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么多读过书的人,李植已经培养出一种和大明皇朝完全不同的文化,培养出一个和大明士绅完全不同的利益群体。如果说从前的李植只是一个高超的匠人,靠技术的先进而强大的话,如今的李植已经创造了一个力量澎湃的新式社会。
接下来哪怕李植什么都不做,这个内耗极小的公德社会都会不断向外发力。
曹变蛟和杨国柱对视了一眼,也有些触动。虽然二人没有王承恩所想的那么远,但是拥有这么多读书人的范家庄,其实力实在是令人心惊。
众人在一脸的惊讶中入座,便有掌柜上来招呼。李兴是这个酒楼的熟客,在菜单上稍微指划了几下,便点好了三桌的菜。
没一会,热气腾腾的海鲜大餐就端上了餐桌。那些海鲜是蒜蓉大对虾,清蒸七带石斑鱼,油煎鳕鱼、油炸鲱鱼等等,都是京城极少能看得到的上等海产,看得众人食指大动。
杨国柱宣府出身,山西那内陆地方哪里吃过几次海鲜?他喝了一口烧酒,夹了一块鳕鱼肉咬了一口,满脸的享受,忍不住赞道:“当真是好味道,这一顿饭如此丰盛,怕是要让巡抚大人大大地破费了!”
王承恩点头说道:“想不到这样的民间酒楼也能端出这样的海鲜大餐。这一段大餐若是在京城,恐怕没有几十两银子端不出来。这一顿饭,怕是要吃掉一幢京城民居的价钱哩。”
曹变蛟看了看酒楼里的陈设,觉得并不豪华,忍不住好奇问道:“巡抚大人,莫非这些海产品在范家庄很便宜?”
李兴哈哈一笑,说道:“太保大人猜对了,我天津和山东的渔民使用蒸汽轮船拖网捕鱼,海鲜在这里,可以说是便宜得人人吃得起。”
“比如这鳕鱼,是大规模集群的鱼类。以前的帆船没法深入深海捕捞,偶尔抓到几条要卖到七钱银子一斤的天价。但是有了轮船拖网后,渔民可以深入到远海中去,撒开大网轻易捕捞几千斤几千斤的鳕鱼。如今这鳕鱼在天津是日常的食用鱼类,一斤只要五十文钱。”
听到李兴的话,杨国柱眼睛一瞪,看着自己盘中的白嫩鳕鱼肉,说不出话来。
五十文一斤,这生猛海鲜比猪肉还便宜哩。
李兴又说道:“至于这对虾,轮船拖网一网下去,要多少有多少。如今这对虾已经卖到四十文钱一斤,是百姓日常的食物。”
“至于这鲱鱼,就更平价了,已经卖到二十文钱一斤,和蔬菜的价格一样。”
“即便是这最贵的石斑鱼,在京城听说要一两五钱银子一斤,在范家庄也只卖七十文一斤。比猪肉价格略贵一些。”
李兴笑道:“别说这样的酒楼端得出来,就是寻常百姓日常饭菜,也会买一些食用。范家庄的百姓一个月少说也赚二、三两银子。吃这些都吃得起。三位天使若是不信,去看看酒楼里其他的百姓餐桌,桌桌都有这几样海鲜。”
王承恩没见过拖网轮船,听到李兴的话,仿佛听到一个天方夜谭。他脸上阴晴不定,看着李兴的脸庞一声不吭。
范家庄的百姓日子过得这么好?
这不可能啊!天子也无法日日吃到这些海鲜。
王承恩猛地站了起来,径直走向了其他的百姓餐桌,仿佛是要戳穿李兴的谎言。
然而转了一圈,他脸上就变了颜色,像是一个土包子进了城,满脸的挫败和不可思议。8)
第六百九十七章 云泥
十月十八,王承恩、曹变蛟和杨国柱站在乾清宫内,向天子汇报天津一行的收获。
王承恩这些天在范家庄实在受到太多冲击,这几天在回京城的道路上一直是呆呆的。哪怕此时站在御座前面,依旧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他平日里的灵活圆滑不知道被抛到哪里去了,脸上装着满满的呆滞,似乎是还未从前几天的震惊中恢复过来。
天子朱由检看了看脸色不对的王承恩,淡淡叫唤道:“王承恩”
王承恩却没有反应过来,站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竟没有回答天子的话。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转头看向曹变蛟,问道:“曹太保,这一行成果如何?”
曹变蛟拱手答道:“圣上明鉴,津国公已经答应向京营出售大炮。”
朱由检脸上一喜,说道:“善!怎样一个卖法?”
曹变蛟答道:“回圣上,津国公愿以三千两一门的价格,向京营出售三百门重型红夷大炮。”
朱由检焦急地追问:“那开花弹呢?”
曹变蛟拱手说道:“恭喜圣上,津国公愿意以十两一发的价格出售一万发开花炮弹。”
李植这次把重炮和开花弹都卖给了朱由检。
李植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为李植认为目前这个阶段,大明皇室的利益和自己基本上是一样的。天子朱由检在朝堂上往往站在李植这边,甚至为了维护李植和文官集体对抗。如今加强天子京营的力量,就是给自己增加一个有力的盟友。
大明朝境内烽火连天,不能总是让李植到处救火。让京营实力强些,也让李植能安心在天津搞建设。
而且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火买卖历来是最暴利的行当。李植的军火工厂生产三百门大炮和一万发开花弹不需要多少时间,却能轻轻松松赚到一百万两银子。
至于天子得到武器后仿制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京营连青铜红夷大炮都造不出来,都要去和澳门的葡萄牙人买,更别说铸造铁芯铜体大炮了。
而开花弹的技术含量更高,没有十八世纪水平的车床和镗床精加工,是不可能造出能承受大炮膛压的开花弹的。
实际上,这些大炮和开花弹问世已经好几年了,并不是李植最尖端的武器。李植相信自己很快就能研发更厉害的大炮,保持武器领先的代差。
所以思前想后,李植最后觉得这笔买卖做得,收下了天子的一百万两。
朱由检听到曹变蛟的话,有些兴奋,脸上满是欢喜神色。有了李植的三百门大炮,京营的实力一下子就上了一个台阶。有那一万发开花弹压箱底,以后即便遇上几十万流贼,也可以轰他个七荤八素。
朱由检拍了拍御座的扶手,赞道:“朕没有看走眼,津国公真忠臣也。”
“真忠臣也!”
朱由检心情愉快,站起来在乾清宫里走了几步,突然又看向了王承恩。
“王承恩,你怎么魂不守舍的?”
王承恩终于反应过来,赶紧答道:“奴婢在?”
见王承恩神志恍惚的样子,杨国柱和曹变蛟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朱由检皱眉说道:“王承恩,你怎么一副惊吓过度的样子,你在天津看到了什么?”
王承恩拱手答道:“回圣上,臣在范家庄看到了钟塔”
朱由检点头说道:“朕听王德化说过钟塔的事情,据说甚为精妙。朕曾想让津国公来紫禁城修一座,然而钦天监的人说此钟与紫禁城风水不合,最后只能作罢。”
王承恩又说道:“不止是钟塔,奴婢还看到了用炉子炼出来的精钢,看到了玻璃做的窗户,看到了拖网轮船捕获的廉价海鲜,看到了富得普遍发胖的市民,后来奴婢一再要求,天津巡抚李兴还带奴婢去看了不需要风帆就能极速行驶的轮船”
听到王承恩一口气说这么多,朱由检也有些惊讶。
朱由检惊讶地说道:“用炉子炼精钢?用玻璃做窗户?这”
王承恩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圣上,那范家庄根本不是奴婢看到了什么新奇,而是事事都新奇,处处都不同。津国公不但打造出一支装备精良的天下第一强军,在行政上同样是奇才。天津巡抚随意带奴婢看了几个地方,就让奴婢惊讶地张目结舌了。而奴婢没有看到的东西,又不知道有多少。”
朱由检坐回了御座上,讪讪说道:“竟有这么神奇?”
王承恩伏地说道:“圣上,那范家庄不止是事物神奇,更神奇的是使用这些事物的百姓。那里的百姓人人识字,个个懂得公德。官府治百姓公平正义,商家做买卖童叟无欺。走在马路上看过去,只觉得那里的百姓一个个英气勃发,完全没有营营苟苟之气。似乎每个人都在想着为他人方便,为家国做贡献,仿佛东升之旭日一般充满朝气。”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话,沉吟了许久。
天子因为身份尊贵,出于安全考虑极少走出紫禁城。平日里朱由检连京城的百姓都很少接触,这些年他了解民间的最佳途径就是看天津的报纸。朱由检反复思索,却实在想象不出出所谓“东升之旭日一般充满朝气”的范家庄百姓是怎样的。
朱由检想了好久,问道:“和京城的百姓相比,如何?”
王承恩答道:“范家庄的百姓,恍如睡狮已经唤醒,仿似昏灯已经点明。京城的百姓比较起来,只令人觉得暮气沉沉,实在是云泥之别也。”
“如果大明其他地方再不迎头赶上,恐怕要被天津、山东和辽东的百姓远远抛在身后。这之间的差距,恐怕会越来越大。”
听到王承恩的话,朱由检吸了口气,看了看曹、杨二将。
曹变蛟和杨国柱对视了一眼,最后杨国柱大声答道:“圣上,范家庄的百姓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个个都是朝气蓬勃。那里的百姓不但个个识字,还十分讲道理。就连在街道上走路,都是全部靠右走,没有一个豪强横行霸道。”
朱由检缓缓靠在御座椅背上,叹道:“津国公领下百姓,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天津的报纸上说天津领先大明其他地方一百五十年,以前朕不信。然而听你们这么说,朕倒是信了。”
叹了口气,朱由检说道:“有机会,朕当真也想去天津,去范家庄看一看。”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丈夫
十月二十,在南昌府练兵的史可法迎来一个特殊的客人。
史可法这些天十分忙碌。如今他是江北军的最高指挥,一方面要向天下官绅寄送书信,号召天下士子捐钱支持江北军。另一方面,他又要管理江北军的扩编,募兵,以及江北军在南昌府驻地的扩大,对荒地的征用。
他更要张罗铁匠进行江北军盔甲的打造,初步的计划是装备四万人为重甲步兵。到时候江北军遇上李植的虎贲军,便以重甲兵为前驱快速冲锋。不管李植的步枪能打多远,在五十步外都无法击穿重甲兵的两层重甲。
但是打造这么多盔甲,起码要招募几千铁匠匠户。整个南昌府也没有这么多匠户,史可法这几个月多方奔走,从整个江西省调集匠户,才终于凑齐了人手。
各地的文官听说是江北军征调铁匠匠户,都是二话不说就强迫匠户去南昌府。如今天子越来越袒护李植,天下的士绅只能自救。而江北军则是士绅们自救的最大希望。在江北军的军备问题上,没有一个文官做一丁点刁难。
所谓众志成城,无外如此。
江北军从八万扩大到十六万,每天消耗的银饷粮草以万计,史可法是忙得脚不点地,焦头烂额。
不过今天听说阮大铖来了,史可法还是专门接待了一下。
阮大铖原来是东林党干将,在魏忠贤崛起的时候又因为东林党的内斗背叛过东林党,短暂投靠了魏忠贤。崇祯朝天子朱由检一登基就发动了打倒搞臭阉党的“逆案”,所以阮大铖在崇祯朝可谓是声名狼藉。
但是阮大铖实在是才华太高,他编写的十几部戏曲传唱全国,在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虽然东林党死死压着阮大铖,不让他复出,但是阮大铖这些年寓居南京广泛交游,着实有不少朋友。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就是阮大铖府上的常客,可以说私交甚笃。
此次阮大铖来找史可法,就是准备来投靠江北军的。
阮大铖名利心十分重。今年三月李植在南京的时候,阮大铖携带“重礼”偷偷去投靠李植,本想在李植的阵营中混个一官半职,从此飞黄腾达。然而谁知道李植厌恶阮大铖的人品,连一个知县的官都没有封给阮大铖。
阮大铖在家里等了半年,没收到李植的一封信,没听到李植提拔自己的一点消息,可谓是怒火中烧。
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原先历史上阮大铖是连清军都可以投靠的角色,又怎么会死吊着李植这一棵大树?等了半年后,阮大铖果断决定投靠史可法。
这些年阮大铖虽然没有出来做官,却时刻关心天下大事。他长期搜集了解李植的情况,这次他来投奔史可法,就是带着一计妙招来做见面礼的。
“本兵大人可知天津的钞票?”
阮大铖连和史可法客套的话都不说了,一上来直接