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我不要当牛郎 >

第22章

我不要当牛郎-第22章

小说: 我不要当牛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法是好的,但奈何没有人脉,目前看来自己似乎认识的比较有能耐的人只有一个肖明宇(虽然还有一个赵家越,不过陈烨是完全没有对方的任何联系方式的,所以也跟不认识没什么两样)。
  于是陈烨一方面赶紧跟肖明宇联系,介绍了目前林家村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上网在一些论坛网站上发帖子求收购。
  肖明宇这边对于林家村遇到困难的事情还是十分上心的。没两天就亲自开车过来了解具体情况了。他还专门带了有关的专家来。怎么说他是个搞药材生意的,在通过和村长直接了解情况,又实地考察确定这里产的橘子的橘皮是可以制作陈皮的(注:这也算是一种中药材吧)但是他的能力毕竟有限,林家村的橘子产量太大,他也只能尽力收一部分。
  不过就是他收的这一部分,也有全村产量的一半多了。虽然收价折算下来比卖橘子稍稍便宜一点了,但这对林家村的村民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至少大家也算是把本钱收回来了。在这种灾年,没亏本,大家已经觉得是十分万幸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虽然肖明宇给林家村解决了一半的橘子,但是他也表示了自己也有难处,那就是他只收粗处理过的橘皮,其他的他是不要的。
  他的提出这个要求也挺好理解,林家村毕竟在山里,这运输城框的橘子和可以用麻袋装的橘皮可是两个概念,后者明显在运输上要方便很多。
  村长在听到肖明宇的要求后,没说什么一口答应了下来。当天就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号召全村的人去村委会的大院里集体剥桔子皮。肖明宇马上也找人拉来了一台烘干机,对村民拨好的橘子皮进行初步烘干,然后装袋,他再找车运走。
  剥皮运动可是全村的事情,陈烨也积极主动的参加了。
  一上午功法,大家齐心合力就播出了一整车的橘子皮。高高兴兴地看着肖明宇让车运走了。可转回头,面对满院子拨出来的橘子瓤,大家伙儿又发起了愁。这么多得橘子各家可怎么吃的完啊,可不吃就要坏掉了。
  陈烨看着也跟着发愁,突然一个想法划过脑海,陈烨掏出五十块钱向村长想要一些橘子瓤,村长死活不要把钱硬塞了回去,最后还让人给他提回去两大桶的橘子瓤。
  回了家,陈烨就直奔厨房,在炉子上架上锅开始烧水。
  其实陈烨刚才想到了他以前小时候吃过的水果罐头,后来知道做法好像也挺简单的,他就想着煮熟了水果做成罐头怎么着也比新鲜的要存放时间长一些吧。
  在制作的过程中,他又发散性思维,想到自己曾经实践过的草莓果酱,是不是橘子也能做呢,想到就做,反正现在什么都不多就新鲜橘子多啊。
  捣鼓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第二天,陈烨拿着几个密封罐子找到了村长,让村长尝了尝他的劳动成果,橘子罐头,橘子果酱,还有用前两者做的橘子水果粥。
  村长一个大男人吃着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却被其他人知道了,大家都凑上来尝了尝,那些孩子和妇女同志们纷纷表示味道确实还不错。这么多得橘子瓤总算不用全都浪费糟蹋了。
  而有人又提出了新的点子,这做出来的罐头和果酱能不能买出去赚钱呢。这是个好问题啊。
  陈烨受到启发,其实制作罐头和果酱的工艺都不难。他在网上看到过不少这种类似的销售农家出产的网店。而且如果他们制作出来,通过网上销售的话,目前来看管理还没那么严格。感觉可行性非常的高。
  陈烨和村长及大家伙儿群策群力,很快就把做果酱上网卖的事情定了下来。这要说人多好办事呢,村里有人家的孩子在城里刚好开了家食品加工厂,他打电话给儿子,人家非常爽快,立马安排人将尽快把一套简单的加工设备,到时派个技术人员过来指导一下,生产完全没有问题。
  这生产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销售的问题了。
  此时陈烨就想到了,他那个好像“停业”很久的网店了。遂向村长表示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网店在网上卖,再让村长找人看能不能在市里及周边的县城联系一下客户。
  然后就是全村总动员纷纷发动力量联系销路了。
  在陈烨这边,他赶回家,打开自己久未登录的网店,把店名和销售类别进行了更改和调整。那边生产还未正式启动,他这边已经通过网店在网上打出了“纯天然”农家自制水果罐头和果酱的广告。并把自己之前做好的成品拍了照片挂到网店里。之后他又重新自己做了一次,并把整个过程也给照了下来,也发到网上进行宣传。等到设备齐备正式生产以后,他就第一时间把成品挂上了网店。
  陈烨能做到基本都做了,接下来对于他来说,只能是坐等客户上门了。好像还颇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
  刚开始销售并不理想,很有点乏人问津的味道。陈烨也有点急了。他在一些相关论坛留言推荐,在网店里又搞了付邮试用等一系列的促销活动,这销路居然还真的渐渐打开了。
  在这期间,有人来了村子,说是要收购橘子,村长招待时一打听才知道人家也是看到了前段时间陈烨在网上的求助留言赶过来的。人家是一家新成立的饮料公司。就在临市。最后人家产大气粗,直接把剩下的橘子和最后一批橘子瓤都收走了。收购价格也算公道。
  这么一算,今年林家村各家的收入和往年相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减少的不多。
  村民们都得了实惠,大家心里都清楚,在这些事上,陈烨可是出了大力了。人们对陈烨都是心存感激的。
  自此,陈烨既孩子们之后,在全村人心中的好感度都刷到了满格。可喜可贺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自从陈烨的农产品小网店开张以后,在卖果酱的过程中,陈烨在和客户的交流之中,很多客户都会问他他们这店里怎么不卖那些个其他的农家货,比如新大米啊,花生玉米什么的,再就是像山货、手工粉条等等等。刚开始陈烨都没怎么在意,都是直接回复没有了事,但等问的人多了以后,又在他所在的购物网站上逛了逛几家比较出名的销售农家自制产品的网店,寻思了几天就开始意动了。
  陈烨直接联系村长,让其问问村里面的各家有没有人愿意把家里多余的存粮、储备的各种山货,甚至是自制的咸菜都可以交给他,放到他的网店里,试着往外卖卖看。如果卖不出去就算了,如果卖出去了,也算是给家里赚点打酱油醋的零花钱。
  因为之前有了卖果酱的先例,大家在听到村长的宣传之后,出于对陈烨的感激和信任几乎各家都拿出了一些农产品给陈烨。农家的东西都是散装的,还好之前包果酱的包装机一直没有还回去,现在就被陈烨征用了,用来给那些村民交给他的新花生、粗磨面、萝卜干、干蘑菇等进行分装了。
  陈烨的网店由于产品都是纯天然,完全经得起考验,渐渐地口碑就有了,然后人气和销量也就逐渐起来了。到了后来,陈烨每天都在分装、打包、回复咨询和往镇上的快递公司送包裹之间打转。原本一个帮助村民的兼职却严重占用了他的太多时间,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文章更新。
  陈烨一看无法,就在林家村里找了一位帮工。林正东,是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当年刚刚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家里也没打算让他复读,本是暑假里就跟着哥哥出去打工了,却没想到在工地上受了伤,虽然不太严重,但家里人还是心疼小儿子,就让他直接回家休养了。一养两个多月,伤好以后也进了冬月,每天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做。
  林正东,文化程度在村里算不错,头脑也灵活,为人据说也本分,电脑操作什么也完全没有问题,在陈烨带了几天后就完全上手了。
  陈烨也没想到林正东上手这么快,几乎所有活,除了开车往外送包裹意外,他就全甩给了对方,自己只负责隔两天开着车往外送一次打包好的包裹就可以了。
  林正东每天都是早上就到陈烨家来,陈烨专门给网店重新配置了一台台式机,就放在一楼的屋子里,林正东每天就在那里上班。
  因为是农家孩子,养鸡种菜的事情都是会做的。在他上班没多久之后,陈烨就发现了这一点,又很狡猾地把人家涉世未深的老实孩子给“坑”了去帮他照顾他家里的鸡和菜地。这甩手掌柜的小日子不要过得太逍遥了。
  一旦日子稳定下来,这时间就会过得非常的快。转眼两年过去了。期间陈烨一直窝在他的小山庄里过着惬意的生活,只是排除每隔段日子偶尔想起赵大少时情绪略微低落。
  当然了生活不可能一直这么一成不变的继续下去,总会发生一点什么让咱们的剧情往下走下去。
  在这一天,陈烨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他的网站编辑打来的。
  这两年间,陈烨改变风格后,创作激情居然被激发了起来,随着第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就突破了百万字大关以后,他就连续写了五六部都算是“卖座”的小说。因为刻意回避感情细节,基本形成了他热血文的文风,这些小说都是发表在文学网站的主站上的,而之前他写得那些耽美怎么只是该网站的副站。这两类小说的读者数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他的收入比之前几乎翻了两三倍,由此可见,腐 女腐 男时至今日还是属于小众。
  自从他的文章受欢迎以后,和编辑的联系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而且多半还都是对方主动联系他安排上架打榜什么的。往常他和编辑虽然互留了电话,但是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联系还是以网络为主的,像今天这样的电话直接联系的确不多。
  而今天的这个电话的内容让陈烨狠狠吃了一惊。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七章

  
  居然有人要把他的一篇文章改变成电影了!!!
  这个消息让一直很淡然的陈烨激动不已。截止到目前,他的小说已经签约出版了一部,现在另一部正在出版过程中,而今天一个更大的惊喜居然就这么砸到了他的头上。是的,是惊喜,陈烨居然都有些惶恐了。在他的认知里,小说出版成纸质书这说明自己的读者喜欢自己的小说文笔故事,这也还在小说阅读的正常范围内,只是扩展了一下阅读方式而已。
  而现在是改变成电影!这完全是跨越领域了好不好。一种被圈外人认同的自豪感让陈烨几乎都要找不着北了。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的文章被肯定了,是有价值的。他的文章不再只是“肤浅”的阅读消遣之物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了编辑肯定的答复之后。陈烨就开始忐忑起来。
  虽然他已经写了很多年的小说了,但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不是中文系,完全自学成才),他的内心十分清楚,在他的文里错字错词错误的语法肯定不少,只是托了网络文学的福,一般看网文的读者都不太计较这些。
  可是现在要想拍电影,就必须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点常识他还是清楚的。
  不过他只写过网络小说,对写或改编剧本完全不在行,在进一步通过编辑和电影投资方联系之后,对方显然也考虑到陈烨的实际情况决定找了一位资深的专业编剧来操刀剧本。而陈烨也给自己争取了福利,就是以原着作者的身份协助剧本的改编。
  因为剧本的写作方式和普通小说是不太一样的,陈烨准备趁着工作之便悄悄地“偷”师,向专业人士学习一下电影剧本是怎么写成的。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嘛。
  投资方找的编剧姓陈,叫陈一铎,做编剧这一行已经十几年了,在行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过人家虽然答应接活了,但是人家是在自己家里工作,而陈一铎的家在京城,陈烨要是想协(tou)助(shi)就势必要自己去京城了。
  陈烨可以说两辈子都还没去过京城,上辈子的他因为某些原因是个“死宅”,而这辈子的他在“宅”这一属性上也好不到那里去。考虑良久,陈烨决定自己去京城“协助”工作。同时他也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好好旅游一下,一方面长长见识,一方面权当奖励自己了。
  准备去京城前,陈烨先后找到林长运和村长将自己的房子和地都托付了对方,其实,之前他的地都是林长运在照看,他这个“地主”几乎是完全没操什么心的。只是现在要离开一段时间,还是再正式拜托一下比较好,显得他郑重不是。安顿好家里的事宜,陈烨就买火车票北上了。他们那里只有连港有机场但航班不多,要是去京城远没有做火车方便。
  到了京城之后,陈烨住进了由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