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工程师 >

第485章

明末工程师-第485章

小说: 明末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植笑道:“那倒没关系。我不需要他开那么远,平时用牛马在前面拉,拉到战场上卸掉牛马,能冲刺一、两里就可以了。”

  苏老三答道:“开一、两里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听到李植和苏老三的话,众人才知道这战车叫做坦克。

  洪承畴眼睛一亮,忍不住好奇问道:“王爷,这坦克莫非是用来对付江北军的?”

  李植点头说道:“就是用来对付江北军的。”

  桓义华抢着问道:“王爷,那这坦克如果不用牛马,怎么动呢?难道用人从后面推?”

  李植笑道:“这么重的战车,用人是无法推得动的。你们没看到战车上面的烟囱吗?”

  众人这才注意到战车的尾部有一个朝上竖立的烟囱。烟囱口并不是暴露在上方的。烟囱口也由厚实的钢板保护起来,只斜斜地在烟囱后方留了一个口侧排。若不是李植提醒,众人还不知道那是个烟囱。

  洪承畴恍然大悟,说道:“这莫非是用蒸汽机驱动的。”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对,这便是我们的第一代蒸汽坦克。”

  一挥手,李植说道:“苏老三,你上去操作给我看看。”

  苏老三大声唱喏,用钥匙打开了战车的车门,带着两个手下进去了。

  众人眼巴巴地看着那战车,要看那战车怎么动。过了一会儿,战车后方的小烟囱上果然冒出一阵阵浓烟出来。也不知道苏老三在战车里是烧木头还是烧煤,总之是把蒸汽机的锅炉烧起来了。

  苏老三在战车里大喊了一声,坦克身子猛地一抖,开始往前面前进了。

  在众官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那沉重蒸汽坦克的不用马拉,也不用人推,靠着自身的动力往前面动起来了。

  开始时候坦克开得很慢,像是爬似的。但慢慢的,坦克在泥土地上越开越快,有了人类步行的速度。

  蒸汽坦克缓缓朝两里外的壕沟开去,在后面留下几道深深的轮子印。

  李植点了点头,暗道这苏老三不愧是制造了几百台火车头的人,做起蒸汽坦克来也得心应手。

  李植一挥手,让一队士兵进入远处的壕沟里,准备开火。

  天津众官看到壕沟里的士兵真的在装弹,一个个屏息静气,不敢大声呼吸。他们深怕这蒸汽坦克顶不住步兵的火力,把车里的苏老三给打死了。

  “啪啪啪!”

  壕沟里的步兵朝蒸汽坦克猛烈射击。

  然而子弹打在坚硬的钢板上却没有丝毫作用,也就是留下一个印子。

  壕沟里的士兵们架起了迫击炮,准备用开花弹炸坦克。

  桓义华看到壕沟里火炮被架了起来,眼睛一瞪,说道:“王爷,苏老三可在坦克里面呢!”

  李植笑道:“放心,炸不开坦克。”

  “砰砰砰!”

  五门迫击炮同时朝坦克开火,开花弹落在了坦克的身边,炸开了。

  然而冲击波炸在坦克的装甲上毫无作用。坦克丝毫不受影响,继续朝前方开去。

  众官们大跌眼镜,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桓义华赞道:“王爷!王爷这蒸汽坦克一出,壕沟就没有作用了啊!”

  谢良友唏嘘道:“鬼斧神工,神乎其神!”

  洪承畴抚须赞道:“王爷,这坦克在手,江北军的壕沟无用矣!”

  苏老三等壕沟里的士兵停止攻击自己了,从侧门跳出了坦克,跑到了李植身边。

  李植点头说道:“苏老三,你做的坦克不错!你再琢磨琢磨,一边做一边改进,半年之内造出两百台出来。”

  苏老三大声说道:“王爷,你放心吧。”


第九百四十五章 严寒

  刺骨的寒风中,黑龙江最北端绪东堡的士兵们遇到了蜂拥而来的白俄士兵。

  此时是农历十一月,按后世的公历算已经是十二月中旬,绪东堡被厚厚的大雪覆盖,到处都是白‘色’的。而那些在雪中前进的白俄,就像是白‘色’背景中的一个个黑点。

  白夷穿着厚厚的动物‘毛’皮大衣,头上戴着‘毛’皮帽子,脚上踩着‘毛’皮靴子,可谓是武装到牙齿。而比较起来,绪东堡的士兵就只有厚棉衣,在这样的冬天里只能在室内作战。

  一出了室内,在室外呆得时间太久,就会被冰冷的北风冻坏手脚。

  然而棱堡外面白夷大兵压境,士兵们不得不走上棱堡边缘,举着枪进行防御。

  看到绪东堡的士兵们离开棱堡内部的建筑,沙皇的士兵们却不急着发起攻击。他们站在寒风中,静静地和天津的士兵们对峙起来。

  天津的士兵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来自极北地方的欧洲白夷,毫无办法。北风在棱堡的上方呼啸,士兵身上的棉衣根本防不住无孔不入的冷空气。很快,士兵们就被冻得浑身战栗。

  “动一动!”

  “动起来,别站着不动!”

  然而即便是士兵们拼命运动,零下十五度的室外,呼啸的北风也不是棉衣可以长时间抵抗的。对峙了两个小时候,出生在关内的士兵就被冻得受不了了。

  绪动堡的排长看着冻得发抖的手下们,知道这个棱堡没法守了。

  再守下去,三十多名士兵全部要冻死。

  而对面的哥萨克却丝毫不会有问题。

  一咬牙,排长大声吼道:“走!”

  几十名士兵如释重负,冲到马厩里取了战马,往南方逃去。

  绪东堡的外面,以逸待劳的白俄们仿佛早就料到了这一幕。他们拢了拢身上温暖的厚实‘毛’皮,不紧不慢地走进了黑龙江最北面的绪东堡。

  ####

  天津郡王王府中,众人站在巨大的亚洲地图前面,分析现在的局势。

  钟峰和郑开成作为李植麾下大将,都被李植调了回来。现在虎贲军可以留在日本和朝鲜镇压反叛,但是带兵的大将必须回来统军。

  李植看着地图,托着下巴沉思。

  想着想着,李植开起了小差。

  这个时代没有刮胡刀,用锋利的普通刀片直接刮胡子很容易伤到皮肤,所以李植也不得不和其他的人一样留起了山羊胡子。

  按照钟峰等人的话说,有了胡须的李植更显威严。不过此时手托在胡须上,有种不利索的感觉,让李植觉得该把刮胡刀发明出来了。

  然而刮胡刀看似简单,其实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如果开动范家庄最‘精’密的机‘床’生产刮胡刀刀片有点不划算。

  李植正神游物外,却被国防部长洪承畴的话打断了。

  此时国境内外大军压境,其他的官员却没有李植的轻松淡定,一个个面‘色’凝重,仿佛随时可能被敌人打进天津来。

  洪承畴沉重地一指地图,说道:“王上,如今我们的轮船已经把各地的虎贲军运回国,我们手上有六万三千人的机动兵力。”

  “这六万三千人是我们可以依赖的主要力量。我们要机动调度这六万人打败二万白俄士兵,六万江北军,十数万士绅叛军,再用这六万人配合李老四指挥的义字营和武士军,打败二十万印度兵。”

  听到了洪承畴的分析,众人脸‘色’更加严肃。

  如今兵力的不足,可谓是捉襟见肘。

  高立功突然上前说道:“王爷,我以为,如今最迫切的问题,是要击败北面的白俄。”

  “江北军如今还在陕西南部,从那里走到京城有四千里的道路。江北军拖着辎重大炮,日行最多三十里。这四千里道路江北军要走四个月。”

  “而莫卧尔的胡马雍虽然势大,但从印度德里到缅甸有五千里。胡马雍二十万大军面临各种补给问题,五个月能走到缅甸就不错了。我看胡马雍需要半年的时间。”

  “而北方的白俄本来就驻扎在黑龙江以北,渡江而下攻势很快。我们现在开垦东北的百姓已经开始在吉林省定居,那吉林省距离白俄渡江的绪东一带只有一千五百里的距离,白俄只需要一个半月就能攻入吉林,形势十分紧迫。”

  洪承畴点头说道:“如果让白俄杀入吉林,恐怕我们的百姓会被白俄全部杀死。所有的建筑和设施都会被破坏。我们辛苦建设近六、七年的东北将一朝全部被毁。此是我们面临的头等威胁。”

  兵工厂的总管曹余说道:“那便先挥师北上,把白俄打溃再回师救援京城便是!”

  地图前面的大将和参谋们听到这话,都沉默了。

  洪承畴摇头说道:“如今已经是十一月,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省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十度,晚上的气温甚至是零下二十度。如果我们发兵黑龙江,走到那里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底。到时候我们最大的敌人是严寒。”

  李植搞出温度计后,在各地搜集气候数据。洪承畴作为国防部长,手上有完备的资料,对东北的情况十分了解。

  洪承畴沉重地说道:“我们的士兵大多是天津人,甚至还有一些山东人。我们的棉衣能够让士兵们偶尔外出,但如果长期暴‘露’在零下十度或者更低的气温中,顶着寒风作战,恐怕我们的棉袄也无法为士兵们保暖。”

  “到了晚上,更是要被冻死。”

  “而根据我们前些年和白俄作战的经验,这些欧洲士兵都有厚厚的皮草大衣,保暖设备上远强于我们。而且白俄的人种十分耐寒,远比我们汉人更能经受苦寒。所以白俄的士兵们可以在冬天在东北作战,我们的士兵却不能。”

  众人听了洪承畴的分析,都沉默了。

  如果不能在这个冬天击退白俄,就只能把吉林的所有移民全部疏散了。那些‘花’费几年时间修剪的农舍,粮仓甚至火车站,都将被白俄毁成废墟。

  曹余愤怒地一拍桌子,骂道:“可恶的白俄!这些欧洲人怎么这么贪婪,竟打到我们东北来?”

  高立功吸了口气,说道:“这次我们面临的敌人比以前历次都更势大,也更凶残。恐怕我们这次真的要在吉林和辽东疏散百姓了。”

  辽东和吉林建设了六、七年,如今已经成为李植的大粮仓。如果东北三省被毁,那损失一定是最惨痛的。众人说到这里,一个个都十分沉痛,竟都有些说不出话来。

  不过李植却没有像众人那样担心绝望。

  对付两万白俄,李植有一万种办法。

  见众人不说话了,李植笑了笑,又去琢磨刮胡刀的事情了。

  然而李植的神游物外,很快被钟峰打断了。

  镇北伯钟峰拱手朝李植说道:“王爷,去年过年去老山打猎,王爷不是说今年冬天要造一批最厉害的御寒衣物出来么?王爷那时候说这新式衣物极为厉害,可以赚大银子。如今已经是十一月,想必已经造好了。”

  众人听到钟峰这话,齐齐看向了李植。

  如果有了御寒衣物,天津的士兵就能在铁路的运输下杀进东北,击败利用严寒天气嚣张跋扈的白俄。

  李植看了看众人,笑了笑。

  挥了挥手,李植说道:“诸位不要担心,这极寒的天气,也不算什么。”

  众人眼睛一亮,盯着天津郡王,就等郡王拿出宝贝。

  郡王是星宿下凡,这在一镇九省已经形成了公论。无论什么困难,郡王都能拿出克制办法。郡王能上天入海,能凡人所不能。也许这零下十度,甚至二十度的严寒,在郡王眼里当真不算什么。

  李植挥了挥手,让亲卫拿出了一件衣服出来。

  那衣服鼓鼓囊囊,看上去像是一件大棉衣。

  众人睁大眼睛将那衣服上看下看,甚至用手去‘摸’,最后却是不得要领。

  高立功好奇问道:“殿下,这是棉衣?”

  李植笑了笑,说道:“高厅长,这是寡人发明的羽绒服!有了这羽绒服,别说是东北,就是南极北极都可以去!”


第九百四十六章 兵工厂

  众人看到那羽绒服,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那羽绒服看上去十分普通。外面是棉布,棉布上用线缝出大大小小的格子,似乎是用来固定棉布里面的保暖物。无论怎么看,这羽绒服都和普通的棉衣没有区别。

  李植说道:“这羽绒服是用鹅或者鸭的绒毛做填充物制作的,保暖的效果绝好。”

  众官都露出疑惑的表情。显然在场的人没几个养过鸭养过鹅,根本不知道鸭绒鹅绒是什么东西。

  李植笑道:“所谓鹅绒鸭绒,是长在鹅鸭的脖子到胸腹之间不含羽梗的毛,它的保暖抗寒能力是全身毛中最好的。另外,因为这部位的绒毛没有羽梗,非常柔软,纤维长而蓬松度高,折合体积较小,是制作羽绒服的上乘材料。”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李植说道:“用这鹅绒鸭绒制作的羽绒服,保暖效果极好。同等重量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