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362章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62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个时空魏格纳的投靠却令戈林有了底气,即使是1944年底已经元气大伤的公海,也仍有4艘战列舰可用,在沿海地带可以轻易压制住陆军,要知道德国陆军可是没有陆航的,可以说所有的飞机都在戈林控制之下,此外魏格纳麾下还有总兵力达到十几万人的海军陆战队,而且战斗力和武器装备都不比陆军的精锐逊色,这就更是给了戈林足够的底气在与国防军内反希派将领的合作中自居主事者的地位。
  但是戈林没有想到的是,魏格纳当初投靠他本来就是为了避免其继续阻挠海航发展而作出的无奈之举,现在眼见他自己作死,不趁机除了这个制约海航发展的家伙才怪!于是政变才刚刚发动,戈林就被本以为会是自己手中一张王牌的海军陆战队给逮捕了。。。。。。
  而戈林更加意外的是,他一直非常爱护的空军飞行员们居然也几乎全都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这令戈林彻底绝望了。他却不明白,平时的关照再多,对于地位待遇本就不低的德国空军飞行员来说不过是小恩小惠,而戈林一次又一次的瞎指挥却已经葬送了无数德国飞行员的生命,这才是更要命的,哪怕只是为了避免自己也像那些人一样死得不值,现在的德国空军飞行员们也都巴不得戈林早死早好。。。。。。
  戈林这边还没发动起来就被干掉了,国防军方面的情况也差不多,因为国防军中不光有反对小胡子的将领,也有很多如曼施坦因、莫德尔这样的小胡子支持者,而且因为战功赫赫而掌握了更多的实权,因此那些反希派们选择了刺杀的方式而非发动兵变,却又因为戈林那边出了问题而功亏一篑,这时他们再想举兵反乱已经来不及了。何况小胡子在国防军中特别是下层官兵之中的支持率并不低,靠着这些大多已经失势的将领根本翻不了天。。。。。。
  轻而易举地平定了这次如同闹剧一般的政变后,小胡子随即展开了残酷的清算,那些反希派的国防军将领们纷纷被抓捕处决或者丢进了集中营,而戈林在得知小胡子连他再见一面的请求也不应允后彻底绝望,当晚便自尽身亡,德国空军与海航则从此迎来了新生。。。。。。
  此外,借着这**清洗,德国还揪出了不少盟国的间谍或者内应,那些一直暗中拖后腿或者出工不出力、消极对抗的家伙也得到了清理,使得德国的军工生产与后勤保障都有了明显的改观,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再出现类似当初将每打一发炮弹都得手动重新装填的37mm“手拉机”作为近防火炮装上俾斯麦号这样的囧事了。。。。。。
  尽管如此,后方突然爆发的政变还是令前线的德军不可避免地有些军心浮动,苏军统帅部趁机对苏德战场北线包围列宁格勒的轴心**队发起凌厉的反击,差点就成功地解了列宁格勒之围,但是由于没受什么影响的北欧军队表现出色,苏军的这次反击最终没能取得其期望的成效。而南线的曼施坦因为防万一,也被迫放弃了刚刚占领不久的萨马拉退回了伏尔加河西岸,这倒是令苏联政府稍稍松了口气。。。。。。(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八章 韬光养晦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打赏和月票,感谢书友“太阳真人”投出的月票,感谢大家在这段困难的日子里对本书的继续支持t…t
  此外1944年末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英国的间谍经过长期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德国重水工厂的位置,丘吉尔立即派出一队特工去解决这个巨大的威胁,而这些军情六处的精英也没有令盟国的领袖们失望,他们成功地破坏了这座工厂,令德国至少损失了一年的重水产量。虽然当初由于胡卫东的提醒,这个时空德国石墨反应堆项目没被劣质石墨坑死,但是重水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英国特工的成功奇袭让德国原子弹的问世至少要推迟半年,这就给了“曼哈顿计划”进度因为那次惊天核爆而被大大延缓的美国科学家们以迎头赶上的机会。。。。。。
  继前一年的爆发性增长后,1944年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其中工业产值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除了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增加投资之外,国外的大量军事订货也是十分重要的增长动力,除了日本人继续订购舰船之外,处境日益艰难的苏联也开始从中国大量进口武器弹药,之前从中国提前要回的贷款等于是换了个方式又很快回到了中国,只是严格来说,掏钱的其实是美国人(注1),至于苏联人自己。硬通货早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即使以官方汇率计算,1944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也超过了180亿美元,超过了初步消化占领区而国力大增的日本和大片精华地区沦陷的苏联,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则提升更大,首先看原料方面,1944年中国生产粗钢1500多万吨、发电1200多亿度、水泥1。2亿多吨、煤炭2。3亿多吨、原油近1500万吨,全都位居世界前三,而电器等工业制成品产量的排名则更加靠前,其中塑料等新兴工业的产量更是惊人,相当一部分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而在科技方面。中国这一年里也取得了大量激动人心的重大成果。例如集成电路计算机虽然还未研制成功,但是华罗庚等优秀的中国数学家成功地完成了关于二进制算法和数据位数…对应地址…总线编码理论等课题的理论预研,只要硬件水平一到门槛就能搞出数字计算机,其意义之大难以估量。
  不过胡卫东更加期待的机械加工与材料工艺方面的进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但仍然不足以生产出更大推力的火箭。尽管如此。最大射程达到3000公里的弹道导弹依然领先于世界。只是由于中国那糟糕的地理位置,这个射程的弹道导弹打苏联够不着精华地带、打美国和德国更是连边都够不着,而打日本又根本不需要这么远的射程。这就决定了这款被命名为“东风…2”的中程导弹导弹依然只是过渡型号。。。。。。
  其实即使是最大射程只有3000公里的弹道导弹,所用的火箭技术也足以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发射卫星的壮举,只是重量必须严格限制,以中国目前的电子技术,送上去也就是起到一个象征意义,对于军事和经济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反而会因为难以保密而过早引起列强的注意和警觉,不利于中国目前的韬光养晦,因此胡卫东干脆给卫星提出了过高的功能要求,令其就算研制出来了也必定重量过大,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火箭技术追上来。。。。。。
  而装机容量超过1万千瓦的中型压水式核反应堆的建成,不但标志着中国核电商业化开发的开端,也意味着核动力装置上舰具备了可能,再加上大型远程常规潜艇与水面弹道导弹发射平台的研制成功,胡卫东有信心在2…3年内研制出可以投入实战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尽管在导弹水下发射的技术成熟之前,暂时只能浮出水面发射导弹,而且只能采用射程近得多的固体火箭,但也总比陆基导弹完全够不着要强得多。。。。。。
  除了“911工程”在战略兵器方面研究的成果,1944年也是中国常规武器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歼2喷气式战斗机与被命名为“解放式主战坦克”的59魔改成功定型生产,意味着中国在目前世界上新武器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又重新获得了部分常规武器的性能优势。。。。。。
  而且更加重要的枪炮弹药虽然没有推出新的型号,但是产量却持续着高速的增长,再加上汽车拖拉机产量同样迅速增加,中国解放军的后勤补给能力较前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令其不但足以守卫我们的国土,也有能力主动杀出国境,从根源上摧毁敌人发动战争的能力。。。。。。
  经济与军工的高速发展令党内军内开始滋生出过分乐观的情绪,甚至就连太祖也在中央军委的一次会议上说出“太平洋现在不太平,将来由我们管了,才能成为真正的‘太平洋’。”,听得胡卫东直冒冷汗。。。。。。
  作为中国工业与军工的总负责人,胡卫东深知如今中国的实力远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强大,弹道导弹虽然水平世界第一,但够不着有重大价值的目标,依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后勤能力虽有很大改善,但即使按照早期的补给标准,也只能支持120多万轻步兵部队出境作战,而且距离不能太远、时间不能太长,何况这几年好日子过下来,部队能否还像当初那样吃苦,胡卫东心里也有些没底。
  注1:美国工业虽强,但比历史同期反而有所不如,后勤运输能力由于德国更加成功的潜艇战和美国海军在正面战场一次次的丧师失地,就更是如此了,因此美国政府对于这个时空更大的援助需求,现在也开始有些力不从心,而中国与苏联的弹药口径基本一致而又直接相邻,因此直接出钱从中国订购后运往苏联,就成为了美国政府必要时紧急弥补缺口的无奈选择,尽管罗斯福心底里对迅速崛起的赤色中国一直都很担心。(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九章 突破方向

  至于新型的飞机坦克,它们的性能确实十分先进,如果拿来对付目前外国最先进的同类武器,交换比都能达到1:5、甚至是1:10,但是这两款新式武器目前在解放军中装备的数量还都不足一百,月产量也不满30,根本承受不了世界大战的惊人消耗。何况中国技术兵种培养困难、还会和工业、基建、教育、甚至于行政乃至组织建设争抢人才,这一直都让胡卫东头痛不已。
  因此胡卫东认为目前中国还需要继续韬光养晦,除了反复强调这个观点、甚至硬着头皮给中央泼冷水之外,他还特意控制了原子弹的研究进度。本来如果想要尽快将原子弹炸响的话,1944年底就已经具备了条件,但是胡卫东还是以“必须达到实战要求”等各种理由将初次核爆的时间一推再推。。。。。。
  虽然受命领导“911”工程后与妻子聚少离多,但李明芷还是于1944年给胡卫东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令他十分高兴,也是由此开始,胡卫东才彻底淡忘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虽然他也一直将继女视作亲生的女儿一样爱护,但那主要是因为爱屋及乌和责任心所致,论亲近程度,继女终究比不上自己亲生的孩子。
  说到那个拖油瓶的继女胡瑛,如今性格也终于变得开朗了一些,看来当初胡卫东找关系帮她不断地换学校果然有些效果,新同学了解胡瑛的基本情况都需要时间。自然不可能像当初的那些同学一样会嘲笑她的生父是个汉奸了。。。。。。
  在北大西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美国海军很快便将重心又移回了太平洋,在成功的南美攻略后,重组完成后拥有10艘航空母舰和4艘战列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再次出现在了太平洋上。但是在太平洋诸岛几乎全部沦陷的严峻形势下,到底应该先从哪个方向上取得突破,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却与总统罗斯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尼米兹的想法主要是从军事角度考虑,南太平洋上岛屿众多、而日军兵力相对不足,薄弱环节很多,以太平洋舰队如今雄厚的实力,可以轻松地打开局面。而且从这个方向打进去可以更早地威胁到新西兰与澳大利亚。而光复澳大利亚不但可以夺取日本目前最主要的铁矿和外汇来源。而且还能够直接威胁到日本人在印尼的石油基地,只要攻占、甚至只是炸毁了印尼的油田设施,日本人就决计坚持不下去了,到那个时候。包括夏威夷群岛在内的众多中太平洋岛屿都是唾手可得。远比强攻要塞要好得多。
  而罗斯福考虑问题的角度则与尼米兹这个将领不同。他虽然破纪录地实现了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的壮举,但是国内的支持率已经大不如前,而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他的支持率就越不乐观,到时候那些金融寡头乘机逼宫,这场战争搞不好就没法继续打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甚至比前线的将帅们更加渴望胜利的捷报,但是由于美国深厚的孤立主义传统,如果收复的土地都是别国的,即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澳大利亚,美国民众也未必当回事,而如果收复的是可以保障本土安全、而且还是美国自己土地的夏威夷群岛,罗斯福的支持率必定暴涨,那时他就可以利用民意暂时压住金融寡头们,让他们再忍耐一段时间了。。。。。。
  由于军事始终要为政治服务,更重要的是,美国总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尼米兹尽管心里仍不赞同,也只得无奈地再次进军中途岛,踏出了收复夏威夷群岛的第一步。
  由于此次日军没能提前预见到美军的攻击方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只需要对付中途岛上的陆基飞机即可,飞机数量超过敌方七倍以上,中途岛又没有坚固要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