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阁老夫人养成记 >

第81章

阁老夫人养成记-第81章

小说: 阁老夫人养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停风歇时,娇花被拍打到沙滩上,得以喘息。
  透过红红的纱帐,亮光从窗户中照进来。
  白日宣淫。
  哪里是清贵人家的大公子所为?
  她的眸子水汪汪的,红肿着唇指控他,“大公子,你白日宣淫,若让天下读书人知道了,不知要作何感想。”
  胥良川将她包在锦被中,拥进怀中,轻啄一下她的发,“不怕,没人敢乱说,胥家的下人都是嘴严的。再说就算是别人知道又如何?敦伦之礼,人之根本,此礼遵循天道,延续血脉,代代相承,理所当然,又何惧他人私议。”
  雉娘笑起来,一本正经的男人,连说道闺房之事都如此的理直气壮,言之凿凿。
  “对,你说得没错,天大地大,生儿事大。”
  他的眼神一亮,视线往下移,不知那白嫩的肚皮里,是不是已经…
  她娇嗔一眼,催他起身穿衣,夫妻二人收拾妥当,索性无事,他带着她来到东厢的小书房。
  他站在书案前,朝她招手,“来,写两个字给为夫看看。”
  她还以为自己是来红袖添香,磨墨洗笔的,没想到是让她写字,她的字可是有些见不得人。想了想,丑媳妇终是要见公婆的,咬着牙提笔写了两人的名字。
  他皱一下眉,“尚可,能看。”
  仅是能看而已,她的字无神态无风骨,只不过还算端正。
  她暗道,自己能写出这般模样已是不错,前世里可没有写毛笔字的习惯。这样的字都是她照着原主的存稿偷偷练的,能见人都算侥幸,哪里还能强求什么灵动飘逸。
  “夫君,我以后一定多加练习。”
  他看了她一眼,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字帖,“就照这个练吧。”
  她惊愕,不过是随口说说,他还当了真?
  “习字能修身养性,无事时练练也有益处。”他怕她误会自己嫌弃她的字,淡淡地解释着。
  她将字帖拿过来,应下。
  于是,书房中就变成这幅景象。他坐着看书,眼皮子未抬,嘴里却不时地冒出话,“手肘抬高。”“下笔再重一些。”
  她一一照做,不一会儿手就有些酸,又不想让他看扁,咬着牙坚持。他偶尔给她磨个墨,她则伏在桌案前埋头苦写。
  书房内安静如水,紫铜香炉中香烟袅袅,她腹中诽议,不知是谁给谁添香?
  好容易写完一张,他倾前过去查看,“照着这个练,每天三张。”
  她张口结舌,天天三张,她又不是他的学生,用得着这般严厉嘛。
  而胥良川却完全不知她心里所想,只是觉得如果她每天练上几张,不出几年,写的字就应该会有些灵韵。
  他前世当了几十年的山长,对学生们尤其严格,便是淡淡的一句话,也带着重重的命令之气。
  她又涌起许久之前的感觉,觉得他就像教导主任一样,严厉又不近人情。
  无奈应承,心里却有些不太高兴。
  等晚上一家人用膳时,她的手还有些酸,举箸都有些无力。胥家主子少,不讲究男女不同席,而且胥老夫人好热闹,喜欢一家子一桌进食。
  胥良川见她不时地揉手,心知她必是没有练惯字,等回去用热布巾敷下就好,幼年时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胥良岳也看到她的动作,好奇地问道,“嫂子,你的手怎么了?”
  他这一问,胥老夫人也看过来,忙不迭地询问。
  倒是雉娘有些不太好意思起来,小声地回着,“许久未习字,有些生疏。”
  老夫人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胥良岳看看兄长,朝雉娘眨下眼,“嫂子,不会是大哥让你写字的吧?”
  “你三天前的文章作好了吗?等下和我一起去书房。”胥良川淡淡地看他一眼,慢条斯理地说着。
  胥良岳方才还有雉娘挤眉弄眼,听到兄长这么说,顿里萎靡下来,求救地看着祖母。
  胥老夫人装作没有看到的样子,长孙爱弟,对岳哥儿严厉,那是最应该不过的事情,孙子们的学业,她从不插手。
  胥良岳又哀怨地看着自己的亲娘,山长夫人理都不理她,招呼雉娘吃饭。
  他的肩膀垮下来,朝雉娘露出同病相怜的表情,看得雉娘都想发笑,方才的不快烟消云散。
  “大哥,再宽限我一日,明日一定好。”万般无奈之下,胥良岳朝兄长求饶。
  胥良川看一眼终于露出笑意的妻子,淡淡地道,“明日辰时。”
  胥良岳哀号一声,认命地耷着脑袋。
  雉娘忍俊不禁,猛然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低头偷笑。
  就寝时,胥良川用热布巾给她敷手,敷完后,她转动手腕,觉得好受不少。
  两人脱衣入睡,他修长的四肢缠上来,灼热的气息喷到她的脖子里,她将他往外一推。
  “夫君,妾身觉得你说得对,习字确实能让人修身养性。妾身决定明日起,坚决执行您的要求,每日练字,常常自省,绝不能因为其它的事情影响自己习字的决心。”
  他的眼眸危险地眯起,“所以…包括夫妻之事。”
  “没错,我发现习字别有一番乐趣,说不定多年后,我还能成为一代大家,字帖流传后世,为了这个目标,我一定要修身养性,苦心钻研…”
  她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温软的唇给堵住。
  两唇分开里,他叹一口气,“娘子,为夫错了,不应该让你习字,你想写就写,不想写就当为夫没有说过。”
  “这哪行,我可不是半途而废的人。”
  她的眼里跳动着狡黠,语气却是无比的认真。
  他磨牙切切,这个小骗子,又在骗人,他为何就吃这一套呢。
  “可以的,你写的字本就不错,无需再练。”
  她得意地笑起来,“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勉强同意吧。是你不让我写的,不是我自己不愿意写。看看,我为了你,放弃了成为一代大家的理想,你以后可不能再嫌我字写得不好。”
  他目光灼灼,晕黄的烛火中,她的面容被红帐映得如梦如幻,眼神灵动,眸子晶亮,灵气十足。
  漆黑的眸色深暗,他身子一沉,再次堵上她的嘴。


第79章 肖想
  过了两日; 方大儒和方老夫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京中。方老夫人心急如焚; 一路上都在偷偷地埋怨丈夫当年没有将巩素娟的身份说明。
  她又不敢明着说,只能是愁着个脸; 眼里透着幽怨。
  如果她知道巩素娟不是丈夫养在外面的女人; 哪里还会将巩怜秀赶出去。现如今倒好,巩怜秀是皇后的嫡妹; 她们方家做了好人收养母女俩,反倒半点好也没有落下,不知皇后娘娘会不对方家心生怨恨。
  方大儒当初也不知道巩素娟嫁的哪里,他也仅是和巩老先生有过一点交情,巩素娟不愿透露,以他的性子; 也不会去追问。
  看着老妻忿忿的样子,他懒得搭理。他哪里没有说,他分明每次都说得清楚; 巩素娟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是她不相信而已。还趁着他不在临洲将怜秀赶走,如今得知怜秀的身份,又怪他当初隐瞒。
  妇人之见。
  方大儒拂着袖子,走在前面。
  方老夫人一住进胡府,和胡大学士的夫人寒喧后; 就直奔主题。此次进京,一是为了巩怜秀之事,另一件就是两个孙女的婚事。
  她的女儿胡夫人面色不虞; 两个嫂子心气高,连赵家都看不上,倒是蔡家递了话,想让她牵个线。她跑了一次赵家,赵家也没个准话。
  等方老夫人见过亲家后,就和自己的女儿说着私房话。她从女儿的口中得知皇后娘娘对巩氏母女重视,起了心思。
  她深思熟虑后,对女儿道,“依你之言,以后赵家应该不差,再说因为当年的误会,怜秀对我多少有些怨恨。不如将你的侄女嫁入赵家,一来能修复两家的关系,二来也何偿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娘,你可别提,嫂子们心气高着呢,瞧不上赵家。那蔡家托我去赵家探过话,赵家也没个准信。”胡夫人起到这事就生气,她曾建议过两位嫂子,那赵家是个好人家,谁知两个嫂子都不愿意。恰巧蔡家存了心思,让她去赵家探话,她赌着气,就跑了一趟。
  “你两个嫂子被京中富贵迷了眼,也不想想咱们方家虽然是诗书之家,可朝中无人,你能嫁入胡府,那还是你爹和胡学士的交情。”方老夫人一脸的怒其不急,“她们连赵家都看不上,可是在京中和哪家搭上了话?”
  胡夫人摇摇头,“我看没有,最近我也常带着静怡和静然出门做客,可京中的夫人们哪个不是心明眼亮,咱们家虽然名声极佳,却远在临洲。问过的有,真正想结亲的少,除了一两个为庶子谋算的,试探着和我套过话,被我回绝了。我们方家的姑娘,哪里能嫁给庶子。”
  方老夫人气苦,也都是老爷,不愿意出仕,也拦着儿子们不许科举,否则他们方家哪能被人这般看轻。
  “那照这么说,你的两个侄女在京中难已找到什么好人家?”
  “大嫂的心思娘也清楚,以前一直想让静怡嫁入胥家。胥家门第高,娶媳却偏爱小门小户,咱们家和胥家也是世交。谁知道半路杀出个赵家,硬生生地给截了去。我仔细观察着,大嫂心未死,胥家不是还有个二公子嘛。”
  方老夫人一拍桌子,“就这么办,我和你爹明日先去胥家拜访,后天再去赵家。你的两个侄女,静怡配家二公子是够的,静然那里,我和你二嫂说,可以考虑和赵家结亲。”
  胡夫人一脸的佩服,“还是娘果断,依女儿看,这两门亲事都是极好的。”
  方老夫人圆圆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又见过外孙外孙女,才回到歇息的屋子。
  翌日一大早,老夫妻两人就带着儿媳们和孙女们登了胥家的门。
  胥家在头天晚上就接到方大儒进京的消息,胥老夫人估摸着他们就会上门来,果不其然。
  方大儒见到雉娘,脸上十分的感慨,雉娘行着礼,口中不再称呼外祖父,恭敬地称着,“方先生。”
  “好,你和你娘能找到亲人,我很欣慰。”方大儒有些怅然,却依旧面露笑意。
  雉娘真诚地又行礼,“雉娘替外祖母和母亲感谢先生的大恩。”
  “好孩子。”方老夫人一把托起她,“都是一家人,说这么生份的话做什么,虽然事情查清,你娘不是方家的女儿,但在我的心里,她永远都是方家的姑娘。”
  “当年先生之恩,已经难以回报,不敢再欠下更多的恩情。”雉娘微垂着头,朝方大儒再次行礼,然后转回胥老夫人的身后。
  行三次礼,是她对方大儒的尊重,其它的方家人,于她们母女而言,并无半点恩情,她也不想和方家人扯上其它的关系。
  胥阁老引着胥良川和胥良岳兄弟二人和方大儒见礼,今日胥家的两兄弟依旧是一青一白,青的如松,白的似柏。冷清和儒雅,都是长相出众的男子。
  两人目不斜视,胥良川是因为性子使然,和长辈们见过礼后,对于方家的两位姑娘没有多看一眼。胥良岳则是一举一动都仿着兄长,兄长不看,他当然也不会看。
  方静怡的目光先是定在胥良川身上,青松般修长俊逸的男子,从小到大都是她心中理想的丈夫人选。她也努力地习字练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站在他的身边。谁知竟被空有其表的赵雉娘给抢去。
  她隐有不甘,艰难地收回视线,然后转向胥良岳,打量得认真,目光复杂。
  雉娘含着笑,将她的神态举止尽收眼里。两人的眼神不经意地对上,方静怡略微一怔,然后笑着上前,表现得十分的亲热。
  “几日不见少夫人,出落得越发让人心动,怪不得…”她抿着嘴,眼神却是不停地往男人们那边看。
  胥阁老引着方大儒往正厅走去,青色的修长背影走在后面,她眸光晦涩,脸上却依旧挂着笑。
  雉娘也朝她笑着,忆起以前在方家做客时,方静然将自己推下画舫。现在思来,确实有迹可寻,许是方静怡不知从哪里看出,大公子对自己不一般,所以才使的计。
  自己和夫君已经成亲,方静怡再不甘也无可奈何。刚才她还仔细打量岳弟,莫非方家改变对象,将宝压在岳弟身上?
  若是和方静怡这样表面知书达礼,内里暗箭伤人的女子做妯娌,是非肯定多。她倒不是怕,只是不想让祖母失望,祖母一直致力于家庭和睦,如果方静怡进门,那么她和方静怡之间根本不可能会相亲相爱,最多也是做些面子功夫。
  长辈们落座后,雉娘乖巧地立在胥老夫人的后面,方静怡和方静然也未入座,分别立在方老夫人的后面。
  胥家和方家是世交,两位老夫人之间说起话来,提到自家的孙儿们,方家的三个孙子都留在临洲。按方老夫人的想法,是想带着孙子们进京的,方大儒不许,方家说了不出仕,就是不出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