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河山-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国璋悄悄擦去了眼泪,在总指挥的床头边坐了下来,制止了将军们的哭泣,他强打精神说道:“总指挥,你的病肯定没有事的,你给咱大伙儿说说未来的形式吧。”
其实他也并不是真的想听,这位在战场上经历了太多生死的将军,知道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不断地开口说话,也许能够延续他的生命。
果然,张孝淮听到这话来了一点精神:“我的判断是,在打完了中东战争之后,国防军在一到两年之内将不会再有大的军事行动。子玉元帅的部队正在往中俄边境频繁调动,中国和俄罗斯在数年内必有一战,而欧洲,从我对德国的了解来看,他们是无法打一场持久战的,到后来中国就算不想插手也必须插手欧洲战事了,而且一旦插手,或输或赢,都将会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
“总指挥,依您看谁会远征欧洲?”段棋瑞在边上插口问道:“咱们现在离欧洲最近,征服中东后,我们就可以和奥斯曼帝国连成一体,远征欧洲的重任非咱们默属了吧?”
张孝淮微笑着摇了摇头:“松坡的军团横扫东南亚,子玉的军团囤积重兵于中俄边界。我们的军团纵横印度一线,只有波成的军团始终没有任务。到今年他地部队已经扩编到了100余万,明年上半年将达到150万。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军团的规模,而且四个装甲部队的编制都属于他地军团。所以我看远征欧洲的任务一定由他来完成,咱们军团将是随时准备支援的后备力量以及担负起稳固后方,监视俄国的任务。波成这个人在所有的元帅中是最年轻的,但却是一个战争天才,此人就象是为战争而生。甚至是为大规模的战争而生,帝国所有地元帅将军论才能谁都比不上他。”
说到这张孝淮的气息明显低弱了下来。他地呼吸也越来越急促,接着,他一张口,一股又一股的鲜血从他的口中喷出。
“医生!医生!”屋子里的将军乱成了一团。疯狂地大声叫着。
“中国,世界!世界,中国!”张孝淮嘴边地笑意依然,但他的眼中却流露出了无限的遗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踏破贺兰山缺……”
公元1914年11月17日,中华帝国元帅。西南军团总指挥张孝淮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三岁,这是帝国建国以来去世的最高级将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张孝准,字闰农韵农,号运隆,生于1881年,卒于1925年。生于长沙县沙坪乡赖家屋场人。父植之,曾任岳阳邮政局长,小有田产。张孝准7岁入乡塾读书,17岁在王先谦家任塾师,为王先谦赏识,得到王先谦赞助地张孝淮。
1910年留学日本,与蔡锷、蒋百里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回国后加入中国军队,历任民族独立军第3师师长,中国国防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西南军团总指挥,中华帝国陆军元帅。亲自指挥平定西藏叛乱,征讨印度等战役,为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勋。
当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世界为之震惊。同盟国内一片哀怨之声,纷纷向中国发来慰问电,协约国弹冠相庆,庆祝在敌人的阵营里少了张孝淮那么一个不世出的将才。
英国《泰晤士报》当天就发了特刊,介绍了张孝淮的生平,并且在文章的最后说道:“很遗憾这名元帅没有提早去世,否则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处境将会完全不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正是这名中国地元帅,指挥着他的部队,先后打败了我们功勋卓著的皮特中将和巴特中将,打得英国的部队完全没有还手的余地。
现在看起来中国人在亚洲的攻势应该减缓一下了吧,我们在中东的部队也应该松上一口气了,中国现在一定在为谁来接一位如此优秀元帅的班而伤脑筋,乐观的估计他们在六个月内将不会对中东发起攻击,这正给了我们足够准备的时间。”
《泰晤士报》的预测和英国参谋部的判断不谋而合,他们也认为在六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将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攻势,所以他们严令在中东的英国军队加紧修筑工事,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另一边的奥斯曼帝国。同时请求俄罗斯加紧对奥斯曼帝国的攻击,以便打通通道,可以随时救援英国在中东的军队。
当张孝淮生病的消息传到了南京,一向镇定自若的元首李国勇和总参谋长张孝淮完全乱了方寸,李国勇一连给医务部长赖波下了十几封一封比一封措词严厉的命令,命令立即组织最优秀的医生,携带最好的药品赶赴阿富汗。同时亲自找来了航空部长冯如,严令其准备好飞机,能飞多远飞多远,沿途一路以最快的速度送这批医生到达目的地。
就在医生和药品全部准备完毕,准备登机的时候,忽然接到了元首府的命令,让他们全部解散,回到原来的岗位。
此时的元首府里愁云密布,在元首的办公室内,李国勇捏着一份电报呆若木鸡,蒋百里泪流满面,浑身不住地哆嗦。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李国勇将根烟放到嘴边,但颤抖着的双手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烟点着:“韵农才三十三岁,三十三岁啊,太年轻了,太年轻了,韵农一走,西南大厦将倾,帝国少一栋梁之材,中国少一盖世名将。”
蒋百里努力的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他发觉这些都是徒劳的,在日本士官学校的一幕幕仿佛就象是在昨天才刚刚发生的。
“韵农的遗体什么时候运回南京?”李国勇恼怒地扔了那根始终无法点着的烟问道。
蒋百里努力让自己从一片混乱中清醒过来:“华甫已经安排灵车启程了,如果路上没有什么大的阻碍,预计22号可以到达。”
李国勇缓缓地舒出了一口气,叫进了陶自强吩咐道:“命令22日凌晨开始,南京所有大小官员,从凌晨5点开始至城外迎接韵农的灵车;命令英烈祠从即日起二十四小时必须有人值班,随时准备迎接英雄的骨灰;命令长沙县沙坪乡更名为韵农县;命令国防军、党卫军全军将士为张孝淮元帅带孝,命令元首府即日起下半旗为张孝淮元帅默哀!”
一下颁布了那么多命令,李国勇依然觉得对不起张孝淮,来到了这个时空,很多事情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他从历史书上得到的知识已经渐渐不适用现今的情况了。他只注重了历史书上说蔡锷患痨症去世,所以他为蔡锷配备了专门的医生,但他却忽视了其他的将军,这是他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惨痛教训。
窗外的天黑沉沉的,仿佛在为帝国元帅的去世而默哀。
“西南军团由谁来指挥?”李国勇默默地问了句。
“调蔡锷组织中东战争。”蒋百里几乎是脱口而出:“蔡锷的军团目前没有战事,其后在中东战争结束之后,由冯国璋接任,段棋瑞辅助,这两个人任何一个都是可堪重任之人。”
第三百五十六章 … 英雄归去
公元1914年11月22日凌晨,南京的上空密密的下起了小雨,城外城里站满了军人、行政人员和普通市民。
他们的臂膀上戴着黑纱,脸上流着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人虽然很多,但不管走到哪却都是一片安静,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默默地看着远处。
张孝淮去世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国,也许这与张孝淮生前为怕动摇民心、军心的意愿是违背的,但对于一名为中国开疆扩土的功臣来说,任何形式的待遇都不过分。
中国的老百姓们也许平日里最津津乐道的是蒋百里、是蔡锷、是柳波成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也许平日里忽略了张孝淮元帅,但等元帅真正离开了他们,老百姓们才忽然发现他的功绩比起任何人来一点也不逊色,他为中国收复回来了如此多的国土。
李国勇推开了警卫递上的雨伞,任凭雨水打在他的脸上、身上,这是他第三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了,先是陈其美,接着是杨度,今天又轮到了张孝淮。这些中国的英烈们为了祖国的强大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再也无法看到中国真正傲立于世界的那一天,但中国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中国见证了他们的功勋,民族见证了他们的功勋,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功勋!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不管山水如何变换,也不管过了千年万年,他们的名字都将与万世永传!
城外,远处出现了一些黑影。近了,近了。
一队国防军的士兵卫护着他们总指挥的灵车越走越近,他们的神色肃穆。握着钢枪的手坚硬如铁,他们地步伐虽然沉重但却坚定豪迈,表现着国防军的刚强和不屈。
灵车开得很慢很慢。但再慢的车也终有到达终点地时候,灵车和卫护着它的士兵在城外慢慢的,慢慢的停了下来。
“中华帝国总参谋长蒋百里负责为张孝淮元帅抬棺!”
“中华帝国国防部部长赵声负责为张孝淮元帅抬棺!”
“中华帝国党卫军全国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刘汉英负责为张孝淮元首抬棺!”
“中华帝国海军部长赵灿薛负责为张孝淮元首抬棺!
四个抗着闪闪将星的元帅在风雨中走到了灵车面前,对着卫兵庄严地行着军礼,象一名普通士兵一样大声报告着。
护卫灵车的卫兵一点也不因为对方是元帅而畏惧,他们同样庄重地回了个军礼,大声说道:“中华帝国西南军团总指挥张孝淮元帅警卫团团长陆铁柱十六人护送完毕。车子里是元帅灵枢,希望你们能用心卫护!”
“是!”四名元帅的声音在风雨声中如此地清澈响亮。
他们从灵车里小心翼翼的抬出了张孝淮地灵枢。又小心翼翼地将它抗到了肩膀上,步履稳定坚实地向城里走去,他们每一步都是走得如此小心谨慎,就象是生怕惊动到躺在灵枢里的帝国元帅张孝淮。
在他们的身后。突然爆发出了陆铁柱他们的嚎啕大哭,十六个钢铁男儿地哭声是那样的凄惨,那样的悲凉。
哭声久久回旋在天空,象是在奏响一曲英雄的挽歌当元帅们抬着棺木走进南京城的时候,雨愈发地大了。如同老天爷在哭泣着为中国的英雄送行。
南京城里两副巨大的挽联落下,上面写着:“中国功臣,千秋英名;帝国英雄,万古流芳。”
军民们目送着张孝淮的灵枢从他们的面前经过,先是小声地抽泣,接着哭声越来越大,终于泪水和雨水混成了一片,军民的情绪几近失控。负责维护秩序的警察和党卫军军官们,流着泪竭力维持着随时都会崩溃的现场。
中华帝国终身元首李国勇在部长、将军们地陪同下一步步走到了灵枢的面前,负责抬棺的四名元帅停下了脚步。
李国勇默默地注视着灵枢,他想到了1905年8月10日跟随“李牧”号一起回来的那个年轻人英姿勃发的面容,他想到了在西藏、在印度用兵如神,谈笑间让强虏灰飞烟灭的年轻的帝国元帅。
突然,中华帝国的终身元首,党卫军全国领袖,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李国勇向着张孝淮的灵枢缓缓的,缓缓的跪了下来,他的双膝跪在泥水之中,他的眼睛牢牢地看着张孝淮的棺木,那里面躺着的是为中国之强盛付出了毕生心血,乃至于生命的英雄。
男儿膝下有黄金,但李国勇这一跪却没有任何人觉得羞耻,为了民族的英雄,这惊天的一跪,将会和张孝淮的名字一样万古流芳。
帝国的总理曾争跪下了,外交部长陈金虎跪下了,经济建设部长曾道富跪下了,财政部长王清源跪下了,党卫军内部调查署署长陶自强跪下了,情报部长唐衍跪下了,所有的警察、党卫军、国防军士兵、老百姓全部跪下了……
跪着为他送行,跪着为民族的英雄送行!
抬着棺木的四位元首昂着头送跪倒成一片的人群缓慢走过,听任雨水和泪水迷蒙了他们的双眼。是的,他们是昂着头走过的,因为让千千万万人为之下跪的,是他们最可爱的战友,是整个军队的骄傲!
“还我张孝淮!”李国勇忽然厉声向天叫道:“还我张孝淮,还我中国支柱!”
“魂兮归来!大元帅归来!”边上的来百姓们哭声一片,他们在按照中国最古老的习俗召唤着他们敬爱的元帅。
张孝淮的遗体按照国防军的传统被火化了,蒋百里亲自抱着张孝淮的骨灰一步步走到了英烈祠,他象捧着一个绝代珍宝一样牢牢捧着骨灰坛,那里面是他地兄弟,是帝国最优秀的军人。
英烈祠外也站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他们一个个都双眼通红,低声抽泣。
“兄弟,到家了。”蒋百里忽然笑了笑。对着骨灰坛低低地说道:“这是我们地家,有一天我也会来这里陪你的,将来我来了你可是主人了,他妈的不许小气,好酒好菜的得侍侯好我。你他妈的的太不讲义气了,扔下老子和松坡先走了,你还算个什么好兄弟。”
一直在边上看护着蒋百里的陶自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