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执剑写春秋 >

第52章

执剑写春秋-第52章

小说: 执剑写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昊指指郭嘉,道:“我为他而来。”

“我?”郭嘉有些奇怪。

他和赵昊素昧平生。

“没错,就是你。郭嘉,你就要死了。”赵昊肯定道。

郭嘉苦笑一声,道:“这点就算是先生不说我也清楚。”

“不过你若是奉我为主,我便还你一个健康的身体。你放心,我无意这片天下。我要带你去的,是另外一个世界,绝不会和曹丞相发生冲突。”赵昊道。

曹操和郭嘉同时一惊。

“奉孝还有救?”曹操下意识问道。

“另外一个世界?”郭嘉敏锐的察觉到了重点。

“郭嘉这种小病,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疥藓之疾,随手可除。不过我没有做滥好人的习惯,想要从我这里拿到好处,自然要付出代价。”赵昊坦言道。

曹操和郭嘉都是心思诡诈之辈,赵昊无意和他们勾心斗角。

一力降十会,是对付聪明人最好的办法。

“如果先生说的都是真的,我同意奉孝跟你走。”曹操道。

赵昊诧异的看了曹操一眼,的确有决断,而且他此话一出,郭嘉对他更是忠贞不二。

收买人心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就算是作秀,郭嘉也会感激涕零。

这的确是人主的魄力。

“罢了,我便再给你点好处。曹丞相,郭嘉死后,你会成为北方最大的势力,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不过你的气运也到此为止了。接下来你会大举南下,然后在赤壁之战中中了周瑜的苦肉计,为孙刘联军所败,大伤元气,终其一生再无力一统天下。兵败赤壁之后,你曾经仰天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赵昊道。

曹操的神色阴晴不定。

“建安十七年,你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忠心汉室,被你赐死。不过你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的称帝,倒是你的儿子曹丕完成了这个举动,建立魏国。可惜,曹孙刘三家征战不休,最终却给司马家做了嫁衣裳。”

“司马懿,就是这个在你的麾下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的人,一手颠覆了魏国,他的后代建立晋国,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曹操的脸黑成了碳。

第108章王佐(4万2推荐票加更)

感谢胡思乱想者1888赏,感谢萌喵果果的588赏,感谢插翅难逃、谨幕枫、天天看小说kbw、唐尸不摆手、宥義、海〓倲〓湥А⑶卣虻拇蛏停砩暇6万推荐票了,继续求支持。

………………………………我是纯洁的分割线……………………………………

郭嘉目泛奇光,赵昊的所言所行,实在是让他十分意外。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言尽于此。接下来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吧。”赵昊道。

“先生为何对操如此之厚?不惜泄露天机。”曹操恭敬道。

他没有质疑赵昊说的是真是假,只是奇怪赵昊似乎对他太过另眼相待了一些。

仅仅是为了安郭嘉之心?曹操不相信。

“你倒是和史书上说的一样多疑,不过告诉你也无妨,你和刘备孙权三人当中,我看你还是挺顺眼的。至少你曾经说过,你今生的梦想不过是做一个征西将军而已。而且你终其一生未曾称帝,号称仁义的刘备,号称汉室忠臣的孙权,却最终都登上了帝位。相较之下,未免讽刺。”

“最重要的是,三国征战不休,实在内耗了太多的实力,中原大地,十室九空,尸横遍野。百年之后,晋国无道亦无能,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从此沦为异族的屠宰场。我曾经想过,若是赤壁之战你能够胜出,是否能够改写这种局面?”赵昊幽幽道。

“先生既然如此忧国忧民,何不助丞相一统天下?”郭嘉道。

赵昊摇摇头,道:“我有我的事情要处理,不可能长时间的停留在这里。再说,这是三国,不是南北朝。对于这种内战,我毫无兴趣。甚至说,在我看来,这种汉人之间的内耗,是不折不扣的耻辱。我这一生,都不会参与这种战役。”

如果曹操将赵昊的话放在心上,改天换地,未必不能成功。

如果他不相信,那赵昊也不会强求,这就是曹操的命。

“曹操,看在我还要从你这里带走一个人的情况下,我送你最后一句话,最好立一个祖训:禁止采用九品中正制。”赵昊一手抓~住郭嘉,并没有什么动作,两个人则化成点点白光,消失在马车之中。

看到这一幕,曹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骇人的精光。

………………

建安十七年,寿春。

大汉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此刻在房间内看着一个空荡的食盒发呆。

这个食盒,是曹操派人送给他的。

曹操向使者吩咐的是送食物给他,但是食盒内部却空无一物。

荀彧知道,这就是曹操的意思。

他在逼自己表态。

不久之前,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上书劝阻。

从此之后,他和曹操之间便生出了间隙。

曹操想要做什么,他心知肚明。

本心里,荀彧异常矛盾。

他承认,曹操比起汉献帝来,的确是更加的英明神武。如果这个天下由曹操发号施令,天下的百姓很有可能会过的更好。

但是,他是汉臣。

自始自终,他都是汉臣。

尽管他对汉朝很失望,尽管他也承认汉朝皇帝失德,远不如曹操雄才大略。

但是他始终过不了心里这关。

荀彧知道,如果他表示了对曹操的支持,荀家将成为天下第一名门,他也铁定的会成为丞相。

除了他,没有人有资格担任丞相之位。

就算是郭嘉活着,也没有资格和他争。

曹操麾下良臣猛将,谋士如云,但是第一人始终是荀彧,从来没有变过。

没有荀彧,曹操可能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断然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这些大才,全都是荀彧向曹操举荐的。

他在曹操麾下的地位无可撼动。

一边是失势的天子,效忠于他,于家族无利,于己无利,于天下百姓也无利。

一边是强势的丞相,效忠于他,家族会无比昌盛,自己会位极人臣,百姓会过的比从前更好。

对于常人来说,这个选择很好做。

曹操麾下,很多人都已经表明了对曹操的支持。

只是,作为曹操麾下的领军人物,荀彧却一直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

“我这一生,就毁在了‘愚忠’上面啊。”荀彧看着眼前空荡的食盒,忽然苦笑道。

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他拿起了手边的毒药。

抱歉,陛下,我只能为汉室江山做到这一步了。

抱歉,丞相,我阻止不了你,却也无法强迫自己支持你。

我只能做一个懦夫,先走一步了。

打开毒药的瓶盖,荀彧不再迟疑。

便是在这时候,荀彧的身体一僵。

他看到了一个绝对不应该在此出现的人。

“奉孝……”

第109章千古悲歌(4万3推荐票加更)

在华夏的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绕不过去的。

有一个群体,名为枭雄。

这些人他们亦正亦邪,有野心,有魄力,也有手段。

曹操是一个枭雄,赵昊从不怀疑。

但是赵昊没有想过用曹操。

三国的乱世,离不开曹操。

正如曹操~死前所言,若是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虽然曹操~死的并不算晚,但是他在三国乱世中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于大多数北方的民众而言,曹操是一个保护神。

在三国这种乱世,曹操于六十六岁病逝在洛阳,纵然还不完美,但是已经足够传奇。

赵昊无意改变曹操的命运。

但是在曹操之后,还有一个人和他的经历差相仿佛。

一样让人鄙薄的出身,却最终纵横北方,不可一世。

不同的是,他没有曹操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智慧,也没有曹操麾下的谋臣猛将,却偏偏面对着比曹操当时还要困难的处境。

所以曹操只是留下了些许遗憾,而他的人生,却是一曲悲歌。

冉闵,一个永远的传奇,一个注定的悲剧。

后世人们常常对宋朝大加鄙薄,冠以“弱宋”之名。

宋朝得到这个称呼,的确算不上冤枉。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比宋朝更加值得鄙薄的王朝。

司马家建立的晋朝。

宋朝再弱,至少对外战争有70%的胜率。

辽国灭了,金国灭了,西夏灭了,大理灭了,但是宋朝还在。

而宋朝的治下,经济水平不需要多说,文化更是空前的灿烂。

宋朝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历朝历代当中,其实不低。

但是晋朝,这个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的晋朝,留给后人的,只有耻辱。

留给当时中原百姓的,也是永远的耻辱。

宋朝纵然灭亡,至少打出了自己的血性。

崖山十万军民殉国,自古未有,之后也从未发生过。

而晋朝,接连不断的弱智皇帝,九品中正制度的遗祸无穷,再加上五胡十六国的外部压力,拉开了中原大地第一次惨剧的序幕。

中原之地,第一次真正的沦陷在异族铁蹄之下,汉人被肆意屠戮,毫无尊严的时代,始自于此。

五胡乱华。

只是这个时候,曾经北征乌丸的曹操已经不在,曹魏政权,都已经被司马家的晋朝所取代。

面对五胡乱华,晋朝是怎么做的?

恩,晋朝并没有妥协,晋朝王室很英勇的选择了——迁徙。

是的,迁徙。

晋朝王室以及它的拥护者,那些士族们,一起迁徙到了长江南岸。

这便是东晋的由来。

这个做法很好,相当的好,保护了中原一半以上的汉人免遭胡人屠戮。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有能力进行南迁的,那些无力南迁的汉人,只能继续选择留在北方。

失去了朝廷的保护,没有了军队的镇压,面对那些如狼似虎的胡人,这些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北方大地,狼烟千里,十不存二。

史书记载:“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中原汉族人口数量一下锐减到四五百万,汉族人的数量甚至被迁入的胡人超越。

这便是所谓的“民族融合”。

在这种几乎断绝种族的情况下,残留的北方汉人流民奋起反抗,他们或构筑堡垒,或组成义军,与胡人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

勇气可嘉,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汉人组成的军队,对胡人的统治没有造成任何的威胁。

后果只是又一轮的大屠杀而已。

在这个时代,汉人第一次真正的崛起,是因为一个人站了出来——冉闵。

很难说冉闵是一个无私的斗士,一生致力于解放北方的汉人。

更大的原因,只怕还是因为冉闵想要取而代之,成就自己的霸业。

但是不管他怎么想,他的所作所为,他所做出的贡献,都是实实在在的,谁都无法抹杀。

三道杀胡令,让这个时代的汉人,第一次真正的站了起来。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杀胡令出,胡人胆寒。

之后,北方大地烽烟四起,却不再只有汉人的哀嚎。

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

数百万青州、雍州、幽州、荆州等地,氐、羌、胡、蛮族人面对汉人的血腥报复,无能为力,只好迁离中原,返回故土。在迁徙道路上,饿死的,病死的,互相杀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中原胡人,几乎丧尽。

在“杀胡令”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灭亡,近百万胡人士兵被斩杀。而受屠杀最多的羯族,则或迁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区灭绝。

这是一次以血还血的战争,只可惜这种做法,违背了儒家的普世价值观,更不利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想要维持的民族稳定。

所以后世的大多数人,都不闻冉闵之名。

甚至于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只是一个符号。

这些名字背后代表的滔天血海,无人得知。

冉闵最终还是兵败被俘,打败他的,是慕容复的老祖宗——慕容恪。

正如赵昊所言,冉闵并没有曹操的军事才华,更没有曹操麾下的那一甘谋臣猛将。

他更多的,只能是依靠他自己。

冉闵生前曾经遣使告东晋王庭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中原,如今我已决定消灭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请派军队来。”

然而东晋最终没有答复,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在冉闵死后的第二年,东晋就诞生了《兰亭集序》,王羲之的这部名篇妇孺皆知,却很少有人记得冉闵是谁。

一个能力有限的勇士,承担起了远超他自身所能承担的重任。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悲剧。

这种悲剧,有一次就足够了。

赵昊不想再让他发生第二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