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聊斋仙境 >

第77章

聊斋仙境-第77章

小说: 聊斋仙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要的赖皮性格。是老祖点化了太祖,使其奋发。今日再看这事,不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吗?”

    赵祯说自己祖宗无赖。这事儿陈琳可不敢接口,只当没听到。

    赵祯也没有打算让陈琳批评自己老祖。所以他接下来说的才是重要。“这一回,是不是汝南王府做的错了。”

    赵祯会看太祖往事,并不是在看事情本身,而是起了疑心。

    沈石是修道的。这一点赵祯不会怀疑。再加上赵匡胤的改变……

    顺着这个联想下去:这分明是神人对我的警告啊!

    赵祯的想法,真的是……想多了!

    沈石根本不知道今天会遇上他。遇上了皇帝后,沈石也没有想到会撞上装逼的唐人贤。而且他们还怼上了。这与沈石真心没有关系的。

    然而当事人不那么想,陈琳也顺着他说:“陛下,那真的是好马。奴听说唐大人与汝南王府多有来往。”

    他没有直接评价这事,而是给出了他们的关系。这就足够了。

    赵祯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说:“看来真的是王府的事了。”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汝南王府想要马,兴许是想买的,但人家不卖,所以……

    不用问,也不用说。

    宋朝的王爷们不要看名声不错,但那不过是文人对他们的回报。他们也是人,许多不道德的事,没少干。

    不要说他们,就是他们英明神武,伟说正的太祖不也是这样吗?

    赵匡胤年轻时,有一次,又饥又渴,又困又乏,心里正盼着遇见个卖吃喝的,好吃一个饱哩,谁知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他老远望见一个卖桃的,两筐鲜桃,又红又大,顿时脚上来了劲儿,于是就一鼓作气跑了上去,不问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两筐鲜桃便所剩无几。

    吃罢桃,赵匡胤将嘴一抹,横下扁担,依着箩筐,倒头便睡,还不时地把他那双自大臭脚伸进卖桃老头的怀里。

    他一直睡到日落西山,才醒来。可是他扛起盘龙棍,扭头就走。吃了人家的桃,还躺在人家的扁担上睡了一觉,睡醒了分文不给,连个“谢”字都没有。

    这就是他家伟光正的老祖不为人知的一面。而这样的事,除了起居注中,也没人知道。至少文人笔下不会这么写。

    有了今天的经历,赵祯再看包拯的奏折,感叹道:“想不到,得一准信,也是如此的为难。竟然只他一个。”

    赵祯的双耳一直听到的是汝南王府多好多好。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公买公卖……

    只有包拯。那个黑炭头,把一切都写的明明白白。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为名声所累。

    “他写的太真。朕竟然不敢相信,真是可笑。”赵祯摇头。

    “官家仁慈。”陈琳劝慰,给出了他为什么不信的原因。

正文 第154章、醒悟

    “仁慈……”赵祯沉吟着,不再出声。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或许真的是我太过仁慈了。”

    陈琳想了一下问道:“官家,那马场……”

    “马场给他,这毕竟是他赢的。”

    对马场,赵祯输的很是痛快,因为他家祖上便这么输过华山。输了华山,当了皇帝。现在,同样是输,赵祯却一点儿不乐意的想法都没有。

    “是,官家。一会儿我就差人送去。”陈琳也同样没有不舍得。

    不要看沈石施展法术时,他们表现的很平静,但实际上他们是非常激动。大宋,自赵匡胤起,就在征辟道人。而沈石表现出的法术越出色,他们只会越开心。这一点陈琳是知道的。

    与之相比,一个马场又算的了什么。

    想到收获道人一枚,赵祯开心道:“要华山,朕可以理解。可是要马场是为了什么?”

    他这只是随口一问,因为要名山大川很好理解。马场,就差了点意思。

    赵祯想了一下,又道:“派人去送马场的地契时,不妨打听一下。如果他想更换,也随他。哪座山都成。”

    “是,官家。”陈琳先是应下,然后又提出了一个确切的问题,“官家,如果他得了想要的名山大川后,他会不会隐居山林。”

    “嘶……”

    赵祯倒吸了口凉气。“对对对,大伴不说,朕都忘了。这帮道人确实不太愿意在朝中呆。”

    大宋不是没召来过道士,但是这有本事的道士,往往是得了名山,便隐居不出。比如那个陈抟老祖。有本事吗?有。得了华山后,他做了什么吗?没有。

    而没本事的道人,要了又有什么用。

    “派去的人把马场给他就好了,不要多说。”赵祯下了决断。

    “陛下,那汝南王府那边?”陈琳问道。

    “仙人警示的对,朕对他们太过仁慈了。这样,大伴,你去一趟汝南王府,申斥一下他。这事就这么算了。”

    很明显,赵祯这是站在了沈石一边。而这就足够了。

    至于证据,他是皇帝,他需要吗?

    而且沈石的好马,他这皇帝都想要啊!

    “是!陛下。”陈琳听令去了。

    汝南王府估计做梦都没想到,他们是躺着中枪。今天这事,与他们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好伐。

    ……

    另一边,唐人贤在押,沈石他们放归回家。一路上,沈月娇是扭捏不安。不管是赵宗景,还是曹金花,她都看的“中”,真的。

    一个郡王,一个国舅,她有什么不满意的。

    唯一不满意的,也就是自家堂兄为什么老不介绍自己。怎么说,自己也是一个黄花大闺女,总不能自己跑过去,介绍自己吧?

    还要不要脸了?

    当然,为了自己的幸福,脸不是不可以不要,但是若是吓到了人家,就不太好了。

    可是他们一直聊,一直聊,就是不跟自己说话。这可怎么办?急死个人!

    沈月娇不好自己挤上去,只能与沈安才说话:“大哥。堂兄与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么熟络。”

    沈安才看了看自己这势利的堂妹,他真的想告诉她,他是一点儿也不想什么都不知道,但他确实是:“不知道。”

    “真没用!”沈月娇心中想,“就像是自己的未婚夫孟龙谭一样没用。”

    在过去,沈月娇也是喜欢读书人的,毕竟读书人嘴甜,读的诗也很美,但是孟家家道中落,她就看不上他了。

    身为男人,身为儿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家道中落,却无力改变什么。这样的读书还有什么用?当然是有权有势的才是好男人了。

    就像是自己大堂兄一样,读了书,做了秀才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无所知,连人家的边角都摸不上?

    看他一身秀才装,再看看他们,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样。没错,他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咦?不对,堂姐!

    “大堂兄,不想说就算了。为什么骗我?”沈月娇生气道。

    “为兄骗你?为兄骗你什么了?”沈安才不明白,他没骗人啊。

    “还说没有。堂姐不是与他聊的很开心。”沈月娇一指沈月娥与赵宗景。

    她会生气,便是堂兄一边对自己说不认识,另一边却又与人聊了起来。

    “堂兄,是不是堂姐是亲妹妹,我这个妹妹就是远的了。”

    沈月娇羡慕嫉妒恨,恨不能取代了自家堂姐,换自己上去。

    “月娥?”沈安才一看,也是呆了。他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妹妹会认识郡王?

    沈月娇一看,知道自己这大哥迂了,已经没了用处。所以这事,还是要靠他自己。

    什么也不说,她驱着小马,挤了过去。

    “姐姐,你们这是在聊什么?”沈月娇决定从堂姐身上打开缺口,毕竟比起沈石来,堂姐更熟。

    “没,没什么。他只是在打听堂弟的事。”沈月娥有些惊慌,有些隐瞒。

    “堂兄,堂兄什么事?也说与我听听。”

    沈月娇仿佛是什么都没看见,也仿佛什么都不懂,硬插话进来。她这行为,妥妥的电灯泡,但沈月娥却松了一口气。

    老实说,赵宗景认出了她,纠缠过来,她也不知道怎么办过好。

    不给面子?她以后还怎么走穴赚银子。而且她也不知道赵宗景与堂弟本家是什么关系,更加不好得罪。

    更不必说,他们认识的时候,他也没说他是什么郡王。

    沈月娥与沈月娇不同。甚至可以说她们是完全相反的人生观。

    沈月娥一心嫁入高门,当一个少奶奶。而沈月娥更愿意门当户对,她不求男人多有权势,只希望找一个差不多的,不受夫家看不起,也就足够了。

    像是什么郡王,她是万万不会招惹的,她也没有招惹的打算。

    但是姻缘这东西,不是她不招惹,便不会来的。当她去年为诗会抚琴,赵宗景便看上她了。

    至于为什么没娶?

    这个就说来话长,简单的说就是去错花轿娶错新娘。

    像沈月娇式的女人不少。赵宗景风传的娶优伶女子,其实际上就是他娶错了。

    古代与现代不同,不掀盖头前,不会知道自己新娘是哪个?

    而掀了盖头后,他们就已经啪啪啪了。第一次啪啪啪,男人又是下半身的动物,自然是如胶似漆。

    不是今天撞见沈月娥,他都不知道沈月娥根本不是歌坊女子,而是良家女。

正文 第155章、心思不同

    一行人骑在马上,很快返回了城外的沈家村。而这个时候,家里人也已经谈好了。

    “我们决定留下来。”老太太作为家中的长者开口道。

    沈家其他人全都看着沈石,等待他的回应。虽然有些不可思议,本家现在是这个孙子在做主,但是也没什么大错。二代不争气,当然要看三代的了。

    沈石的父子又中枪了。

    “好啊!”沈石点了点头。

    “你答应了?”老太太又惊又喜。

    金华已经没有沈家人了,京城却有。单单这么一大帮子人,便足以让这个老人想留下来了。唯一顾忌的也就是孙子会不会愿意。

    为了儿子,她已经操了大半辈子的心,她现在只想跟孙子多聚聚。

    至于……儿子?

    死一边去!

    (沈良:娘,我可是你亲生的。)

    “当然要留下来。他可刚刚赚来了一处马场。”沈石留下,最开心的便是曹金花了。

    虽然开封到金华不远,但是越近越好。

    “马场?什么马场?”老太太问道。

    曹金花介绍自己是曹公子,沈石的朋友。赵宗景也差不多。之所以说是差不多,是因为从曹金花那算,他足足比曹金花晚了一辈。好在沈石没有占这便宜的打算,不然叫一个比自己小的人叫叔,还是很羞耻的。

    “奶奶,我不是提议过吗?咱们家今后养马。”沈石说。

    “养马啊!”老太太有些迟疑,“真的行吗?”

    历朝历代都需要战马,但是历朝历代的马政就没有不坑的。即便当时不坑,事后也会坑。

    而宋朝到了现在,无疑是坑的。

    “奶奶不用担心,这事我们会帮忙的。哪怕是官家要马,我们也会让他付账。”曹金花一点儿也不见外,奶奶都叫上了。

    呵呵……

    京城这边,沈家的官面人物是沈仁富,位卑权轻,连朝堂都没进过。但是他却是接地气。在他看来,不要说是官家,就是一介县令,都不是他们沈家可以承受的。至于曹金花,一个大话的朋友,无视他。

    所以他沉吟了一下,开口说:“养马确实是对朝堂有益。然而这马养好了,各级官府征辟。不给,得罪人。给了,马就没了。不如做一些其他的营生。”

    他是比沈石大,但是沈石也是官儿,所以沈仁富不会讥讽,只是客观分析。像沈石这么年轻的官,又是自己本家,沈仁富当然想他更进一步,而不是倒在做“实事”上。

    是的,到了这个时候,沈仁富不要看官小,他却是明白现在朝局,大多数人都在“务虚”。

    虽然上面的相公们想改变,但是看看他们颁下的新政,有几个人在执行?

    所以沈仁富说的是心里话,真心话,不是亲近的人,他根本不会说。

    “这位伯父,您放心好了。沈家的马场,绝对不会有是找麻烦的!”曹金花保证道。

    那马场是皇上的,得多作死,才会有人打它的主意?就是那尚书之子也就是吹吹牛,空手套白狼罢了。

    这也是赵匡胤带的个坏头。赌输了不认账,赌赢了收赌资。但是真让他拿走马场,借他个胆!

    然而沈仁富不知道啊!他看了看曹金花,面白皮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