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314章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14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罗贯中续得很好,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那么将《水浒》认为是他与施耐庵合著的、也把百回本作为《水浒》的正本也未尝不可,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在此时的中国,七十回本的读者还是最多的,因此百回本造成的先入为主还不普遍,读者也因此能够更加公允地比较百回本和《古本水浒传》的优劣。
  小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人物塑造,支持《古本水浒传》的人士普遍认为,百回本的后三十回中不但描写的水平较前七十回大打折扣,而且甚至没有一个形象能与前七十回保持一致。大多数苍白无力,无性格可言,少数写的也还可以的人物与前七十回中的形象也已经是判若两人。以李逵为例,他是百回本后三十回中写得最好的一个人物,但却已经完全走样。。。。。。
  前七十回中的李逵是一个天真幼稚、一字不识、胆大鲁莽的人。他心直口快,即使与宋江之间也常有言语冲突,他虽然非常敬佩宋江,但从不逢迎拍马,例如第66回开头处写道:“只见李逵叫道:‘哥哥偏不直性!前日肯坐,坐了,今日又让别人。这把鸟交椅便真个是金子做的,只管让来让去。不要讨我杀将起来!’宋江大喝道:‘你这厮!’卢俊义慌忙拜道:‘若是兄长苦苦相让,着卢某安身不牢。’李逵又叫道:‘若是哥哥做个皇帝。卢员外做个丞相,我们今日都住在金殿里,也直得这般鸟乱。无过只是水泊子里做个强盗,不如仍旧了罢。’宋江气得说话不出。”
  这段话里显示了李逵鲜明的个性:说话爽直,毫无掩饰,只要自以为对的,便坚持到底。虽然他对宋江比亲哥哥还尊敬,但观点不同时仍会争论,而且决不相让、决不服气,他不会在言语上照顾宋江的面子。也不懂得照顾面子。
  可是在百回本中第七十一回中。李逵却说出“你怕我敢挣扎?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罢。”这样的话。竟然学会了拍马屁。才过了几回而已。转变竟然如此之大?
  而且李逵道理懂得不多,一旦自以为是,从来就是坚持到底的。因此被宋江斥退,心里也不会太服气,而这段情节之后他却“诺诺连声而退”,哪里还有半点李逵的影子? 要知道李逵是百回本后三十回中写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尚且有如此多的败笔,其他的人物更不必多提了。 而《古本水浒传》后五十回中的李逵形象则与前七十回基本一致,例如第71回中写道“只见黑旋风李逵闯出座位,叫将起来道:‘我不曾见恁般鸟客气,头疼死我也!一头瘟畜生,好歹只吃得一顿肉,直恁推让。卢员外认真不要,就是你的,只管推来让去假甚鸟!恼得我性起,一斧劈了这畜生,你们可没甚鸟让。’宋江喝道:‘黑厮懂得甚事,又来多嘴,快闭口,否则就砍掉你的头!’李逵才撅着嘴退去。”
  这段话中再现了李逵的粗鲁率直,而“撅着嘴退去”一句则将李逵不服气的天真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古本水浒传》中不仅李逵写得好,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同时也与前七十回的性格基本一致,与百回本有着天壤之别。。。。。。
  除了人物塑造,还有人指出百回本的后三十回忽视了人物间的亲疏关系,水泊一百单八将上山有前有后,原由也各不相同,虽然共聚大义,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亲疏关系,大伙中难免有小伙存在。《水浒传》的前七十回中虽没有强调这亲疏的存在,但在作者笔下却处处留意,写出了极现实的义军内部的关系。。。。。。
  例如晁盖上山后很少带兵出征,但后来去打曾头市时,他点了二十名头领,其中的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白胜、杜迁、宋万都是最早跟随晁盖的,其中的三阮本是水军,打曾头市并不合适,但由于是亲信也带了去。这里显示出作者对人际关系极为注意。
  作者在写这些亲疏关系时采取了春秋笔法,十分含蓄,常为一般人忽略。而百回本里却完全没注意到达一点,后三十回里众好汉之间的关系变得完全一样,根本无亲疏之别。有些描写更是犯了明显的错误,例如燕青与李逵的关系。在百回本的后三十回中,燕青仗着相扑的本领,常常捉弄李逵,让其之后对他服服帖帖。
  而这无疑是极大的败笔:其一,燕青是卢俊义的心腹,又聪明异常。而卢俊义因新上山,势单力薄,虽居高位,仍然要谨慎行事。因此燕青为卢俊义想,也得谨慎行事,怎敢轻意招惹黑旋风李逵?其二,李逵虽不善相扑,但武艺决不在燕青之下,而且性格暴躁,动则杀人,且能让燕青戏弄?其三,李逵是宋江的救命恩人,亦是宋江的心腹。欺侮李逵便有欺侮宋江之嫌,燕青且能不小心处之?其四,仔细审阅前七十回,敢骂李逵的只有两个人,一是宋江,二是戴宗。这两个人武艺都不及李逵,但都是李逵哥哥身份,他们骂李逵就如哥哥骂顽童,李逵不服也得听从。其他人对李逵则都是敬而远之。他虽排行老二,却称呼他为“李大哥”。甚至吴用带李逵上大名府去时, 一路被“呕得苦”,也只能好言相劝,“埋怨”而已。燕青是新上山的,怎敢随意教训李逵?
  而《古本水浒传》的后五十回中则与前七十回一样,以含蓄的手法,处处注意到了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例如第71回中卢俊义恶梦惊醒后,首先找来心腹燕青细诉,而燕青又找石秀来分解,为什么单找石秀,不找公孙胜、吴用等人呢?因为石秀曾为救卢俊义单人劫法场,是生死之交。石秀又将此事告诉杨雄,杨雄又是石秀的生死兄弟。最后由这四人保守了这秘密。作者在不经意间便将几位好汉的亲疏关系理得清清楚楚。。。。。。(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大讨论(中)

  ps:  感谢书友“太阳真人”和“13524195877”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而《古本水浒传》后五十回中李逵与燕青的关系也更加合理,例如第110回中写道,“只见黑旋风李逵扭着燕青,大叫大闹,直到宋江跟前。宋江喝道:‘你这黑厮又干些什么?’李逵叫道:‘卢员外上泰安州进香,俺要跟去玩。卢员外答应了,只是小乙哥偏不许去,俺想往日跟了军师哥哥,大名府还去得一遭,不争泰安偏去不得,心中不服,拖他道此理论。’燕青道:‘不是我不许他去,因为李大哥嘴脸不好,恐怕弄出事来。’宋江喝令李逵放手,燕青不作一声,转身就走。宋江骂道:‘你这黑厮,人家进香了愿,那里是玩,俺今偏不教你下山,你可奈何!’李逵撅着嘴巴,不做声,眼看戴宗又下山去了。”
  这一段中李逵是从无忌讳,见卢俊义上泰山便要跟着去玩,丝毫不考虑自己会带去危险;卢俊义因顾着宋江的面子不得不答应;而燕青则考虑卢俊义的安危坚决不答应,但拒绝的方式是好言好语,软中带硬。一见李逵放手便“不做一声,转身就走”,显出燕青的态度是能避则避,不与李逵纠缠。宋江虽然骂了李逵,但那骂的方式,更像哥哥对待一个不听话的弟弟。
  短短几句对话将所有的人都写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极为准确。这可不是一件易事,作者必须将所有好汉的经历、性格清清楚楚地装在心中,并让每一位好汉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说话、行事,大概也只有前七十回的作者施耐庵本人能够做到吧?
  而有些读《水浒》读得比较深的读者更是直指百回本的后三十回没有“《水浒》气”。而“《水浒》气”是什么?武打?战争?行侠仗义?都不是,因为这些描写在其他许多书中都有,但都没有阅读《水浒》(这里特指七十回本)时那种独特的感觉。。。。。。
  有人认为,这种《水浒》气来自一种真实的残酷性,即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翻开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几乎没有谁以正面的形式描写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的,而《水浒》里则比比皆是。
  这些正面人物的残酷行为可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正面人物一般生活中的残酷行为。这类残酷行为在李逵身上表现得最突出。因为他常常滥杀无辜。在江州劫法场时。李逵是“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第五十回中,李逵又将一个四岁的小衙内的头“劈做两半个”;后来还吃了黄文炳和李鬼的肉。对其他好汉类似的描写也很多:判官李立开人肉作坊。差点将宋江也杀了;船火儿张横拦路抢劫;张青、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好汉杀人抢劫。吃人肉等恶行是不可饶恕的,然而在施耐庵的笔下,这些恶行则变成了小节。显得很自然,甚至理所当然。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古代历史,就会发现很多起义军乃至官军的名将都出身草莽,而或多或少地干过杀人越货的事。
  古代战争中全靠酷烈无比的肉搏,“杀人不眨眼”实际是一位优秀战将不可缺少的品质。如何收罗那些“杀人不眨眼”的人,并控制和领导他们,常常成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基于同样的考虑,施耐庵才能极为自然地真实地描写出英雄身上的恶行,使全书溢出一种特有的《水浒》气。
  第二类,是英雄报仇时的残酷行为。《水浒》中英雄报仇手段狠辣,虽也痛快淋漓。却因伤及无辜,令现代人难以接受。武松鸳鸯楼报仇时,不仅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还杀了夫人、养娘玉兰、 丫环、仆人,寻得一个杀一个。害人者被杀了,无辜者亦被杀了。
  这种极为残酷的复仇方式在《水浒》中多次出现,而且显得合情合理,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古代的道德观念与现代不同,施耐庵写《水浒》的时间又是元末乱世,人命贱如草芥,因此《水浒》中这些残酷的复仇方式在作者看来是极自然、极痛快的事。其二,以当时的观点论,丫环、仆人都是主人的财产,杀死这些人也是对主人的报复,这也是梁山好汉常常在复仇时,总将对方杀得一个不剩的原因。其三,残酷的报仇可以起到威慑对方的作用,这也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其实,正面人物残酷报仇的手段在历史上,甚至现代生活中也是存在的,施耐庵将其不加避讳地写出来,表现出作者对这种事实的充分理解,书中这些残酷的行为进一步加浓了《水浒》气。
  第三类,因全局需要而发生的残酷行为。例如在第33回中,宋江为了逼反秦明,竟派人冒充秦明将青州城外数百人家火烧做白地,杀死男子妇人不计其数,并因此殃及了秦明妻小。后来,宋江吴用又以同样手法逼反了卢俊义,弄得卢俊义家破人亡。
  这种手法难以为世人接受,金圣叹便因此而大骂宋江狡诈。不过,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战争史,类似的反间计屡见不鲜。作为战争的一方,必须广收人才,攻击对方,常常不择手段,否则难以生存。宋江用的这些手法虽有些残酷,但都为战争所必需,不是一般书生能理解的。施耐庵毫无掩饰地将这些写出来,使《水浒》气显得格外浓烈。
  毫无疑问,《水浒》气是一种残酷的真实性形成的,由于这种真实性为一般文人所难理解,因此,便难以被写进作品中去了。而在罗贯中续写的百回本《水浒传》后三十回中,众好汉的绿林气也在一夜间改去。李逵再也不滥杀无故:七十二回中,李逵从京城里打出城门,虽然满街是人,也未见杀死一个百姓;七十四回中,李逵在你挤我拥的泰安州中杀进杀出竟也没有伤及一位百姓;除战场外,李逵只杀死了一对奸夫淫妇,而且是“问了备细,方才下手”,竟然变得很细心,很耐心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六章 大讨论(下)

      Ps:感谢书友“13524195877”和“赵尚军”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李逵如此,其他人更文质彬彬了:例如吴用、花荣见宋江等被害,不仅不思报仇,反而自缢身亡!如果都是这般自责自律的君子,当初又怎能聚义山林呢?又何必聚义山林呢?
  而在《古本》的后五十回中,梁山虽然纪律严明,却遮不住好汉身上的绿林气。例如110回里“几个惊倒地上的丫环仆妇、两个香火道人、一个小道童、一个清修长老、一斧两斧尽都杀死,杀得殿中尸骸狼藉,血流满地,灯火凄迷。”,这里的李逵“逢人便杀”,再现了前七十回中“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的李逵。
  而梁山好汉报仇雪恨的行为也越演越烈,鲜血淋漓,惊心动魄。梁山好汉为给林冲报仇,用计杀死到沂州寻欢作乐却掏空身子而卧病求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