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魁也是有见识的;知道皇上在大报恩寺养了一批僧兵;表面是和尚;其实是大内侍卫的编制;这些人想必就是了;看来皇上对海公公的期待很大啊;竟然连大内侍卫都调拨了一些。
随车还有两位年龄偏大的老;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了;一身征战杀伐的气息藏也藏不住;不过他们根本不理睬王魁等人;只顾自顾自的交头接耳;似乎在点评着潼关兵马的素质。
这八成是兵部派来协助海公公的将军;别看没穿官服;品级肯定比夏总兵高;王魁自以为聪明的提醒了夏修志一句;夏总兵赶紧凑了上去想巴结两句;还没偎到五步之内;就被锦衣卫一声喝住了。
这帮京城来的家伙;人数不多;排场还挺大。
封建时代 5…16 诳兵
王魁亲自上前掀开了车帘;搀着海公公下来;望着这位荣光焕的老前辈;王魁微微弯着腰;笑道:“老祖宗;有日子没见着您了;气色还是那么好。”
海公公鼻子里哼了一声:“猴崽子;亏你还记着咱家;托皇上的福;托曹公公的福;咱家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
王魁讪笑着向海公公引见夏总兵;夏修志陪着笑脸过来行大礼;海公公一身锦绣蟒袍;气度非凡;只是傲然瞟了夏总兵一眼;微微点了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然后一行人进入总兵节堂;海公公自然坐在位;另外两个器宇轩昂的神秘中年人坐在海公公下;王魁和夏修志不敢坐;站着伺候。
王魁小心翼翼的问道:“海公公此番路过潼关;可是奉了圣命?”
海公公道:“你也是宫里出来的人;怎么一点规矩也不懂;不该问的不要乱问。”
王魁赶紧赔罪;海公公一摆手:“罢了;都不是外人;也没啥瞒着你们的;咱家被皇上启用;任命为陕甘总监军;这两位是兵部派来协助咱家的将军;分别担任陕甘两省的提督;名字就暂且不报了;毕竟朝廷还未明上谕呢;咱们星夜兼程;也是图个兵贵神速;王魁你也知道;秦王他…提了不提了。”
海公公说的含糊其辞;但意思王魁是领会了的;秦王已经不受皇帝宠信;他留下的一摊子军政事务;皇上要派信得过的人接手;陕甘总监军;这可是个炙手可热的肥差啊;海公公都是退休的人了;临了还能达一回;真是走运啊。
夏修志看那两位中年人;气度非凡;从容淡定;一股淡淡的肃杀之气油然而生;一看就知是万人敌的猛将;这可不是能装出来的;陕甘二省的提督;那可是二品武职;自己的顶头上司啊;现在不巴结还等着什么时候;他赶紧上前撩袍跪倒:“海公公;两位军门;卑职潼关总兵夏修志;给您们请安了;若是有能用得上卑职;定然鞍前马后;万死不辞。”
节堂上点了几十根牛油大蜡;灯火通明;海公公和两位提督交换了一下眼神;对着夏修志赞许的点了点头家危难;正值用人之际;潼关乃是关中门户;咽喉要道;夏总兵守好关卡;就是大功一件。”
海公公说完;那个身形甚是高大的中年人接口道:“我们赶了一天的路;还没吃饭;夏总兵安排些酒水饭食吧。”
夏修志一听;甚是高兴;正愁没有机会拉关系呢;酒桌上可是最能增进感情的了;他赶紧命令伙房开火。上差们的战马也都牵进马棚;燕麦甘草清水伺候着;不敢有丝毫怠慢。
要塞的伙房;大灶一直是有火的;不到半个时辰;节堂上便摆起了数桌酒宴;京里来的上差们和潼关军方的陪客们欢聚一堂;推杯换盏。
酒席很是丰盛;鸡鸭牛羊肉不用说;还有山上打来的野鸡孢子;河里的鱼虾;最难得是一头雄鹿;剥了皮放在火上烤着;吱吱冒油;鹿茸血兑了酒;喝了能壮阳的;望着京城上差们满意的神情;夏修志搓着手谦虚道:“穷乡僻壤;没啥能拿得出手的;让大人们见笑了。”
“夏总兵过谦了。”海公公笑吟吟的举起酒杯;浅尝辄止;这酒是王魁扣押的汾酒;确实是好东西;但是在御膳房出来的海公公眼里;不过尔尔。
徐达和汤和这两个老家伙是本色出演;根本用不着掩饰伪装;一举一动相当自然;大块喝酒;大碗吃肉;尽显武人本色;徐达两个儿子平时更是荤腥不忌;来不拒;只有那少林寺的十三棍僧面露难色;但是为了不暴露身份;还是毅然端起了酒碗。
酒过三巡之后;凝重的气氛淡薄了一些;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了;海公公对王魁推心置腹道:“秦王这回算是折了;咱家这回前去长安;就是要将其羽翼一网打尽;所有财产查抄入库;看来是个肥差;但是千头万绪;不知如何下手才好啊。我听说秦王手下产业颇多;田产铺面商队多如牛毛啊是麻烦。”
与其说是诉苦;还不如说是炫耀;王魁羡慕不已;两人探讨了一下关于抄家的技巧;又回忆了一下当年在御膳房一起共事的日子;感情更近了一些。
徐达汤和等人和夏总兵喝了几杯酒之后;也热络起来;说到这趟苦差事;徐达将帽子摘下;露出光溜溜的秃头道:“这趟可是苦差事;从京城出星夜兼程;就没停过脚;早知道这么苦;还不如在大报恩寺继续当侍卫统领呢。”
原来是皇帝身边的近卫;怪不得如此雄壮;夏修志有心巴结;又敬了徐达几杯酒军荣升提督;总督一省军务;卑职也要听您的调遣呢;那个……卑职想打听点事儿;朝廷在陕甘有什么安排?官场军务上的……”
夏修志知道;这回陕甘官场要大换血了;自己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巴结好这几位上差;以后就再也碰不上这样好的机会了。
徐达道:“这次去长安;肯定要摘一批人的乌纱;夏总兵若是有心思把官职往上动一动的话;不妨早作安排。”
夏修志便明白了;这年头;酒桌上的关系不顶事;顶事的还是那些黄的白的。
登陆持;支持《武林帝国》
喝完了酒;王魁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海公公住下;又让夏总兵安排了几间干净舒适的屋子让京城上差居住;王魁亲自送海公公进屋;帮他脱靴;一边伺候着;一边问道:“海公公;我那个事儿?”
微醺的海公公笑道:“猴崽子;放心好了;回头咱家自会给曹公公写条子的。”
王魁欣喜万分;给海公公磕了几个头;双上捧上一叠银票:“海公公;这是小的孝敬您的。”
海公公瞟了一眼;轻轻接过放在床头:“这小子;下不为例啊。”
从房里出来;王魁迎面碰上了夏修志;夏总兵也刚从那两位提督大人的房里出来;两人心知肚明;啥也不说了;相对讪笑;擦肩而过。
刚才夏总兵也向徐达汤和二人表示了心意;除了两千两银子之外;还委婉的提出;派遣一支骑兵协助两人大人办差;毕竟秦王在长安经营了一段时间;颇有些党羽;钦差大人的随行人员过少;若是有人铤而走险就不好了。
夏总兵这是想分点功劳呢;徐达汤和两人经过多少场面;这点心思一眼便看透;也没当场答应他;只说考虑考虑。
次日一早;众人早早醒来;恰好阴雨多日;今日放晴;好大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钦差卫队整装待;海公公在众人簇拥下走出;忽然看到路边停着几辆车;车棚上涂着硕大一个便随口问道:“这是咸阳邓家的马车?”
王魁道:“正是;马帮头目邓子明走私硝石硫磺;已经被小的扣下了。”
海公公道:“锦衣卫的情报上说;这个姓邓的是秦王的亲信呢;把人交给咱家吧;咱家能派上用场。”
王魁哪敢不从;命人将邓子明从牢里提出来;交给海公公。
那厢;徐达对夏修志道:“我们和海公公商量过了;进长安还需气派些;就暂借夏总兵一些人马吧。”
夏修志欣喜万分;能出上一点力是他的荣幸;双方都心有灵犀的没提到调兵虎符的问题;帮忙而已嘛;弄那么认真干嘛;人家能答应分你一杯羹就不错了。
夏修志临时调拨了四百骑兵给钦差护驾;本来潼关就是座要塞;以守为主;这点骑兵已经是夏修志的家底子了。
临行前;海公公又语重心长的对王魁说:“潼关乃是咽喉要道;务必守好;江南还有些反贼余孽;或许会取道潼关前往西凉投敌;小魁子你一定要仔细;不放走一个可疑人员;哪怕他们顶着什么锦衣卫内厂的名头也不要轻信啊。”
王魁一躬到底:“多谢海公公提醒。”
一行人出了潼关;向西就是一马平川的渭河平原了;天高野阔;秋高气爽;众人心情大好;奋蹄扬而走。
马车里;小太监毓风好奇的问海公公:“海公公;昨晚你怕不怕;冒充钦差可是杀头的大罪啊。”
海公公道:“我一辈子谨小慎微;怕够了;临老胆大几回;也不枉此生了;猴崽子;你怕不怕?”
毓风道:“刚开始有点怕;手抖得厉害;都得藏在袖子里;不过后来看他们那副巴巴结结的样子;也就不怕了。”
海公公点点头道:“对了;大周朝的官场就是这个样子;不亡都没天理了。”
元封和徐达并辔而行;徐达问道:“殿下;为何向那夏总兵讨要这些骑兵;有他们在反而累赘。”
元封道:“陕甘两省毕竟是周朝的地盘;张士诚动手快得很;听说已经有一位钦差奔着兰州去了;前面的路程还很遥远;未知数太多;这批人马才是咱们真正的护身符;有他们在;咱们不是钦差也成了钦差了。”
正说着;前面烟尘迭起;似乎有一队骑兵奔来;护卫的骑兵千总拉长腔喊道:“有马贼”
潼关骑兵们顿时乱作一团;人喊马嘶;唯有元封手下那二十来号人坚如磐石。
封建时代 5…17 胆大包天的计划
5大包天的计划
上一章下一章返回本书返回目录
潼关的兵好久没打过仗了;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便草木皆兵;而元封和他的西凉部下们早就凭着多年经验看出来只不过是十余骑而已;根本用不着担心。
徐达汤和是老行伍了;也看出来人数量不多;潼关那四百骑兵素质太差;乱哄哄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徐达皱一皱眉;怒吼道:“慌什么;照常前进!”
骑兵们这才稳住阵脚;分两列纵队继续前行;那股烟尘越来越近;想必也看见这边浩浩荡荡几百人马了;但是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沿着官道呼啸而来。
元封心中好奇;抽出千里镜望过去;只见对面寥寥几骑狂奔而来;背上都插着旗子;身上也穿着号衣;原来是八百里加急的驿卒;怪不得那么牛气。
大周朝的政令传达依托遍布全国的驿站;交通要道上每隔二十里设一驿站;有驿长一人;驿卒数人;驿马数匹;朝廷公文就靠这些驿卒和驿马来交替传递;普通公文也要求每日行程一百八十里;紧急公文就要日行三百里;十万火急的公文则还有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两种;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星夜兼程;规格之高;不管什么人都要避让。
为了显示出所送公文的紧要性;八百里加急的驿卒身上都要插着两杆旗子;让人远远的看见也好避让;朝廷有定制;八百里加急;挡死;拦亡;别说一般旅人官员不会拦路;就连马贼也不敢招惹他们;以免招致官府穷追不舍的追杀。
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啊;看对面来人足有十来个;除了背负文书的驿卒;其余可能是护卫人员;可见这封文书的重要性。
如此高规格的传递;只能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西凉已经对周朝开战了;元封在撤离京城的时候;就安排叶唐传递命令给远在西凉的赵定安;让他即刻提兵东进;抢占陕甘;这也是早就定下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元封出的开战密信;也是通过周朝的驿站传递到兰州;然后再转用西凉的驿马传到凉州的;如果这事儿让皇帝知道;不知道他会作何想法。
既然是通报战事的文书;不妨截下来;让皇帝晚些知道才好;元封递了个眼色给徐达;后会意;喝令道:“儿郎们;给我将那些冲撞钦差的家伙拿下!”
潼关骑兵们傻眼了;迟疑着不敢动作;还是元封的那些手下和十三棍僧冲了上去;在官道上站成一排。
驿卒们丝毫没有减速;一边狂奔一边大喊道:“八百里加急;挡死!”
但是对方依然伫立不动;驿卒们奔到跟前;只好猛拉缰绳;驿马跑出了性子;嘶鸣不已;前蹄腾空;鼻孔里喷出热气来;当先一名驿卒怒吼道:“你们是那里的队伍;耽搁了八百里加急;你们吃罪得起么!”
“锦衣卫”们二话不说;上去就把他拽下马来;背上装着邮件的皮质筒子也被扯了下来;后面的驿卒纷纷拔刀;两下里这就要开打;忽然;元封手下一人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于是便凑到元封跟前低声道:“好像是自己人。”
军统司早已把陕甘两地的重要机构渗透了个遍;利用大周朝的驿站系统传递自己的文书也是常事;元封心中一动;命人过去接头;两下里对了密语;果然是军统司的伙计。
大水冲了龙王庙;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说了;原来这伙驿卒中有真有假;除了两个真正的驿卒之外;其余十人是从西凉而来;奉命前去中原寻找元封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