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1862 >

第573章

穿越1862-第573章

小说: 穿越186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接着一批的装车运向远远地西方。

无数工人拿着比往日要多的工钱扫荡着市场和各类产品,刺激着国内消费额的增长。从而有带动起了千千万万家工厂,改变起了百万千万人的命运。

郭峰闷闷不乐的从家里出来,心愿没达成,对于这个自幼被捧在手心里的郭家独苗来说,自然不快活了。话说自从他奶奶病逝,然后大姐又考上了名牌大学,震旦大学的名头让郭家在整道街里都风光不已,郭峰就清晰地感觉到他大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直线上升。之前什么都排在自己后头,现在绝对跟自己相看起,待到郭燕成为了《大公报》的正式记者之后,郭峰觉得自己已经在家里变成地位最低的一个了。

当然,这小心思再不可为人道,郭峰对于自己大姐名牌大学毕业,《大公报》记者的职业,也是很自豪的。在眼下报业舆论发达的中国,记者已经慢慢的有点无冕之王的意思了。

现在自己大姐又被《大公报》选派为战地记者,那郭峰的脸上就更光荣了。甚至于他都想象到了他拿着大姐给他寄来的战地照片,在学校里‘趾高气昂’的风光了。

不过……,战地记者也是也很危险的。

同样是在苏州。

“陈妈,我爹呢?”郭峰的同学+前桌林伟明从餐桌上取过餐巾纸,快速的擦拭了一下嘴角,扔进垃圾篓里,头也未抬随口问道。

“大少爷,天刚破晓商场里的刘经理就上门来了,说是一批货有点事情,老爷听了刘经理的话饭也没吃就到商场去了。”站在林伟明身后的陈妈在檀木作的餐桌上放了一杯热可可,倒退一步说道。这东西林伟明超喜欢喝。

马上就要七点半了,这个时候林伟明老娘还没起床呢。林伟明有些不满地微微皱了下眉头,手扶着餐桌站了起来,嘴里轻声发着牢骚:“这么早就走了?我还有事情想和他说呢!不过一个批货而已,有那么多人管着,让底下人折腾去好了,哪来那么多事儿?用得着饭都不吃就跑去吗?”

“陈妈,我的书包呢?”

“在呢。我让老王给你拎着。”林家富有,家中轿车就有四辆,其中一辆是专门接送林伟明上下学。

“不用了,我自己拿着就行。你让人去给王伯说一声,中午就不用再接我了。中午我和同学到外面去吃。”林伟明接过书包朝外面跑去。

第八百六十二章中国绿卡

中国已经不存在奴仆和真正的下人了,陈妈、老王以及这桩林府其他的下人,比如厨房、花匠等等,更应该称为林家的雇佣。他们就像是21世纪的家政服务型人员,只不过是长久的在某一家工作。

只是传统的力量是极大的。只要雇佣自身不出错,或是家庭没有变故,主家没有变故,很多人在一家里做佣人都是一干十几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而富贵人家也总喜欢用一些有年头熟悉的老人。

年轻的时候在内院外堂,如果没有跟老爷少爷们勾勾搭搭变成姨太太,年纪大了就在厨房或是佣人更高层次——妈妈钻进,这陈妈就是一个例子,在林家做了二十一年了,职位从一开始的小丫鬟变成了现在的‘大内总管’,履行的完全是管家之职!

陈妈随手一指房间里的另一个下人,“小李,快去给老王说。”自己踩着一串小碎步急忙跟着林伟明朝外面赶去,边走还边着急地叫道:“哎呀,我的小祖宗哎,外面的东西可不干净不卫生,万一吃病了怎么办?到时候老爷太太可又要怪我了,还是让老王把饭菜送到学校吧。‘

“我让厨房专门给少爷备上一席?”

“哪来的那么多讲究?真要这么容易生病,馆子里就不会有人了。放心吧陈妈,我爸不会说你的。我走了!”林伟明拐过影壁消失在院门后面,声音还回响在陈妈耳边。

比林伟明上学的还要早上一些的时候,郭峰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门了。

七点钟的太阳已经变成一轮耀眼的金黄色圆盘。晨雾尽数消,阳光洒在人身上照的暖暖的。沿途还有一些人家的炊烟正在升起。苏州城的早点摊子特多,一些人家到了早上会直接给钱让小孩在外面买着吃。家里的大人不按点上班的话就多会多睡一会儿。

众多行人从城里各个小巷中涌出,熙熙攘攘的人们朝各自目的地走去。车铃声声,喇叭长鸣,无数的自行车在汽车周围穿梭,时不时的还有一辆辆汽车从行车道上飞速穿过。

郭峰正骑着车子蒙头往学校赶,身后传来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嗨!郭子。……今儿是怎么了?无精打采的。”

“张晓啊?今儿怎么这么早??”郭峰一转头见张晓在自己身后,骑着车子脸上挂着嘿嘿笑,心情不佳的郭峰朝着张晓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郭峰与张晓一样是姑苏二高高二的同班同学,还有那个林家大少爷。在整个苏州府。姑苏二高也是屈指可数的一流高级中学,每年高考都能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学生考上全国各地大中专学校,要知道现在整个中国高中生能考上大中专学校的比率也不过百分之五不到。姑苏二高中能有这么高比例,绝对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作为一般家庭出身的郭峰和张晓,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这所高中的。而郭峰的姐姐郭燕上的是苏州一高,是比姑苏二高更高一层的全省重点中学,姑苏二高只能说是苏州府的重点高中。而林伟明就是拿助学费进来的高价生了,他爹倒是想让他上苏州一高,但人家学校根本不收助学费。

不过和郭峰不同。郭峰的成绩一直是很好地,可是张晓的成绩在高一下学期之后就直线下降,现在已经落到了班级四十来名这个阶段了,而二高一个班级也不过五十人左右。

语文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主课副课六门课他能挂一半的红灯笼。成绩糟糕的不需要说。

可是张晓体育很好,身体强健有利,是他们整个学校里的体育明星。如果报告体院。张晓别看成绩差的一逼,考上的成功率反而是整个班级里名列前茅的。

“早什么早?再早也早不过俺家旁边那家子吹头怪脑【苏州话。白痴】的啊。一群拎勿清的【搞不清状况、不机灵】,老娘还在医院里躺着的。他们自己就先打出狗脑子来了。都是青肚皮猢狲【自顾自、没孝心的人】,还打搅老子睡觉。”张晓说起自己的邻居来满满的不屑。可见郭峰脸上笑容比哭也好看不到那里去,张晓关切地问道:“倒是你,这是怎么拉,跟败仗的公鸡一样,干吗垂头丧气的?”

郭峰低下头,将前面地上一块小石子用力踢起,灰色的小石子在空中划了一道抛物线,落在了地上,打了几个滚。盯着小石子消失的方向,郭峰有气无力说道:“也没什么……”他此时的郁闷倒不是因为水杯的事儿了,而是想起了他姐上战场的危险,更像起自己更多想着拿着姐姐冒着性命危险拍出来的照片在学校的风光,突然赶脚自己很没有良心。

郭峰与张晓是非常好的朋友,心里的话他也就照直说了,张晓一阵沉默。作为好朋友,他可是晓得郭家的,知道郭峰跟他大姐平时叮铃咣当的。郭峰不多去考虑他姐的安危,而先想着自己的风光,确实是有些没良心,那是他亲姐,但未尝不也是事出有因。

“行啦,别担心了。你姐是自己主动报的名,这是她自己选的路。”张晓推着自行车说道。他只是一个没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即使想宽慰朋友,嘴巴也不知道要怎么说话。最后只好把话题转向了不久后的春游。今年姑苏二高的春游不是一个年级一起出动,而是以班级为单位自主活动,他们班要去太湖边上。消息确定下后,班级里连学习气氛都消散了不少。所有学生都想着春游。

张晓唾沫横飞说了半天,见郭峰还是一脸落寞,自己说的他好象就没听进去,右手拉了下郭峰角:“嘿……,我说话你到底听到了没有?这事儿是你姐自己决定的。你爹娘同意了的,管你鸟事?”

“你要真觉得难过的话。等日后你姐从战场上回来了,你跟你姐和好不闹了不就行了!”

张晓说的郭峰自然听的很清楚。可他不能告诉张晓就是到现在,他还有三分不忿他姐。这两年郭燕和名牌大学这四个字压得他都要喘不过气来了。对张晓在身边的咋呼,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复。

“郭君、张君,你们好。”

郭峰和张晓正觉得有些沉闷时,在身侧有个声音响在了他们耳边,一转头,见一名身着整洁的藏青校服,身材不高却十分粗壮有力的人。正是他们班级里的日本人清田佐助。

这是一名跟随叔叔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年。他叔叔是当年日本老兵,人早就加入了中国国家。姓氏都换成了单字汉姓——田。

可是清田佐助他老爹就没他叔叔的胆量了,一直呆在日本,自然取不到中国的国籍。清田小的时候,日本的日子太难过了,一家人就来到中国投奔他叔叔,在上海、南京多地辗转,最后落脚在苏州,开了一家日式料理店。

钱挣得不算少,清田佐助的家庭条件在他们班级至少能排进前二十。可是没有中国国籍。每年都需要到当地警局办理居住证,这一直都是清田一家人最大的痛。

清田佐助有兄弟四个,他的汉语说的完全地道,但是他的成绩很差。尤其是数理化。同时呢,身材粗壮有力的清田佐助也不是张晓那般可以往体育上面发展的特长生,所以成绩处在二高最底层的清田佐助走上学的道路是完全走不通的。

18岁不到的清田已经报名参军了。第一次体检都通过了,最晚下个月他就不会再到学校了。

清田佐助的参军可以让他的家人获得在中国的永远居住权。但不是获得中国国籍。那还至少要等到清田立下大功,或是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国防军军官以后。才可以提出申报。

现在要加入中国国籍比原先更难了。除非是身负大名的,比如那些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的入籍申请很容易被通过,但这样的人有多少呢?尼古拉。特斯拉的经历羡慕死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科学家,但是要这些西方科学家来为中国效力是很难的。

“科学没无国界,而科学家有祖国!”巴斯德的名言一语道破真谛。

另外一条路就是去军队里为中国打生打死,五年时间,那样很多人谋取的也只能是一张永久居住权,中国这些年都没有战争,只在南洋的岛屿上还有零星的枪声。而没有战争如何会有军功?没有军功如何能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中国国籍?最主要的是,在南洋还有一群治安军来给他们抢功劳。

最后一点是,中国国防军招募标准严格,也不是谁都能报名选上的。很多的中国人,自己屡次三番的报名都没给选上,何况是没根底的外国人?

整个姑苏二高报名参军的并不是清田一个,据张晓、郭峰所知道的,轻易就能说出四五个来。但是外籍人的,只有清田佐助一个。整个苏州府报名参军的青年至少在万人以上,而兵额听说还不到三千。这其中还有不少份额是技术兵,也就是汽车兵这类的非战斗人员。

承平小二十年了,军人的社会地位依然非常崇高。军人在中国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

这一次难得国家大扩兵,参军入伍标准直线下降,并且眼看着又是要来一场涉及全球的争锋大战了,缅怀先辈荣光的中国青年踊跃参军的很。这些年里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人,国民意识十足,更清楚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早啊,清田。”郭峰和张晓同时对清田佐助打招呼,张晓的语调显得尤为亲热些。因为佐助跑的虽然不快,也没有打篮球、踢足球的才华,但是身体很强健,更会武功,这让张晓很佩服。

中国的电影发展到1916年已经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了。因为中国电影背后有着老刘皇帝这个穿越时空的bug,可以给出不少富有‘前瞻性’的指导。这些年中国电影业进展‘神速’,票房屡屡高升,整个市场已经做出了规模来了,自然就引得很多人下水游泳了。尤其是动作片,眼下已经有原时空六七十年代香港武打片的水平了。

这样的武打片很对中国人的胃口,连带着就很自然的带起了武术在民间的影响力,无数的国人以‘习武’为骄傲。不会的人更对会武的人崇拜不已。武术这种东西,虽然在国人的脑海中不再神秘,却被披上了一层魔幻的色彩。

武功、武打、武侠,中国人的成年童话,那真的不是说笑的。也不是一场历史变革就可以蝴蝶掉的,那是中国三千年‘侠’文化的积累,和国人心中的一种情怀或潜在的**。

就像国人对‘青天大老爷’的期望一样,对‘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也是浓浓的期望。

清田佐助是日本武士出身,不然的话他叔叔也没资格早早的就投入秦军怀抱了。清田从小的时候就开始挥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