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每次穿越都奇葩 >

第33章

每次穿越都奇葩-第33章

小说: 每次穿越都奇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样,这朝上的戏才够精彩。
早朝除了这一幕,其它倒也无关紧要。本来大臣们已经做好了告退的准备。
结果皇帝就宣布了一件让他们始料未及的。
什么叫太子已然悔过,着他搬回东宫。
那人不过数日前才从冷宫搬去仁心殿,之后就以太子的身份出现在除夕的年宴上。如今他还要重回东宫。
这预示着什么。
不行,这绝对不能允许。
先是六皇子给礼部的人使了个眼色,让人上去进谏。而后又是睿王着大理寺卿上前劝阻。
这在阻止太子重回东宫这件事情上,这两位皇子瞬间就站在了同盟的位置上。
关于这太子众位大臣也是有话说的。三年前这太子就傲慢自负,但这也是每个皇子多多少少有都有的。另外就是太子殿下并不喜欢党争,因此跟着太子殿下实在没什么保障。可这一些缺点如今在那些中立派的人眼里却变成了难得的优点。
况且太子之位从未被废除,重回东宫本就是理所应当的。
因此瞬间就有不少人站出来支持太子重掌东宫。
霎那间,朝堂上像是炸开了锅,你来我往的。
皇帝坐在高处的龙椅上紧锁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睿王和六皇子为了避讳也一言不发。
局势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正在这时候,是苏常安站了出来。
“回禀陛下,各位大臣们的话臣也听了。微臣也觉得此时让太子殿下重掌东宫实在不妥。太子殿下刚从冷宫中回来,对于一切事宜都不是很清楚。如今让殿下重回东宫,想必就连太子殿下自己也会觉得有些压力。依微臣之见,倒不如允许太子殿下参与前朝政事,也让他熟悉一番。”
苏常安这话,听上去像是在劝柬不要让太子殿下重回东宫,但实际上他是在太子殿下的以后铺路。
大臣对于苏常安支持太子那一方也有所耳闻,但碍于苏常安一直没有说破做破,因此也只是猜测。如今他这是明摆着支太子了。
而且那话说得挑不出什么错处,看来明日早朝就能看见久违的太子。
“既是如此,明日朕就允许太子出现在这早朝之上了。今日朕也乏了,退朝吧。”
关于皇上的态度,大臣们也算看明白了,皇上这是铁了心要让太子回来。既然这样,这场争辩简直就是无用功。
看来以后可有得瞧了。
有了前一天的预告,众臣对太子殿下出现在早朝上也有了准备。
只可惜今天睿王下去赈灾了,要不然这三位皇子相争的戏码一定格外精彩。
众臣自然知道太子殿下因为三年前一件事进了冷宫。想来冷宫也不是什么好地方,都想看看这太子殿下如今变成如何模样了。
单从容貌上并无大的变化,就是不知道太子殿下的心性如何了。
苏洛也注意到了那些目光,但他都从冷宫出来了,就又恢复到小太子之前的我行我素了。
他也注意到了他这六皇兄,六皇子脸上并没有半点不高兴的神色,只是看着自己也没什么好脸色。
不过这样已然很好了。
而今日早朝呢?
睿王不在,但他的势力依旧是在的,因此也少不了热闹。
只是如此一来,一定是六皇子占尽上风。
六皇子前些日子带兵去了都城西边的山区剿灭了一帮经常在京郊一带作乱的流寇。再加上他原本就有些政绩军功,皇上也乘机封了他宣王。
看来以后就能看见二王相争的场面了,但也不会有人忘了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太子殿下。
苏洛也发现了这六皇子被封了王还一脸不高兴的样子,难不成是因为自己?
这样想来自己这个太子对于他还是蛮有威胁的嘛!
“太子,你也在这早朝之上立了半天,可有什么觉悟?”
突然被点到名的苏洛还没做好准备呢!临场发挥也被几个大臣们热切期盼的眼神彻底打乱。
早知道他就不走神了。不过后悔也没用。
“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实在无甚想法。”
作为一个储君,他说这些话,是极不负责任的。
只是这些话三年前小太子就以前说了百遍了,因此大臣们也只是再次习惯而已。
原先有些对太子报以期待的大臣也再次落了空。
这位天之骄子还是一如既往啊!倒也不去苛求什么。
“父皇知道的。儿臣对于政事一向不挂心从前也知之甚少。不过儿臣会努力做些功课的,另外也请众位大臣多辅助些。那样的话,儿臣相信不出一月,儿臣便能有所收获了。”
这话虽然依旧自负得很,但与三年前相比果真圆滑不少。看来这冷宫果然历练人。
皇帝听他那么说也有些欣慰,连带着后面的议事也带着好心情。
可苏洛依旧没忽略宣王殿下那不悦的脸色。
他这六皇兄几时如此喜形于色了,要知道宣王殿下可是众臣心中的翩翩佳公子呢!
临退朝之时,苏洛走过宣王身边,就听那人说“我真没想到你还能走出冷宫。”
他就那么讨厌自己吗?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苏洛脑海中,直到用午膳时,他也没想到小太子之前有对宣王做过特别过分的事啊!
“美景美食当前,太子殿下却无心享用。可是为了早朝的事烦恼。”
今天是这位太子殿下出冷宫后第一次重新参与政事,不过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原以为他不会把这些挂在心上,现在看来倒是苏常安想错了。
看到苏常安,苏洛心中的疑团似乎突然就解开了。
苏常安也不知道太子殿下突然的嫣然一笑是为何。
只听那人用极好听的声音说“王爷,本宫无事。倒是您的美人有些吃醋了。”


第56章:三王之争

今天早朝,睿王也赈灾归来,三王相争,想来一定格外好看。
“臣吏部尚书有本启奏。今日因赈灾一事,涉及的官员较多。许多职位皆有空缺。有品级的官员占了半数。”
吏部是六部中专门管理官员调度的一部。因此对于整个朝纲秩序十分重要。历来是是非之地。
换言之这是三王相争的必争之地。若是在吏部安插上自己的人,那么就极大了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睿王殿下刚刚才赈灾归来,次日就出现在了早朝上。
“吏部官位空缺滋事体大,不知众位爱卿有何良策啊!”
“臣吏部侍郎以为,为今之计,任贤举能,挑选合适人才填补这些空缺。”
理儿大家都知道。
只是这些空缺该由谁去补呢?又该交由何人去办呢?
吏部是六部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吏部尚书属中立派,只听从天子号令,而下面的官员有一部分是宣王的人,还有一部分是睿王举荐过来。
因此单单从吏部的内部来讲,也是件极为复杂的事。
但其它五部的人似乎也没立场和能力去管这吏部的事情。
这件事情格外棘手。
所以堂上几乎一片寂静,大家都心怀鬼胎也只能面面相觑。
就连一向敢抢敢拼的睿王也沉默不语。
皇上看着这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说话也觉得头疼万分。
苏洛这段时间好好地恶补了一下官场的形势。
宣王之母贤妃他的母家势力庞大,盘根错节,几乎朝廷上的各个部门的人都有他们的人。
而睿王的生母兰妃她的出身显然比不过贤妃,因此单凭母家的势力那是根本无法与宣王一派抗衡的。但睿王自身结识了不少官员,门下的门客又众多,因此他的党羽也遍布朝野。
只是苏洛也发现了启夏这个王朝简直就是贵族政治,说是说官场,但里面的组成结构无非就是皇帝的亲戚,妃子的娘家以及一些脱家带口地扯上关系。
这样虽然说朝廷都是皇帝一家说了算,但长此以往一定会滋生腐败。
而且如果朝上有任何一派倒台,那么如若要彻底清扫,势必使整个朝纲动荡,简直牵一发而动全身。
或许是苏洛一直紧皱的眉头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力吧。
“太子一直眉头紧锁,可是有什么想说的?”
苏洛觉得这个早朝就像是一次不定时的抽查,自己这样的一定很危险。不过好在太子殿下之前的形象已经为他铺好了路,所以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皇帝这么一说,满朝文武的目光就全放在太子身上,当然其中有不少带着审视的,怀疑的。有些干脆就把不期待写在脸上了。
“儿臣以为就像吏部侍郎所说的那样。朝廷官吏的重新部署是如今的重中之重。因此重新挑选人才这才是当务之急。”
苏洛的这一番倒让大臣有些改观,但这番话已经是刚才说过了的,他的这番言论只是简单的记录总结而已,并不算出彩。
但还是让皇帝了表欣慰。
“那太子以为接下来该如何挑选人才呢?”
“儿臣以为这朝中的大臣皆被委以重任如果大的调度,反而会使各部各司产生错落更加影响朝上秩序。因此为今之计只有挑选新的血液来填补空缺才是正道。”
新的血液?
当然这些大臣是不了解的。
“敢为太子殿下,何为新的血液?”
“从平民中选贤举能任官。”
如若说刚才太子的殿下的话能令改观,他现在的话就是颠覆了大臣们的认知了。
满朝文武心知肚明,他们这一帮人的绝大多数,都是靠着祖上靠着一种纽带关系站在这朝堂之上。如今这太子殿下突然提出要求选平民入朝为官,这对于他们这一众大臣的切身利益都是大大的不利。因此很快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而堂上其它的王爷之中率先发话的是宣王“太子殿下,此番言论未免太过离经叛道了。放眼天下,各国都没有选平民为官的先例。再说这些布衣百姓哪懂什么治国之道。即便是他们中一些凤毛麟角的有才之人入了朝也不懂这官场的诸多规矩,势必会和一些大臣们发生意见上的冲突。那时恐怕也不利于朝纲的秩序吧。”
闻言,睿王都有些奇怪,争斗这种事宣王大多扮演一个推动者,与他相争之时,大多情况他都给人以自保的感觉。今日怎么与太子对阵之时,锋芒毕露毫不避讳。
苏洛也发现了这宣王就是看自己不顺眼,不过他也不去在乎。
“儿臣以为高手在民间。众位大臣的父辈祖辈在没有跟着先祖皇帝打江山之前一定也不过是一介平民。因此,宣王的话说得过分武断了。另外,这有志之士如若志不在庙堂,想来也不会入朝为官。因此他们一定是些对天下社稷有远大抱负的人。还有父皇选的人才是要作为朝廷栋梁的,因此大可以命有司对这些官员进行礼仪教化。这样不就可以避免像宣王殿下说的贵族大臣们与这些平民大臣之间的矛盾了吗?”
苏常安也没想到太子殿下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不仅全数回击了宣王,而且态度强势有一种能容天下的气度。
“太子殿下,此言是有些道理。可这做起来却十分有难度?起先,天下之大,该从哪儿去寻这些大隐之士,再者又怎样去评判那些人是否有资格有能力进入官场,最后,又以谁的标准去判断呢?”
这宣王才刚偃旗息鼓,睿王殿下这边又争辩起来了。
苏洛真觉得这小太子在兄弟里的人缘实在不怎么不怎么好。
“可以请父皇发布皇榜,让这些志在框扶天下社稷的贤者毛遂自荐。又或者可以请各地的官员举荐。派遣一个刚正不阿又慧眼识珠的大臣作为中正官做判断,最后由父皇下最后的决断。这不就行了吗?”
“这……”
刁钻的提问都被太子殿下这一番给回答完了,众臣们也就无言以对。
“那么敢问太子殿下该派遣何人作为中正官呢?”
苏常安,他又来凑什么热闹?
“各地就派各地的官员,然后再由圣上派遣两三位的中正官到各地去审查。”
皇帝整日里对着这一班同样的文武大臣倒也真是有些厌倦了。再想到如今皇权之争,朝堂之上乌烟瘴气的,也确实需要一股清流了。
“既然如此,那就按太子说的办。只是这朝中的中正官人选太子可有何建议?”
“这选贤不避亲,儿臣推举文渊阁大学士上官无忧。”
上官无忧?就是太子的小舅舅,太子殿下一来就举荐自家人倒让众臣有些愕然。到上官无忧无论从家世与才干都无可挑剔,因此作为中正官之一倒也无可厚非。
接下去的两位中正官,苏洛各从宣王和睿王那一派中挑了两人,倒也是谁也不得罪。
平均制衡,向来是皇上最熟稔的手段,太子殿下由皇上亲自教导,果然得了真传。
既然已下定论,又有如此安排,睿王和宣王也不再说些什么。
最后皇帝再派了太子、睿王和宣王作为监管就让中书令拟旨了。
他们的行动倒也快,第二天,街上都贴了皇榜。
只是这皇榜张贴了数天,竟无一人敢自荐。
这启夏国民真是受这贵族官僚制度的荼毒已深了。
为了唤醒他们,苏洛就下令让人下去找那些有名的才子。
结果有趣的事。
在一处京畿的小巷子里一群人正在高谈阔论,他们讨论的核心是那张已经张贴在街头数天的皇榜。
其中有一人突然说“其实我觉得住在巷口东边的那位李才子应该去试试。”
结果就见一大堆官府地去搜捕那个李才子了。
众人见了还以为这李才子犯了事儿被抄家了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