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弊主 >

第82章

大清弊主-第82章

小说: 大清弊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

眼见粮价已经开始平稳的回落,胤祯便按捺不住,开始自掏腰包对上海进行规划改造,初步的计划是改造县城,并且把洪港与上海县城连接起来,这个任务自然是落在完颜海锋与徐世桢两人的身上。

这一工程一开工,就得到了上海所有人的支持和赞誉,完颜海锋、徐世桢二人虽然又苦又累,却是干劲十足,十四爷掏钱帮他们捞政绩,这种好事那是可遇而不可求,那怕是再苦再累,两人也是咬着牙抗着,每天都是神完气足的在县城各地指挥。

九月初九,康熙终于从热河回到京城。

同一天,也是江宁城乡试放榜的日子,一众秀才对这一天早就翘首以盼,一大早,放榜的地方就挤满了各色人等,当然最多的还是心怀忐忑,一脸焦急的秀才,在一众人殷殷的期盼中,龙虎榜终于张贴了出来。

一群秀才急忙围了上去,焦急的在榜上搜寻自己或是朋友的名字,榜上有名的自然是欣喜若狂,有手舞足蹈、有大声欢呼,有喜极而泣的,名落孙山的则是神情阴郁,默然不语,也有跌足长叹,放声悲嚎的。

乡试,每一省的民额都是有定数的,榜上有名的也就寥寥二百余,绝大多数秀才是注定要名落孙山的,就在一众落第秀才郁郁寡欢准备转身离去之时,突然有人高声悲愤的喊道:“吴泌怎得上榜了?”

大多数秀才不认识吴泌这人,一见这情形,不由四下打听,吴泌是扬州盐商吴宗杰的独子,家资豪富,当铺、钱庄遍布江淮,但却是胸无点墨的一个草包。也算是扬州一名人,知道他的不在少数,口口相传之下,一众落第秀才立时间就轰动起来。

很快就有人叫道:“这里还有一个程光奎,也是个草包,苏州盐商的儿子。”

这一下,所有的秀才又呼啦一下围上前去看榜,这次不是看自己中榜没,而是想在榜上找找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草包榜上有名,很快就又有人叫道:“没天理啊,余继祖也榜上有名。”

很快,榜上盐商巨富、达官贵人的子弟被一个一个的揪了出来,这时也没谁去探问这些人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了,仅仅是二百余人的榜上,竟然有四十多人是盐商巨富、达官贵人子弟,这其中的猫腻,那是一眼便知。

一群原本落寞的落第秀才一下就变的悲愤莫名,群情激奋的他们立时就成群结队的冲下了大街,不到一个时辰,科场舞弊的风声就传遍了江宁城的每一个角落。

江宁城的各个茶馆、酒楼、青楼,街头巷尾,都有义愤填膺的落第秀才们在肆意痛骂,不满的情绪很快就蔓延开来。

第158章江南科考案(一)

第158章江南科考案

第159章江南科考案(二)

第159章江南科考案(二)

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江南历来又是文风淳厚,人文精萃之地,科场舞弊的风声一出,立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历来倍受关注的鹿鸣宴也大遭冷落,江南主考官左必藩、副主考官赵晋及一众考官都听闻了风声,一个个亦是心不在焉,好不容易等到席散,左必藩便将赵晋私下叫到一处,劈头就问道:“外面传言可是属实?”

赵晋虽然心虚,却兀自镇静的回道:“考卷皆是层层筛选,所有取中考卷皆是文理通达,法度严谨,何来舞弊一说?想是一些狂妄不羁之落第生员心中不服,又或是有心怀叵测之人从中挑拨,方有此风声。”

见赵晋说的坦然,左必藩稍稍松了口气,也自觉这科乡试无甚纰漏,便放缓了语气说道:“既是有此风声,所有取中考卷还该细细核查一翻,你也清楚,但凡被取中试卷都要限期送往礼部,从九卿、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中挑选磨勘官,对考卷逐一审查,事关你、我名声,还是谨慎些为好。”

见左必藩并无追究之意,赵晋亦是大感轻松,忙拱手唯唯称是。

江宁一众落第秀才既然是怀疑这科乡试的公正性,便开始对上榜之人详细的统计、研究,很快,又一条不合情理之处便被揭露了出来,苏州、扬州两城中榜者竟然分别高达十三人和十一人,而主考官左必藩又是扬州人。

不几日,江宁城中就传出副主考赵晋收受贿纹银数十万两,出卖举人功名,主考官左必蕃纵容舞弊,偏袒家乡士子的传言,传言一出,立时便席卷全城,并迅速蔓延开去。

原本考完早该各自回乡的一众落第秀才也是群聚江宁城,不肯归去,经过不断的私下串联、商议,终于在丁尔戬、吴明军等几个秀才的秘密组织策划下决定大闹一场。

九月二十四日一早,上千的落第秀才就在玄妙观集结起来,为防官府衙役中途阻拦,丁尔戬将一众秀才分成五组,分头抬着财神像奔赴江宁府学、江宁贡院。

一众秀才抬着财神像穿街而过,立时就吸引了无数人的围观,跟随,一些原本胆怯的秀才也参入了进去,队伍随之越聚越大,待得江宁府衙反应过来,一众秀才早就涌入了江宁府学,推倒了明伦堂孔子像,把财神像堂而皇之的蠢立其上。

赶赴江宁贡院的秀才更绝,他们将写有“贡院”二字的黑漆金字匾额用纸糊住,在上面大书“卖院”二字。并将两侧对联用白纸糊上,另书一联,联云:“左邱明有眼无珠,赵子龙浑身是胆。”

秀才们的这一举动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江宁城,闻讯赶来的秀才和看热闹的人把个府学和贡院围的是水泄不通,那幅影射左必蕃、赵晋两名主考的对联很快就在江宁城传扬开来。

闻知这一情形的两江总督噶礼不由大惊,这群秀才竟然如此大胆,居然在江宁城做出聚众闹事、讥讽圣学之事,他立刻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急忙召集兵丁衙役赶往两地驱散人群,抓捕领头闹事的秀才。

江宁秀才闹事的情形很快就传扬开去,江苏、安徽各地的士子纷纷响应,扬州的士子们也是聚众哄闹,愤怒至极的秀才们涌入左氏宗祠,将祠堂捣毁。安徽省城安庆和江苏的其它府州县城也都发生了大小不一民情鼎沸的情形,整个江南舆论一片哗然。

科考舞弊案历来就是极为敏感的事情,江南三织造不敢怠慢,立即飞马将江苏、安徽发生的事情报给康熙。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江宁一众大员都知道无法隐瞒,纷纷各自具折上报。

康熙接到密报,脸色登时就变的颇为难看,江南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届的科考他都极为重视,此届的两名主考左必蕃、赵晋皆是他特意挑选,却没想到竟然出了这样的丑闻。

“左丘明双目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这分明是指斥主考官左必蕃对舞弊行为视而不见,副主考赵晋胆大妄为,贪赃枉法。而以财神像取代孔子像,贡院匾额改成卖院,更是冠绝千古,闻所未闻,还奢谈什么盛世,朕以宽为政,这群丧尽天良的混帐东西竟然就敢胆大如斯,连国家的抡才大典也敢肆意伸手?

世祖十四年,震惊全国的丁酉顺天乡试案、江南乡试案,祸延全国,抄家斩首流放的官员不计其数,这才几十年,这些个混帐东西难道就忘了不成?

虽然是极度愤怒,康熙仍然是强行压制着,耐心的等待两江官员的奏折。

京城耳目灵通者不乏其人,江南如此大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太子胤礽闻听之后,尤为欣喜,康熙对满蒙八旗及护军营将领的频繁调动早就引起了他的警觉,虽然眼下康熙对他仍然是恩宠不变,他却是感到了强烈的危机。

就在他苦思冥想如何转移康熙的注意力时,却是天从人愿,江南竟然爆出了这么大的科考案,根本不用多想,他就能预料到必然会因此案而掀起轩然大。

心里正在谋算怎么利用这次机会,朱天保却是满脸喜色的走了进来,“太子爷,奴才无意中发现一本大逆不道之书——南山集,里面不仅沿袭前明永历年号,还涉及诛杀前明太子的隐晦之事,并且将南明小朝廷与蜀汉、南宋并论,更为难得的是汪灏、方苞、方正玉、朱书、王源等人都为此书作序。”

胤礽闻言,眼睛立时就是一亮,汪灏是礼部侍郎,八党中人,这一举报上去,必然将老八他们都牵连进去,立时又是一桩巨案,他忙迭声说道,“快,把书呈上来看看。”

朱天保双手将书呈上之后又说道:“太子爷,方苞乃是方孝标的族人,方氏一族,族巨裔繁,而且屡世官宦,与明朝依附至深,方孝标本人与‘三藩之乱’、伪朱三太子案都有牵连,他曾为吴逆伪学士,吴三桂之叛,系伊从中怂恿,伪朱三太子一案,亦有其名。”

第159章江南科考案(二)

第159章江南科考案(二

第160章江南科考案(三)

第160章江南科考案(三)

一听方苞背后竟然还牵连到这样一个家族,胤礽神情亦凝重起来,康熙历来在维护和宣扬大清正统这方面是不遗余力,特别重视从思想上加以严厉钳制,但凡涉及到宣扬、缅怀前明或者是嘲讽大清非是正统这方面的书籍、诗词,他都是毫不手软的进行酷烈的镇压。

快速的将书翻了一遍,朱天保对凡是违禁之语都画了标记,胤礽看起来倒是轻快不少,确如朱天保所说,是本大逆不道之书,里面竟然还对多尔衮南下略有微词,看看了作者,是戴名世,又翻看了序文,汪灏、方苞二人名字都赫然在列。

对戴名世这人,胤礽并不陌生,戴名世是上一科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二名的榜眼,现任翰林院编修,没料到这书竟是出自他手,他现在可以完全肯定,这书一旦捅到康熙前,绝对就是一件天大的案子,而且老八一党也会因此而惨遭打击,既能转移康熙的注意力,又能顺带狠狠打击老八一党,何乐而不为?

只是这书一旦捅上去,必然要引起官场和士林的一片声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遭受牵连,这得罪的人可就海了去了,这种蠢事不能做,现在本就岌岌可危,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沉吟半晌,胤礽才露出笑容,怎得把‘官屠’赵申乔给忘了,由他出面做这种事最合适不过。

“九如,找个跟咱们毫无瓜葛的人,让他想法把这书送给赵申乔。”胤礽含笑吩咐道。

一听这话,朱天保就知道太子这是要借刀杀人,心里不由暗自钦佩,喜不忘忧,这才是气度,“太子爷真是深谋远虑,赵申乔之子赵熊诏是前科状元,而戴名世是榜眼,奴才隐隐听闻士林谣传,说赵熊诏文才根本不及戴名世,这状元乃是贿赂而得。这本书要是落到赵申乔手里,那是最好不过。”

听说他们之间还有这么段纠缠,胤礽微笑道:“那可是仇人相见了,等着看戏吧。”

九阿哥胤禟在听到江南科考出事之后急匆匆的就赶往廉贝勒府,左必蕃可是通过他新近才靠上八党的,没想到一去江南就出了这么大的事。

一进胤禩书房,胤禟就道:“八哥,江南这档子事,咱们是否有必要想法子拉左必蕃一把?”

胤禩沉着脸道:“没必要,江南科考出这么大的事,他身为主考官,难辞其咎,若是他参与收授贿赂,私卖举人,反倒会连累我们,即使他没有参与,也是才能不济之辈,拉之何用?”

胤禟登时就被说的一脸不自在,胤禩见了,温言道:“九弟不必自惭,现在依附我们的官员多,难免良莠不齐,对那类既无操守又无能力的,要坚决剔除。”

“八哥说的是。”胤禟讪讪的说道。

胤禩却轻叹了一声,“这场江南科考案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进去,江南只怕又要乱上一阵了。”

胤禟微觉诧异的道:“八哥这是担心谁?”

“张伯行。”

“江苏巡抚张伯行?”胤禟奇怪的道:“他不是咱们的人,再说,他以清廉著称,岂会卷入科考案?”

胤禩缓缓的说道“张伯行虽然在明面上不是我们的人,但他是王鸿绪的门生,王鸿绪是我们八党的中坚,当年就是因为举荐八哥而被罢官回江苏的,他二人往来密切,从这条线说,张伯行就是我们的人,再说他又素与噶礼不合,靠过来,只是时间问题。张伯行虽然清廉,但为人过于刚正,我是担心他树敌太多。”

胤禟闻言不觉默然,这想的也太远了,胤禩却是换了话题,“现在外城改造的工程进展如何?”

说到这事,胤禟不由颇感得意,“八哥,今年春旱,京城流入不少流民,我与十弟大肆招募,工程进展很顺利,预计再有月余,便可尽行完工。”

“恩,不错。”胤禩点了点头,“流民本就艰难,在工钱上不要克扣、为难他们,本是一大善政,若是闹出什么流言蜚语,皇阿玛面上也不好看。另外,扫尾工程掌握好尺度,待皇阿玛心情好的时候再借机上奏,以便能博个好采头。”

胤禟点头道,“八哥放心,我和十弟心里有数,没有外待流民,工钱和京城的都是一个价,我还指靠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