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盗宋 >

第216章

盗宋-第216章

小说: 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所有人之中,要说最高兴的还是要算是柳儿,自从高怀远出征之后,她便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整日担心的睡不着觉,生怕高怀远在黄州城有个三长两短的,她以后就没法活了,直到高怀远回到大冶县之后,她立即将手头的事情都交给了周毅、蒋鹏等人打理,自己飞速赶到了大冶县,到了高怀远身边。
  两个人相见之后,自然是小别胜新婚,好一番缠绵,让柳儿幸福的跟个小媳妇儿一般,整日都保持着笑容,任谁都看出来她脸上洋溢的那种春情和幸福。
  就这样,高怀远回到了他的大冶县,开始了为期半年多的平静生活,这半年时间之中,他在大冶县整顿吏治,肃清了县里面原来官吏们保留的不少恶习,对于地方的老百姓的搜刮程度减轻到了最低点,获得了不错的声誉。
  而且这半年之中,大冶县的弓箭社发展的十分迅速,各乡的弓箭社都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许多原来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加入到了弓箭社之中,开始参加各种军事训练,真正的做到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让大冶县地方也变得安定了许多,原来一些无赖、地痞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夹起尾巴做人,要么只好远走他乡,周边的那些蟊贼们,也都不敢轻易到大冶犯事,省的没捞到钱倒把小命给弄没了。
  但是也有一件事,让高怀远很是扼腕叹息,主持京西路军政的赵方,在黄州之战结束之后没多长时间,也就是八月期间,因为病重终于不治,撒手人寰,高怀远在赵方病重期间,还亲自赶到鄂州探视他,赵方那时候已经卧床不起,气息短促,既便如此,看到高怀远之后,还是拉着高怀远的手道:“怀远!老夫十分看好你!望你能像答应我的那样,好好做官,有朝一日能北复中原!我即便死也安心了!”
  赵方的话令高怀远心情复杂,只能点头答应!而赵方死前对他的部下们叮嘱,定要协心报国,不几天之后,便撒手人寰,令南宋再次痛失一个忠心报国的良臣,不少人听闻之后,都自发为赵方服丧送葬,举国哀悼这个曾经为南宋作出巨大贡献的老臣。
  即便朝廷方面,宁宗再不问政务,史弥远再怎么把持朝政,也给予赵方了很高的平价,在赵方死后,追赠他银青光禄大夫和太师,并且赐谥号忠肃,也算是给这个忠臣良将一个定论。
  赵方死后,高怀远也深感痛惜,深为南宋又失这样这样一个良臣而感到遗憾,倒是他老爹关心的和他不同,高建听闻赵方死讯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将高怀远扶正的事情,再怎么说高怀远还只是一个全知大冶县的县尉,不是正儿八经的知县,于是花重金活动,想将高怀远扶正,这个事情高怀远没兴趣参与,老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他对当官倒也不是太感兴趣,关键是他要做的事情做好就成。
  于是他只管做好他的官,以纪先成为辅,负责打理县衙的事情,而他的主要精力,又放在了他的生意和暗中的力量上。
  半年多时间里,他的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其中铜铁矿大幅扩充,又兼并了附近两个小规模的矿场,扩大了铜铁的产量。
  铜铁作坊里的陷阵甲和火铳也开始逐渐的扩大了产量,实用的产品逐渐开始产出,特别是铜作里面的火铳,已经逐步定型,并且正式投产两种中小口径的铜炮,稳定了铸造的工艺,下一步就可以大量投产,并且还在进行着各种试验和改进工作,比预期的要快不少,这也让高怀远掌握了一种超时代的利器,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了许多。
  同时酒坊方面,以孙福、林三等人为主,将酒坊生产规模再次扩大,并且在四川的酒坊也投产开始出酒,大大满足了市场对于神仙醉系列酒的需求,也为酒楼的扩张大好了基础。
  而酒楼方面,在黄真兄弟和他们手下的打理下,醉仙楼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在南宋各地重要的城市中,并且在金钱开道下,开一家火一家,生意好的自然不必多说,附带着各种化妆品的店铺在两浙路也开始大肆走红起来,多种产品都一经上市,便受到世人极力追捧,成为坊间炙手可热的新鲜货。
  值得一提的是,黄浩按照高怀远的吩咐,经过一番筹措之后,终于在益州也就是成都站住了脚跟,连续在四川一带,开办了多家醉仙楼,生意很快做大了起来,并且在四川投建了酒坊,专司生产供应西南一带的酒水,还以很低的成本,生产出了低档的高度酒,也就是高怀远定名的烧刀子,使之打入了吐蕃诸国,大大吸引了好酒的吐蕃人,令他们趋之若鹜,纷纷联络黄浩,想要大批采办烧刀子在吐蕃销售,故此黄浩选择了两个合作伙伴,以烧刀子为交换,在靠近四川一带的吐蕃建立起了两个草场,开始初步收购种马,在那里驯养,假以时日之后,从吐蕃向南宋输入马匹,也不见得就是个梦想。
  同时连带着他的情报网络,也开始初步建立起来,为此高怀远将这件事交给了已经成熟起来的贾奇负责,要不然各地汇集的海量信息,便让他无法应付。
  总之一切都在按照高怀远的想法逐步推进,事业方面蒸蒸日上,而且高怀远的小日子过的日渐舒心,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嘉定十五年夏,高怀远突然间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件,令他意外的是,来送信者居然是沂王府之人。
  ★☆【第三卷 朝堂之争】☆★
  第一章 乌鸡变凤凰
  高怀远对于眼下的各种情况都十分满意,短短数年之间,他暗中积累起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虽然尚称不上是富可敌国,但是他暗中的这些产业,所产出的财富却已经算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不敢说支持他组织一支大军,但是起码支持他拥有一支私兵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他现在开始相信,有朝一日他一定会在这个世上作出一件轰天大事,起码将会成为一支可以给蒙古大军造成巨大麻烦的力量。
  但是这个时候,他忽然收到了一封来信,而送信者居然是从京城临安所来,自称为沂王府的人。
  这一下高怀远就糊涂了,他虽然步入仕途,但是却从未和朝廷高官之间发生过什么联系,更没有和什么王爷之类的人物有所瓜葛,为何半晌不夜的来了个沂王府的人口称什么送信之说呢?
  于是高怀远出于礼节,封了一份厚礼当作答谢,酬谢过了这个沂王府的人,并将其待为上宾,妥善安置在了县衙的驿馆里面,这才拆开这封信观看。
  一看之后,高怀远才发现,这个字迹他非常熟悉,居然是他的少时密友赵于莒的笔迹,于是赶忙看落款,一看果真乃赵于莒所写。
  于是高怀远更是糊涂了,赵于莒不是在绍兴吗?为何这会儿却跑到了临安,还派沂王府的人来给他送信呢?
  高怀远赶忙从头至尾的将这封信一口气读完,这才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这些年来,不管怎么忙,每年高怀远都要和绍兴的赵于莒来往几封书信,对于这个从小第一个认识的小友,高怀远一直都比较挂念,多次有心将他们母子接到大冶县来安置,想让他们母子少受一点苦,但是最终都碍于全氏对于宗室的面子问题,最后只得作罢,但是他却没少接济赵于莒,除了友情之外,高怀远倒是对这个赵于莒没什么其它的想法。
  这些年来,赵于莒也成长为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了,在高怀远的资助下,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境遇,不再如以前那样的拮据,赵于莒和他的弟弟赵于芮都开始在其母全氏的安排下,苦读诗书打算有朝一日能步入仕途,改善家境。
  但是就在前些时候,京城忽然来了一帮人,查访到了绍兴的赵于莒家,将其家世翻查了个清楚之后,将赵于莒选出带入了京城。
  从赵于莒的信中,高怀远得知,原来是当今皇上的太子前两年不幸夭折,子嗣不旺的宁宗只得另立沂王之子赵弘为太子,如此一来,假如有朝一日宁宗驾崩的话,便由赵弘继位。
  但是这么一来,等于沂王一脉,又没了子嗣,于是乎当今左相史弥远便上奏圣上,要为沂王重新选立一个宗室的子弟,立为沂王的子嗣,继承沂王一脉,这才有了年前派人在全国各地遍查宗室子弟的事情。
  而同样作为宗室子弟的赵于莒有幸也成为了备选之人,被带到了临安供当今圣上甄选,说起来是当今圣上负责甄选,其实说白了,还是由当今权相史弥远管这个事情。
  而赵于莒本来就长的相貌端正,而且这些年来没少在其母全氏的督促下苦读诗书,所以说话条理分明,知书达理,如此一来,赵于莒居然在众多宗室子弟之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史弥远选立为沂王养子,过继到了沂王名下。
  这件事对于赵于莒来说,可是一步登天的美差,他本是一个从来不受重视的皇室宗亲罢了,因为年代久远,他们这一枝的子嗣多如牛毛,早年他们的祖上赵德芳那点光环早已照不到他的身上,他这辈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要想出人头地,除了参加科举考试,求得一个功名之外,绝对可以说没有更好的出路了。
  但是这次却天上掉馅饼,正好砸到了他的脑袋上,让他从一介平民,一下子迈进了沂王府的大门之内,成了当今朝廷之中屈指可数的几个宗室显贵,这一下赵于莒算是苦尽甘来,再也不用为出路发愁了,他等于乌鸡变成了金凤凰,以后虽然不见得有权有势,但是好歹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没有一点问题了。
  所以赵于莒在被选立为沂王养子之后,改名为贵诚,史弥远还给他安排了当今名儒郑清之当他的老师,这一下赵于莒算是发达了,但是赵于莒也没有因此就忘了从小照顾他的发小高怀远,在稳定下来之后,立即亲笔写信,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高怀远,这才会有沂王府的差役来大冶县送信的一幕。
  高怀远从头至尾的将这封信看完之后,脑子里面却乱成了一片,他隐约之中,总觉得事情似乎有点不太对头了,本来赵于莒被选为沂王养子,是件好事,作为朋友的他应该高兴还来不及,但是高怀远考虑的却不是这个事情,他似似乎乎的回忆起来一件历史上的事情。
  他虽然不是学历史的,但是没事的时候各种杂书也没少看,隐约记得一件南宋皇帝更迭之中的辛密之事,那就是宋宁宗死后,继任的应该是宋理宗,而这个宋理宗好像不是宋宁宗的儿子,而是什么王爷的子嗣才对,而具体事情是怎么样的,当时高怀远前世的时候,也只是读过就忘,没有深记,所以不管他如何怎样努力,也想不起来当初看过的那段文字。
  到底这个赵于莒的这种变化,和历史上的宋理宗是不是一个人,高怀远现在只是有点怀疑,却根本无从查证此时,毕竟这个时候事情还未发生,他又不是什么神仙,能未卜先知,所以在看罢了这封信之后,高怀远没有高兴起来,反倒越想越糊涂了。
  但是高怀远无论怎么想,还是没有想起来,更不敢妄下断言,只得作罢,招待了那个送信的王府差役之后,赏了这个差役不少钱,另外提笔写了一封信,对赵于莒表示恭喜,让赵于莒好好呆在沂王府之中读书,有朝一日有机会的话,为国多做一些事情,总之他没敢再将赵于莒还当成以前的赵于莒看待,毕竟两个人短短时间之内,现在的身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人家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位列公侯之列了,他不过只是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小从八品县尉,再和赵于莒称兄道弟明显有失皇室尊严了,于是行文之中,高怀远的语气用的十分客气。
  送走了这个沂王府的差役之后,高怀远闭门又思量了一番,还是想不出什么头绪,于是打开门走到院子里面,打算练一趟刀,纾解一下心头的这种烦恼。
  但是一开门,便看到纪先成捧了个水壶,似笑非笑的站在他的门前,一看到他,便抱着拳对高怀远说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大人看来以后要飞黄腾达了呀!”
  高怀远被纪先成这句话给弄了一头雾水,于是一脸疑惑的说道:“纪先生此话何讲呢?我又有什么喜可让你这样给的道贺呢?”
  说着将纪先成让进了自己的书房就坐。
  纪先成历来跟高怀远不客气,拉了把椅子便跷起二郎腿坐了下来,这才慢悠悠的说道:“这当然是有原因了,难道高大人现在还看不出来吗?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
  高怀远有些对纪先成好奇又好笑,也拉了一把椅子,在纪先成对面坐下,苦笑道:“纪先生就不要给我打哑谜了,有什么话只管说好了,何必如此玩笑呢?”
  “非也非也!高大人看来果真是对于官场之道不甚明了呀!那么我便给你说说也无妨!”
  纪先成摇头晃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