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聊斋仙境 >

第73章

聊斋仙境-第73章

小说: 聊斋仙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千四百缗”就是9400贯,虽说当时已经是北宋后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但是1贯也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那么9400贯相当于现在的多少?282万元!之后,苏辙在日记里说,他这是“破家嫁女”。换言之,为了给女儿办嫁妆,他几乎倾家荡产。

    总之一句话,男方付出的越多。女方嫁女儿时就得给人家补回去。

    门当户对啊!可从来不是随口说说,是要看行动的。

正文 第146章、一箭多雕

    那么这与唐人贤的大方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要说一下大宋的风俗了……嫁女儿比娶媳妇要贵多了。

    大宋的婚姻法规定妇女的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反过来,妇女也不得染指夫家的财产。

    要知道,古代的妇女是不事生产的,不生产,也就没有新的财富,所以说,真正一辈子属于妇女自己的财产,只有婚前陪嫁过来的嫁妆。女方父母怕女儿去了婆家受欺负,或嫁妆少了在姑嫂之间无地位,都拼命地增加陪嫁,所以宋朝姑娘出嫁,往往带着大量的土地和房子。

    因此,宋朝嫁女陪嫁甚丰,与历代相比,宋朝人的财富相对比较富足,所以宋朝人很要面子,做什么都讲排场,所谓“风俗奢靡,日甚一日”,在婚嫁方面更是花样百出。从北宋中后期开始,女子的嫁妆越来越多,不仅有家具、首饰、铜钱,还有土地、房子,有时候多得吓人。特别是有钱人家嫁女儿,那陪嫁绝对是“富二代”的标准,动不动就是多少间房、多少亩地。

    由此看来,也难怪贵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老先生,嫁个女儿都快倾家荡产了,毕竟苏老先生是个文化人,自然比不得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了。

    如此大量的财富流转,自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婚前财产的归属最后由国家正式出台了一个古代版“《婚姻法》司法解释”,很早就确立了婚前财产公证的法律制度。

    这也算是中国最早的婚前财产公证。

    而娶比嫁合算,就要说现在还活着的另一个人物,范仲淹了。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任宰相这样的高官,自然积蓄不少。范仲淹发家之后,一个人把整个家族全养了起来,家族里不管谁家办红白喜事,都是范仲淹出钱资助。为了做到不偏不向,范仲淹定了一个规矩:凡是族里男孩娶亲,彩礼都要按20贯的标准去送;凡是族里女孩出嫁,嫁妆都要按30贯的标准去置。很明显,给女孩办嫁妆要比给男孩送彩礼负担重。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换算的话,范仲淹所说的1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4000元,20贯即8万元,30贯即12万元。也就是说,在范仲淹的家族里,男孩娶亲需要送8万元的彩礼,女孩出嫁则要带12万元的嫁妆。

    可以说,嫁个女儿比娶个媳妇贵多了,如此反差巨大的性价比,更是给重男轻女的学说增添了市场。甚至可以说引发了后来女儿是赔钱货的思想。

    当这些人定下了这类习俗之后,其他人自然要照着来。

    因此,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卷中说:“有生一女而种杉万根者,待女长则鬻杉以为嫁资。”家里生了女儿如果不早种杉树作准备,等到女儿长成之时,不是债台高筑,就是嫁女失时。这也是为何宋朝盛产“剩女”的原因之一。当时可真是富了一群女婿,穷了一帮丈人。

    那么既然如此,女方出嫁时没有嫁妆行不行?

    呵呵,真的不行。

    没有嫁妆,一般的家庭是不会答应迎娶的。

    在宋人刘府的笔下,曾记录了一个官员女儿王琼奴的故事。她曾锦衣玉食,擅长刺绣且会作诗,十几岁时父亲被免职,返家途中父母双双过世。琼奴的兄嫂掌握着大部分家产,因为没有嫁妆,未婚夫拒绝娶她。最终,留在琼奴身边的一个老仆人说服她给一位富官做了妾。刘府描写了琼奴此时的惨状,经常被富官的正室妻子殴打。

    有这样的社会背景,就可以看出唐人贤是假大方,真算计了。

    一匹踏伤了蹄子的马,却拿它当好马送与心上人。看上去是很大方,但是这样一匹好马,真的是八百贯不少,两千贯不多。

    沈月娇收的开心,以为心上人爱自己,但是真到出嫁那一天,她的爹非让这匹马愁死上不可。

    这是绝对会发生的,不是说笑。不要说沈仁富这样的小官儿。就是王族,历史书上也写他们不得不照着来。

    也就是说,男方给的越多。女方到时候陪嫁就必须更多。

    如果女婿想宰老丈人一笔,那么努力给钱给东西就行。到时候老丈人非砸锅卖铁不可。

    “月娥,你过去劝劝月娇,那马还是不要收了。她一女子,也用不上这样的好马。”沈安才皱眉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沈安才身为一个读书人,认识的人中没少这样从穷书生变富有的。

    毕竟大宋的行情下,书生才是“佳婿”的标准。

    而他们自家。不要说沈仁富家,就是沈家汴京合族上下,都弄不到这么好的马。比这马更好的嫁妆……怎么出?

    他下意思的便让自己妹妹去劝说堂妹,不要收。因为这已经不是堂妹一人的事。到时候沈家嫁女,嫁妆不厚,甚至不如夫家。丢人的也不会是沈仁富一个,而是沈家盍族上下都会丢人。

    “哥哥。我只怕堂妹不会听。”沈月娥也明白哥哥的心思。

    其实沈月娥会走穴赚银子,未尝没有为自己置办嫁妆的打算。

    大宋的风气就是如此,她明白,但是她担心堂妹不会明白。

    果然,沈月娇没有想这么多。见这么好的马送自己,她笑的眼睛都要没了。

    “人贤哥哥,你对我真好。只是我还小,这么好的马,我怕是骑乘不了。”心上人送的,沈月娇心中想要,不过她还是假装推迟。

    沈月娥受了哥哥的命,正好过来说:“是呀,唐公子,这样的北地马,只有男儿骑它,女孩儿家家的可不好骑。”

    走***才不能说好,但是绝对不会太差。沈月娥的拒绝便很是舒服,一点儿也没伤了双方的情面。

    “这有什么,一匹马而已。如果想要我家多的是。”唐人贤装逼道。

    唐人贤偷偷看了赵祯他们的脸色,见他们没什么变化,心中骂道:土包子!什么都不懂。

    他对身边的人暗示了一下,身边的人在一起久了,立即明白,故意道:“唐公子真是大方,这样的好马少说也值两千贯吧?”

    “要不了。当时我也就给了契丹人八百贯罢了。”他又在亮自己的优势了。

    得意洋洋的样子,似乎在等着沈石他们被自己吓唬倒。

正文 第147章、书生的幽默

    “果然是尚书公子,比不了。出手便是800贯的良驹。”那人感慨着,似乎真的是头一回知道这马的价格。

    唐人贤立即又对沈月娇说:“月娇妹妹如果想要,拿去就是。”

    这一回,他连缰绳都交到了沈月娇的手中。

    那副毫不在意的动作表情,让人以为他送的不是800贯的好马,而是800文的胭脂水粉而已。

    这个逼装的满分!

    至少外人看上去这是个不差钱的主。800贯说送就送的人,又怎么会作弊不认账呢?

    即便他打的是娶沈月娇,什么本儿都回来的主意,但是只要他一天不说出来。他就是一位慷慨大方的唐公子。又有几人会想到他连嫁妆都算计到了?

    沈安才倒是明白。一帮子读书人没少说过女方嫁妆的事。甚至就是打一打老丈人的财富主意,也是有的。

    这与是不是读书人无关,人心二字罢了。读书人的人品也并不比没读过书的有多高,甚至由于见识更多,想要的也更多,享受的多了,自然想要更多更好。

    对于这帮表面君子的表相,与他们的内心,可不是那么一致的。

    ……

    曹金花快乐死了。她感觉再没有比今天更可乐的事了。对于自己今天的选择,那是真心的不后悔。

    赵宗景他们脸上的肌肉也在抽搐。

    装逼也要看场合。作弊都不承认输,一转头却要把输掉的马送人?

    你这样拼命得罪皇帝真的好吗?

    “好,好啊!输了这是不认账了。”

    赵祯已经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今天……绝对是……出门,没有看黄历。

    “员外,我想他是不想输掉马场吧。”沈石想了想说。

    这么大的马场,而且是京城地面上。一个尚书罢了,怎么看都是不合理的。哪怕马场真的是他家的,一场赛马便输掉。又有几人会乐意。

    “对!对!一定是这样的。舍得一匹马,却保住了马场,这人倒是不笨。”

    沈石的猜测让曹金花眼前一亮:竟然还有这种内幕。真是太有趣了。

    “你在胡说什么?”唐人贤当场便黑了脸,“你是说我输不起?”

    信用永远与人品挂钩,而在古代信守承诺,与言而无信,绝对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没人愿意没信用,唐人贤就更不愿意了。他早晚是要进入官场的。言而无信这标签要是打上了。当官?呵呵呵……

    这时代,哪怕是个贪官,也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信用之辈。

    “人贤哥……”沈月娇有些担心他。她不是担心唐人贤的信用,而是担心他的名声。男人的名声,女人的腰,一旦没了,也就真的没了。

    “月娇妹妹,我可不是这样的人。输就是输,赢就是赢。想当初,我与契丹人赛马。一场便是八千乡贯,我连输十场,最终赢了这马……”

    唐人贤也不愿意名声受损,不惜拿出自己与契丹人赛马的真像说事。

    “嘶……不愧是唐家,这么有钱。”

    这是糗事,不是真的,又有几人会说出来。

    “哈哈,不愧是唐兄。这马哪儿还是什么八百贯,分明是八万贯买下的。只这一匹马便抵的上对面所有的马了。”

    八万贯,对几匹好马来说,确实是八万贯的价值更高,但是事实可不是这上算的。

    “自己愿意当冤大头,难不成还要别人为你买单。”曹金花直接怼道,一点儿面子也不留。

    “你!你!好,好,这事儿就由知府大人来判决吧。”

    唐人贤的逼已经装的够多了,他也自认为自己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退缩理由。可是他们还是死赖着不退,那么唐人贤一点儿也不在乎教教这几个土包子,什么叫“朝中有人好做官”。

    ……“唐兄,今晚的诗会,你来不来?”

    “来?为什么不来。”

    唐人贤也好,其他人也罢。一点儿也不觉得这官司,他们会输。

    不是说他们肯定开封府会“循私枉法”,而是这马场是皇家的。

    对!没错。他们全都知道这马场是御马场。他们敢拿这个赌,不是什么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心态,而是他们明白这赌资没人敢收。

    敢收的,那绝对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乡下土包子。而这样的人,去一趟开封府就足够了。真的很想看看他们知道这马场是谁的后,他们的样子。

    一帮子公子哥儿,心态很是平静。一开始他们是赞叹于唐人贤脑子转的快,空手套白狼。再加上对唐人贤骑术的信心,他们是一心等着庆祝的。

    现在虽然与他们的预期不同,但是这事儿同样有看头,有另一种的乐子在。

    这乐子让人很激动,他们不免高谈阔论,谈兴极大。

    倒是唐人贤多少有些担心,因为使用马场做赌的是他。

    “唐兄放心,他们只是不知道这马场的来历。一旦知道了,就是白送他们,他们也是不敢要的。”徐姓公子劝道。

    “徐兄说的在理。”唐人贤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

    徐姓公子自以为幽默道:“除非他们胆大包天,也弄个债台高筑。哈哈……”

    “债台高筑”是很有名的一则成语典故,

    公元前256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很快夺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均在今登封市一带),斩首四万,已经逼近周赧王所居的王城(今王城公园一带)。周赧王和各位大臣一片慌乱,不知该如何对付强大的秦国。就在这时,楚国派遣的使者向周赧王献计说:秦国强大,单独一个国家难以对抗,只有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联合攻秦才有可能自救。周赧王与大臣们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于是便起草诏令,分发六国,约定时间集中兵力攻秦。

    此时周天子只剩下很小一块领土了,虽然反复动员,才集合了六千人马。为筹集这批人马的军费,只好向国内的富商大贾借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