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197章

血火河山-第197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几天,中华帝国自成立以来政坛上最震荡的一件事发生了,帝国的总理杨度以健康原因,正式向元首提出辞呈,辞去包括中华帝国内阁总理,中华进步党领袖在内的一切职务,中华帝国最高元首李国勇很快也批准了这一辞呈。

中国政坛上的这一变故,让西方国家看得目瞪口呆,如果从1898年李国勇在苏州成立政务院开始算起的话。杨度在总理这个职位上呆了整十二年,被西方国家称为“不倒地总理”。

中国的元首和总理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面对中外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杨度只是以“我在总理位置上坐了10多年,只觉得精力衰竭,每每有不能胜任的感觉”为理由来搪塞过去。

喜欢刨根问底的记者显然很不满意这样的回答,他们通过了所有所有可用的方式,不放过每一个他们认为可能有价值的人,才算隐隐弄清楚了两个人间应该在政见上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才造成了杨度地辞职,而此后地进展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闻讯地德国皇帝。英国首相,大犹太国的总统和议长等等,先后给李国勇发来了亲笔信,在表达遗憾的同时,希望不要影响到中国和自己国家的良好关系。

失去了一位优秀总理,好朋友的李国勇随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他先是宣布自己兼任“中华进步党”领袖;接着任命前中国驻大犹太国公使,现内阁政策部部长,也就是杨度的大舅子。年轻的曾争为帝国第二任总理;接着成立了“海外事物部,”

任命蒙古总督徐树铮为部长,这两个人加上外交部长陈金虎,三个人的组合,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地“铁血同盟。曾争虽然是杨度一手培养出来的接班人,而且还是杨度的大舅子,但曾争的治国理念更接近于李国勇的思想,同时由于他在杨度身边数年,杨度很多优秀的治国之道都能被他完整地继承下来。不至于出现什么大的动荡。

还还没有等国人反应过来,李国勇立刻又成立了直接对自己负责的“国务理事会”由财政部长王清源,经济建设部长曾道富,国防部长赵声,总参谋长蒋百里,党卫军全国副领袖、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刘汉英组成,主要的任务是和内阁一起制定商量主要国策。

这一系列地动作,李国勇将全国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里。

为了消除因为杨度辞职而可能给军队带来地混乱,李国勇紧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远在印度、越南等地的高级将领都被召回了南京。

“总理辞职的事我想你们也都听说了吧。”李国勇冷着脸说道。

将领们屏息静气,一声不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也很矛盾,元首和总理都是值得他们尊敬的人,而且两个人的私交比任何人都要深,这事发生得太突然,让这些将军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不要开口,等元首说出来为好。

果然过了一会李国勇说道:“外界都在议论总理为什么要辞职,我想你们也在同样议论,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实情,省得你们乱猜。皙子认为中国的战争打完了,现在应该安心发展国内建设,削减军队,召回海外驻军。但我的看法和他完全不一样,我认为帝国现有的军事力量还是不够,还要大力发展,为此我们发生了激烈地争论,事忙地经过就是这样子的。”

元首的开诚布公让底下窃窃私语不断,在这一点上,身为职业军人的他们是完全站在元首这一边的,削减军队和召回海外驻军的建议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从国防军成立到现在,每战必胜,帝国的疆土被他们这些军人开拓出了多少大家有目共睹,现在连英法这些军事强国都要请求国防军的帮助,这个时候削减军队不摆明了是卸磨杀驴,寒了将士的心?

士兵的士气往往要经过几十、上百仗才能够累积出来,难道因为哪个人的念头而让用血汗生命积累出来的信心毁于一旦?

吴佩孚第一个说道:“我本人是相当敬佩尊敬总理的,在人格操守上,他甚至是我们的楷模,但总理的这个建议似乎有些欠妥。”

素来坦诚待人,天地无私的蔡锷也说道:“是的,在人格操守,治理国家上,我想我们谁都比不过总理,可是总理不太了解军队的情况,先不说别的,光是削减军队这一条,只怕立刻会激怒士兵,激起他们的严重不满,甚至会引发兵变,难道才胜利就让他们退伍?”

李国勇挥挥手让两个人坐了下来:“我召开这个会议不是让你们批评总理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李国勇也经常犯错误;今天把你们叫到这,是给大家统一一个思想,让大家有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方震,把你对世界军事格局的思路和大家说一下。”

总参谋长蒋百里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向所有的将领讲解了欧洲主要强国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为什么他认为列强间必然会爆发一场惊天大战的原因。

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霸权。由于德国军方的强硬态度,不仅夺取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而且还侮辱性地让普鲁士皇帝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里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这导致法德之间的仇恨不共戴天。为收复失地和恢复国家荣耀,法国无时无刻不在指望如何向德国复仇,法国外交始终在寻求对付德国的盟友,而德国也始终警惕法国的东山再起,尽量孤立它。

这时候英国很快发现,统一的德国很快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主地位,因此在利益地驱使下,英法两国紧密地走到了一起。

法国为了对德复仇,与宿敌英国协调了殖民地冲突,与俄国成为了盟友,花大价钱争取到了意大利的中立,与传统盟国土耳其和奥地利反目成仇,它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一个目的,击败德国报仇!

德国当然不甘心这种局面,他们也在积极寻求盟友,时刻准备着一场全面战争,在这个基础上,对抗“三国协约”的“三国同盟”成立了。

欧洲是所谓民意至上的民主时代,法国的民意便是要求收复失地和对德复仇,英国的民意便是“谁要避免内战,谁就要去当帝国主义分子”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是这种专制国家却对民意更加敏感。而这几个国家的人民视正常的外交妥协为奇耻大辱,而对危险的军事冲突欢呼雀跃。

第二百九十九章 … 新的党派

说到这蒋百里看这些将军们听的津津有味,继续说了下去: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说过,‘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我想这句话也许会被他不幸言中。”俾斯麦的话正在一步步验证中,此时世界的局势是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

英国的克劳爵士曾经对德国针对英国霸权的各种挑战性的态度进行了一番战略分析。他指出,德国其持续增长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实力也将会自然而然的导致现实性的后果。即德国称霸全欧甚至全世界。

因此,对于英国决策层来说,合理的结论就是:不管德国统治集团抱有什么意图,英国将会建立反德联盟以求彻底地消除这种威胁,就像当年建立反法联盟以消除法国的威胁一样。这就意味着英国打算通过联盟战争来消灭本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基于以上的分析,蒋百里总结说道,英国和法国实质上已经决定要与德国进行殊死一战,而德国为了突破英法对自己的封锁,也决定动用武力来实现自己的这一目标。而一旦开战,用俄罗斯军方的话来说,这将是一次全面战争,把双方所有的大小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的审判”。李国勇默默听着他的总参谋长分析着情况。他很清楚战争结束后带来地后果,欧洲近代文明从此走向了衰落。欧洲开始失去对世界的统治权,那么由谁来接过这个“对世界地统治权”呢?

等蒋百里说完,高级将领们都从中悟出了什么,柳波成若有所思地说道:“大战既然无可避免的要爆发,那么帝国必然要投入进去。以便在战争结束后吃到最大的那块蛋糕,我想元首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在于此。”

作为李国勇最欣赏地将领之一,柳波成的话把元首的心思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这也给了各位高级将领商量讨论的思路。

很明显的,在未来的战争中,中国要么加入协约国,要么加入同盟国,如果只保持中立,那么别说吃蛋糕,就连一口汤都喝不上。

在这场争论中。加入协约国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很简单,做为老牌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资源储备,后勤保障。以至于海军各个方面都要强于德国,既然抱着为中国谋取利益的心态去参战,那么肯定要加入最有可能战胜的一方。

张孝淮地话最具有代表性:“依我的看法,无论在人力资源,物资保障上,德国都还不如英国,战争一旦开始,依仗强大的陆军,德国必然可以占到上风,但如果战争演变成了持久战。消耗战,那么德国将必败无疑,所以我也赞成加入协约国。”

李国勇不得不承认他手下地这些将军们都是军事上的天才,不象自己仅仅靠着对历史地熟悉才能准备知道战争的走向,而将军们地分析,却清晰地判断出了战争会打成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等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李国勇说道:“你们说的有很有道理,但是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设协约国胜了,中国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这话把将军们问住了,他们仅仅在战略上考虑加入哪方,却忽略了中国为什么要参战这一实质性的问题。

李国勇笑了下,这不能怪他的将军们,他们只从单纯的军事角度去探讨问题:“亚洲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要想成为整个亚洲的盟主,就不得不与英国在亚洲展开一场决战,既然早晚要打,为什么不能抓住大战地机会?而反观德国,他们在亚洲没有任何一块殖民地,因此亚洲的得失与他们一点关系没有,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中国在亚洲和英国人开战,只要中国能加如到他们一方,这是对双方都大有利益可图的事情,所以我的看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

元首的话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将军们开始热烈讨论中国今后加入同盟国后,将如何帮助德国赢得这场战争,又如何把英国人的势力从亚洲彻底驱逐出去。

但李国勇却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历史上的德国,两次大战都失败了,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既定历史吗?一旦失败,中国的未来将会是什么?

自己现在是以中国的救星的姿态出现的,但要是做出了错误地选择,又会不会成为中国的罪人?

蒋百里向大家挥手示意安静下来:“我想元首的意思你们都很清楚了,今后国防军的扩军也将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下去,我宣布,在未来的日子里,扩军600万,应付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世界大战!”

“那么我们在印度和越南的军队呢?”蔡锷提出了疑问:“现在他们正在配合着英法军队镇压当地的反抗,我们是否还一如既往地协助下去?”

李国勇微微笑了下:“当然要协助下去,但怎么打却很有学问,有的战斗不妨快速结束,有的战斗不妨打得慢一点,总之我的要求是,越慢结束那里的战争,对帝国就越有利;我看不如在这些地方实行轮换制,把我们新组建的部队分批投入进去,也让他们多得到一点实战的机会,再说得明白点,就是把那当成我们最理想的练兵地点。”

将军们会意地笑了出来。

跟着这样的元首在他们看来是最惬意的事了,他总能够将看起来很复杂困难的事最简单化,而且元首对待军队地问题上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军队有什么要求都一律满足,这能够让将军们安心在前线打仗。

而不用去顾忌什么政治斗争。

“那么,就到这里吧。”李国勇站了起来:“目标已经明确了,下面就是准备的问题了,我说明一点,今天地会议是最高机密会议。容容仅限于在座的人知道,不能往外泄露片言只语,否则处理不论大小!”

统一了高级将领思想的李国勇,在回到办公室后,很快又得到了唐衍报告的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被派往英国的李国勇地“大哥”李国杰,打从到了欧洲真正是大显神通,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他先是在英国以大马士革商人迈阿比的身份大肆圈钱,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在英国发挥得淋漓尽致,短短半年时间,他成立的“大马士革公司”就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