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扬明-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团团长魏连横也说:“苏团长虽然铁匠出身,但是识字、学算数都很用功,是陆军分校培养出来的佼佼者,可谓笨鸟先飞的典型。”
“他可不笨,鬼点子多得很。”夏天南笑道,“不过在军官培训班和后来军校进修都很用功,有天赋,态度又端正,能够脱颖而出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时,喊杀声响起,噶尔图率领两千骑兵开始了对第一团阵地的冲击。
如果换成其他明军,面对鞑子两千骑兵的冲击,不管是长矛兵还是鸟铳兵,都很难撑下来——前者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和勇气,后者因为战斗意志和武器装备的不足一旦被近身则全面崩溃。
琼海军则是以空心方阵迎接鞑子骑兵的到来,面对来势汹汹的骑兵,第一团的官兵既紧张又兴奋,严阵以待。
自从火枪普及后,直到机枪出现之前,空心方阵是步兵克制骑兵的最佳阵型,尤其是刺刀的出现,这种阵型更是成了骑兵的克星。刺刀加燧发枪的组合,彻底摒弃了长矛兵等冷兵器兵种,火枪兵成了远近结合、攻防一体的兵种,远距离可以用火枪的射程进行打击,近距离则可以用刺刀遏制骑兵的冲击。
对排队枪毙时代不了解的人,很难理解薄薄的空心方阵为什么能够阻挡冲击力强大的骑兵,认为骑兵一旦冲进阵中,步兵就完了。其实这种认识源于对马的习性不够了解。不管什么品种的马,对于又尖又亮的物体有本能的恐惧,即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马也不例外。除非极端的情况,否则战马不会冲进刺刀阵,空心方阵前排的士兵一般不会受到战马的直接冲撞,他们的作用更多是为了吓唬战马,让战马回避罢了。而四方形的阵型,就没有所谓的后方,骑兵即使拥有强大的机动性,也无法通过迂回的战术来找到薄弱点进行攻击。
骑兵要想攻破这种阵型,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弓箭或者火炮打倒一定数量的士兵,让阵型出现缺口,然后从这个缺口往里冲锋。可是阿巴泰手下并没有大炮,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一半;至于弓箭的效果,在当初遭遇马威的骑兵营那场小规模战斗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不管是步弓还是骑弓,面对成规模的火枪都没有优势。
噶尔图要冲击的是一个庞大的步兵空心方阵。第一团和第二团都是将四个步兵营均匀地分布在四面,每个横面是一千人,分成两排,前后排都是五百人,前排蹲下举着刺刀,后排负责射击。
得益于多年战斗的经验和默契,跑动的过程中,后金的骑兵和蒙古人自然而然进行了分工,马甲们举起马刀,跟随噶尔图这个箭头排列成了锥形——这个冲锋阵型是用来凿穿步兵阵列的,后金骑兵虽然被后世评价为骑马的重步兵,但是在几乎没有骑兵的对手面前,也能客串一把重骑兵;而蒙古人在两翼散开,准备进入弓箭的射程后进行抛射攻击。
这个大陆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火器化步兵方阵和号称野战无敌的后金骑兵之间的较量开始了。以往琼海军虽然有过以方阵对抗骑兵的战例,但是这么大的规模、这样强的对手,还是第一次。
黄汉生冷静地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一直没有下达开火的命令,直到骑兵进入了七、八百步的范围内,才下令炮兵可以攻击。
炮兵营长下达了具体的指令:“正前方各炮組开炮!山地炮吊射!”传令兵挥动了红色的小旗,示意炮兵开火。
“轰轰轰轰”,安置在方阵四个角落的10斤野战炮率先开火,10斤的实心炮弹呼啸着划开了空气,飞向敌人。由于没有平原地形可以掩护,为了不影响方阵正面的防御,炮位只能放在角落。炮口是斜对着的,两个角落大炮发射的的炮弹形成了交叉火力。
诺大的铁球交错飞行,穿越了鞑子的队伍,一个接一个的骑兵被炮弹砸飞,很多人脑袋开了花,还有人被砸得肠穿肚烂。
噶尔图经验丰富,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冲上去,战场上骑兵轻易后撤是兵家大忌。只要蒙古人能够争气,进入射程后用乱箭打开一个口子,让自己带人冲进去,就能决定战斗的胜成败。他俯下身体,紧贴马背,仿佛没有看见身旁呼啸而过的炮弹,心中给自己鼓气:噶尔图,你必须冲上去,让贝勒爷看看,你还是那个屠杀明军如砍瓜切菜一般的巴图鲁。
10斤野战炮的实心炮弹对付密集的步兵是毁灭性的武器,可是对付速度极快、阵型相对稀疏的骑兵,威力和效果就打了折扣,颇有些大炮打蚊子的感觉。即便如此,冲锋的骑兵还是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以往在野战中,他们从未在这么远的距离就遭到炮火的攻击,而且死伤不少——明军的红夷大炮大部分都是用于守城,几乎无法用于野战并且对付骑兵。
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冲锋
等到后金骑兵冒着野战炮的炮火前进了一段距离,进入了山地炮的最佳射程后,位于方阵中央的四个炮兵连开火了。
“轰轰轰”,抬高了射击角度的山地炮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密密麻麻的榴弹越过前方的士兵头顶,飞向了疾驰的骑兵。
噶尔图还是第一次见识这种曲线射击的火炮,他忍不住抬头去看如同冰雹一般掉落的炮弹,这到底是什么鬼?这些6斤左右的炮弹有些砸到了人或者马,带着淋漓的鲜血掉落地面,有些则直接砸到地面,砸出一个凹陷的坑之后再度弹起。
“轰”、“轰”、“轰”……随着延时引信的引爆,榴弹接二连三地爆炸,巨大的火焰和烟雾笼罩了整个骑兵队伍,有人被冲击波掀落马下,有人被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一命呜呼。战马被巨大的爆炸声和气浪惊到了,开始不听主人控制,无头苍蝇一般乱跑起来,很多人更是被狂躁的战马甩了下来,被蜂拥而至的马蹄踩成了肉泥。
在剧烈的爆炸中,还是有不少战马因为远离爆炸点,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继续往前冲击,很快就脱离了火炮射击的区域,进入了炮击的盲区。
不过,迎接他们的,是整齐的排枪。
黄汉生下达了步兵攻击的命令,号手吹响了铜号,嘹亮的号声传到了每个角落。正面站立的五百名士兵在各自连、排长的指挥下,同时扣动了扳机。
“呯呯呯”,雨点般的铅弹让这些幸运地穿过了炮火轰击的骑兵开始怀疑起人生——他们很快发现,硕大的炮弹能要人命,小小的铅子照样也会死人。五百名肩并肩站立的士兵,组成的火力网相当密集,骑兵们仿佛迎头撞上了一度墙,头破血流。
充当箭头的噶尔图连续躲过实心弹和榴弹的攻击后,终于还是避不过密集的铅弹,一枚流弹正中他的右肩,几乎把肩胛骨都打碎了。噶尔图只觉得肩部剧痛,眼前一黑,差点掉下马。
分散于两翼的蒙古骑兵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终于有一部分进入了骑弓的射程。他们娴熟地用双脚操控战马,在六七十步的距离迅速转向,与对手平行,利用战马奔跑的惯性抛射出了手中的箭。
箭矢还在半空中飞舞,夺命的铅弹已经呼啸而至,完成了任务的蒙古人纷纷被击中落马,他们还未看到自己的战果就去见了阎王。
这一波箭雨准确地落入了人群中,不少人中箭退出了战斗,阵列稀疏了一些,没有战斗开始时那么紧密了,不过后金骑兵期待的缺口没有出现。
相比之下,骑兵们的损伤更惨重,经历了野战炮、山地炮和步枪的三重打击后,能够接近步兵阵列的寥寥无几,面对闪亮的刺刀阵,战马和马背上的主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后撤。士兵们装好第二发子弹,朝着敌人的背影扣动了扳机,“呯呯呯”,后撤的骑兵纷纷落马。
这一波冲锋下来,两千骑兵损失六七百人,伤亡率超过了三成,剩下的人侥幸逃了回来,噶尔图身受重伤,刚刚撤到安全的距离,就一头栽下了马,旁边的人赶紧下马去搀扶。
这时,阿巴泰率领的大军到达了战场。他皱眉观察着三个品字形的方阵,这样的纵深让他很头疼:集结骑兵一口气冲过去几乎不可能,就算能冲破一个方阵,后面的两个方阵也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抵消掉骑兵的冲击力,最终大军会迷失在方阵的包围中。而且刚刚噶尔图的失败证明了,不投入足够的兵力,冲破一个方阵都难如登天。
噶尔图被几个巴牙喇抬着经过阿巴泰的坐骑旁,噶尔图勉强睁开眼睛,用力挤出几句话:“贝勒爷……属下无能……不过,这些明狗的枪炮之强悍尚在登州那伙明军之上,不好惹……贝勒爷要小心……”
阿巴泰远远看到了战斗的过程,这次他没有用马鞭来“回答”噶尔图,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你已经尽力了,不是你作战不勇敢,而是这些明狗的枪炮太强。你下去止血养伤吧,接下来事的就交给我吧!”
噶尔图感动不已,嘶声道:“等我休息一会儿,再上马跟着贝勒爷杀明狗!”
等噶尔图被抬到后方去后,阿巴泰继续眺望前方,思索应对的办法。无意中,他看到了第一团阵地中央飘动的旗帜上一个斗大的“琼”字,心中一动,莫非这就是登州那伙明军所说的琼海镇?难怪他们敢在野战中拦截大金的军队,以登州石堡和刚才战斗的表现来看,他们确实有这个底气。
阿巴泰回头看了看长龙一般的辎重车队和人头攒动的百姓队伍,心里纠结起来。如果没有这些战利品和丁口的拖累,他相信在一万多大军的全力冲击下,明军的枪炮再厉害,也难以抵挡。可是放弃了这些,入关还有什么意义,自己不就是来明国境内抢银子、抢丁口的吗?
他再度眺望前方的明军,视线所及之处,全部是清一色的步兵,没有骑兵(独立团的骑兵营因为损失不轻,而且在这种大规模的战斗中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被夏天南留在了登州军营休养恢复),说明对手只能打阵地战,没法发动追击战,于是心里一个念头慢慢形成,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传我命令!”阿巴泰高声下令,“除了少量兵力看守辎重和丁口,凡是有马的人全部上马,集中兵力攻打第一个方阵!无马的包衣制作楯车,顶在前面。”
军令一下,全军开始忙碌起来。
原本不怎么承担作战任务的余丁们也批上了五花八门的皮甲或者锁子甲,擦拭顺刀,检查箭壶中的箭矢,有马的跨上了自己的战马,来到了马甲们的身后,准备跟随这些正规军一起发动冲击;披着厚厚两层甲的步甲们则原地盘腿坐下休息,养精蓄锐,等待马甲冲破防线之后冲入敌方阵中进行肉搏战;包衣奴才和辅兵们则搬运辎重,腾出不少推车,在前方钉上一两层木板,再罩上棉被、堆上装了泥沙的麻袋,临时赶制楯车。
第七百九十章 楯车
楯车在后金和后来的满清入主中原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抵御明军火器的秘密武器。
但是满清取代大明之后,统治者为了能让“江山永固”,出于保密的原因,在史籍中尽可能地抹去了曾在明清战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痕迹的楯车,一直鼓吹骑射为“满洲之根本,旗人之要务”,乾隆皇帝甚至自称坚持骑射数十年。在纂改明史等史书的过程中,把清军描述成依靠重骑兵和精锐步兵作战的军队,是靠“弓马娴熟”、“作战勇猛、悍不畏死”才取得了对明军的全面胜利。
而真实的历史中,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楯车便开始使用了,在著名的浑河之战中,后金军队便是依靠楯车逼近明军,近距离对明军弓箭射击,然后混战肉搏才击溃了明军。在这之前,八旗军对明军远距离的射箭、骑兵冲击和骑射进攻都没能击溃这支明军。因此因为楯车举足轻重的地位,努尔哈赤甚至定下了“遇敌若无楯车,切勿出战”的军令,甚至有将领因为作战中未携带楯车而被治罪。
不过到了皇太极时期,因为明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能够依靠火器与后金军队正面硬扛的军队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仅凭弓箭和冲锋就能击垮明军,“遇敌若无楯车,切勿出战”的军令慢慢就被淡忘了。
阿巴泰从军的时间比弟弟们都长,在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时候,亲眼目睹了楯车的巨大作用。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铁皮复合而成的楯车“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具有较强的防御力,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楯车足以抵御鸟铳的射击,掩护军队推进到较近的距离,以弓箭击溃对手。眼下匆忙赶制的楯车虽然没有牛皮和铁皮,防护力打了折扣,但是盖上泼了水的棉被、堆上沙袋,也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