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扬明 >

第123章

乱世扬明-第123章

小说: 乱世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皇帝也可以不辛苦啊!你可以像天启一样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穿上龙袍就是皇帝,脱下龙袍就是技术人员,哈哈。”

    “这么说起来你也可以啊,学万历十几年不上朝,整天在后宫临幸妃子就行了。”被调侃的林伟业奋起还击。

    “玩笑归玩笑,说真的,老林,现在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下来,然后慢慢种田攀科技暴兵,我还没想过当皇帝这么长远的事情,或者说当这种封建体制下的皇帝。”

    夏天南正色道:“封建王朝的皇帝什么都要管,却什么都管不好,体制的局限性摆在那儿——明亡的客观原因有很多,小冰河、旱灾、农民起义、后金入关,可是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土地兼并严重,整个帝国的税收都摊在无立锥之地的农民身上,又不敢收商税,大地主和富商肥的流油,国库却穷的叮当响,怎么撑得起两线作战?可是皇帝作为地主阶级的最高领导,总不能革自己的命,根本问题不解决,修修补补撑不了多久。”

    林伟业点点头:“若是不管,就是所有人眼中的昏君,万历的口碑如何世人皆知;管得太多,费力不讨好,崇祯就是现成的例子;倘若由着性子来,那就是暴君,就像杨广——反正里外不是人。”

    夏天南拍了拍林伟业的肩膀:“老林,我们原本不属于这个时代,是穿越者,来自相对民主的二十一世纪。在我们原来的时空已经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可供借鉴,为什么要去当那个费力不讨好的皇帝呢?”

    林伟业若有所思:“难道你是想建立民主制度?”

    “你傻呀,天朝这地方直到二十一世纪都不能实现完全民主化,何况是百姓愚昧的17世纪。西方的体制不适合天朝,不能死搬硬套。”

    夏天南抬头望着星空:“其实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国家,明王朝的政治体制已经很完善了,万历那么多年没上朝,国家一样运作正常:政治决策的中心在内阁,权力运转依靠六部,政令再层层下到州县执行,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普遍现象,但是决策到执行的政治链是完整的。在经济繁荣的江南,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横空出世的后金政权,明王朝也许能够顺利地渡过这个难关。以这个年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工业革命未必会从欧洲发起,中国或许从现在到以后,都是世界的中心……”

    


第二百七十二章 要做皇帝吗?



    林伟业被他的话吸引了:“原来你的眼光这么长远!我还以为你一心想成为一个封建军阀,然后打到北京当皇帝呢。”

    “既然来到这个乱世,手中掌握了武力,没点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州一县打过去改朝换代,太累,而且要重建一套统治机构,太难。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后金,没有流民军队,斩掉这两只捣乱的手,让明王朝继续存续下去,我很好奇它到底能不能走上我期待的道路,当然,这只是个设想而已。不过,不到不得以的地步,我不想当皇帝,这个位置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林伟业倒吸一口冷气:“你这是要把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比直接推翻明王朝统治还难!”

    “其实不难。只要我混进了明朝的体制内,掌握了武力的绝对优势,来个带甲十万进京兵谏,那么朝廷就成了我手中的面团,想让它圆就圆,想让它扁就扁。皇帝到时候只是一个象征,内阁和六部也只是执行机构,真正的权力掌握在我手中后,然后慢慢尝试建立权力互相制衡的政治体制,这才是我想要的局面。”

    “这不成了君主立宪制了吗?”

    “难道不好吗?虽然这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仅仅是形似而已。不过,英国就是君主立宪体制的国家,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中国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天下兴亡的希望放在一个人的身上,这种统治方式终究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的。”

    夏天南指着自己:“就算我把崇祯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我拥有穿越者的见识和能力,可以带领大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那么到了我的子孙辈以后呢,怎么能保证他们不会重蹈所有封建王朝衰亡的覆辙?换句话说,我们两人穿越后重建另一个版本的大清,有什么意义?几百年后,继续被西方殖民者奴役吗?”

    “这话有道理,可是以崇祯刚愎自用的刚烈性子,你想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未必甘心做汉献帝啊。”

    夏天南眉毛一挑:“这个确实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不过话说回来,不破不立,这一套封建枷锁不打碎了怎么重建新体制,到时候把他从龙椅上揪下来就是,到时候我是自己做皇帝,还是立个听话的傀儡做中国版的幕府将军,看我心情吧。”

    林伟业点点头:“听起来很高大上。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还是先想想如何打败眼前的官军再说吧。”

    夏天南伸手比划一个手枪的姿势,遥指对面:“土鸡瓦狗尔,不足为惧。告诉我们,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你就可劲吹吧!”

    “哈哈……”两人的笑声在旷野中传出很远。

    第二日清晨,魏连横带领二百人已经过了澄迈县城,小心地沿着驿路前进。虽然围剿大军都在博辅一带,但是也要小心驿路遇到官军的塘马,泄露踪迹。

    经过石山时,山上林间若隐若现的旗帜引起了魏连横的注意。他观察了一下周围地势,这片不算太高的山坡靠近驿路,正是粮台的上佳选择,说不定官军的粮台就设在这里。

    不管是不是粮台,打了再说,魏连横带着人马直接往山顶冲锋。粮台设在高处的目的之一就是居高临下观察四周,自己在驿路上出现,说不定已经被发现,躲躲藏藏没什么意义。

    冲到半山腰时,山顶上传来了大呼小叫的声音,一群明军手持刀枪冲了下来。

    虽然是仰攻,但是山坡不陡,较为平缓,队员们站好队形,端着刺刀迎了上去。

    这些守在后方的官兵显然不如攻打土堡的精锐,一触即溃,丢下几十具尸体四散奔逃。

    一名千总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众人抵抗,击退贼人。他虽然披着盔甲,但是头盔不知道上哪去了,估计是根本没想到守在大军后方还会遭受袭击,匆匆忙忙披挂上阵的。

    几十名弓箭手从树林中闪出来,远远地放了几箭。由于距离太远,他们用的也是轻箭抛射,多数箭矢慢悠悠地落下来,斜插在地里,除了几个队员躲闪不及胳膊中箭,没有造成多少伤亡。

    魏连横心知不能让这些弓箭手靠近了对射,头几箭的对抗,火器的射速不如弓箭,必须先发制人。他下令:“原地射击。”

    双方距离约莫百步,并非琼海式步枪的最佳射击距离,但这个距离弓箭的射程和命中率更不堪。

    “呯呯呯”,两百人一轮齐射,弓箭手只倒下十几个,但是却被吓破了胆,扭头就跑,任凭那名千总怎么呼喊都不管用。

    没了远程打击的威胁,队员们很快就登上了山顶。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地,堆满了一袋袋粮食和装运粮食的鸡公车。几百名民夫见有人杀上来,吓的四处乱跑,官军试图排出阵型迎敌,却被民夫们冲乱。

    护卫队员们站定之后,仅仅两轮齐射就让这剩下的三四百官兵崩溃,跑地比民夫还快。魏连横目瞪口呆地看着四散逃跑的官兵,原本以为还要一轮刺刀冲锋才能冲散对方,看来是用不着了。换个身份来看自己以前呆过的军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官军是多么不堪,魏连横心想,这样的军队,又如何阻挡护卫队这样的武装力量。

    官军既已逃散,那么接下里要做的就是销毁粮食。望着多达几万斤的粮食,有队员可惜的说:“这么多粮食,要能运回去就好了,烧了真可惜!”

    这两百队员多数是魏连横以前带去袭击船厂的老部下,他没好气地训斥道:“我们才多少兵力,官军多少兵力?若是贪心起运这批粮食,就会成为我们的累赘,成为官军的靶子,几千人杀过来,我们两百人填牙缝都不够。烧了这些粮食,才能断了官军的后路,让他们军心大乱。”

    粮食和鸡公车被相继点燃,石山上浓烟滚滚,在几里之外都能看到。


第二百七十三章 截断粮道



    何如宾正在帐中和将领们筹划大营的防御布置,却接到禀报:石山失守,五百守军溃逃,粮食尽数被烧毁。

    “什么?”何如宾大惊失色。真是怕什么来什么,粮台被毁,粮道被截断不说,短时间内又上哪筹措到几万斤粮食?近万大军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粮草惊人,一日都少不得,否则全军崩溃就在眼前。

    潮州参将童以振恨恨道:“贼人真可恨。若是夺取粮食,我们还可想法子夺回。他们居然一把火烧了,这是要玉石俱焚啊!”

    何如宾颓然坐倒在椅子上,手按额头,头痛不已。粮台被毁,粮食被焚,就算到临高、澄迈两地拼命搜刮,最多可供大军几日之用,也改变不了大局。

    魏连横带着截断官军粮道的好消息当晚回到了土堡,土堡中一片欢腾。

    林伟业激动地说:“粮食没了,这下官军还不溃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官军人数远超我们,还会硬撑一段时间,不会甘心就这么退去。”司马德冷静地提醒,“官军主帅可是广东总兵何如宾,携全省可战之军而来,两广总督王尊德又寄予厚望,轻易不会言退。不过官军军心动摇是肯定的了。”

    魏连横分析道:“粮台被毁,若官军想继续相持下去,只能临时从琼山走陆路运粮,但仅凭肩担手提,杯水难解车薪,官军可能会选择走海路运粮。”

    “哦?”夏天南对明军内部体制不清楚,魏连横虽然只是卫所百户,但却是己方最了解明军体制和运作的人,这个意见必须重视,“可是官军明知我们船坚炮利,怎么还会走海路?”

    “走海路速度远远快过陆路,能够解大军燃眉之急。官军没有其他选择,若不想退兵,就只能放手一搏了。”

    “若走海路,我们就可以派战舰守株待兔,击沉运粮船。”林伟业提议。

    魏连横摇摇头:“能够靠岸的不止临高一地,澄迈也有。不知道运粮船从哪里靠岸,守株待兔无从谈起。琼州府要走海路,只能靠琼崖参将汤允文的水师,只要攻打白沙水寨,毁了水师所有的船,来个釜底抽薪,海运这条路也就被切断了。”

    明军大营内,何如宾考虑再三,终于下了决心:“眼下从陆路运粮,已经来不及,而且贼人能断我粮道一次,也就能断第二次,只能从海路运粮了。”

    有幕僚提醒:“贼人水师厉害,恐怕不能如意啊!不如退回琼山再作计较。”

    何如宾长叹道:“我军举全省之力而来,寸功未立,反倒折损人马,如果就此退却,与败退何异?我又怎么向朝廷和制台交代?只能听天由命了,只盼贼人不知我军从海路运粮。”

    他转头问琼崖参将汤允文:“水师从琼山运粮,可有把握?”

    汤允文不敢说“没有把握”,只好说:“卑职自当尽力,然卑将所部船只,历年修船之费始终未足,可用之船亦不多……”

    “琼山尚有我军自广州征发来的商船和渔船,你皆可调用。”

    “是”,汤允文道,“请镇台即给令箭,卑将即刻派人回去办理。”

    何如宾道:“不,你亲自回去办理。给你十天时间,必将粮草送到,否则休怪本镇指名严参。”

    “是,卑将必不辱命!”汤允文口中应下,却忧心忡忡。虽然海路供应粮食虽然不是绝无可能,但是能否在十天内供应得上却没有把握,官军一旦大败,自己没能按期供应粮食就会成为何如宾推脱责任的借口之一,到时候百口莫辩。

    当晚,汤允文就带着自己的少数亲随悄悄坐上一艘渔船,乘着夜色从澄迈出海,悄然离开,往琼山而去。

    两日后,威廉率领立下大功的舰队也往琼山去了,为他带路的是魏连横。在这个本地土著的带领下,舰队沿着海岸线直奔琼山县而去。

    因为何如宾只给了十天的期限,汤允文一到驻地,赶紧调出了水寨中仅有的十余艘旧船,再命人拿着令箭去琼山码头调集钉封的船只,只等粮食一到,赶紧起运——琼山县内自有何总兵的幕僚筹办粮草相应事宜,他只负责运粮。

    紧赶慢赶,终于在三日内装好了紧急筹措的六万斤粮食。同知赵越抓着他的手哭丧着脸:“汤将军可要把这批粮草安全运到啊!镇台若是再来这么一次,琼山刮地三尺也筹不出粮了啊,府台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