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失落之西洋 >

第11章

失落之西洋-第11章

小说: 失落之西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北的一个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国战死的军人或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并包括14名甲级战犯,使得神社备具争议性,所以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金枝接着从西服口袋中拿出一个小小精巧的黑色雕花竹筒,递交到儿玉手中。儿玉双手恭敬自金枝手中接过竹筒,小心打开,里头是一张地图。一张以片假名及汉字标示着坐标方位的日本古地图。

  「这是一张江户时代的古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我还以为这是张日本地图。」

  金枝没回答儿玉的问题,接着开口:「儿玉。你对…丰臣秀吉大将军的生平知道多少?」(注:丰臣秀吉,ToyotomiHideyoshi,1536年…1598年。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战国时代大将。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统治时期1582年…1598年。以他的城堡名称命名为桃山时代,某些学者认为桃山时代直到1603年德川家康接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为止。)

  「我…。想应该没有日本人不知道这位统一全日本的大将军吧?我个人最佩服大将军永不服输的毅力,从一个贫穷出身的贱民,成为一统天下的大将军。以中国的俗语来说就是『英雄不怕出身低。』」

  事实上,出身没落士族的儿玉自懂事起,便把丰臣秀吉视为自己的偶像。期盼有朝一日,做上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因而毫不掩饰对丰臣秀吉的尊敬。

  「儿玉。那你对大将军在朝鲜用兵的事情应该也很清楚吧!」

  「您是指文禄庆长之役?」

  (注:文禄庆长之役1596年。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未派人致意,二度遣兵入侵朝鲜。日军盘据釜山,进逼汉城。其后明朝援军入援,日军陷入困境,被迫死守于海岸各城堡。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于伏见城逝世,享年62岁,侵朝日军在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步撤军。日本称这次入侵朝鲜的战争为文禄&;#8226;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祸、壬辰卫国战争,中国将其归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金枝摇头。

  「事实上,大将军曾经两度征伐朝鲜,文禄庆长之役是后来的一次。第一次在四年(1592年)之前,但…这两次争战,都受制于中国明朝,所以未能成功。大将军对此视为生平的奇耻大辱。所以发誓要挥兵西进,打败中国明朝。儿玉…你知道大将军是我们大和民族亘古的大英雄…」

  「所以在第一次朝鲜战役之后,大将军便展开西进中土明朝的计划。大将军的谋士告诉他,朝鲜之役未能获胜的原因,在于未能阻绝来自中国的明朝援军。如果当时日本有强大的舰队,便可以在渤海和鸭绿江上阻隔跨海前来驰援的中国军队。。。。大将军接受了谋士的建言,明白岛国的日本要能长久占领朝鲜,入主中国,首要之务就是必须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想要达成此举唯一的方法,就是仿效明朝的永乐皇帝,建立一支像郑和所率领的庞大舰队。」

  「只是…当时明朝已经实施禁海多年,不再建造大型船舶,相关的技术也已经失传。不过,大将军曾经听过某些中国传说,据传郑和出航的大部分资料,其实并未从明朝皇宫中消失。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埋藏在一些神秘的地点。但是……安土桃山时代距郑和去世已经超过足足一百五十多年。就连真正的郑和墓穴所在都…不能确定。而且关于郑和墓穴真假的传闻也不断。所以,大将军派出大批的死士。。。前往中土找寻真正的郑和墓穴和航海文件的神秘埋藏地点。」

  金枝这席话也叫儿玉为之一惊。没想他心中的大英雄不是统一了全日本,还打算进攻中土,不愧为一代枭雄。

  「只是终其一生,大将军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当然也没有机会实现。。。他征服中国的梦想。…而当年派出的大批死士,多年之后,发现了可能的地点,制作了这张地图。只是大将军已死,日本进入了江户时代,这些死士们回不了日本,只好在中土生根发展…」

  金枝的故事虽然震撼,但却叫儿玉一头雾水。

  「先生。请恕在下无礼。即使根据这张过时的地图,找到真正的郑和墓穴,或是文件地点……但是经过了三百多年,当年的造船技术,如今……早派不上用场。这对我们未来的战争又有什么帮助?」

  金枝似笑非笑:「儿玉…。听过德川家康大将军“观杜鹃”的故事没有?」(注:传说丰臣季吉、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三人共赏杜鹃鸟,鸟儿不叫。丰臣说:「要它叫,不叫杀了它」。武田说:「逗它叫。」德川则说:「等它叫。」显示三人完全不同的性格。德川家康沉稳的个性,终于开创了江户幕府盛世。)

  「耐心…等“杜鹃”叫。」

  「是的…要有耐心,儿玉!未来这场战争,最须要的就是耐心。」

  「是的。先生。」儿玉立即起身向金枝鞠躬致歉。

  金枝示意儿玉回座,停了一下开口:「这些留在中国的死士,在找寻神秘地点的同时,无意探知了另一个秘密,就是传说中这些神秘地点里,除了保存着当年的航海资料外,可能还包括着一份有关郑和最后一次(第七次,1431…1433年)出航时…。所企图寻找海外宝藏的相关数据。」(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据载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有27550人。)

  「我也听过这个传说。不过只当……是个唬人的故事而已。像这种藏宝传说,无论哪个时代都多的是。」

  既然已经话说开了,儿玉更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儿玉,你的看法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当年,中国明朝永乐皇帝死后,他的继任者明朝的仁宗皇帝,以国库空虚为由,停止郑和的航海行动。但。。。九年之后(1431年),到了永乐帝的孙子…明朝的宣宗皇帝,突然一反常态宣布重启出航的行动。虽然,官方的对外说法是要那些不来朝贡的藩属旧国重新来朝。但这应该只是个…官方说法。这种官方说法。。。我最清楚不过。」

  「事实上,郑和说服了他的皇帝,出海寻宝,为了充裕国库。中国的皇帝被郑和说动了,同意让他再度出航。至于宝藏?据说…找是找到了,是一笔惊人的大宝藏,足以支撑当时明朝国库支出至少百年以上。」

  「但奇怪的结果发生……郑和死在这次的航行中。舰队并未带回全部的宝藏。至于这次航行途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仅让中国皇帝改变心意…下了禁海令,更在舰队返航后下旨拆卸所有的舰队船只?这。。。可是个天大的谜团?」

  「从此之后,明朝再也没有出航的举动?所有的航海数据,也在明朝官方的档案室里消失!这中间……我推测……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我想…应该和宝藏脱不了干系。」

  金枝嘴角微扬,有意无意现出一份难以形容的复杂神情。

  「后来的中国历史也证明……宝藏之说应该不只是传闻…。宣宗皇帝的继位者,也就是他的儿子英宗皇帝即位后,不但重修被大火烧毁多年的紫禁城大殿。后来…还亲率五十万大军,学他的曾祖父永乐皇帝去打蒙古人(瓦刺)。显然…在财政上是得到相当大的支助。这一点中国的历史上是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我认为宝藏之说…不无可信之处。」(注: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四月(1421年5月9日)紫禁城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在一场大火中焚毁,直到明英宗时才重修。)

  儿玉马上便明了金枝这趟上海行的目的。

  「先生。虽然我对中国的历史不清楚。但是我明白您的意思。您要我找到这笔宝藏,作为未来开战后的支出所须。」

  金枝点头。

  「这张地图后来辗转交到了德川将军手中。他的后人奉还给了明治天皇。现今交到你的手中。儿玉,你知道这个意义吧!」

  听了金枝最后几句话。儿玉沉着起身,向着金枝深深一鞠躬:「谢谢天皇和先生的器重。哪怕是要把整个中国土地全给翻开。我儿玉发誓必定完成这个任务。否则。。。切腹向天皇谢罪。」

  金枝满意儿玉的答复,满怀笑容。

  「儿玉,你不愧是我大和民族的好男儿。天皇陛下为嘉许你爱国的行为,决定将这笔宝藏的百分之一交给你做为嘉奖,亲**待我…要儿玉君不要推辞。这是天皇对大和勇士的赏赐!」

  儿玉一个转身朝着东北(东京)方向,双脚一跪不断叩头,低沈沙哑带着哽咽的声音,传遍整个办公室:「天皇陛下,万岁!万岁!」

  第23章往事历历

  更新时间2007…12…2421:04:00字数:2366

  上海1940年

  告别奥斯汀,张搴带着丰厚的礼物离开德州,返回纽约。赖德曼先一步从老牛仔的电话中,得知任务圆满逹成的消息。师徒二人会面后。赖德曼也对罗盘及地图存有相当的疑问。于是在馆长的支持及鼓励下。张搴决定再赴中国,试图找出些与罗盘及地图的线索。要是时间许可,也不排除顺道来趟巴格达的辛巴逹地图之行。在大战即将全面爆发的战火下,张搴难得偷闲的暑假注定不会是平静。

  既然又得踏上中国,这趟旅程肯定少不了张搴那位情同手足的好伙伴—江龙。这对好搭挡的故事,得从东方明珠上海的一处知名景点「豫园」开始说起。

  上海城隍庙边九曲桥旁有一座历史悠久,号称「城市山林」的江南林园,这便是上海知名的「豫园」。豫园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上海人潘允端初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据说潘某人,素有贤孝之名,花费十八年时间建造此园愉悦双亲,取「豫悦老亲」之意,命名为「豫园」。园内建筑精巧,天然石林布置恰当,三五步一景,景景不同,精细的设计安排,让人能「不出城郭而览山水之胜,深处闹市而享林泉之美」。

  二十年前,初生之犊的张搴初次造访亚洲。拜访日本时,小巧精致的日式花园,叫张搴流连忘返,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张搴的日本友人告诉他,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于是才踏上现代中国门户的上海,便兴冲冲,操着怪腔怪调的中国话,直奔中国花园代表之一的豫园。

  没想张搴好奇的冲动,到了欺生的大都会,当下便吃了闷亏。来到城隍庙附近,当地商家见这个初来乍到、人单势孤,又全然不懂上海话的洋傻小子。当下便将一桩说定付了货款美金的买卖,硬是要张搴重新再加价。张搴当然气愤拒绝,欲要回美金走人。没想商家仗着人多势众,不但不退还已经付出去的钱,还堵住张搴的去路。现场哟喝的人虽多,大多袖手旁观,等着看洋小子出洋相。

  正当四面楚歌,进退不得之际。一名貎不惊人(身高约一米七左右),可胆子、身手俱了得,附近卖艺的年轻小伙子。见斯文稚气、又慌张无措的张搴给众人包围拉扯之际,当场挺身而出,本着苏北庄稼汉率直本性,拿着卖艺的家伙便往人里头冲。向来动口不动手、欺生怕恶的店家,见了江龙无畏的气势,居然给镇住了。乖乖退还货款,解了张搴的城下之危。

  一场看似危机四伏的困境、弹指间便在江龙的傻劲义气下给解除。感激之余,张搴拉着江龙上和平饭店吃洋大餐报恩。江龙虽不全明白张搴的意图。但却叫这洋人的诚意所感动。一番拉扯相持下,反拉着张搴尝了一旁大名鼎鼎「南翔馒头店」的蟹黄汤包。这结果可叫一向贪恋美食的张搴惊为天人。自此每回到上海的头一件差事,便往豫园跑。可不是急着去赏园子,而是去品美食。美食伴随着美景便成二名好友在上海碰面的固定场所。

  就像是武侠小说般的情节,江湖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二人从此结缘,成了行走江湖的好搭挡。张搴是个独子,又比江龙年长几岁,除视江龙为一位异姓兄弟外,还教授江龙知识、国际礼仪和洋文。张搴不摆架子又随和兼具书生、牛仔本色的个性。搭配着大而化之、直来直往庄稼汉本性的江龙。南辕北辙的悬殊出身和背景,加上鸡同鸭讲的语言及文化隔阂。尽管合作之初,有些状况及困扰。但只是小磨擦,而不曾有大冲突。几年相处下来,相辅相成的个性,反倒成为一文一武的好搭挡。

  江龙吃着上海著名的蟹黄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