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237章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37章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挡欢ń慈纯梢耘缮洗笥贸。远杂谀切┕鹸ìng不强的科学研究,今后也应该rì益重视起来”
  对于火箭方面的研究,由于中国开始得远比德国更早,而且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引导,进步也比德国人更快,因此胡卫东要求对德国方面严格保密。不过仔细分析的话,这也是为德国好,因为如果只是要用火箭来对付美国以外的国家,历史上德国搞出来的V2shè程已经够用了(倒是jīng度严重不足,不过这方面因为中国有求于德国,因此技术交流颇为充分,所以德国后来的V2乃至V3导弹的jīng度比历史上高得多,尽管最关键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中国一直严格保密),而要想打到美国本土,shè程需要超过7000公里(再次感慨一下美国的地理优势)才行,那样的远程弹道导弹得需要历史上50年代后半段的科技水平才可能造得出来,德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二战结束之前搞出来,与其在火箭领域浪费金钱,还不如多造些潜艇和飞机呢。
  由于云爆弹做得越大,威力相较于常规高爆弹药的优势就越大,因而很自然地成为了弹道导弹的首选战斗部。但从长远来看,以弹道导弹、尤其是远程弹道导弹的高昂造价,只有威力无以伦比的核弹头才是它的绝配。而到1940年的时候,中国核工程的进展也已经相当喜人
  历史上新中国为了尽快打破西方的核讹诈,因而走的路线是先不惜一切代价把核武器搞出来再说,但从长远来看,根基不牢对于后来中国核技术的持续进步却造成了不小的阻碍。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二战时期的美国虽然也是不惜一切代价搞原子弹,但他们有的是科学家与财力,实际上是几条科技线一起开,所以并没有引起类似的负面效果。
  而且现在与冷战时期的世界不同,世界大战中的列强胆子远比和平时期大得多,如果像二战末期的美国那样手里只有一两颗原子弹,威慑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因为中国与历史上二战后期的美国情况不同,美国当时仅论常规军力都已经天下无敌了,在此基础上再有了原子弹,心理威慑力自然极大,而现在中国的常规军力却还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甚至连历史上六七十年代的新中国都不如,因此胡卫东认为,中国若想依靠核武器在二战中获得足够大的利益,就不但要原子弹,还需要有氢弹,而且一两颗根本不够,少说也得有十颗八颗才行
  注1:其实如果加长火箭、甚至使用多级火箭的话,shè程理论上是可以大大增加的,但因为工艺的限制,目前火箭口径还做不大,因而弹头也就大不了,威力自然有限(主要是装不下核弹头,即使有了早期的小型化技术,核弹头的体积也小不了。),硬要追求shè程的话,xìng价比就实在太低了,毕竟随着火箭shè程的增加,制造成本是呈指数上升的,中国毕竟还穷,不可能如此浪费(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章 战略武器(下)

  为此胡卫东将反应堆的相关研究提到了比核武器本身更高的位置。因为反应堆的科研水平上去了,再研制核武器的话难度会大大降低。而且由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天然劣势(注1),中国的核武器要想充分发挥作用,非得有核潜艇不可,这就更加需要反应堆技术达标了。
  而且反应堆的价值远不仅仅是科研,即使是还不能称为“核电站”的反应堆,也是可以多少提供一些电力的,这对于发电量与西方列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的中国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尤其核计划本身就是耗电大户,能够内部解决一部分那是再好不过了。
  更重要的是,重水反应堆和石墨反应堆还能用来生产核燃料钚…239,这对于天然铀资源较为缺乏的中国来说,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而如果说将不能作为核燃料的铀…238转化为钚…239只是提高了天然铀的利用率,对总储量不足的中国来说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话;将中国储量极其丰富(目前是世界第二,而且中国的钍资源还远未充分勘探出来。)的钍232(天然钍几乎均为钍232,另外注明一下钍的读音同“土”。)转化为同样可以用作核燃料的铀…233就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
  1吨钍可以提供相当于200吨铀、或者350万吨煤所提供的能源,而世界上已知的钍储量可以至少为世界提供1万年(21世纪的标准)的能源支持。此外,相比铀而言。钍更易于进行浓缩与提纯。更重要的是,以钍为核燃料成的核电站不用担心堆芯熔毁,而且它只会产生相当于等重铀核燃料0。6%的放射性核废料。。。。。。
  尽管钍核电站的技术直到21世纪初期都还未能商业化,但是相关的技术却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技术壁垒,只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因此早一天开始就多占一点先机。而且胡卫东当年的妻子也参与过相关研究,因此胡卫东对此也多少懂得一些,这至少可以让中国少花十年的研究时间。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目前中国无法实现的,只是直接将钍拿来发电(也即是钍增殖反应堆)。但是利用铀反应堆产生的慢中子将钍部分转化为铀233后。再将其分离出来用于制造核武器,却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是这样做不但不能发电,反而还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但为了制造核武器的话。付出这样的代价还是值得的。)。而且铀233与钍之间的分离要远比铀238和钚239之间的分离容易得多。更不要说是最难的分离铀235和铀238了,所以这对于铀矿储量严重不足的中国来说,无疑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即使只为了这方面考虑。早早开始相关的研究也是应该的。
  不管是钚239还是铀233,有了这些人工生产的核燃料之后,中国才有可能大量(当然只是相对来说)制造核武器,而这两者的获得都必须依靠反应堆。1940年,中国终于建成了所有类型的实验反应堆,这个成就在外行看来并不起眼,但胡卫东却很清楚,有了这样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核工业就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事实上,当1941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质的8000千瓦核电站建成后,中国核工业部的“三大战役”很快就同时打响,这三大战役分别是“核武器”、“舰艇核动力装置”、“核电站”,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与始终力争上游的军工科技不同,中国民用科技由于之前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实在太远,所以这两年里都是以消化吸收引进的科技为主,但其间也不是一项独创性科技成果都没有,不过严格来说,它们大多是军民两用科技,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而且与历史上是先有电子管计算机、然后才有晶体管计算机不同,这个时空的中国因为早早就发明了晶体管,加上国内电力不足,难以满足电子管计算机那惊人的耗电量,所以胡卫东当时毅然决定直接跳过电子管阶段,上马晶体管电子计算机项目,虽然这大大增加了研发的难度,但经过中国科学家们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终于比历史上提前18年问世了!
  历史上的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是“定点运算制”,参与运算数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而晶体管计算机则增加了浮点运算功能,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同时,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减小,寿命大大延长,价格降低,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而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两点,一是制导系统的精度可以极大地增加,尤其是对于目前尚不具备末端调整功能的弹道导弹来说,其命中精度更是可以提升至少上百倍;而第二点则是中国的密码破译乃至于本方密码的反破译能力都将会毫无疑问地跃居世界第一,而且和第二名的差距会相当地大,这一点的意义之大完全不逊于未来导弹精度的大幅提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
  注1:在“硅谷”兴起之前,美国西部的经济占比很小,精华地带是美国的东部,以两国陆基洲际导弹的射程,美国的陆基洲际导弹可以轻易打到中国的东部精华地带,而中国却够不着美国的东部精华地带,这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当然,如果不计成本的话,中国也不是造不出能够覆盖美国全境的陆基洲际导弹,但是成本却肯定要高得多,还不如发展核潜艇来得划算和高效。但即便如此,中国还是得付出几倍的成本才能获得相当的战略威慑力,怎一个苦字了得,不过想想地理位置更加苦逼的印度,咱们总还能够聊以自慰。。。。。。(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一章 北非烽火(上)

  ps:  感谢书友“smuksi”、“gzj012”、“山东老二”和“天剑舞飘香”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国内工农业与科技的发展令胡卫东对西南战争的胜利更加充满信心,不过为了备足补给,也为了等待摩洛哥那边的消息,胡卫东并没有马上转守为攻,而终于回到故乡的克里姆果然没有令他失望,不,应该说是令他大喜过望才对。。。。。。
  克里姆原本以为,经过近二十年的幽禁,故乡的人民已经将他淡忘,但是英勇的里夫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英雄和骄傲,当克里姆归来的消息传开之后,原本平静的里夫山区顿时沸腾了,无数的山民拿着简陋的武器前来投奔,仅仅一个月之后,克里姆的麾下就聚集了三千多人,其中甚至不乏之前在绝望中投靠了西班牙人的伪军警。说起来很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一开始克里姆领导大家反对的是西班牙人,但因为后来法国人横插一杠子令起义最终失败,还将克里姆抓走囚禁,因此摩洛哥人民对于法国更加愤恨,宁可投降西班牙人,也绝不为法国人效力,克里姆知道这一切后不禁唏嘘不已。。。。。。
  不过这对克里姆再举义旗却反而是一件好事,由于摩洛哥人的“驯服”,加之佛朗哥本来就是从西属摩洛哥起兵发动叛乱的,因此这个军事独裁者对摩洛哥人颇为信任,事实上他的国民军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勇猛善战的摩洛哥部队。并且在西班牙内战初期立下赫赫战功,只是后来因为这些摩洛哥人军纪不佳(又不是他们自己的国民),佛朗哥不想看着他们把西班牙给毁了,加之共和军已经不成气候,因此佛朗哥一年前将他们全都打发回了摩洛哥,而将原本驻守摩洛哥的大部分西班牙军队召了回去,这种安排本来没什么问题,但现在克里姆回来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西班牙人万万没有想到,在战斗中他们的摩洛哥仆从军竟会纷纷倒戈。以致于原本看上去必胜无疑的征剿不但大败亏输。还给起义军送去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甚至还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军队。。。。。。
  结果这次反围剿胜利后,克里姆的起义军已经迅速膨胀到1万8千多人,而这时距离他回到摩洛哥还不满一个月的时间。为了抓住西班牙内战仍未完全结束、在此之前佛朗哥不太可能从本土派出重兵进剿的机会。立即发兵攻略西属摩洛哥各地。至于整编部队的事。克里姆则展现出了天下罕见的军事奇才,居然采取边打边整编的办法,在战斗中就顺便将其解决了。。。。。。
  由于驻守摩洛哥的西班牙军队主力已经在失败的进剿中遭到歼灭。剩下的部队又如何能够抵挡克里姆骁锐的兵锋?不过区区半个月的时间,西属摩洛哥就几乎全部光复,只有几个沿海的港口因为有西班牙的军舰保护而奈何不得。
  伴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克里姆也开始准备建立政权,不过吸取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之后,他决定在此之前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组织,这样即使万一自己不在了,摩洛哥人的抵抗也不会停止,这个政党就是后来影响极大的柏柏尔人民阵线(后改名为“泛阿拉伯人民阵线”)。有了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之后,克里姆才能不但像以前那样集中兵力打运动歼灭战,也能分散兵力打游击袭扰战,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此后不久,西摩洛哥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这时已经是日沉西山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率先承认其合法性,气得佛朗哥暴跳如雷,但一时间他又腾不出足够的兵力去对付克里姆。佛朗哥可是深知克里姆有多么厉害,以西班牙军队在列强当中中等偏下的战斗力,如果出动的兵力少于20万,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可能,而如果少于10万,那更是纯粹去送装备。。。。。。
  没有办法的佛朗哥只得向明面上反对自己的法国政府求援,法国政府深知克里姆有多么危险,当即同意出兵,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