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星行缩回手,继续赔笑说道:“都说田横岛的鞑子如何厉害,如何不可一世,都司系统的那些人,都是吃干饭的,一群废物!你看我们大人略施小计,就让他们折损大半,剩下的那些。下官看也蹦跶不了几天……”
“砰!”
话音未落,知府大人手中的茶杯,忽然摔落在地上,当场炸得粉碎,茶水倾泻得满地都是。甚至,还有些滚烫的茶水,飞溅到了知府大人的身上。只是,知府大人对此恍若未觉。如果从正面看,会发现孙之獬的目光,有些呆滞,有些僵硬。又有些恐惧。从侧面看却是什么都看不到,还以为知府大人是在沉思什么呢!
卢星行吓了一跳,急忙闭嘴。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语言,居然让知府大人摔了茶杯。在官场,这样的动作,简直和杀头抄家差不多。因此,在那一瞬间,卢星行甚至觉得,自己全身都冻僵了,再也感觉不到丝毫的生气。他仿佛看到,知府大人的随从,马上就要鱼贯而入,将他拉下去。
然而,奇怪的是,茶杯摔碎了好久,居然没有一个人进来,甚至,连一个收拾现场的丫鬟都没有。整个后堂,静悄悄的,寂静的甚至有些可怕。卢星行忽然想起,刚才自己进来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看到。真是怪事。稍微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卢星行抬头看孙之獬的脸色,发现知府大人的脸色,相当的可怕,一阵青一阵白的。卢星行怎么都想不到,知府大人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知府大人,到底是怎么了?
“大人?大人?”
卢星行提起胆子,小心翼翼的叫道。
孙之獬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像是全身僵硬了一样。
可以看得出,他的双手,在微微的颤抖。即使是卢星行这样的文人,也能够看出,这是不自主的颤抖,完全不听意识控制的颤抖。在以前的日子里,卢星行可从来没有看到过,知府大人会如此的狼狈。没错。这绝对是最最狼狈的情形。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恐惧,才能让知府大人有如此的反应?
卢星行觉得非常的委屈,又觉得非常的纳闷,知府大人好像对张准的这个喜讯,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还……感觉到害怕?知府大人今天的举止,好像一直非常反常啊!反常到他这个下官,根本无法理喻的地步!怎么可能呢?他有必要害怕吗?这些鞑子又不会复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消灭了鞑子,都应该是好事一桩啊!
张准明明是前来报讯的,报的还是喜讯。二百个鞑子的首级,也是货真价实的。在前往莱州府之前,卢星行为了保险起见,又找人专门检验了鞑子的首级,确信不是张准杀良冒功得来的。如此高兴的事情,知府大人的面色,怎么这么的难看呢?按理说,他应该非常兴奋才是啊!在这个时候,每一个鞑子的首级,都是无价之宝啊!只要操作得当,相关的全部人员,都极有可能官升一级啊!
现在,鞑子正在宣府、大同、北直隶一带蹂躏地方,到处都是战败的消息。前些天有消息说,延庆州、昌平州、保安州一带,都被鞑子抢掠一空,损失惨重。还有大量的流民涌入京师。京师三大营为了自身的安全,坚决不肯开放城门。结果,那些难民,只好绕道南下,向南边的保定府、河间府躲避。鞑子的骑兵在后面追赶,杀的杀,抓的抓,到处都在上演人间惨剧。
可想而知,皇帝陛下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尽管皇上在紫禁城里面,看不到外面的惨状,但是相信有几年前的经历,他肯定能够推测得到,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形。愁云惨淡,万马齐喑,这是肯定的。在这样的绝望的气氛中,要是这个喜讯报上去,重赏绝对是少不了的啊!
知府大人难道连这一点都想不明白?还是,知府大人担心,这个战功,实在是太大,担心引起其他的人妒忌?嗯,不错,肯定是这样的。三镇的军队,被鞑子打得一塌糊涂,落花流水,将大明朝军队的脸都丢光了。山东这边,却交上去二百个鞑子的首级,你叫三镇的总督、巡抚、总兵们,情可以堪?
打脸!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对!
一定是这样的!
自己之所以高兴,都是因为考虑不周!
你说,这样的战果报上去,九边重镇的大员们,不群起发难才怪了。在朝廷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实力派,一个个都手握重兵,可以左右朝廷的政局。尤其是辽东那一群人,都是抱团的,他们不敢和鞑子对战,斗起自己人来,却是没有丝毫的问题。在大明朝的末期,如果你不属于辽东军事集团,又带兵打仗的话,极有可能壮烈的战死。因为,在你陷入危险的时候,没有人会来救你,即使是皇上下旨,一样不会有人来救你。但是,如果你不小心立了战功,功劳也不会有你的一毛,都被人抢光了。
就连卢星行这个小小的即墨知县都知道,辽东军事集团,自从袁崇焕以后,已经变成一个怪胎。一个只为他们自己谋取利益的怪胎。即使是最忌讳结党营私的皇帝陛下,也没有办法彻底的打散这群人。
“张准!”
“我跟你没完!”
蓦然间,孙之獬恶狠狠的从牙缝里面蹦出几个字。
随即,剧烈的疼痛,让知府大人呲牙裂嘴,不断的倒吸冷气。
知县大人再次愣住了。
知府大人怎么比以前更加的痛恨张准了?
难道说,张准没有直接将鞑子送到莱州府,所以……
知县大人忽然觉得,自己可能是做了平生最愚蠢的一件事。张准就算功劳再大,也是一个不入眼的军户,无论打死了多少的鞑子,都应该第一时间向知府大人报功啊!武夫果然是武夫,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打了胜仗以后,沾沾自喜,居然忘记了知府大人的存在。难怪知府大人生气。而且,那些活着的鞑子,也没有请示知府大人,就这样杀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了。要是将这些活着的鞑子押送到京师,让皇上亲自看上一眼,那奖赏,说不定要翻番!自从萨尔浒大战以后,大明朝的军队,好像还没有活捉过鞑子呢!
一想到其中的关节,知县大人情不自禁的浑身都是冷汗。张准不懂事,自己好像也不是很懂事啊。自己居然这样稀里糊涂的将鞑子的首级接下来了,难怪知府大人要生气,难怪知府大人第一次要摆谱,不肯接见自己。这完全是在提醒自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做任何逾越的事情!
他却不知道,此刻的知府大人,同样是浑身的冷汗。八月份的天气,秋高气爽,根本不能用寒冷来形容,孙之獬却感觉到背后阵阵的寒意。他越想越是害怕,越想越是觉得绝望。极度的寒意笼罩全身,孙之獬甚至连脸上肌肉的疼痛都忘记了。
刚才卢星行一说话,孙之獬就感觉到不对了。
张准没有理由送他这么大的功劳。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坑他!没错,挖个坑给他跳!而聪明的知府大人,几乎是瞬间,就发现了这个大坑在哪里。
田横岛!
没错,田横岛的鞑子,就是张准挖出的最大的坑!
第173章 《军功令》
舒布鲁要是知道此事。不知道会做什么感想?只怕,他最恨的不是张准,而是他这个莱州府知府!没错,失去了理智的鞑子,肯定会将全部的怒气,都发泄到他这个知府的头上!鞑子都是睚眦必报的人物,舒布鲁一定会报仇的!
“来人啊!”
“来人!人都死到哪里去了?”
孙之獬忽然清醒过来,随即尖叫起来。
好大一会儿,才有一个随从赶到。
“快派人告诉赵寅英,叫他严加防范!”
孙之獬气急败坏的叫道。
进来的随从,颇有些莫名其妙,提醒赵寅英防备谁?
孙之獬恼怒之下,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吩咐存在问题,看到随从愣着不动,更加怒不可遏,气急败坏的骂道:“快去啊!愣着做什么?”
随从小心翼翼的说道:“大人,提醒鳌山卫防备谁?”
孙之獬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拿起一个白玉镇纸,直接朝下属掷过去,正好打在下属的额头上,顿时血流如注。孙之獬却是视若无睹。歇斯底里的叫道:“除了田横岛的鞑子,还有谁?快滚!”
头破血流的下属,急忙抱头鼠窜。
孙之獬砸了一个镇纸,感觉自己的力气都快要被抽空了,不断的喘息。身子情不自禁的一软,又瘫痪在藤椅上。幸好,有了上次的经验,知府大人专门换了一把加固过的藤椅,免得重蹈覆辙。躺下去以后,孙之獬依然不断的喘着粗气。他是越想越后怕,越想越觉得危险。
舒布鲁要是疯狂起来,第一个遭殃的肯定是他。鞑子的报复心理,最是严重,他根本是避无可避,逃无可逃。舒布鲁的报复手段,无非是上岸掠夺,制造大片的无人区。鞑子的动静闹得越大,他被问责的风险就越大。登莱巡抚杨文岳虽然是从江西调来不久的上司,对登州、莱州的情况未必很熟悉,但是,他曾经多次参与镇压起义军,杀伐果断,可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物。
卢星行尴尬的看着孙之獬的样子,心里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时候的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走吧,这件事虎头蛇尾。更不知道知府大人会如何处理自己。好像所有的事端,都是他引起的。不走吧,又看了这么多尴尬的场景,日后知府大人想起来,不给他几十双的小鞋穿,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但是,他怎么都想不明白,知府大人有什么需要发愁的?两百多个鞑子的人头交上去,说不定得连升三极啊!知府大人怎么这么发愁呢?有必要发愁吗?田横岛的鞑子就算要报复,那也是情理之中啊!打仗本来就是你来我往的事情,总不能你打了别人,别人不能还手吧?鞑子上岸抢掠,那也是都司系统应该犯愁的事,和他们布政司系统有什么相干?
卢星行又怎么会知道其中的关键?
“备轿!”
“去登州府!”
“我要去见巡抚大人!”
孙之獬惶急的叫道。
说罢,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即墨县的知县大人,在原地发呆。
知县大人看看天,看看地,又看看自己,终于确信,自己急匆匆的跑来报喜。却是实实在在的报错了。只是,他依然不明白自己到底是错在哪里。
……
张准遇到的棘手的事情,是关于军功分配的。
按照护卫队一贯的做法,都是首先哀悼遇难的战士,然后才举行庆功会的,这次当然也不例外。烈士的葬礼举行了,俘虏也处理完毕,才召开庆功会。但是,评功的时候,遇到了比较麻烦的事情。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将战果公平的分配到每个战士的头上。
杨致远、郝林勇、杨子轩等人拿出了几个方案,自己都觉得不太令人满意。这次战斗,完全是虎贲铳的战斗,大家都是在远距离射杀敌人的。在混乱的战场上,根本无法确定,哪个敌人到底是谁打死的。打扫战场的时候,就更加无法分辨了。而且,这次战斗,还有水兵分队的参与。水兵缴获了鞑子的两艘猪肚船,这个功劳,又该怎么分配?
可以这么说,这一次的战斗,根本没有斩首的说法。既然无法确定是谁杀死的敌人,那么,这些功劳,如何分配到个人的头上?以前,因为杀死的敌人数量不多,大家的功劳相差不大,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一次。消灭了两百多的鞑子,功劳相当的大。要是分配出现不平衡,差距也比较大,有些战士肯定要有情绪。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杨致远、郝林勇、杨子轩三个高级军官,商量来,商量去的,最终始终没有比较完善的方案,都深感压力巨大。最终,三人决定还是来找张准,请张准做最后的决定。
“都坐下来吧,说说你们的看法。”
张准沉吟着说道。
四人就此事进行了小规模的讨论。
大家在商讨中一致认为,随着热兵器的大量使用,大量普及,原来的斩首一说,显然是不太适用了。必须有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评功方法,取代原来的斩首制度。要激发护卫队的战斗力,也不能仅仅依靠军田这种单调的手段了。
这次战斗,一次就消灭了两百多的鞑子。嗯,准确来说,是两百一十一个鞑子,按照每个鞑子十亩军田来计算,那就是两千一百一十亩。这么多的军田。刘航那里,要一下子腾出来,还是有点困难的。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战斗,就分配出去那么多的军田,以后要是大规模的战斗,一次消灭上千的鞑子,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