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兵-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司马南哪里也已经不止一次的收到了左右几个连城的告急。
司马南并不想看着自己手下的袍泽一个个这样不甘的倒下,但他不能将所有的士兵都投上战场,那只是不足三万的预备民兵,而且敌人也仅仅只派出了两万人,如果现在就将全部筹码都押上去,司马南不敢想象自己还能带领这些弟兄支持多久。
至少,现在还有一丝希望。
“该死的奔雷军,该死的军部,难道你们真的就不关心中南行省和川陕行省的得失么?”司马南心里诅咒着几百里外的燕北行省的奔雷军。
~~~~~~~~
帝国纪元999年4月1日,帝都江山。
江山飞龙大街尽头,燕山余脉之下,一片恢弘的建筑依山而建,却正是汉帝国的中枢所在。
这一片方圆十多里的地方,聚集了帝国的行政、军事、经济等诸多部门。
而其中最高大的一幢建筑,全部由青石垒成,其意代表庄重、威严、公平、公正。
正是帝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国务枢密院。
今日,这处理一国之务的地方,帝国在江山的各部首脑和国民议会的议员全部聚集在大厅内,正激烈的争论着日前的市局。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国务枢密院首席委员诸葛宇华站在主席台上,对乱成一片的各位大佬们叫喊着。
见首席委员发话,大厅内的声音慢慢低落下去。
“曹乾龙议长,国民议会的意见是什么?”诸葛宇华转首问身边的国民议会主席,曹乾龙。
“议会对出兵川陕行省并无意见,但前提是要保证北方诸省的安全,毕竟现在西人势大,而帝国军队集结困难,如果仓促行事,恐北方有士,帝都有失。”曹乾龙慢条斯理道。
“放你娘的屁,曹乾龙,这只是你一个人的注意,你怕死,我却不怕,我坚决支持立刻出兵!”议员司马重怒道。
“司马议员,请注意,这里是国务枢密院,不是你司马家的菜园子!”曹乾龙面色不变,语带讥讽。
论家世,司马家族难比曹家,论地位,他曹乾龙是堂堂国民议会的议长,亲兄弟是帝国十大军团之一的飞龙军团的军团长;而司马重兄弟又算什么?
而且司马重平日最大的爱好是在家中开辟了一片菜地,种菜为乐,因此被政敌起了个司马菜园的外号,曹乾龙今日正是用这个抨击嘲讽他。
司马重闻言,脸色一变,他种菜是为修身养性,但这火爆的脾气却没见好多少,正要喝问,诸葛宇华那边道:
“咳,司马议员,我们也知道你家兄弟司马南正在前线抗敌,你莫着急嘛……”
“放屁,全是放屁,我司马重岂是为自己私事担心?若再拖延,等西方联军攻下潼关,长安府、成都府都不能保,到时西人进可攻、退可守,帝国才真正危矣!”司马重怒道。
“嗯,司马议员,你的意见我们大家了解了,那么,关部长,你的意见呢?”能做到这股位置自然心沉如水,诸葛宇华也不生气,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自顾将目光转向了帝国军政司的部长关博文的脸上(帝国军部全称实为军政司令指挥部,官方文书简称为军政司,世人口语简称为军部,特此说明)。
“军部不赞成出兵!”关博文淡淡道,只此一句,然后再不说话。
“田部长,您老的意见呢?”诸葛宇华又问帝国吏政司部长田松仁。
“咳,老朽的意思和司马议员、关部长都差不多,大家看着办就好,我一文职,本就不通军务,嗯,就这么办,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凡事啊……”田松仁佝偻着身体,坐在那里沉吟道。
“呃,田部长的意思我们明白了……”诸葛宇华忙打断了田松仁的话,这田松仁年轻时就以善谈闻名,如今年纪大了,虽然语速放缓,但却更加唠叨不堪,曾有在国民议会发言,持续一天,众人困倦不能坚持,他却始终兴致盎然的故事。
所以,诸葛宇华可不敢让他这么自顾说下去。
“老狐狸!”曹乾龙看了老眼惺忪的田松仁一眼,心中暗道。
几番激烈的争论,国务枢密院内的帝国大佬们却依然没有就是否出兵做出论断。
“今日讨论的结果我会禀报给元首,也请曹议长在国民议会上宣布下,改日再做最后决断。”诸葛宇华道。
正文 第十二章,战川陕(5)
帝国纪元999年4月2日,帝国帝都江山元首府。
帝国元首府,听名字气派无比,实则就是处于帝国行政区内很普通的一幢三层高的楼房。
占地不过千余坪,比之帝国某些富有商民的大庄园还不如。
这也是帝国太祖在世时立下的规矩,帝国之首,民之所系,万不可以一人奢侈成万民伤悲。
而且,更在帝国律法里明文规定:任何个人及团体,在未经各级国民议会的批准下,不准动用帝国资产,为个人及团体牟利。
如此,帝国元首只能屈居“蜗居”也就再正常不过。
不过这府苑虽下,建筑的却异常精致,毕竟千年来,帝国几十代元首莫不住在这里,长期修葺完善下,到把这一方府邸营造出几分异彩。
元首府,后花园内,帝国现任元首程蓦正端坐在一方石凳上,手中拿着一张早上刚出版的《江山舆情》,边看边发出阵阵冷笑。
“大人,赵院长来了。”元首府当值护卫轻声提醒道。
“哦,快请。”程蓦抬起头,眼中出现几分欢喜之色。
“不用相请,辉城自来。”一个一袭青衫,头系青色发带,气如美玉的中年男子踱进了花园,顺着碎石小径,向程蓦而来。
“飞澜,你来的正好,快坐。”程蓦展颜,命人拿过一张藤椅。
“无妨,我亦喜欢这石凳,坐之令人警醒。”赵辉城笑了笑,直接坐在了程蓦对面的石凳上。
程蓦一挥手,四周的仆役护卫悄然推下。
见四周无人,程蓦脸色转阴,呆坐那里,只是反复翻看着手中的舆情,半响无语。
赵辉城是极有耐心的人,见程蓦不语,自在一旁看着满园还很萧瑟的春景,手掌轻抚,面如止水。
“辉城,江山城里已然闹得这么大动静,你这个元老就没反应么?”程蓦将舆情拍在面前石案上,问道。
“元老?我自觉正当壮年,何老之有。”赵辉城呵呵一笑。
“唉,辉城,你就莫这般模样了,我怎么就从未看你焦急过呢?”程蓦无奈道。
“冲之,你叫我来,就是为了对我说这些么?”赵辉城忽然长身而起,面对帝国北方还有些冰冷的春风,傲然而立。
“飞澜,我是真想听的意见。”程蓦恳切道,说着用手一拿那张《江山舆情》。
“你自看,帝都各大学院的学生都自发上街游行了,无论是军民、商民、工民、农民,纷纷声援,国务院和议会却还在互相推诿,军部更是铁齿铜牙一般,死不松口,今日诸葛宇华将昨天他们在国务院讨论的邸报送了过来,已然是糊涂一片。难道就眼看这好大的江山沦落敌手么?”程蓦越说越激动。
“冲之,我只对你说一句话:此时蛰伏莫轻为,待到春雷奋身起。”
“至于军部,我自会去找关博文说,你是大人,更是我之兄弟。”赵辉城望着程蓦,英俊坚毅的面庞上浮现出温和的微笑。
赵辉城,字飞澜,英国侯赵云之三十三世孙,性温和内敛,不失刚烈。帝国国务枢密院监察长,江山陆军高等学院院长,帝国飞虎军团军团长,帝国现任元首程蓦结拜义兄。
~~~~~~~
帝国纪元999年4月3日,帝国川陕行省川渝路和陕西路交界的深山之中。
雷东风等人已在山路上奔走三日,只觉前后皆是苍茫群山,翻过这座还有那座,若无熟悉这道路的王建堂的那些兄弟领路,怕是要迷失在山中。
至于王建堂,已经被雷东风拨给江筑英,毕竟江筑英一路奔袭,需要这个最了解情况的人来带路。
“大哥,大嫂智勇双全,又有李姑娘和荆明扬相陪,我想这世上能难住他们的不多。”张策见雷东风一直眼带忧虑,忍不住劝慰道。
“正谋,你我离开学院也有两年了吧?”雷东风忽然道。
“嗯,大哥已近三年,我却有两年了。”张策回答,心下虽然有些不明,但也禁不住回味起在江山陆军高等学院那些值得回忆的年少时光。
“当年在学院,你还记得赵院长常说的话么?”雷东风又问,近来记忆融合,他已经想起很多事情,只是有些关键地方仍然很模糊。
“当然,院长说,即为军人,就要以国为重,千难万险都不足惧,唯不能失汉兵本色。虽千万人吾往矣……”张策道。
“呵呵,想当年,你我二人被人称之为学院双骄,如今身在边缘南,却也心系国事,如若筑英不能功成,我自不会苟且……”雷东风神色坚毅。
“策自当追随大哥。”张策凛然道。
“你却不劝我再图后世么?”雷东风笑道。
“大哥无大嫂不肯独活,策无大哥,亦不肯偷生。更何况,如今我等是破釜沉舟,若不成,又有何面目再见他们?”张策亦笑道。
“很好,正谋深得我心。”雷东风抚掌。
其实,雷东风和张策这般外表亲和,内心骄傲的少年人,在少年得志,却中被陷害的现实下,远走塞外的情况下,他们多少有些性情上的偏激。
~~~~~~~
帝国纪元999年4月3日,帝国川陕行省潼关,风陵渡。
“杀——”司马南只觉得自己胸腔内的最后一丝氧气都快被消耗殆尽,浑身酸疼无比,手执马刀的胳膊已然抬举不起,而最后那一个“杀”字喊出,整个人都觉得窒息起来。
但,身为一军之长,司马南知道,自己此刻绝对不能瘫软下去,尽管他已经近三天,三十六个时辰没有合眼,尽管他已经指挥手下这些将士打退了敌人不下十次的进攻。
现在,司马南已经彻底和连城下的冯塞卡耗上了。
三天,司马南手下由两个二级军团的士兵拼凑的一万五千余人,加上预备役军民剩余的不足三万人,硬是抵抗住了冯塞卡四万多精锐的猛烈攻击。
司马南不能退,身后就是长安府,是近百万的汉家百姓,更是一个汉家士兵坚持的最后骄傲。冯塞卡也不能退,临战前立下的军令,和几天来死伤惨重的战斗,让这个自负的条顿骑士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面的汉兵拥有超过条顿人的意志。
但,他不能退,退下去,迎接他的将是军人最大的耻辱,被撤职,被遣返回国,然后终老在公国的某个城堡。
两个都不能选择后退的指挥官,两方杀红了眼的士兵,用铁血在滔滔黄河与坚石冷璧间书写着死亡的悲歌。
正文 第十三章,战川陕(6)
“汉人都说富有的人若不上进,那么必然会衰败下去,如今我联军看似强大,却陷于此地,何其不智……”西方联军统帅,福尔斯王国公爵,大将军何塞遥望黄河对岸狼烟四起的潼关连城,黯然兴叹。
“大人,何必如此,莫若明日让我带队上阵,两日内定拿下这潼关。”福尔斯王国万夫长,有着“明月骑士”称号的阿尔斯看着亦师亦长何塞如此愁闷,忍不住道。
“阿尔斯,如果我们西陆各国能齐心共进,莫说这小小潼关,就算那汉帝国的帝都江山,也唾手可取。我本不想在这里消耗这么久的时间,可叹伦勃朗他们既想得到这关卡后积攒了千百年的财富,却又各怀心思,不肯出全力,天下哪有这般的好事?”何塞面浮讥讽之色。
“老师……”阿尔斯也是默然无语,他性格光明磊落,对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本就不擅长,若说行军打仗,他自有百般策略,但对这政治角力,却一时也提不出什么好的意见。
“不过,汉帝国不也一样,若是铁板一块,我何塞纵有通天之能,也不敢率军深入至此,现在战线拉得如此之长,补给不易,单靠一路劫掠给养,早晚有失。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早离开这潼关,一面进军帝国江南诸省,那里乃是帝国之粮仓,正适合大军补给。一面施压,催促帝国帝都那边尽快决断。否则,再耽搁下去,我们必然陷入泥潭。”
~~~~~~~
条顿公国条顿重装步兵团的万夫长,直接指挥这次攻打潼关战役的冯塞卡却是不知道黄河对岸何塞的感慨,现在他早已有一种骑虎难下之感。
眼前的十二连城已经几易其手,残破不堪,但汉兵还是用血肉生生将它护在了自己手里,巍然不倒。
西方联军统帅何塞,并不是那种短视之辈,虽然他并不赞同将兵力消耗拖延在这样的雄关与铁血的汉兵下,但一旦确定了目标,何塞必然要尽力而为。
而且何塞也相信,只要攻占下潼关,不单是满足以伦勃朗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