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仙境-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错了。”沈石摇头说。
“老纳怎么错了?”
“大师是不是觉得‘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那么天地也不容他’,这样的世界是不对的。”
“不错。”
“大师,这话出自孟子尽心上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概意,这句话说是孟子对杨朱的批判““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
从孟子的叙述里看起来杨朱是个非常自私吝啬的人,但在这“一毛不拔”之后,其实还有一句,整句话其实是
“古人之,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认为,不能损人利己,也不必舍己为人,而且他号召大家都不要损害别人,也不要舍己为人。但是大部分人只记得半句话,以为他很自私,其实他的思想恰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
“是这样吗?”住持的心动了。一如当时八娘遇到沈石时。
他们对人都有着自己的评价,但是一旦遇到沈石,这评价就碎了,就完全相反了。
正文 第116章、与树妖说禅(下)
树妖懵逼了,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那么天地也不容他。
他一直都是这么以为的。
“可是为什么?当年老和尚让我渡他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树妖说起了往事。
当年他还是一只小妖,差点儿被天雷劈死,有一僧人救了他。那僧人愿意拿一寺僧人作保,感化树妖。
天神与之约法,若他感化失败,树妖将取一寺僧人的性命。
事后僧人感化成功。
“但是他临死时却对我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感化,也是为了成佛。”树妖说出心里话,盯着沈石看。这是他的心魔。
听了之后,沈石算明白他为什么会成为树妖姥姥了。
那个和尚在坑世界。
就像是沈石前面说的,这就是一个世界变迁的悲剧。
佛门亦是上古大教,对天道运行,了解不浅。正因为了解,所以他们才自立八百旁门,成就圣人。
但是,“旁门”也就意味着捷径,是特殊时代特殊环境造就的特殊佛法。后来时代变了,过去的方法不好使了。只注外功,不重自身,那和尚不要说“成佛”了,就是多活两天也办不到。
和尚临死前发现了这点,所以其言也“善”,告诉了树妖。想让树妖走上正轨。
唉!
“住持可看过《佛说十善业道经》?”
他当然不会看过,因为这《佛说十善业道经》是后世一位大师的演讲,这时代,他上哪看去,所以沈石不等他回答直接说道:“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
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中,“为己”则是要求“人”遵循道德法则。
以此看来,“为己”的“己”,与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私利并不相同涵义。非但名利不是“己”,连妻子、家庭也不是“己”。按照佛学的主张,真正为“己”的人,必然淡泊名利,超脱物外,举止合度……”
“这……怎么会这样?”树妖神色大变。
上千年的心魔到头来竟然是自己理解错了?
沈石却没给他机会,趁热打铁的拿出了一个佛经故事,指了指寺院角落的一杆旗子,旗子随风而动:“风吹旗飘,你们说是风动呢还是旗在动呢?”
一个小和尚最快:“当然是风在动了。”
沈石微微摇头。
一个老和尚道:“是旗子在动?”
沈石继续摇头。
一和尚道:“那什么在动?世界在动啊?”
沈石一抬眼,道:“是你们的心在动”
这个佛家故事在沈石后世信息时代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事物是随自己的意愿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不是说事物本质上的改变,而是在对待事物时,我们最初总是先以主观的去判断事物的好坏。沈石就是用这个禅理告诉树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道理没有变,变的只是以的心而已。
包拯一拍手:“说得好!”他就知道沈石讲故事厉害。就像那倩女幽魂,人鬼之恋,看的他这黑炭都为之心伤。
王朝马汉更是哈哈笑道:“沈大人厉害!”
一时间,他们是星光大振,士气如虹。
住持身上却是佛光晦暗不明,忽明忽暗,魔气渐生。似乎有什么就要出现了似的。
这是要一念成魔吗?
沈石不得不暗暗戒备。
佛法无边,除了拥有渡人好的一面外,同样也有“一念成魔”。
从这方面说,佛是真正的慈悲为怀,不管善恶尽入我怀。但是一念化魔同样也是他坑人的地方,而且似乎是佛学修为越高,化的魔越厉害。
而照对方的这股魔气涌动来看。沈石不得不担心自己不是动手了。
气海境?化神境?还是元婴期?
人教典籍有记载,凡物可明气,便可以化妖了。明气、聚气、炼气、筑基,是修炼的过程。筑基过后,才是道途。
筑基成功,紫府光明,可生气海。气海成型,元神化出。元神养育,状如元婴,是为元婴期。
沈石现在不过是筑基中期,可是树妖,元神出入,至少也是化神期之上,就是元婴期老妖,也不奇怪。而且一旦化魔,战力更是不凡。
沈石只希望自己人教传承给力些,真的可斩天下妖吧!
沈石并不知道由于他的穿越,很明显他成了这兰若寺的化魔人劫。
没有沈石穿越的日子,按照历史正常进程,今夜应该是兰若寺逼迫乡民,乡民没有生路,一头撞死在这千年树妖身上,以血咒兰若寺上下。
兰若寺众僧不以为然。毕竟神树是住持的“开挂”,他们当然不会觉得神树会反扑。
然而这帮酒肉和尚又怎么会明白神职之重。他受了乡民的愿力,自然要出手。于是,一夜之间,寺庙上下僧众死了个干净。兰若寺也就成了有名的鬼寺。
而“劫”本身便是天地法则之一,并不会因为这方世界狭小,养不出天道,便不会存在。相反,没有天道存在,它也会自主运行。
沈石会在今夜到兰若寺很难说是沈石的本意,其中就没有一些劫的运行。
毕竟法则就像高山流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乍一看是人在走,水在流,但这本身就是法则了。
风越来越大,天上的云层渐渐厚了,遮星蔽月。似乎是人劫不够,雷劫相助。
住持却不动声色,一点儿也不关心上天的雷霆似的,静静道:“佛说,恶语伤人死后坠地狱。不知道施主信不信天堂和地狱。”
沈石明白,树妖平静的表面是在挣扎,似乎唯一可以限制它化魔的便是天堂与地狱了。沈石想也不想道:“我信。”
住持道:“那天堂在哪里?地狱又在哪里?”
他热切的看向沈石。“一千年了,我从未见过天堂,也没有见过地狱。你可以告诉我吗?”
树妖的声音渐渐变了,变出了女声出来。
树妖姥姥似乎真的要出现了……
正文 第117章、与树妖说禅(续)
天堂在哪里?地狱在哪里?
老实说,沈石还真知道。在人教的传承中是有飞升之路的。人教飞升了上界,却也留下了通天之路。只不过这事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的。
在他眼看着化魔的短暂时间里,必须用他懂的,可以立即打动他的说词打动他。好在这样的说词,佛经中就有。舌灿莲花,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沈石瞥了他一下说:“在你们心里,也在四面八方。”
“哦?我心里?我为什么看不到?”他愣了一下,平和不少。
沈石呵呵一笑,直接骂人道:“你这个老秃驴”
一个老和尚当即暴怒,几个小和尚也都纷纷拿起棍子要和沈石拼命。
沈石不疾不徐地指了指他们:“看,地狱之门打开了。”
几个和尚一听,登时若有所悟,纷纷放下了手里的棍棒。
沈石再次笑了一声:“看,天堂之门也敞开了。”
和尚们面面相觑,原来天堂地狱在心里是这个意思。
比起他们,树妖的感悟更加深刻。千多年的佛法修习,瞬间便压倒了魔性。一身魔气缓缓收敛,佛光再现。他更加急切问道:“那何谓天堂地狱又在四面八方?”
沈石随口说出佛门的偈语:“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木一浮生,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约莫十个和尚听得一愣一愣的。
身为佛门中人,佛法修习上却不如一个外人,他们也是很尴尬的。
就是树妖也微微一失神,显然没有想到为什么沈石会有这么高深的佛法修为,一时间竟是忘了沈石不是佛门中人:“施主既然信天堂,知地狱,那为何还要做出行凶伤人的事情?”
心中的执念,双眼所见与佛法所说,本就是佛心生魔心的根由,又哪儿是那么容易化解的。
然则他这一问,却是激起了公孙策他们的火气:“谁行凶伤人了?是你们先行凶的好不好?沈大人分明是看不过,所以才出手相助,怎么就成们凶了?”
可惜树妖根本不理会他们。他的问题并不是问题表面那么简单,而是他一千年修佛与现实的矛盾。
就像是后世的生活在新闻联播里一样。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但是却不是现实。
这样的虚假与冲突,有人很容易便适应了,但是有的人却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树妖显然是后世,只是看着沈石:“无所谓因果,你信地狱,难道就不怕下地狱吗?”
修佛的谨小慎微,什么都不敢做,就是一只虫子,也不敢、不能去杀。具体在树妖身上,就是他在拼命的渡和尚,但是和尚们却是在一心敛财。
但是他能怎么做?只有感化、感化,再感化,至少他学的佛法是这样。
一如他做神树,受人香火愿力。愿力之重,他比哪个都知道,他只能不断以法力灼烧它们,化去愿力之重,返本还源,把精纯的精神力返还他们。这其中,树妖承受了多大的负担。看着自己辛苦修炼的法力就这么白白流失,天地不仅没有偿其功,反而不断衰退,灵气越来越少。那种做好事不受认可,为天地所抛弃的感觉,只有树妖自己才明白。
不过他的难题可难不住沈石。他的心态与国营企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完全没有分别,特别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干多与少,危险与否,报酬都是一样的。这样的事听的多,也见的多了,只不过是把“我是社会主义一块砖”换一个佛经说词罢了,这有多难?
哈哈一笑,豪气万千道:“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这句偈语,可以说是佛门最有名的佛學禅语了,甚至可能没有之一。只要有这句话,再苦再累,甚至人牺牲奉献都不叫个事儿。
甚至包拯他们也不由叫:“好!”
“好一个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庆历新政下,推行不易。可不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包拯不过是执行庆历新政,就有这么大的感触。而树妖,一千年了。他的感触又有多深?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一时间,树妖面露动容之色,看向沈石的眼神也变了。
这根本不是个大气概的话,而是一句大慈悲的禅语——堕在地狱道,求出无期,受极大苦,落入之中的人生不如死,这个时候,我不去帮他们解脱谁去呢?
树妖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兰若寺真正的和尚们也合手道:“阿弥陀佛。”
剩下的全是俗人,也就是假和尚。没有那颗慈悲心,看不见,也听不懂,自然是俗人一枚。
树妖扫眼看去,发现诺大的兰若寺,和尚不过三五人,俗人倒是不少。
“阿弥陀佛。”树妖心有所悟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是我的求佛之道。”
他是真的明白了,身体就如同是让当年前人觉悟的菩提树,心就如同是一座一尘不染的明亮的台镜,时时不断地观照自己,不让尘垢障蔽光明的本性。
“快看,神树流血了。”
“这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