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扬明-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儿,你快进宫去吧。自古尽忠不能尽孝。家务事我有安排,你快走吧!”
王承恩立刻到大门外带着从人上马,进了东安门,直向东华门外的护城河桥头奔去。
紫禁城中一片萧索,偶尔几个太监和宫女匆匆而过,看见王承恩这个大太监,居然也没有几个人停下来请安。王承恩心中有事,也顾不上和这些人计较,匆匆进了乾清宫。
崇祯枯坐在殿中,双目布满血丝,似乎一夜未曾合眼。看见王承恩进来,双手发抖,问道:“伴伴,昨夜城外喧哗,究竟何故?是否守军哗变,闯逆攻城了吗?”
王承恩大惊失色,难道皇帝还不知道外城已经失守,内城岌岌可危?他迟疑着回答:“万岁爷,外城已经落入闯逆手中,李自成进城了”
崇祯面无血色,瘫坐在椅子上,喃喃道:“城破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没有人告知朕?”负责内城护卫的是曹化淳,可是居然没有将战况及时告知皇帝,究竟是疏忽还是故意,简直细思极恐。
王承恩出自曹化淳门下,有些话也不好说,只能保持沉默。
崇祯面若死灰道:“我大明三百年深仁厚泽,这些守城军民和内臣都受我大明养育之恩,为什么连外城失陷都不愿告知朕?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他想到不久可能就要身殉社稷,全家惨死,祖宗江山亡在他的手中,不觉出了一身冷汗,连呼三声“苍天!”猛然在御案上捶了一拳,震得茶杯子跳了起来,溅湿了御案。随即他站了起来,在暖阁中狂乱走动,又连连说:
“我不应该是亡国之君!不应该是亡国之君!”
王承恩一惊,颤抖着劝道:
“万岁爷息怒。内城暂时无恙,有惊无险,只要将士上下一心,定可以等到援兵到来。请万岁爷宽心,珍重御体要紧!”
崇祯没有看他,也没有听见他的话,继续绕室乱走,极度悲愤地哽咽说道:
“苍天啊!朕即位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宵衣旰食,孜孜求治,不应该落到这个下场!苍天!苍天!你怎么不回答我啊!我不是荒淫之主,不是昏聩之君,也不是年老多病之人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只要我任用得人,严于罪己,惩前毖后,改弦更张,我可以使国家得到治理,使百姓能够安享太平。天呀,你为何不听我的祷告?不听我的控诉?不俯察我的困难?不给我一点慈悲?”他挥拳捶打着朱漆描金盘龙柱,放声痛哭,随即又以头碰到柱上,碰得咚咚响。
王承恩吓坏了,以为皇上要疯了,又以为他要触柱而死,扑通跪到他的脚边,牵住龙袍一角,哭着恳求:
“万岁爷,千万不要如此伤心!值此时候,千万不要损伤了龙体!”
经过以头碰柱,崇祯的狂乱心态稍微冷静,愤怒地问道
“王伴伴,我应该有今日之祸么?”他回避了“亡国”二字。
“皇上圣明,皆群臣误国之罪!”
“正是,朕没有错,都是群臣误国!”崇祯仿佛捞到了救命的稻草,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理由,“朕要召见他们,逆贼已经杀到面前了,这些天杀的大臣,为国尽忠的时机来了,让他们出主意,看看如何退敌!”
王承恩吃了一惊,“万岁爷?”
“命人鸣钟,朕要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退敌之策!”
“铛,铛”午门的钟声响起,这是召唤百官上朝的信号。
崇祯双目赤红,苍白的脸上泛起病态的潮红,坐着几个太监抬的肩舆往金銮殿奔去。偌大的紫禁城此刻居然宛若死城,静寂的可怕,只有一行人沙沙的脚步声。
到了金銮殿,崇祯坐上了龙椅,等待文武百官的到来,王承恩就像平日上朝一样伺立一旁。
平日常朝,虽然不设卤簿,也不奏乐,但是在丹墀上有鸿胪寺官员和负责纠正朝仪的御史,还有一大批锦衣力士在丹墀旁肃立侍候。今日却不见鸿胪寺官员和御史的身影,出了殿外的十几个力士,就只有几个从乾清宫跟来的太监了,金銮殿中从来没有像这般朝仪失常,冷冷清清。
良久,不见一个人影前来,崇祯疑惑地问:“闯逆占据外城,百官府邸都在内城,并无乱兵阻挡,为何不见人前来?”
王承恩低下了头,不敢应答。
昨日曹化淳召唤他和几位身居要职的大太监去府中商议“要事”,据说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也去了,他隐约能猜到与城破之后的事情有关,涉及背叛皇帝,他不忍心,却又不愿与曹化淳撕破脸,只能借故推脱。内臣如此,其余大臣估计也是聚集起来商议如何在接下来的改朝换代中谋取一席之地,自然不会有人来上朝了。可是这些事,他不敢也不忍心告诉崇祯。
枯坐了一个时辰,最后只有都察院左邻御史李邦华和兵部侍郎王家彦赶来,两人都是六十多岁的老臣,向来以刚正不阿著称。
看着两位须发皆白、走路都战战巍巍的老臣,崇祯与百官商议退敌之策的愿望落空了,长叹了一口气:“亡国之象,亡国之象啊!”
第六百九十四章 周皇后的秘密
崇祯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的愿望落了空,来到金銮殿的只有两个地位并非显赫的老臣,平时倚重的股肱之臣一个也不见人影,崇祯就算再后知后觉,也能猜到这些重臣在做什么无非是等待内城攻破之后,如何向流贼卖个好价钱而已。对于他们而言,改朝换代无非是换个主子。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却是亡国之臣!”崇祯恨恨地说道。
这时,远远传来几声炮响,然后越来越密集,紧接着喧哗声也传了过来。
崇祯心里一紧,大喝道:“来人,去看看究竟何事?”他隐约猜到了几分,可是不敢面对。
王承恩亲自带了两个乾清宫的小太监出殿察看。过了一会儿,他神色慌张地回来了,跪下说:“万岁爷,流贼已经开始攻打内城了,刚才是贼人的红夷大炮在放炮……”
崇祯眼前一黑,差点从龙椅摔下来。“贼人居然逼迫如此之紧,昨日破了外城,今日就要攻入内城,赶尽杀绝……”
都察院左邻御史李邦华和兵部侍郎王家彦对视一眼,缓缓点了点头,然后双双跪下,齐声说:“陛下,恕臣死罪,臣有话要说……”
崇祯无力地摆摆手:“两位爱卿有话只管讲便是……”
王家彦朗声说:“流贼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内城就算勉力支撑,终究是守不住的,便是想逃,也是插翅难飞。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臣垦请陛下:既然守不住、逃不掉,与其让流贼凌辱,有失国体,不如死在宫中,以全皇家名节……”
“你让朕自尽于宫中?”崇祯面如土色。
李邦华也拱手道:“臣附议。还请陛下三思。到时候陛下可在宫中准备干柴,慷慨赴火,以殉社稷,臣等望见宫中起火,知道皇殉国,即跟着举家,以报皇厚恩!”
崇祯绝望地将目光投向王承恩。王承恩也含泪点头:“万岁爷,恕奴婢死罪,这内城是守不住了,如今飞走路绝,断不能走出城门。与其以肉喂虎,不如死在宫中!”
听了王承恩的话,崇祯最后一丝侥幸也丧失了,求生的慢慢从身体里抽离,浑身摹然瘫软,颓然跌坐在龙椅,说不出一句话来。
炮声继续回荡在皇城空,不知道过了多久,崇祯慢慢清醒过来,发现李邦华和王家彦已经走了,只有王承恩还在身边。他长叹一口气,无奈地说:“李邦华和王家彦说得没错,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决不再作他想,但恨除了李邦华和王家彦,群臣中无人从死耳!”
王承恩哽咽说:“奴婢愿意在地下服侍皇爷!”
崇祯定睛注视王承恩的饱含热泪的眼睛,点点头,心中一软,说:“此刻时辰尚早,你回家去见见家人,交代身后事吧。”
“奴婢昨日已经辞别了母亲。陛下殉社稷,奴婢殉主,义之正也,奴婢决不会偷生人间!”
崇祯眼圈一红,“很好,毕竟不忘朕豢养之恩,比许多读书出身的文臣强多了!”
打定了殉国的主意后,枯坐在金銮殿已经毫无意义,崇祯又回到了乾清宫。一个太监依照平日规矩,在乾清门内高声传呼:“圣驾回宫!”立刻有许多太监和宫女慌忙从黑影中奔出,跪在丹墀的一边接驾。
崇祯没有马进入乾清宫,想到皇后、袁妃、公主……马都要死去,他在丹墀彷徨顿脚,发出沉重的叹息。忽然一个太监来到他的面前跪下,声音哆嗦地说道:
“启奏万岁爷,请万岁爷不要忧愁,奴婢有一计策可保平安。”
崇祯一看,原来是一个名叫张殷的太监,在乾清宫中是个小答应,平常十分老实,做点粗活,从不敢在他的面前说话。他感到奇怪:这个老实奴才会有什么妙计?于是他低下头来问道:
“张殷,别害怕,你有何妙计?”
张殷鼓起勇气回答说:“万岁爷,倘若贼兵进了内城,只管投降便没有事了。”
崇祯气得脸都变成了紫色,将张殷狠踢一脚,踢得他仰坐地,随即拔出宝剑,斜砍下去,劈死了张殷。这是崇祯平生第一次亲手杀人,杀过之后,气犹未消,浑身战栗。众太监和宫女们第一次看到皇在宫中杀人,都惊恐伏地。看见皇依然盛怒,脚步沉重地走下丹墀,王承恩赶快追去,跪在他面前问道:
“万岁爷要往何处?”
“坤宁宫!”
大家听到皇要去坤宁宫,一齐大惊,知道宫中的惨祸要开始了。王承恩赶快命一个太监奔往坤宁宫,启奏皇后准备接驾,同时取来了两只宫灯,随着皇走出日精门,从东长街向北走去。
周皇后早已知道外面的巨变,正在伤心哭泣,听说皇帝驾到,赶快到院中接驾。崇祯一路想着,要把官眷中哪一些人召到坤宁宫,吩咐她们自尽,倘有不肯奉旨立刻自尽的,他就挥剑杀死,决不将她们留给贼人,失了皇家体统。
因为考虑着要亲自挥剑杀死宫眷,所以崇祯不进坤宁宫正殿,匆匆走进了东边的偏殿。周皇后紧紧地跟随着他。跪在院中接驾的太监们和宫女们都站起来,围立在偏殿门外伺候,战栗屏息。
崇祯在偏殿正间的龙椅坐下,命周皇后也赶快坐下,对她说道:
“大势去了,国家亡在眼前。你是天下之母,应该死了。”
周皇后对于死,心中早已有了准备。皇的话并没有出她的意料之外。她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明白。坤宁宫的宫女们知道皇后就要自尽,自己也免不了殉节,都跪到地哭了起来。站在殿外的太监们因为宫女们一哭,有的流泪,有的呜咽。
望着脸色可怕的皇帝,周皇后心中一件不能对任何人说出的秘密,如今忽然间又出现在心头。
三天前,司礼监的新任秉笔太监方正化偷偷求见,遮遮掩掩地说了几句话。
“皇后娘娘,流贼大军围城,大变将至,奴婢不敢妄自揣测万岁爷和娘娘的境遇,但是若有保全太子的打算,南边自有忠义之士愿意竭力相助……”
第六百九十五章 太子的命运
方正化虽然是司礼监的新贵,权柄颇重,但并不是坤宁宫的内侍,按理来说不应该出现在坤宁宫,说出这样的话。但是现在流寇大军围城,大明随时有亡国的危险,些许规矩也就顾不上了。周皇后也不是迂腐之人,只要对太子有利,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这个“南方忠义之士”的表述很是含糊,不过周皇后虽然长年在皇宫内院,却颇为聪慧,宫外的事也略有耳闻。听到方正化的话之后,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她又惊又喜地反问:“你说的可是平南侯?”大明在军事上头重脚轻,资源都向边镇倾斜,南方历来积弱,但是夏天南的崛起,改变了北强南弱的格局。
方正化眉毛一挑,显然没料到周皇后一下子就猜中,眼神闪烁一番后,点点头:“娘娘说的没错,正是平南侯……”
周皇后闻言激动起来。若是别人夸下这般海口,她绝不会相信,可是平南侯是什么人物?这可是打得流寇和鞑子都望风而逃的常胜将军,而且在京城得罪了兵部尚书、触怒了皇帝,却仍然能够全身而退的牛人。如果说在重重大军的包围中,连只鸟都飞不出去的情形下,还能虎口拔牙救出太子等人,这种奇迹也就平南侯能做到,当世不做第二人想。
不过冷静下来后,周皇后有些疑惑,为什么只提太子,却不救皇上和宫中嫔妃,以及其余诸王、公主?
“平南侯为何只愿救太子,却不愿救皇上、诸王和公主?”
方正化显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