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的人是京城过来的;人生地不熟;打听消息毕竟不如本乡本土的人便利;所以他们的行动速度远不如夏总兵的人迅捷;潼关到长安几百里地;日夜兼程两天就跑到了;也不用去什么衙门口;去茶馆酒楼坐着就行;自有那关心时事的酸秀才讨论时局。
听了一个下午;长安的局势就差不多分明了;夏总兵的人出了茶馆;想趁着傍晚关城门之前出城去呢;刚解开马缰绳;迎面碰见一人。
“王校尉;你怎么到长安来了?”
来者正是当初夏总兵借给元封那四百骑兵的领队军官;张百总。
王校尉虽然奉了夏修志的将令前来打探消息;但并不清楚事情的究竟;见到老熟人自然高兴:“张百总;正想找你打听事呢;现如今这陕甘地界;到底谁是一把手啊?”
张百总道:“当然是安国亲王殿下了;海公公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太监;军政大权哪能放在太监手里。”
王校尉犯了迷糊;怎么两位王爷都到长安来了;他虽然官职不高;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心里疑惑又不好开口;只好随意一抱拳:“再说吧;我还有事。”
张百总拉住了王校尉;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道:“麻烦你带些钱给我兄弟;我最近是回不去了;没办法;亲王提拔咱;咱不能不识相啊。”
偏巧张百总的兄弟正是那三十八个被斩首士兵中的一员;王校尉是个实诚人;不擅撒谎;望着银子发了愁:“张百总;你兄弟他……”
“我兄弟怎么了?”
“唉;一言难尽;人死不能复生;你也别伤心了;吃粮当兵总免不了这个结局的。”
“到底是谁杀了我兄弟!”
“哎哎;你别揪我衣服啊;是总兵大人下令斩首他们的;只因为你兄弟误杀了燕王的侍卫……”
“燕王?”张百总也傻了。
王校尉整理一下领口;道:“兄弟;心里有数就行了;别对外说;现在燕王殿下到潼关了;这陕甘地界;到底谁才是一把;还得另说;我劝你也早点看清形势;别跟错了人;唉。”
趁着张百总还是发愣;王校尉转身走了。
王校尉飞马奔回潼关;此时燕王的探马还在路上。
马加鞭赶了一夜又一天;王校尉终于回到了潼关;脸也没洗就进了夏总兵的房间;这才去了三天;夏总兵都快愁出了白头发;看见人来;赶紧派人喊王魁过来商议。
王魁慌里慌张赶了过来;这一切都没瞒过燕王耳目的眼睛;燕王是干什么吃的;打小就在皇宫里耳濡目染勾心斗角那一套;这些玩意;他熟的很;早就安排人监视夏总兵和王魁了。
王校尉将长安城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听的夏修志和王魁四只眼睛鼓了出来;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新钦差杀老钦差;安国亲王总领陕甘;怎么想怎么不对劲;皇上就算傻了也不会把两位皇子都派到长安来;这样说必定有一个是假的了;燕王不用说;已经证实过的;货真价实的王爷;那么说假的只有呆在长安的那位了。
反贼胆大包天;竟然能干出这么逆天的事情来;偏偏这伙贼人还是经过潼关去的长安;还是在潼关四百骑兵的护卫下干出的杀害钦差的勾当;这个罪责;无论如何是脱不开干系了。
两个人欲哭无泪;死罪都是轻的;至少抄家灭门啊。
夏修志长叹一声:“事到如今;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什么路?快说。”
两人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藏在窗户跟下偷听的那人听不真切;便悄悄地离开了。
“砰”燕王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这两个废物;竟然把反贼放走;还奉送四百骑兵;简直罪无可恕!”
亲信道:“他们俩在商议对策;我怕对王爷不利啊。”
燕王是干什么出身的;那可是参加过宫变的狠角色;当机立断道:“事不宜迟;动手夺取潼关!”
干就干;趁着夜色;三百多名侍卫悄悄集结起来;甲胄上身;刀出鞘箭上弦;燕王也是一身甲胄;手拿佩剑;亲自指挥作战。
潼关虽然是重要关口;但是现在天下太平;并无战事;所以吃了晚饭之后;大多数士兵都躺下了;只留有少数士兵在城墙上值守;其实不难对付。
燕王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亲自带领一队精干侍卫直扑夏修志的房间;院落外面;一个小兵正在打盹;被人一把拽下去结果了性命;大脚踹开房门;一群人蜂拥进去;大呼奉旨拿贼。
夏修志正在收拾细软;他和王魁商量过了;无路可走;只有潜逃;没成想燕王如此机敏;竟然抢先下手;连逃跑的机会都不给他。
夏修志到底是个武将;哪肯束手就擒;伸手就把墙上的腰刀拉了出来;踢开房门刚想杀出来;迎面十几枝羽箭就射了过来;可怜夏总兵就这样死在自己的房门口。
王魁那边也好不到哪去;被砍伤了一条膀子;血流如注;眼看是活不了了;此时潼关守军被惊动;躺下的士兵们都爬了起来;穿盔甲拿兵器;蜂拥出军营;来到总兵衙署前;只见火光熊熊;一人站在衙署大门口;手里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喊道:“夏修志附逆;已经伏诛;现在潼关由燕王殿下主管;尔等还不速速退去;否则一概以谋逆论处!”
此时一身鲜血的王魁也被拉了过来;跪在大门口;侍卫们横眉冷目;和潼关守军对峙着。
黑压压的人群望着夏总兵的人头和身负重伤的王监军;鸦雀无声;他们只不过是普通士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并不清楚;也不需要了解;他们只知道;夏修志再坏;也是他们的总兵大人;而这些骄横的家伙们;不过刚来三天;就杀了他们三十八个兄弟;现在又杀了他们的总兵;于情于理;这些士兵都难以接受。
不接受又能怎样;大周朝的天下;还能造反不成;人家可是堂堂的王爷啊。
正在僵持;忽然西门处一阵噪杂;有人喊道:“西边来军队了!”
潼关保持这么多的驻军;就是为了防止万一;现在有人来攻;不需要人下令;士兵们就自发的赶了过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位;很快就按部就班进入了战斗位置。
可是他们却惊讶的发现;来的是自己人;当先一人正是潼关骑兵营的张百总;他一身铁甲风尘仆仆;想必是连夜赶来的;身后黑压压一片也都是潼关自家的骑兵。
张百总大喝一声:“城里那个燕王是假的!安国亲王;陕甘总监军海公公有令;拿住假燕王者;赏银万两;官封千总!”
城头上顿时一片哗然。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封建时代 5…24 招兵筹粮经略长安
下面这么一喊;城墙上的士兵们顿时醒悟过来;原来这伙京城来的家伙们是冒牌货啊;怪不得这么阴狠呢;杀了俺们的兄弟不说;连夏总兵也被他们杀了;合着他们是想夺取潼关啊。
人总是容易相信自己认识的人;张百总是潼关的老人了;带着骑兵营从长安赶过来;那还能有假?先入为主的印象一确定;所有人都不在相信燕王的身份;大小军官们领着士兵一边大开城门;一边提着兵器去找燕王算账。
城头上一闹腾;燕王在下面就听见了;他派出侍卫手捧自己的金印前去弹压士兵;可是事到如今;谁还认他这一套;侍卫很快就被乱兵吞没;眼瞅着一队火把奔着这边来了;燕王束手无策;若是夏修志没死的话还能压一下;如今这些大兵看到自己就如同仇人一般;哪还有容他表明身份的机会。
无边的暗夜里;到处都是喊杀声;战马的蹄铁急促的击打在石板路面上;发出暴雨般的声音;燕王一行人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四面八方都是要杀他们的人;每个侍卫都知道大难临头了;但皇家侍卫的骄傲依然支撑着他们的意志;没有人贪生怕死;毕竟他们的家人还都在京城;若是附逆;就不是死一个人的事情了。
潼关是一座大要塞;驻扎着数万士兵;此时虽然是夜晚;但大家已经涌出兵营;到处是人;西门已经开了;张百总印着从长安一路急追而来的一千五百精兵冲了进来;城内更加混乱了;天色黑暗;夏总兵又死了;没人指挥;没人疏通;到处乱作一团;但每个人都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要干掉假冒的燕王。
燕王的脸色苍白;嘴唇有些哆嗦;就算上次皇宫政变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害怕过;可现在身处异地;身边只有几百个士兵;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仇恨士兵的要塞里;杯水车薪。
更何况;他面对的敌人神秘莫测;居然胆子能大到冒充亲王占据长安;倒打一耙说自己是假冒的;这种级别的敌人太难对付了;燕王没有把握。
急中生智;他一把扯下头上的束发紫金冠;塞在身边一个和自己身材相仿的侍卫手里;急道:“穿上我的衣服。”
侍卫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替王爷死本来就是他们的责任;此时也不敢有二话;赶紧戴上王爷的金冠;披上杏黄袍;燕王另外找了一套潼关士卒的普通号衣;胡乱套了上去;带领十几个侍卫仓皇从侧门逃走。
潼关城内的乱局帮了他的大忙;到处是兵;黑灯瞎火都穿着一样的号衣盔甲;谁也认不出谁;燕王和他的部下们混进人群;小心翼翼的向东门靠拢;正走着;忽听总兵衙署方向一阵杀声;是乱兵们在进攻;他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想回头看;又忍住了;咬一咬牙;继续前行。
总兵衙署本身就修建的如同一座小堡垒;易守难攻;潼关兵马虽多;但一时间也发挥不了战斗力;当然;最终结果毫无悬念;侍卫们死战不降;为燕王的出逃赢得了时间;三百多侍卫战死大半;剩下的也都身负重伤。
到了凌晨时分;战斗终于结束;假冒的燕王被生俘;连同那些车辆仪仗太监侍女一并押往长安;至于生俘的侍卫们;则一一押上城头;斩首示众。
领军前来潼关的是大将军汤和;老将军出山的第一战打得并不算漂亮;但也达到了战略目的;虽然未捉到真正的燕王;至少潼关是牢牢掌握在手里了。
他下令将侍卫们斩首;更是出了潼关众军心中一口恶气;然后又下令厚葬夏总兵;更是博得了官兵们的好感;汤和顺理成章的接管了潼关;卡住了中原通往陕西的咽喉要道。
至于如何安插班底;彻底收服军心;那是后话了;凭着汤和的本事;这些不在话下。
……
长安;城外大校场;一杆高高的招兵旗迎风飘扬;朝廷又招禁军了;待遇优厚;不光管饱;一个月还有三吊钱的军饷呢;大批青壮闻风纷纷前来报名;巴望着能吃上粮;当上兵。
关中是个人口密集的地区;地少人多;渭河平原的良田再肥沃;也养不了那么多人;而且这禁军不比平常的省军;乃是朝廷的军队;吃穿军饷都有保障的;死了伤了也有抚恤;这一点;营门口的布告上写的很清楚。
一个兵每月三吊钱的军饷;简直抵得上一个农民忙和半年的了;还管穿衣服吃饭;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可是人家也不是啥人都要;只收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健壮男子;要举石锁;念数字;分左右来考核呢;即便这样;还是在短短三天内招募了一万新兵。
陕西虽然比甘肃富裕;可是养这么多兵也吃不消;一万人;光一个月的军饷就是三万两;还不包括吃饭穿衣;营房、兵器、旗帜马匹这些开销;都算下来;每个月没十万两挡不住;可是这些钱从哪里来?
元封自有办法;他已经命人伪造了许多公文发往相邻的省份;措辞严厉的命令河南、四川、山西、湖广等地官府;让他们征调粮食和钱银来陕西;反正朝廷准备对西部动武的事情也已经公开化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打仗的规矩;合情合理;谅那些地方官也不会生疑。
即便有哪些精明的官员意识到不对头;等他们向京城核实;一来一回已经过去成月的时间了;黄花菜都凉了。
总之;元封是抱着能忽悠几个是几个;忽悠不了也无所谓的态度来做这件事;就算全忽悠不到;能打乱周朝的政令系统;让他们动辄怀疑上面公文的真假;也是一件好事。
招收了一万新兵;对于原先那些陕军的依赖性就降低了;前任吕家军的战斗力虽然不错;但用起来毕竟不大放心;还是有自己的武装比较好。
元封最擅长的就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自己;当初在十八里堡是这样;在西凉也是这样;现在长安又是这样;只带着二十来个人来到长安;竟然在短期内巩固了政权;拉起了一支队伍;不能不说是奇迹。
虽然他是西凉国主;但此时西凉正值外患;轮台突厥人叛乱;大军平乱不知道何时才能凯旋;敦煌又遭到吐蕃人的趁火打劫;一兵一卒也抽不出来;不但不能派兵东进;还需要元封的援救呢。
长安需要人坐镇;元封不敢擅离;毕竟这里是对东周作战的第一线;所以驰援敦煌的任务就交给徐达了;徐达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拿着范良臣签发的军令;前往兰州调动甘军;然后增援敦煌;甘军虽然弱;但毕竟是西凉人训练出来的部队;再加上徐达这个宿将;定然能解敦煌之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