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狱-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柄名唤勾践的宝刀,一直挎在杨璟的左腰边上,杨璟便将这柄木刀,很郑重地插到了右边的腰带上,而后想要摸一摸狼崽子的脑袋。
狼崽子下意识躲了躲,杨璟只好摇头一笑,拍了拍他的肩头,朝他点头说道:“谢谢。”
狼崽子见得杨璟将他的木刀插在腰间,也就放心地退到了道旁,直到杨璟跨上战马,离开很远,他才看着队伍屁股后头的烟尘,嘿嘿笑了起来。
杨璟回到巴陵县衙的时候,赵京尹的使节团也已经到了,但杨璟并没有急着去见赵京尹,而是带着陈水生回到了自己的宅院。
这座宅院本是周文房的别院,乃是知县杨敬亭为了褒奖杨璟在沉船案之中的功绩,特意拨给杨璟居住的,可惜自打重建之后,杨璟就没住过多少天。
如今宅子留给陈潮老爷子养老,里头还有王不留,或者说葛长庚的老妻子,当然了,还有夏至小丫头这个“大当家”。
这还没到家门口,陈水生便欢欢喜喜率先跑进去,不多时整个院子便热闹起来,夏至丫头带着老头老太太都迎了出来。
这多时不见,小丫头又成熟了不少,顾盼之间,竟还真有几分大管家的威严模样,只是此时见得杨璟安然回家,小丫头早已是泪眼婆娑。
虽说如此,但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朝杨璟扑过来,而是带着宅院里的奴婢们,齐刷刷屈膝给杨璟这个真正的东家行礼。
这些个奴婢,无论是厨娘马夫,还是洒扫花匠,都恭恭敬敬地行礼,很是懂得规矩,杨璟也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心说这丫头始终是长大了。
不过他也能够感受到,夏至对自己刻意保持了距离,至于是奴婢与主人的那种尊卑有序,还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女人了,与杨璟要男女有别,杨璟就不太清楚,也不去多想了。
回到宅院歇息了一阵,夏至丫头也给杨璟汇报了家里的情况,因为有杨敬亭的支持,家里的日常开支用度,都不用发愁。
而夏至丫头与仁春医馆等宋家名下的医馆药铺,都建立了生意关系,药园子里头产出的药材,直接卖给宋家,收益也很是可观。
这丫头与曹恩直的夫人李婉娘冰释前嫌,曹家始终接受不了李婉娘,曹恩直也颓丧萎靡,便给李婉娘写了休书,夏至丫头也是大胆,竟然资助李婉娘,开了一家成衣铺子,眼下生意竟然还不。
总之都是些零零碎碎的鸡毛蒜皮事情,杨璟却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个日常琐事,仿佛让他回归到了寻常人的生活,远离了朝堂,远离了战场,远离了凶案,虽然繁琐,却难得安宁。
葛长庚的老妻子,经过长久的休养之后,身体也越发硬朗起来,非但帮着夏至照看家里,还给夏至出谋划策,让李婉娘开铺子,便是这老婆婆的主意。
而让杨璟感到更加意外的是,这老婆婆在院子里头那一大片罂粟成熟之时,竟然懂得割胶,那罂粟果割出来的胶,干了之后,可就是一块块黑乎乎的生鸦片了啊!
当夏至丫头领着杨璟去看库房里那一盒盒“黑色膏药”之时,杨璟也有些惊愕了。
早先他也没想到王不留会是隐世的老神仙,如今看来,自己的善举,终究还是带来了好报。
当然了,以葛长庚的本事,当初因为周文房和杜可丰的事情落入牢狱,本该很容易脱身,但他为了隐瞒身份,却不惜向杨璟求助,即便留在杨璟身边,仍旧隐姓埋名,这份超脱人世的心境,便足以让杨璟感到敬佩万分了。
杨璟本还打算在家里多逗留一时半刻,没想到才刚坐不久,门子便来通传,说是赵京尹派人送口信来了,杨璟也只好无奈地轻叹了一声。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临安来人只剩一夜
且说杨璟难得回到寨子里头,这也未能安生太久,便让赵京尹召到了巴陵县衙来。
那报信之人也没说甚么,只推说赵京尹有急事,杨璟到了之后,才发现江陵知府牟子才也到了,花房里头还坐着几个头戴长长帽翅、身穿红色官袍的文官。
牟子才本是天子近臣,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文官中的清流,奈何斗不过董宋臣等一帮奸佞,最终被下放地方,成为了江陵知府。
不过他在杨璟这里得到了一个实干的契机,如今大刀阔斧进行地方改革,又组织人力开垦荒地,试种和推广红薯,盘活了地方的民生,口碑也渐渐积攒了起来。
再次见得杨璟,牟子才不由眼前一亮,因为大半年时间过去,杨璟积威甚重,虽然笑容仍旧和煦,但杨璟却如同一柄锋锐无比的刀,藏在了越来越深的刀鞘之中,然而那种偶尔散发出来的压迫,还是让人心生忌惮。
赵京尹的官职比杨璟要高,又是正使,自然不需要起身,但杨璟如今已经与牟子才平级,来者又是客,牟子才当然要起身迎接,至于杨敬亭以及江陵府其他县区和军镇的首脑,也就更不用说了,纷纷跟着牟子才站了起来。
然而那几个绯服官袍的老头子,却仍旧没有起身,只是与赵京尹停止了交谈,用一种怪异的目光在打量着杨璟,许是惊诧于杨璟太过年轻,又有些难以置信的神色。
牟子才与杨璟寒暄了几句,便引着杨璟介绍那几位官员,杨璟一一见过之后,才明白这几个老头儿为何如此倨傲。
原来这些都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里头更有崇文馆、昭文馆和集贤院等馆阁待制,这些可都是文官中的文官,是大宋朝典型的文官代表,难怪对杨璟会爱理不理了。
并非他们的官职有多高,而是他们的出身比杨璟要好!
大宋是文人的天堂,士大夫和文官们的待遇,是古往今来从所未见的。
据说太祖时候便立下了规矩,在宫里头建了个密室,密室里头有块石碑,皇族的继承人在接掌皇位之前,都要进入密室去看一看那块石碑。
而石碑上的两条规矩也很简单而清楚,简单到每一个皇帝都能只看一眼就牢牢记住。
石碑上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永远善待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而第二条则是,绝不因为言论问题而杀害士大夫。
太祖立下的规矩,以及后来太宗真宗仁宗神宗等历代帝王对文事的抬举和培育,使得大宋文人的地位扶摇直上,读书也成为了最得人心的一件事情,能够成为文人,能够成为官场上的进士,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杨璟出身不正,虽是汉人,却在苗寨里头长大,虽然有大功劳,干的却是仵作的勾当,而后虽然得了任用,做的又是推吏,即便后来不断有大建树大功劳,也都与文事不沾边。
到了官家封赏男爵,授予巡检观察,乃至于枢密承旨等官职与荣誉之后,杨璟成为了官场新贵,但却又是文官们眼中的笑话。
在文官们看来,杨璟的上位其实与董宋臣等人没太大差别,连丁大全贾似道都比不上。
人贾似道好歹有正经出身,杨璟读没读过书尚不清楚,但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你读再多的书都给没读一样,因为得不到朝廷的承认,得不到文人圈子的认可。
此时的读书可不是单纯地阅读和学习某些书籍,参加过科举考试,得到过科考认可,那才叫读书人。
这就是清高的大宋文人,如果识字就叫读书人,那这样的读书人也未免太过掉价了。
这也是杨璟为何在大理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但赵京尹等人乃至于朝廷,都不愿意让杨璟当这个英雄的原因。
在文官们的眼中,乃至于在朝廷的眼中,赵京尹比杨璟更加符合英雄的形象。
这种外交事件,就应该像张仪苏秦那样,就应该是满腹经纶的正经读书人,用天朝上国的礼法教化,用才思和智慧,用我大宋王朝积攒下来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折服那些化外的蛮夷!
而像杨璟这种打打杀杀,大肆推举军事上的功劳,会让整个帝国的军人变得躁动不安,如果让杨璟这样一个偏向于武将的人成为了英雄,大宋的武将们将振奋不已,文官们会压制不住!
而且眼下大宋内部的矛盾也非常的激烈,甚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再加上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对官家的身体状况都很清楚。
一旦官家出现甚么突发问题,亦或者朝堂上的斗争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竖立起来的大英雄杨璟,就会成为压垮这个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祖皇帝正是为了稳固皇族的权柄,才杯酒释兵权,解决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提升文官的地位,打压武将,同样是为了稳固江山。
武将出身的太祖皇帝,因为深知武将对国家有多么巨大的威胁,而刻意打压将他扶上皇位的武将,听起来有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意思,但打压武将与不杀文官一样,都是每个大宋皇帝的共识。
所以也就怪不得这些文官中的文官,会如此这般看不起杨璟了。
牟子才也知晓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所以尽量从中缓和,避免气氛太过尴尬,赵京尹也感恩于杨璟,对杨璟也多有褒扬,这些个老文官们才没有太多的冷脸。
杨璟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的志向从来都不在于那些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也没有甚么意气之争,更没有任何兴趣要跟这些老文官计较甚么。
杨璟展现出来的低姿态和随和,也让这些老文官找不出甚么茬子来,这场见面也就平平淡淡过去了。
虽说如此,但杨璟还是从中感受到一股山雨欲来的不安。
因为这些人来到巴陵,是催促使节团快马加鞭,抓紧时间入京面圣,这实在有些出乎常理。
面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情,即便大宋已经积弱,人都说弱国无外交,但其实还有不少国家的使节团,整日在临安城里待着,就为了等着见大宋皇帝一面。
许多小国的使节,甚至在临安住了好几年,积蓄花光了,跟叫花子一样赖在宾馆里头,也不一定能够见到皇帝一面。
其中一些使节,因为见不到皇帝,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跟着大宋人做做生意,一不小心成了大财主,索性连使节都不当了,也不回国了,直接在大宋住下,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似大理这样的国家,素来仰慕大宋,与大宋又有渊源,接受过大宋的册封,往来贸易也频繁,而且国土面积大,国际声望也不低,今次又有击败蒙古人的事情,往后还要跟大宋结成攻守联盟,无论军事经贸还是文化,都急需构建合作关系。
这样的使节团,大宋自然是非常欢迎的,但即便是如此热切的欢迎,对于大宋这样的礼仪之邦而言,也需要经过一整套繁复的程序。
这一套程序闹下来,想要真正面圣,起码也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情。
可现在使节团才堪堪到了巴陵,距离临安还有很长一段路,临安方面竟然就已经派人下来接待和催促,这可就事出反常必有妖了!
杨璟早先已经得了赵宗昌的秘密情报,只怕今番这宋理宗赵昀,身子骨是真要撑不住了不成?
还是说董宋臣和贾似道这些奸臣,又在临安闹出甚么幺蛾子来了?
亦或者说那个实则乃是白牛教圣女繁花的临安名妓唐安安,还是那个渐渐失宠的阎贵妃,在后宫搞出甚么大事来了?
一想到这些簇拥在赵昀身边的不安因素,杨璟也是一阵头大,虽然皇帝不容易当,可赵昀这皇帝身边的危险,也是在太多了一些。
总之,这些文官来到巴陵,就是要催促使节团的,非但如此,他们认为陆路太过迟缓,今番过来是让使节团走水路回去,为此还让地方上组建了一支大型的船队,翌日便启航前往临安!
杨璟本以为还能够在家里待上一两天,如今一切算是泡汤了,今晚回去漫说享受一下家里头的温馨,能安安稳稳与夏至等人道个别,也就不了。
与这些个文官见了面之后,杨璟正打算回去,却被杨敬亭叫住了,说是设了家宴,把牟子才也叫了过来,一定要给杨璟接风。
若是别人,杨璟推辞了也就罢了,但杨敬亭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一直将自己当亲侄儿一样看待,因为苗寨的事情,杨敬亭也一直心里有自责,如果杨璟拒绝,让杨敬亭心里怎么想?
再加上杨璟也要找机会跟杨敬亭提前打个招呼,跟他说道说道前往矩州接任知州的事情,杨璟也就只要赴宴去了。
杨敬亭见得杨璟来赴宴,心里自然是欢喜的,让妻妾出来与杨璟见礼,全然没见外,而后才屏退了闲杂人等,他与牟子才和杨璟三人,才边吃喝边闲聊起来。
“贤侄啊,你这世叔虽然读过一些书,但多少有些纸上谈兵,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