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聊斋仙境 >

第37章

聊斋仙境-第37章

小说: 聊斋仙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崩”的一声。

    屏障破了!

    整个身体无数细胞齐齐发出欢呼,比原先更强大的真元在体内经脉中轻快的遨游着,采来的日精月华不断融合进去,不断壮大着沈石的精元。

    而壮大的真元,又化为能量,不断注入沈石的四肢五行,他的身体渐渐变的强大起来。修仙不仅仅是修为的进步,同样也是人类生命的进化。修行到高深的境界,甚至人类也会逐渐从肉体凡躯向元气生命甚至神魂生命转变。那个时候,几乎可以称作不死不灭。

    境界的提升,沈石在表面看不出来什么,其实无论肉身还是修为都比之前强了一大截。

    就连对人教传承,他的理解也更深了一些:人教传承,唯我唯物。天生万物以载德,褪刍狗以为仙。

    沈石吐出一口长长的浊气,结束了修炼。重新回忆他从十四娘那学来的吐纳心法,但是直接出现的却是:“入我道门,采气成仙。气分喜气、庆气、衰气、急气……”心法竟然变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记忆,沈石赶紧拿出自己为了避免忘记,当时写下的手抄本。果然,再度阅读那本道书,里面才是他记忆中的道书。

    定睛再看,道书还是那本道书,文字根本没有变动,但是沈石的脑中却又多了一些心法。真是神奇无比。

    嘶……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吗?不流于文字。

    不管这道书是谁书写的,都是用上了隐智法。没有人教开智术,修为不到,虽然依然是本道书,却只能流于表面,无法精修下去。就像是一帮子狐狸精,修炼了千年,还是那样。也就是只修法力,不涨境界。心法不在文字,而在悟。悟的通,方是人教中人。

    甚至如果想的腹黑一点儿,同一本道经,不同的狐狸有不同的理解,是不是玄元十子们故意的?敢偷人教的传承,不坑他们,坑哪个?以他们的修为并不是办不到。

    看到沈石拿出一本书,书上有道气缠绕,八娘下意识便想看,悄悄伸出手去。

    “啪!姐姐,不要打扰公子读书。”一直盯着她的十四娘打掉了她的手。

    “读书,读书。有什么用,修为……”

    八娘急躁的厉害,想一步登天。

    沈石理解她的心情,伸出手摸了摸她的头说:“你的心情我明白。不过基础太薄,即便你看了,也会理解差了。”

    有了更深的理解,沈石心情很好。

    但是一伸手摸头,这可是有名的摸头杀。

    八娘还没来的及生气,小咕噜与大黑全跑了过来,伸出自己的头,巴巴地让沈石摸自己的头。

    对它们,沈石自然不会厚此薄彼,一手摸小咕噜,一手摸大黑,而辛八娘……

    “我不是狗!”

    她很生气。她已经化形几百年了。当了几百年的人,她已经适应了人的生活。摸头什么的,那是宠物。这两只狗做了最坏的示范。

    小咕噜与大黑看了她—眼,狗鼻子哼了哼。一点儿也不在乎她生气,反而骄傲的主动用头蹭了蹭沈石的手,仿佛在说:我是宠物,我骄傲!

    真的是气的八娘把什么都忘了。

正文 第74章、马场

    知道了心法的秘密,沈石立即去见老师诸葛卧龙,告诉了他传承的秘密。

    然而,沈石再来,诸葛卧龙却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一封信:……小子,你不要再来找我了。我只不过是个会写故事的老头。什么人教,什么修道,我真的是一窍不知。

    只不过是祖宗没眼光,让我追求学问,让我著书传世。谁知道,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写历史,说我借古讽今;注解兵法,又说我策动谋反;写神怪故事吧,又说我导人迷信;最后改写名人传记,结果这个名人失事,被定为乱党,我跟他一块儿判了个终身监禁……我本以为这就是人生。

    但是偏偏遇上了你。我本以为你是我的(神怪故事)书迷,也就与你开起了玩笑。可是谁想到你竟然当真了。

    在听到你中了童生。我辗转反侧,几日未眠。我觉得我不能再骗你了,所以我走了。我把一切都写在信中,希望你不要怪我。

    努力过日子吧!少看点儿神怪小说,那不是真的。

    诸葛卧龙。

    诸葛卧龙走了,而且他是为了沈石“好”才走的。

    真是让人意外,拥有开智能力的诸葛卧龙竟然不是修道中人,他甚至不信修道。

    “老师,再见了。”

    沈石还是叫了他声老师,毕竟诸葛卧龙确实当他开了智。

    从监狱回来,沈石什么都没说。十四娘却看紧了八娘。身为狐狸,她很明白被骗人的心情。她见过太多太多,姐姐们骗人的景象。

    没有看出诸葛卧龙骗人,她也很内疚,所以她才要看紧八娘,不让她添麻烦。沈家大院就这么平静的过完了一天又一天。诸葛卧龙的事也就成了除沈石外,沈家其他人不知道的秘密。

    “石儿,你有心事?”

    一天,沈良出现在了沈石的院子。

    “我?没有啊。”

    “正好,爹有事。”听到沈石没有,沈良坦白他有心事。

    “父亲,你有心事?怎么了?”沈石疑惑道。

    虽然诸葛卧龙走了,他是有点儿伤感,但是也没到家中出了事,他都不知道的地步。

    自从他给村子带来了工作,沈家部曲便渐渐围在了他的身边。哪怕沈石奶奶、父母回来了,他们还是习惯性地报告沈石。

    就像是刚刚发货的100个马桶,走水路,曹金花押运,早有人通报给他。

    曹金花本来是不想走的,但是当丫环告诉她,100个马桶虽多,到了京,肯定不够分。

    为了马桶,她只能押运回京。

    这样的事,沈石都知道,却完全不知道家中有事发生。

    “石儿,是这样的。你看,家中也有钱了,这家学是不是应该恢复了。”沈良建议道。

    “恢复家学?”

    “是的。可恶的契丹人已经打到浙江北路,说不定就会打到金华来。咱们是不是要准备一下。”沈良说。

    “那么父亲想怎么做?这事奶奶知道吗?”

    辽人会不会过江,沈石不敢保证。毕竟他在郭北县已经见到辽人了,所以想了一下,才让父亲告诉奶奶。

    见沈石答应,沈良开心极了,立即拉着沈石去见老太太。

    不要看沈家平静的过了一天又一天,但是沈良可不平静。怎么说,他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正事不干,只能呆在家里播种,这真是不好干也不好听。

    世上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

    见了老太太,她还在休息。为了儿子,长途跋涉大半年,一天两天,哪儿够老太太休息的。

    不过儿子与孙子一起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老太太只能见了。

    “良儿,你是想组建弓箭社?这……会不会不太好。”

    听明白了儿子的意思,老太太迟疑道。

    大宋皇帝怕什么,老太太怎么会不知道。

    “母亲,石儿在江对岸的郭北县都遇上了契丹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过江打了过来。”沈良说,“万一来了,咱们也要有个还手的能力才好。”

    “护卫乡里是好事,但是咱们是将门……”老太太最担心这点。

    “老夫人,是公孙先生来了。”

    这边正说着,那边门子报公孙策来了。

    公孙策自从遇到包黑子,书也不读了,科举也不考了,据说把他爹气的不轻,但这是人家的家事。而他这次来是代表地方父母官包拯来的。

    他代表了包拯,沈家当然要开中门欢迎。

    双方见了礼,沈良赶紧把公孙策请进来。“公孙先生请。来人,上茶。”

    沈良招呼下人上茶,老太太问道:“公孙先生这次来,可是有什么事吗?”

    “回老夫人,我是奉了东翁之命,来请沈贤弟的。”

    “请我?有什么事吗?”沈石问道。

    “这……”公孙策看了看老夫人与沈良。意思很明白,他们在这儿不方便说。

    “石儿,你们去聊,老身累了,去休息了。”

    老夫人没当过官,但是却明白官场,所以一看公孙策的样子,便主动离开。顺便带走了儿子沈良。

    他们一走,公孙策便对着沈石一鞠到底道:“贤弟,还请你帮帮大人!”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倒是说啊!”沈石扶住他道。

    公孙策没有直接说,而是声色俱厉,拍着桌子痛骂:“身为大宋的子民,和辽国势同水火,国仇家恨,别看两国没有大战,但是几乎每年都有辽兵南下打草谷!他们是把大宋当成了韭菜,一茬一茬收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何等耻辱!我华夏子孙,中原上国,几时受到过这种羞辱?”

    说到了激动处,公孙策几乎落泪:“大人出使过辽国,深感辽国的强大,成群的战马,几万几十万不止。而这次缴获战马,大人有意开马场。”

    说着,公孙策又是一鞠到底。

    包拯真是野心不小,竟然想在浙江养马。

    “这是好事。”

    沈石点了点头,大宋的弱点在马,这不是什么秘密。包拯养马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大宋。这本身确实是好事。

    见沈石点头,公孙策立即开心道:“贤弟,沈家这是答应了吗?”

    “答应?”沈石愣了一下,明白了。

正文 第75章、优越感

    老包这是要沈家出来做事了。这也是一个想做事的地方官必然趋势……皇权不下乡。

    “这事,要让奶奶拿主意。”沈石说。

    “这……”公孙策迟疑,因为老包的目标并不是沈家,他的目标是沈石。当看到沈石的身手,老包便打起了这个主意……他身边需要一个高手,一个比王朝他们还厉害的高手。

    “好吧!”公孙策没有说包拯不要沈家,只要沈石的话,而是同意与沈家合作。

    是的,这就是一种合作,朝廷与地方上的合作。

    “好,好。我愿意。”

    公孙策刚说了包拯那边的意思,沈良便急不可耐的答应了。

    呆在家中,他快受不了了。当一个人形播种机是很累人的。

    “母亲,咱们家不是走文路吗?”

    沈良答应,沈石母亲却不是太过乐意答应。身为女人,她要求的跟男人不同,好容易过几日恩爱的日子,她当然不愿意丈夫又不在身边。

    “这倒也是。”老太太点点头,她也不太乐意儿子去养马。

    家中定下了从文的路子,也没有改来改去的做法。

    “老夫人,辽人国强,就是马多。面对数十万的辽军骑兵,国朝上下立志兴马政。学汉武,驱匈奴……”

    公孙策慷慨激昂。

    如果是一个不知道大宋历史的,说不定便被他忽悠了。宋仁宗想学汉武帝,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足以吓死人。

    “娘,陛下奋发国强,我等身为臣子,怎么可以不奋发向上。”

    沈良很激动,整个人都燃了起来,就是不知道他这么燃,到底是真的想为国出力,还是仅仅不再想播种了……或者兼而有之吧!

    “可是养马也就是从军,从军现在怕是不好吧!”老太太不无担心。

    沈母也立即说:“娘,您老人家说的是。石儿已经考中了童生,咱们还是走文的好。”

    “走什么文?咱们本来便是武将。就算是一门心思往文人里面钻,人家也要愿意接纳咱们才行。”怕老娘被娘子说服,沈良赶紧说。

    “这……石儿,你怎么说。”老太太犯难,看向沈石。

    “一切由奶奶做主。”

    面对父母的眼光,沈石是视而不见。这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家事,又或是国事。他才没有兴趣夹杂在两夫妻中间。

    不过,马在大宋的地位注定了沈石哪怕不参与,老太太也会让儿子参与进去。沈母虽然想与丈夫粘在一起,但是也没有不让丈夫做事的理由。这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而沈良干上了马政,沈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沈良过去的同窗纷纷到访。一时间,沈家倒是热闹了不少。而这份热闹,似乎也证明了老太太的选择没错。这些天,老太太的嘴可是一直帝着笑,直到恶客临门。

    “沈良,沈良。”沈石刚刚做完早课,可外面却传来了一阵喧哗,让他从窗户探头望去。

    “站住,你们是谁?”

    家中的下人拦下了横冲直撞的几个人。这几个人一点儿礼貌都没有,便向里面闯。下人拦人,他们反而生起气来:“我等是来给沈良贤弟道贺的,你这刁奴,还不赶紧去禀告?”

    一个穿着儒衫的男子用折扇指着下人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