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臣养成实录-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下着雨,仪式的过程却是一样不少。
等全部拜完弄完,陆烁身上就已经有了些潮意,盘起来的发髻也湿哒哒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因而,等士兵开了号房,陆烁用油布作顶搭好,又将挂好挡好之后,所做第一件事就是取出木炭,放入置在通风口处的炭盆中点上,将外头淋湿的衣裳烤的微干,这才觉得舒适放心了些。
三天的时间可不短,这秋雨虽小,却也很有些凉意,若是在考场上得了伤寒,于别人无碍,最多得一场病,于陆烁来说,却是天大的事了。
毕竟,他那个遇病就患的怪毛病,可一直都是他的心头隐忧。
不久,外头敲击云板的声音响起,考院当中大型沙漏竖起,陆烁人生中的第一场乡试终于正式开始了。
各个号房都上了锁,非到五谷轮回以及非常之事,绝不开锁,这是考场规定,陆烁亦是早已熟知。
很快,套封好的考卷就被书吏从小窗中丢了进来。
考卷厚厚的一沓,陆烁数了数,约有二十多张,共十五道考题,分别是五道四书、六道五经、两道算学,两道总论。
大齐乡试有重首场的惯例,故而,陆烁将这些题目大略扫了一眼,就发现果真不简单。
如此,这般情况下,不止题要答好,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分配时间,不得厚此薄彼,以致最后时间不够,后头的题目匆匆而过,造成头重脚轻的乱象。
这样想着,陆烁就将考卷上的题目根据难易程度,大致分配了时间,等一切都安排好心中有数了,这才开始写名做题。
第一道是为四书题,取自《论语》,题为:
“问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对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第361章 乡试(中)
虽将说话人与答话人信息俱都掩盖住了,但对于熟读四书五经的众学子而言,并不难看出这道题目的出处。
题目很好理解。
这话出自《论语·颜渊》,讲的是季康子问政孔子: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会如何?
孔子对此却是颇不赞同的,他的话极好的体现了他本人的“德政”思想:反对杀人、反对暴政,认为君上的品德对民众的行为有引导作用。君上仁厚待民、善理政事,则民不乱;君上暴虐、滥行无道,则必然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抗。
题目好理解,且前人对此的剖析很多,只不过,这题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重点在新意与立论上。
这题袁仲道是与他仔细讲过的,陆烁仔细回想了一下,脑中已经有了大概,又结合他自身的想法以及如今大齐朝局,很快心里就有了大致的雏形。
他下笔如有神,引经据典、阔论时事,过了一会儿,这道题目就被他答完了。
趁着感觉来了,陆烁又接连攻克了两道四书题,等他填好答好,距离进场就已隔了好久了,陆烁隔着帘子瞧了瞧外头的沙漏,此时早已过了午时。
一上午完成了三道,照着之前的安排算,他已超额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见时间不早了,陆烁就伸了伸懒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略微活动了一会儿,就张罗着弄午饭了。
与前几次考试不同,乡试时号房房门紧锁,考院也并不提供饮食,一切都要自备自弄。
陆烁取了考篮,那里头有袁氏早就给他配备好的食材。
在炭盆上放上砂锅,倒了水,再将已经准备好的切成丁状的食材一骨碌倒进去,搅拌了几下,这顿简单的午餐就已成了。
袁氏忧虑着考场中时间紧,炭火紧俏,所备的都是鱼饼、熟鸡蛋、熟肉干、炒米等易存放、易煮熟的食材。
因此,不过一会儿时间,砂锅里的肉粥就已熟了。
一揭锅盖,一股喷香扑面而来,考院号房与号房之间相距并不远,这香味很轻易就传到了别处,引来一波又一波艳羡而又愤慨的眼神。
陆烁全当看不见,就着砂锅美美饱餐了一顿。
吃完饭,冲洗好餐具,又熄灭了宝贵的木炭,陆烁才整理了下自己,略微休息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才捡起试卷继续往下答题。
剩余两道四书题虽费了些时间,对于陆烁而言,难度却并不大,很快他就做完了。
五道四书题,他竟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做完了,原本陆烁准备着第一天只做六道,现下看来,即便再多一道亦是不成问题的。
陆烁的视线继续往下。
看了题目,他微微一愣,接着就是一笑。
竟是道截搭题。
所谓截搭题,顾名思义,就是将经书中的语句截断牵搭成题之意。
截搭题这种形式,自北宋时就已萌芽,宋代渐渐发展,等到大齐时,这种题目亦不鲜见,这几年出的少了,没想到此番竟然让他碰上了。
得亏袁仲道给他们授课时,面面俱到,要不然,乍然看到这种题目,岂不是要一脸懵逼?
闲话少叙,只说这题。
题目为:
“乃是人而不可以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陆烁略略想了一会儿,就想到了此题前后两句的出处。
两句皆出自《大学》,然而出处却略有间隔,前句结合上文,意为“黄鸟尚且思归,难道人还不如黄鸟吗?”,后句则是歌颂周文王的仁厚品德的。
两句出处好解,重要的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关联,出题人设置截搭的本意,并非将其简单罗列在一起,而是要找出其中的切合点,若是割裂开来,显然是不妥当的。
陆烁想了一会儿,须臾就有了思路。
他在首行答曰:“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
接下来开始论述,鸟儿尚之归巢之意,“知其所止”,生而为人更不该不如黄鸟,当以周文王为榜样,光明正大,做事善始善终,谨慎庄严,仁爱慈悲。为君的,要仁爱;为臣子的,要恭敬;为子女的,要孝顺;为父的,要慈爱;与他人交,要讲信用。
等这道题做完,天色就已暗下来不少,陆烁重新放上砂锅,一边煮饭,一边点了烛火继续审阅下一题。
下题并不算难,陆烁审好题,确定了方向以及所需论证材料,就开始趁热喝粥,等喝完了粥,又就着灯火写了一会儿,这题目才总算做完。
呼!
陆烁深吸一口气,又种种吐了出来。
第一日完成七道,且并不觉得累,这是个好现象。
陆烁觉得身上的担子轻松了不少,接下来的两天,只要不出意外,按时答完答精准几乎就不成问题了。
陆烁仔细检查了一边号房内的炭火以及烛火,确定所有明火都熄灭了,这才按照惯例将试卷收入到考篮当中,在艾草的香薰中沉入梦乡。
考场易着火,前朝此等事件发生的不少,但看考院里头满满的几口大水缸就知道了,陆烁身处其中,也不得不防。
第二日,陆烁心态轻松了许多,加之题目并不难,陆烁将既定的题目做完之后,时间还绰绰有余,他就紧接着将剩下的题目一并做了出来。
只余下最后一道总论。
至于为何单单留下这么一道题,当然不是陆烁时间不够,也不是担忧害怕明日无聊,而是因为,这道题目,他心中实在是无解。
从最初的童生试,到乡试第一场前十几道题目,陆烁均是畅通无阻,如今总算遇到了障碍,让他颇为头疼的障碍。
这道题目审题上并不难,陆烁扫了一眼,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0”。
当然,这并不是英文字母,大齐虽各方面都极为发达,与欧洲联系却几乎没有,因此这“0”就只做一种解释,就是一个圈。
简简单单一个圈,古时候,圈是读书人用来表示句读的,出在此处,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当然,有意思的同时也预示着,这题目很难。
☆、第362章 乡试(下)
此时天已黑尽,陆烁想了一会儿没什么头绪,不由得站起身来,在窄小的号房内踱步起来。
一个圈。
表示句读的一个圈。
“明句读”,是古代读书之始。
诚如韩昌黎所言,不知句读,难明其义,难解其惑,小学而大遗,是读书人的大忌。
而陆烁所学的古文里头,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只有一个圆圈设立在一段之始。
这圆圈即为句读。
它并不像现代标点符号一样,可以详细的划分到一段甚至一句,句读划分的范围就要大得多,只有语意完整的段落之前,才会出现句读。
句读……一段之始……一个开始……
陆烁踱步想了一会儿,脑中模模糊糊,似乎有了个想法,但却并不明朗。
此时再看外面,已是漆黑一片,虽偶有几处亮着灯火,但隔着门帘以及密密匝匝的雨幕,看的并不清晰,只是一圈朦胧的昏黄。
竟已到了深夜!
陆烁轻吁了口气,干脆熄了灯火,脱了鞋袜,除了外衫,直直躺倒在了硬硬的床板上。
一个开始……
陆烁闭上眼睛,冥想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沉沉睡了过去。
梦中是一片灰白。
眼前是一处高岭,万物皆是虚空混沌的,只有一个老者在其中上下求索,屡屡被拒,屡屡遇险,甚至惨遭困厄七日之险……
老者脚步却从未停过……
迷迷糊糊中,这梦境却显得极为真实。
陆烁是被一阵杂乱吵醒的,他睁开眼,很快外头的亮光就刺激的他再次合上眼。
天竟然已经大亮了!
陆烁赶忙起身,看了看外头的沙漏。
还好还好,陆烁心中庆幸不已。
只比往常完了半个钟头而已……
外头却已喧闹起来,是众学子起身或洗漱或煮饭的声音,以及众士兵巡逻的脚步声。
陆烁此时却没心思关注这些,他只觉得福至心灵,昨晚冥想无解的题目,如今竟都明朗了起来。
看来是潜意识的作用!陆烁高兴不已。
如同往常读书一样,若是背到佶屈聱牙之处,磕磕巴巴始终不熟练,想着这段入睡,第二日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今这般,想来亦是同样的道理。
这样想着,陆烁手下不停,将心中的想法快速写了出来。
圣人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圣人之书,以0为始,开宗显义,融道明仁……
犹孔圣之道,德之初也,得天象之兆,创大义之先,拨乱反正,明未明之理也……
……
因心中有物,兴之所至,陆烁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真正是“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好一个酣畅淋漓。
须臾,这篇总论就已写了出来。
陆烁吹干墨迹,又回头通读了一遍,只觉得十分的满意,比试卷前面任何一篇都要满意。
他心下轻松,这才惊觉时间已经到了巳时中,日头高高挂起,阴沉了两日的天空总算泛晴。
肚子咕咕两声,陆烁摸了摸扁扁的肚子,终于意识到,他未用早饭,已经饿了许久了。
三场均是第三日正午交卷,尚有一个半时辰的时间,而陆烁眼下只差誊抄最后一道总论题,时间非常充裕。
陆烁就放下笔,开始倒腾起他的早饭来。
而陆烁大快朵颐之时,外头其他号房内的众考生,却仍在抓耳挠腮看着试卷,面上一派愁苦之色,许多人甚至表情沮丧,竟当场哭了起来。
若非外头有士兵守着,考场又有严格规定,不许考生故意喧哗,恐怕此时早就鬼哭狼嚎一片了。
很显然,最后一道试题难,并不止陆烁一个人觉得难,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山。
题目新颖怪异,这些人虽算不得死读书,却也差不多了。
哪里能立刻想到这许多?
当然也有神情自若的,但个中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陆烁饱餐了一顿,又工整地将答案誊抄下来,再将所有题目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等确认无误了,方才大松口气,敲击门板,口称道:“交卷。”
听到陆烁的拍门声,再听他说要交卷,周遭一众抓耳挠腮的考生顿时目瞪口呆。
此时虽距离交卷时间,仅有半个时辰的时间,但未完成的比比皆是。
现下,大多人都在奋笔疾书,指望着利用最后一会儿时间将答案完善下来,陆烁却说要交卷了?
众人心中皆是一句妈卖批。
外头的士兵和守着的受卷官迟疑了一下,方才走过来,接了试卷,给陆烁开了号房门。
陆烁收拾好东西,大步昂扬走了出去。
他可不知身后众人心里的复杂情绪,当然,他此举亦不是无形装逼。
只不过,文不二笔!
陆烁将每一道都确认无误了,若是继续留下来,寂寞空虚之下,只会胡思乱想,窜改答案也说不定。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他一向是个相信第一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