来。
眼见诸位官员虽面带责备和不赞同,但却都没打断他这话,似乎也想听陆烁会说些什么。
陆烁索性不再想这些,而是看着那个官员,直接笑了一声。
“你为何发笑?”
陆烁虽笑的大方,那官员却从中看出一种嘲讽之意来,颇有些气急败坏,便直接质问起来。
“弟子发笑自然不是无故发笑,而是笑大人不亏是御前执笔,想是起草条例多了,竟一出口就问了这么个难答的问题出来……”
陆烁继续笑吟吟的,但他话中的意思却让诸官员一愣。
御前执笔?
他竟认得马元明?
可看他刚才就进来时的那副模样,分明是没见过的,想来之所以能认出此人来,纯粹靠猜测罢了!
单单靠一句话便能猜出是谁来,看来这个陆烁对京师官员了解的不浅啊!
不仅文章做得好,又精通于朝堂中事,这样的年轻人,当真是不同小觑啊!
马元明听了这讽刺的话,更为恼怒,张口就要再说,陆烁却不给他反驳的机会,直接占据了主动。
笑话!看各位的反应,这人就是马元明无疑了。
陆烁虽了解不深,却知道他跟陆昀颇有些过节,怪不得今日一上来火气便这么大,丝毫颜面都不给他。
既然这样,索性他也不再客气。
反正,便是他不得罪,因为陆昀的关系,也早就得罪过了。
既如此,他又何必再让步?
“说到袁公和卢大人,一个处江湖之远,一个高居庙堂,一个以教书举业为重,一个以治学选拔人才为己任!袁公德高在为家国培养人才上,卢大人德高在为人正直、替科举保驾护航上,所注重的不同,自然没什么可比性,但不管怎么说,两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都是大齐的功臣,请恕学生能力有限,无法分辨……不过……”
说到这里,陆烁停顿了一下。
卢世新却让他这话说的满腹熨帖。
袁仲道那是什么人?
便是要他自己说,卢世新也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跟袁仲道是没有什么相提并论的可能性的!
但今日陆烁却将两人拔高到同一个高度,即便卢世新不是注重名利的人,这番话却也说到了他的心里。
说到这里,陆烁停顿了一下。
卢世新却让他这话说的满腹熨帖。
袁仲道那是什么人?
便是要他自己说,卢世新也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跟袁仲道是没有什么相提并论的可能性的!
但今日陆烁却将两人拔高到同一个高度,即便卢世新不是注重名利的人,这番话却也说到了他的心里。
☆、第427章 殿试
此言一出,马元明面色难看。
不过,看到卢世新对陆烁颇为满意的样子,加之周遭官员对他方才的行为已经有些不满,马元明倒也不敢继续动作,呼噜说了几句,此事便就揭过了。
陆烁和周茂却将此人记在了心里。
这般小人,日后还需小心些才好。
又对奏了几句,三人方才一同退下。
等出了礼部院门,孙哲便问陆烁道:“那个马元明处处针对你,难道你们早就认识、有什么过节不成?”
陆烁摇摇头。
“这人我还是头一次见,跟我自然没什么过节,主要是与我父亲,政见不同,当年因为我父亲的关系还被圣上狠狠斥责过,想来是一直怀恨在心,这才当着众人的面给我下绊子!”
听此,孙哲和周茂顿时恍然。
原来是跟陆昀有冲突!
“他今日当着众大人的面针对你,已经惹了人眼,想来他也得不了什么好……不过,我听说殿试时这些主副考官都要参与阅卷的,怕只怕他倒是会暗中使手段……”
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对于这种可能性,陆烁却不怎么关心了!
“他今日这般针对我,已经失了先机,有这么多大人在场,若他到时故意给我判误,我也有个说法了!”
孙哲想想,倒也确实是此礼,遂就放下心来。
说了这一路,转眼几人便来了马车旁。
“周师兄!两日后见了!”
陆烁和孙哲顿住脚步,拱手向周茂道别。
“两日后见!”
周茂笑了笑,也挥袖上车。
……
两日后是朝廷举办的复试。
所谓复试,说严格也严格,说不严格也不严格,就相当于一次面试。
只因这“复试”的重点,并不在考察学问上,而是看你容貌体态,具体概括起来便是“身言书判”四个字。
所谓“身言书判”,即为:“试而后铨,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是由唐朝流传下来的体例,只不过唐朝时是放在殿试后,到了大齐则改在殿试前了。
身,包括体态容貌,要求考生不高不矮,五官端正;
言,即出口成章的本事,若是结巴,哪怕成绩再好,也与殿试无缘。
书,即书法能力,要求写出一手工整漂亮的楷书。
判,就是给定考生一个案子,从他断案的方式及手段上来判断他的能力。
这四字要求中,尤以“判”为重点。
但会试不易,一般只要不是太差劲,考官都会轻轻放过的。
与之相反,最难的反倒是“身”与“言”上,外貌上的短板和语言能力几乎都是天生的,且要想短期内改变也很不容易,且在这一点上审查尤为严格。
官员代表了一个朝廷统治阶级的形象,所谓“官无威不立”,若是官员容貌太丑,吓到人反倒是轻的,无法树立官威、影响朝廷威严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因此,只有经过了复试审查,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圣上亲自主持的殿试。
若是无法经过此关,便是会试时成绩再好,最多是予以“考虑”,但殿试是别想参加了,此外,也再无做官的希望了。
历史上,因为容貌、语言问题,杀过重重关卡、最终却拜在复试一事上的考生比比皆是,也因此,逼的许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